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大豆分子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大豆分子育种代表了大豆育种的发展方向,主要包括分子标记育种、转基因育种和品种分子设计育种三个方面。通过综合利用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计算机模拟与遗传育种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大豆分子育种可对大豆从表型到分子等多个层次进行遗传操作,有助于大幅度提高育种效率,最终实现大豆品种的定向遗传改良。本文介绍了中国大豆分子标记育种、转基因育种和品种分子设计育种三个方面的开创者,将国内的主要研究进展与国外相关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和比较,由于知识所限对未提及的做出重要贡献的科学家在此致歉。通过比较发现,中国大豆分子育种与国外相关研究的差距普遍存在,然而,有些分子育种相关研究如基因克隆及功能研究等方面则与国外的差距正在逐渐缩小。笔者认为,大豆分子育种正朝着遗传图谱信息多元化、基因发掘规模化、分子育种技术高效化、分子育种理论系统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
大豆是世界上重要的经济与粮食作物,大豆研究一直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但与玉米、水稻等作物相比,其研究进展十分缓慢。20世纪80年代末,DNA分子标记技术的出现,大大提高了遗传育种效率。本文从大豆遗传图谱的构建、遗传多样性研究、数量性状基因分析、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四个方面概述了分子标记技术在大豆遗传育种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3.
分子标记在大豆遗传育种中的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山西农业科学》2017,(8):1381-1383
大豆是我国重要农作物之一,也是我国植物蛋白质与食用油的重要来源。大豆种植时种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关于大豆育种效率方面的研究一直是重要的作物研究课题。关于DNA分子标记技术用于提升大豆育种效率的研究备受关注,作为一种新的遗传学研究工具,其信息量大、可靠性高、多态性丰富特点较为突出,应用于大豆遗传育种中,具有较高的辅助价值。介绍了分子标记的种类,并就其在大豆遗传育种中的实践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分子标记育种给作物抗旱育种提供了新的途径。在此,对大豆抗旱育种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了近年来分子标记在大豆抗旱育种中的应用情况,并对目前与大豆抗旱性状相关的QTL(QuantitativeTraitLoci)分子标记辅助育种进行了初探,最后指出了分子标记在大豆抗旱育种中的广阔前景及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大豆RFLP和RAPD研究现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RFLP和RAPD技术近年来发展迅速.应用这些技术于作物遗传育种实践的前提条件是建立RFLP和RAPD分子标记连锁图,进而建立分子标记与重要在艺性状的连锁关系.大豆有些抗病性、生育期性状、形态性和品质性状等与RFLP和RAPD分子标记有连锁关系,分子标记有可能用于大豆育种的选择过程.RFLP和RAPD技术可用于评估大豆群体和品种资源,探索育种方法的分子基础,研究进行和分类,分析细胞质DNA遗传变异.  相似文献   

6.
利用分子标记辅助大豆育种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不断迅猛发展,人们可以从DNA分子水平来研究大豆的遗传变异、抗性鉴定、指纹图谱的绘制等。用以辅助大豆育种的选择,其中分子标记是行之有效的技术之一。采用分子标记辅助大豆育种。后代能尽早获得可靠性鉴定,缩短育种年限。同时。目的性状能得到充分发挥和利用。从分子遗传学角度出发,挖掘新基因。依靠生物技术辅助大豆育种,是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7.
DNA分子标记技术在大豆抗胞囊线虫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胞囊线虫病是影响大豆产量与品质的重要病害,利用DNA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是一种新的育种途径.概述了几种DNA分子标记技术在大豆抗大豆胞囊线虫病研究中的进展,并阐述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
分子育种是当今世界大豆产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已成为国际大豆种业竞争的核心技术。介绍了2012-2013年间国内外大豆分子育种研究的新进展:以高通量测序为基础的功能基因组学研究更深入、更广泛;克隆并验证了与开花、产量、结瘤和抗逆性等重要性状相关的基因;发掘出一批新的分子标记或QTL,强化了传统分子标记与新技术、新方法的有机结合;在遗传转化体系优化方面取得了一些新进展,并在大豆中对一些目标基因进行了功能鉴定;一批具有抗虫、耐除草剂等单一及复合性状的转基因大豆新品种获得多国安全认证,允许进口食用、饲用或商业化种植,并对今后一段时间内大豆分子育种领域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给水稻育种提供了新的途径,与传统育种技术相结合,可大大提高育种效率,缩短育种周期。因此,加强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在水稻育种上的应用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在此,综述了分子标记的特点与类型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原理,着重介绍了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在水稻育种上的利用现状,主要包括在回交育种、基因聚合、数量性状改良等方面的应用进展。同时讨论了该技术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2009年大豆分子标记及辅助选择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DNA分子标记技术、QTL定位和分子辅助选择育种的应用对优质多抗大豆品种的快速选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诸多重要的性状包括大豆形态性状、产量性状、品质性状、生态性状、抗生物及非生物胁迫性状等的相关QTL研究和利用在国内外均有报道。随着功能基因组学的发展和实验技术手段的进步,分子标记和QTL研究向基于基因组功能区段的新型分子标记以及QTL的精细定位研究转移已成为发展方向。目前,国外相关研究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我国现阶段偏重于利用随机分子标记进行QTL研究,对于先进的技术手段还在起步或摸索阶段,与真正实现高效的分子辅助选择育种的目标还有一定距离。文章就2009年国内外大豆分子标记技术、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及应用的发展动态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大豆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随着基因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广泛应用,大豆育种研究受到了深刻的影响。本文简述了基因测序的主要方法及全基因组重测序在大豆育种、遗传转化研究中的应用,综述了目前全基因组重测序从发现突变位点、揭示进化关系、挖掘功能基因等基因功能和结构的角度,来研究大豆育种及疾病发生过程中的分子机理,为今后基因测序技术在大豆育种中的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作物耐盐性状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阐述了作物耐盐性含义、耐盐种类、耐盐机理、耐盐性的鉴定技术和指标,并浅析了提高耐盐性的栽培措施。重点综述了耐盐品种的选育,包括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聚合育种(水稻、小麦、大豆)、转基因育种(棉花、大麦)、分子设计育种等。最后对作物耐盐性状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大豆胞囊线虫病是一种危害大豆的重要病害,引起大豆根系发育受阻和群体产量严重下降。为了进一步研究大豆胞囊线虫病的抗性机制,并对其进行有效的防治,综述了大豆胞囊线虫病的生理分化以及大豆胞囊线虫病的抗性基因和分子机制,对大豆胞囊线虫病抗性研究及品种选育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大豆新品种石豆1号的选育经过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豆1号是采用化学诱变与常规育种相结合的方法,经多年选育成功的高油高产大豆新品种。于2010年5月经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介绍了大豆新品种石豆1号的选育过程及其在各地种植试验中的产量表现和特征特性,总结了其栽培技术,以期为石豆1号的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转基因棉的应用现状及风险评价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技术研究,特别是转基因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已迅速扩展到生命科学的各个领域。转基因棉花具有抗虫、优质等显著特点,在生产、加工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也存在诸如基因逃逸、对土壤微生物及其他非靶标生物影响等一系列潜在风险。面对近年来突飞猛进的转基因技术,需要采取风险控制措施,采取完善转基因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建立转基因生物风险评估及预警体系等措施予以应对。  相似文献   

16.
从抗虫、抗病、抗除草剂、抗逆以及品质改良、改善发育状况、提高光合作用和固氮效率等方面论述了基因工程在作物育种中的具体应用和进展,阐述了基因工程改良作物品种的方法和优点。通过植物基因工程获得的转基因作物主要有大豆、玉米、棉花、油菜和烟草,并开始大面积应用于农业生产,取了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分析了植物基因工程在作物育种中广阔前景,有望培育出高产优质、集高光效、抗虫、抗病、抗除草剂和抗逆等特性于一体的作物新品种。解决了人类所面临的资源短缺、环境恶化和效益衰退的三大难题,为农业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7.
本文综述了控制植物遗传性状的理想可获实现。控制性状遗传主要是发展分子育种,而分子育种的首要技术是基因转移。我国设计的授粉后外源DNA导入技术,即花粉管通道技术,近五年来在我国已有16个省市25个实验室,集中了稻、麦、棉、大豆等主要农作物的研究,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和可喜成绩,引起国际科学界瞩目,达国际领先水平,使我国的分子育种研究进入了应用阶段。本文还指出我国分子育种将进入常规育种轨道,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8.
Soybean is one of the major oil seed crops,which is usually intercropped with other crops to increase soybean production area and yield.However,soybean is highly sensitive to shading.It is unclear if soybean morphology responds to shading(i.e.,shade tolerance or avoidance)and which features may be suitable as screening materials in relay strip intercropping.Therefore,in this study,various agronomic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soybean genotypes were analyzed under relay intercropping conditions.The soybean materials used in this study exhibited genetic diversity,and the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s of the agronomic parameters ranged from 13.84 to 72.08%during the shade period and from 6.44 to 52.49%during the maturity period.The ratios of shading to full irradiance in stem mass fraction(SMF)were almost greater than 1,whereas opposite results were found in the leaves.Compared with full irradiance,the average stem length(SL),leaf area ratio(LAR)and specific leaf area(SLA)for the two years(2013 and 2014)increased by 0.78,0.47 and 0.65 under shady conditions,respectively.However,the stem diameter(SD),total biomass(TB),leaf area(LA),number of nodes(NN)on the main stem,and number of branches(BN)all decreased.During the shady period,the SL and SMF exhibited a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yield,and the SD exhibited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yield.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soybean yield and agronomic parameters during the mature period,except for SL,the first pod height(FPH),100-seed weight(100-SW),and reproductive growth period(RGP),were significant(P0.01),especially for seed weight per branch(SWB),pods per plant(PP),BN,and vegetative growth period(VGP).These results provide an insight into screening the shade tolerance of soybean varieties and can be useful in targeted breeding programs of relay intercropped soybea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