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采用AHP方法建立校园道路景观评价体系,以浙江师范大学校园道路景观作为实证研究,从道路景观三元论角度选择生态环境、功能服务和美学文化3个主要指标作为评价因子,以层次分析法求得道路景观各指标权重.结果表明,该评价方法适用于校园道路景观评价,可用以指导高校改建项目中的校园景观品质提升改造实践.  相似文献   

2.
选择对道路植物景观效果贡献较大的8个评价因子建立整体指标评价体系,采用描述因子法,通过对评价因子进行赋值打分,对杨凌城区20条主干道路植物景观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杨凌主城区25%的道路植物景观质量等级为Ⅰ级,65%的道路植物景观质量等级为Ⅱ级,表明这些道路植物景观质量较好和良好;但还有10%的道路植物景观质量等级为Ⅲ级,如孟杨路和长青路,道路植物景观质量一般。针对评价结果,讨论了影响评价结果的因素,并分析了影响道路植物景观质量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在四川省、贵州省和重庆市选取了5个样区,参考各样区农村道路建设标准,优化富有长江上游经济腹地区域特色农村道路体系.借助ArcGIS9.3的空间统计分析功能和网络分析法,分析道路网络空间特征指数,揭示了区域道路体系及其网络特征的差异性和规律性.结果表明,长江上游经济腹地5个样区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等差异加剧了各级道路体系优化重点的区域差异:桐梓样区(贵州省)和秀山样区(重庆市)在优化路网的同时重在提高路面质量,芦山样区(四川省)、合川样区和忠县样区(重庆市)重在优化环路网;各样区的网络特征指数除成本比C指数有所降低外,其余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农村道路网络空间特征存在一定的规律性:道路密度与网络闭合度α指数、线点率β指数、网络连接度γ指数呈正相关关系,而与C指数呈显著负相关;Moran指数进一步表明:通过道路工程优化,地势相对陡峭的样区道路密度显著增加,而地势相对较平坦的样区道路密度增幅不大.因此,农村道路作为一个农村景观廊道或农田物质流、价值流通道,可用网络分析进行评价,并实现农村道路体系网络优化.  相似文献   

4.
运用使用后评价(POE)研究方法结合模糊综合评价体系,以公众参与为事实基础,从公园总体环境品质、植物景观、水体景观、道路景观、建筑景观、文娱景观以及公共设施7个方面对广州市天河公园进行了调查研究。调查结果表明:广州天河公园园林景观属于良好,公众认可度较好,其中得分最高的为公园总体环境品质,最低的为文娱景观和水体景观;探讨公园景观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文化内涵、娱乐设施、水体以及照明设施四个方面提出相对应的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5.
许伟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4):14845-14848
对小城镇沿河主干道的道路周边用地和道路中央分隔带进行景观设计和植物配置,将生态学中的共生机制原理运用到景观规划中,将地形、地貌、地物的自然景观,满足人类精神需要的人文景观,道路行车安全的功能景观和谐优化,初步探讨出一种共生机制下的小城镇道路景观共生模式。  相似文献   

6.
融合地方景观底蕴,以完整的景观序列为基调,营造城市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城市生态网络格局,创造出具有时代感和地方特色的道路景观体系。  相似文献   

7.
汤江龙  王志城  章霞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9):5369-5370,5379
通过对城市道路景观综合评价标准、城市道路景观功能和特征的分析,确定了26项评价指标,并通过层次分析法对各指标在评价体系中所占权重进行了具体分析。结合旅游城市的实际情况,利用模糊数学十分制对阆中市的道路景观进行综合评价,计算最后的得分为7.094,从而判断出城市道路景观的外应级别为较好,这为道路景观发展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8.
以马鞍山旅游大道为例,设计充分考虑植物的层次、色彩等各项特性,结合植物生长变化创造出线性四维空间进行生态景观道路设计;遵守保证道路绿化体系的可持续发展;协调道路沿线各功能地块的总体景观建设,保证城市绿化体系结构得以良性的整体发展;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使道路绿化体系更好地服务于全市社会、文化、经济的发展.中央绿化带运用规则与自然相结合、灌木与乔木相搭配的种植方式,形成线性景观序列;以此将道路功能与生态效益最大化有机结合,打造生态景观道路.  相似文献   

9.
基于高空间分辨率航空影像,应用Arcgis,Fragstates软件平台,选取适合的景观格局指数定量分析浙江宁波鄞州新城区城市景观格局.结果表明:鄞州新城区景观格局主要有建筑等硬铺装地面、水域、公共绿地、生产防护绿地、农田及生态涵养绿地和道路等6种类型.建筑等硬铺装地面和道路为城市建设用地,占总面积的49.96%,破碎化最为严重;水网密集且均匀分布;道路连接性较好,形成较完整的道路体系;农田及生态涵养用地主要分布在鄞州大道以南的区域,面积较大,景观类型较为单一;公共绿地表现出较高的斑块密度和边缘密度,破碎化比较严重,景观类型复杂.各景观类型斑块大部分以小尺度斑块为主,总体比例达到71.01%.鄞州新城区景观组分较多且分布均匀,在城市化进程中形成了大量的均质景观.图1表5参.  相似文献   

10.
以马鞍山旅游大道为例,设计充分考虑植物的层次、色彩等各项特性,结合植物生长变化创造出线性四维空间进行生态景观道路设计;遵守保证道路绿化体系的可持续发展;协调道路沿线各功能地块的总体景观建设,保证城市绿化体系结构得以良性的整体发展;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使道路绿化体系更好地服务于全市社会、文化、经济的发展。中央绿化带运用规则与自然相结合、灌木与乔木相搭配的种植方式,形成线性景观序列;以此将道路功能与生态效益最大化有机结合,打造生态景观道路。  相似文献   

11.
以滨州学院校园绿地为研究对象,把校园分为教学区、学生生活区、道路、食堂区、运动区5个功能区,采用典型抽样的方式对校园的园林植物群落进行调查,分析不同功能区园林植物群落的结构特点、生态功能及存在的不足,以期对校园绿化美化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2.
张彤阳 《安徽农业科学》2013,(20):8813-8816
以安徽长江职业学院规划设计为例,通过对用地布局、场所环境、空间组织、道路系统、景观设计等方面的分析,对营造富有空间特色的校园整体场所环境、空间序列及生态校园等问题进行探讨和规划尝试。  相似文献   

13.
刘勇  杨大伟  耿蕾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1906-21908
以西安工业大学未央校区图书馆南侧景观规划为例,探讨了兵工院校校园景观规划的思想和理念。以营造富有校园文化特色的校园环境为出发点,就校园规划设计中应重点解决的人与环境的融合,创造优美的校园文化环境等问题进行了探究。将西安工业大学规划为二心、四轴、区域渗透的空间结构布局,并划分为中央景观空间、铺地景观空间、园林小品空间、水体景观空间、兵工文化展示景观空间、教学和住宿空间6部分。对道路系统、园林植物景观也做了进一步安排。旨在通过探析西安工业大学未央校区的规划方案,为高校新校区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海学院校园园林植物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北航北海学院校园园林植物调查、鉴定的基础上,对所有的园林植物进行确认、分类,校内现有园林植物109种,其中裸子植物3种、双子叶植物85种、单子叶植物21种;并对各种园林植物的种植方式进行总结.最后,根据园林植物的种植情况,分别对校门门前区、教学科研区、生活区、校园道路及环校绿化带的园林植物的种植、配置情况进行详细介...  相似文献   

15.
高等院校校园景观特色化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李东徽  明珠  蔡晓琳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3):7061-7063
通过分析我国高校校园景观建设的历程及现状,阐述了构建校园环境景观体系需关注的首要问题,从地域特色、时代特色、文脉特色、人性化特色、生态特色及校本特色几方面,提出了构建特色化校园景观的六大因素。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我国高校校园植物景观的发展历程,以徐州高校为例,运用植物造景的配置原则、方法等理论,分析和评价了徐州高校校园典型区域的植物景观,总结了徐州市高校校园植物景观的特点,并对徐州高校校园植物景观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大学校园植物景观评价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大学校园的发展,植物在校园景观上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文中选择大学校园植物生活型结构、景观时序、观赏特性的多样性以及植物与大学校园硬质景观、生态环境的和谐性等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大学校园植物景观的综合评价模型。通过对指标的量化,对大学校园植物景观进行了实例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在大学校园植物景观评价中,丰富的植物种类,和谐的校园植物景观的配置是影响植物景观质量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8.
罗彩云  岳梦 《农学学报》2018,8(6):62-67
为了明确西安市临潼区园林彩叶植物种类及园林中的应用情况,本研究采用实地调查和拍照记录的方法对该区域内各绿地的彩叶植物的应用种类及应用方式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1)临潼区用于城市绿化的彩叶植物有14个科17属18种,城市道路绿化中的彩叶植物有5种;公共绿地应用的彩叶植物有15种;居住区彩叶植物有6种,主要分布在新建成的高档小区;校园中彩叶植物有16种,选择上大部分仍是一些常见的种类,应用面积广泛且配置方式多样;(2)临潼区城市绿地中彩叶植物种植方式有列植、丛植、群植、片植、色块、色带。结论:西安市临潼区园林彩叶植物选择应用中存在园林彩叶植物种类少且结构不平衡,配置方式上相对单一,养护管理不到位的问题。最后针对该区园林彩叶植物种引进、配植和应用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我国现代高校校园建设历程以及国外高校新校区环境建设情况,分析了新校区建设中存在的误区,从景观环境、社会环境与人文环境3方面探讨了如何优化高校校园的景观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