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棉叶螨的种名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乃鑫  孔建 《植物保护》1986,12(5):24-26
1979年以前,国内文献将为害棉花的叶螨(以下简称棉叶螨)定为Tetranychus telarius(L.)或或Tetranychus urticae(Koch),与二点叶螨的学名相同。据国外文献报道:二点叶螨体呈绿色。而国内报导的在内地发生的棉叶螨,其体色主要是红色(杨庆爽等1979,王慧芙1979);在国外,二点叶  相似文献   

2.
江西省蔬菜螨类种类及害螨防治意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反映,不少蔬菜尤其是瓜类、豆科、百合科和布科蔬菜都不同程度受到螨类的危害。为摸清蔬菜螨类的种类及其发生情况,笔者在前人材料的基础上,在部分蔬菜地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整理如下:l蔬菜窖螨种类叶螨科Tetranychidael.二斑叶螨7,et,a。ychu。u,t。caeKoch寄主:冬瓜、茄子。2.截形叶螨Tetranychu。t。uncat。sEhara寄主:贾菜、四季豆。3·豆叶螨TetTa。叨h。phalusEhara寄主:花菜。4.神泽氏叶螨Td,a。ychusban。。iXishida寄生:茄子、豆荚。5.卡里台螨BT0b切kahalin。aReck奇主:南瓜。畅问科Acaridae6.粗脚松…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草栖钝绥螨Amblyseius herbicolus对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的控制潜能,在温度分别为19、22、25、28和31℃、相对湿度均为(85±5)%、光周期均为16 L∶8 D条件下测定草栖钝绥螨对二斑叶螨各螨态的捕食偏好性、捕食功能反应及自身干扰反应。结果表明,草栖钝绥螨对二斑叶螨幼螨和第1若螨具有嗜食性,对其捕食选择系数分别为2.22和1.27,均大于1.00,对二斑叶螨卵、第2若螨和雌成螨捕食选择系数分别为0.61、0.68和0.22,均小于1.00。在不同温度条件下,草栖钝绥螨对二斑叶螨各螨态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型;在19~31℃范围内,草栖钝绥螨对二斑叶螨各螨态的瞬时攻击率、最大日捕食量和捕食能力均随着温度升高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28℃时达到最大值;而草栖钝绥螨对二斑叶螨各螨态的处理时间随着温度升高呈先缩短后延迟的趋势,在28℃下处理时间最短。在相同温度下,草栖钝绥螨对二斑叶螨卵、幼螨和第1若螨的捕食作用较强。在有限的捕食空间和二斑叶螨密度固定的条件下,草栖钝绥螨单头捕食量和捕食作用率随其自身密度的增加而逐渐下降,说...  相似文献   

4.
拟小食螨瓢虫生物学特性初步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拟小食螨瓢虫 Stethorus(Allostethorus)parapauperculus Pang 属鞘翅目、瓢虫科、食螨瓢虫属,是捕食为害木茨、木瓜叶片上二点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的重要天敌之一。据在海南木茨作物上初步调查,为害木茨的二点叶螨的天敌有:瓢虫科2种:拟小食螨瓢虫、长管食螨瓢虫(St.longisphonulus Pang);隐翅虫科1种(Oli-  相似文献   

5.
朱天生  张萍 《植物保护》2004,30(4):89-90
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 Koch)又名两点叶螨,属蜱螨亚纲、叶螨科、叶螨属,是一种世界性的害螨.在南疆香梨园,二斑叶螨是优势种,群集在叶背吸取汁液,造成叶片变褐发黑,严重时整叶发黄、脱落,果实被害出现黑斑,口感变差,品质降低,对香梨的产量和品级构成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6.
二点叶螨在偃师部分果园为害严重1997年偃师市部分苹果园因一种新的螨类为害,造成叶片变红,大量脱落,严重影响苹果产量。此虫于1996年已在少数乡的苹果园发现,1997年为害面积迅速扩大,为害程度进一步加重。经鉴定该螨为二点叶螨,它与苹果上发生的其它螨...  相似文献   

7.
几种花卉害螨及其检疫重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艳 《植物检疫》2004,18(5):282-284
花卉害螨的种类很多,主要有危害叶部的叶螨(Tetranychids)、细须螨(Tenuipalpids)和跗线螨(Tarsonemids),还有危害球茎及根部的粉螨(Acarids).在叶螨中,以二点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 Koch)最为普遍和危害严重,刘氏始叶螨(Eotetranychus lewisi Mc Gregor)对一品红等花卉植物危害严重;在细须螨中以太平洋须螨(Tenuipalpus pacificus Baker)对兰花危害最为严重;在跗线螨中以侧多食跗线螨[Polyphagotarsonemus latus (Bank)]最严重;根螨则以罗宾根螨(Rhizoglyphus robini Claparede)和刺足根螨[Rhizoglyphus echinopus (Fumouze et Robin)]为主.在这些重要害螨中,二点叶螨、侧多食跗线螨和刺足根螨在我国境内分布广泛,而刘氏始叶螨、太平洋细须螨和樱草狭跗线螨在我国大陆无分布.  相似文献   

8.
二斑叶螨与朱砂叶螨种间竞争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1997年4~6月对二斑叶螨与朱砂叶螨的种间竞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无论单种种群还是混合种群,二斑叶螨的活动虫态和雌成虫的rm均高于朱砂叶螨。二斑叶螨具有更强的种间竞争能力,在该螨发生地极有可能取代朱砂叶螨而成为农田中的优势种。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了从国外引入的西方盲走螨(Metaseiulus occidentalis Nesbitt)、智利小植绥螨(Phytoseiulus Persimilis Athias-Henriot)和国内新近发现的拟长毛钝绥螨(Amblyseius Pseudolongispinosus Xia Laing et Ke)、捕食山楂叶螨(Tetranychus viennensis Zacher)和二点叶螨(T.urticae Koch)的生育情况及其对相对温度的反应。西方盲走螨捕食山楂叶螨与捕食二点叶螨相比,世代发育历期延长,产卵量减少,性比也有所下降。拟长毛钝绥螨捕食两种叶螨,在发育历期和雌成螨产卿量方面差别不显著,但捕食山楂叶螨的性比降低。智利小植绥螨捕食山楂叶螨,对其生育影响最明显,表现雌成螨寿命显著缩短,产卵量和性比下降。在相对湿度29.5~92.5%范围内饲养三种植绥螨,在卵的孵化,幼螨、若螨的成活和成螨产卵方面均有明显的差异。试验表明,西方盲走螨是耐干的种类,拟长毛钝绥螨和智利小植绥螨是喜温的种类,特别是拟长毛钝绥螨对湿度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10.
几种杀螨剂对二斑叶螨和朱砂叶螨的毒力测定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作者选用三氯杀螨醇、克螨特和螨克2种杀螨剂对朱砂叶螨(儋州、岳阳和射阳种群)和二斑叶螨作了毒力测定,明确3种杀螨剂对二斑叶螨的LC50明显高于对朱砂叶螨,差异显著,已不能用于二斑叶螨的防治。螨克也已不适用于岳阳地区朱砂叶螨的防治。三氯杀螨醇和克螨特对朱砂叶螨儋州、岳阳和射阳种群的LC50分别为237.79和804.64ppm、129.07和830.98ppm、112.03和732.32ppm,尚可在一定范围内用于对上述种群的防治,但应加强监测,注意与其他杀螨剂轮用,以延缓其使用期限。  相似文献   

11.
纽氏钝绥螨 Amblyseius newsami(Evans)是近年广东湛江地区捕食橡胶树主要害螨六点始叶螨 Eotertranychus sexmaculatus Riley的重要天敌。据调查,六点始叶螨的天敌中钝绥螨占80~95%,是抑制胶园六点始叶螨的重要因子之一。我们在1978~1979年间,对其生物学特性,田间种群数量变化进行了观察研究,现将结果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棉蚜外寄生天敌——小枕异绒螨的生物学特性,幼螨的寄主及寄生行为,成、若螨的捕食行为,棉田种群动态,以及该螨对棉蚜和二斑叶螨的控制作用及控制阈值,与寄主的空间分布和格局以及田间操作和生态环境因素的影响等进行了综述。对小枕异绒螨的进一步研究和利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采用室内盆栽和叶盘饲养二点叶螨的方法,测定了三氟氯氰菊酯和甲氰菊酯不同浓度对二点叶螨的生命活力和繁殖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分别用三氟氯氰菊酯10和20mg/L在二点叶螨第Ⅰ若螨期处理后,其成螨寿命、产卵量和卵的孵化率分别比对照增加19.4%和14.0%、41.1%和36.8%以及159.1%和107.3%;当分别用甲氰菊酯7.5和15mg/L在二点叶螨第Ⅰ若螨期处理后,其成螨寿命、产卵量和卵的孵化率分别比对照增加24.7%和23.7%、17.1%和9.21%以及174.2%和141%。用三氟氯氰菊酯20mg/L和甲氰菊酯15mg/L分别处理雌成螨后,其产卵量分别比对照增加24.6%和70.2%。在盆栽菜豆苗上以若螨为主的二点叶螨种群,在用三氟氯氰菊酯10、20mg/L处理后的第7d,其各螨态(成螨、幼若螨和卵)的增长指数分别为3.39和3.68、2.37和4.76、2.58和4.38;用甲氰菊酯7.5、15mg/L处理是3.74和4.82、3.22和4.00、2.30和3.75,均高于同期对照。三氟氯氰菊酯和甲氰菊酯对雌成螨和卵的数量明显增加,对害螨的发生有刺激作用。  相似文献   

14.
肉食螨隶属于真螨目Acariformes,前气门亚目Protigmata,原节总股Promatides,肉食螨总科Cheyletoklea,肉食螨科Cheyletidae。它有捕食性和寄生性两大类。能捕食叶螨、粉螨、小型昆虫及节肢动物,也能寄生节肢动物、爬行类、鸟类、哺乳类和人体。它是害螨的重要天敌,其经济意义重大。本文就收集的国内外文献,对肉食螨的分类研究进展及其一般外部形态特征进行简单的综述,并对分科、属、种的主要形态特征作详细描述,对主要形态附图对照,供分类工作者参考。l肉食螨分类研究进展h。h早在二815年就确立了肉食螨科,并首次将其分为4个属…  相似文献   

15.
为筛选对草莓上二斑叶螨控制效果较好的捕食螨,以及对二斑叶螨毒力较强而对捕食螨安全性较高的杀螨剂,通过测定智利小植绥螨、巴氏新小绥螨、加州新小绥螨对二斑叶螨的捕食能力,测定阿维菌素、联苯肼酯、丁氟螨酯、乙螨唑和螺螨酯对二斑叶螨的毒力以及对其雌成螨日均产卵量的影响,分析比较了供试的5种杀螨剂对3种捕食螨的毒力、选择性毒力和安全性。结果表明,3种捕食螨对二斑叶螨均有较强的捕食能力,智利小植绥螨表现最为突出,其对二斑叶螨螨卵、若螨和成螨的捕食能力值分别为23.69、25.92、9.14。在供试杀螨剂中,螺螨酯对二斑叶螨的毒力较高,联苯肼酯对其产卵量的影响较大;联苯肼酯、丁氟螨酯、螺螨酯对智利小植绥螨,联苯肼酯、螺螨酯对巴氏新小绥螨,螺螨酯对加州新小绥螨的毒力低于其对二斑叶螨的毒力。本研究得出智利小植绥螨对二斑叶螨的捕食能力强、螺螨酯对二斑叶螨的毒力较高且对智利小植绥螨较安全的结果,可为防治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巴氏新小绥螨Neoseiulus barkeri对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的捕食功能反应和对其种群的潜在控制能力,在实验室相对湿度85%±5%、光照L∥D=16h∥8h、5个温度梯度16、20、24、28℃和32℃下进行捕食功能反应和个体间干扰反应试验,并在25℃下研究了巴氏新小绥螨对二斑叶螨的种群控制能力。结果表明:在16~28℃温度范围内,巴氏新小绥螨对二斑叶螨各螨态的捕食功能反应均属于HollingⅡ型,随着温度升高,攻击系数、捕食能力、最大日均捕食量均升高,而处理时间缩短;28℃时捕食量达到最高,处理时间最短,当温度高于32℃时捕食量开始下降。二斑叶螨密度固定时,巴氏新小绥螨的平均捕食量随其自身密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说明巴氏新小绥螨存在明显的相互干扰作用。巴氏新小绥螨对二斑叶螨种群的控制能力,随着益害比的增加,二斑叶螨种群数量显著下降,益害比在一定比值内时巴氏新小绥螨对二斑叶螨种群表现出明显的控制能力。其中当益害比为5∶30时二斑叶螨种群数量在第6天就能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17.
叶螨是蔬菜作物上的一类重要农业害螨,但其在蔬菜上发生为害的优势种类尚不明确。本研究中,2009-2013年连续5年于北京和河北部分地区定点和非定点采集田间蔬菜作物上的叶螨,采用形态学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种类鉴定。结果表明,所采集地的茄果类蔬菜和豆类蔬菜上叶螨种类包括截形叶螨和二斑叶螨,未发现有朱砂叶螨或者其它叶螨种类,表明截形叶螨和二斑叶螨是目前北京和河北部分地区蔬菜作物上的主要叶螨种类,改变了以往文献中朱砂叶螨是常见蔬菜作物主要叶螨种类的传统认识。研究结果将有助于田间蔬菜叶螨的针对性高效防治。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索二斑叶螨对甲氰菊酯和螺螨酯种群的抗性机理和抗性治理途径。 [方法] 采用室内生物测定法,以采自兰州兴隆山自然保护区的二斑叶螨为敏感种群(S),在室内用甲氰菊酯和螺螨酯分别对二斑叶螨进行抗性选育;用增效醚(PBO)、顺丁烯二酸二乙酯(DEM)、磷酸三甲苯酯(TPP)、有机硅、噻酮进行增效作用研究。[结果]二斑叶螨经室内甲氰菊酯和螺螨酯抗性选育45代和30代后,抗性倍数分别达到314.50倍和77.92倍。TPP、PBO、DEM 3种增效剂对二斑叶螨抗甲氰菊酯种群的抗敏增效比分别为12.15、7.78和3.09,推测其抗性机理涉及的主要解毒酶是羧酸酯酶和多功能氧化酶; DEM对二斑叶螨抗螺螨酯种群的抗敏增效比大于TPP和PBO,分别为4.87、3.67和1.91,二斑叶螨对螺螨酯产生抗性机理可能与谷胱甘肽转移酶和羧酸酯酶活性增强有关。有机硅和噻酮对二斑叶螨抗甲氰菊酯和螺螨酯种群的抗敏增效指数比分别为1.38、1.42和1.18、0.92,说明二斑叶螨的抗性与表皮通透性改变关系不密切。 [结论] 上述结果可以为二斑叶螨的抗性治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巴氏钝绥螨对二斑叶螨的捕食功能反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明确巴氏钝绥螨Amblyseius barkeri(Hughes)对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Koch)的潜在控制能力,采用功能反应方法,在温度为16、20、24、28、32℃,相对湿度(85±5)%条件下对巴氏钝绥螨捕食二斑叶螨的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巴氏钝绥螨对二斑叶螨的卵和若螨表现为嗜食性,对雌成螨表现为非嗜食性。巴氏钝绥螨对二斑叶螨雌成螨、若螨和卵均有较强的捕食作用,捕食功能反应均拟合HollingⅡ型方程,在相同温度下对各螨态的捕食量大小为:卵若螨雌成螨。在16~28℃,巴氏钝绥螨对各螨态的瞬间攻击系数(a)、捕食能力(a/Th)、最大日捕食量(1/Th)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处理时间则缩短,当温度高于32℃时捕食量开始减小。当二斑叶螨密度固定时,巴氏钝绥螨的日平均捕食量则随其自身密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说明巴氏钝绥螨存在明显的竞争和自我干扰作用。  相似文献   

20.
伪钝绥螨对二斑叶螨的捕食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室内条件下研究了伪钝绥螨对二斑叶螨的捕食作用。结果表明:伪钝绥螨雌成螨对二斑叶螨卵、幼螨、若螨和雌成螨的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型方程,搜寻效率a′与处理时间Th值分别为0.5902、1.0025、0.9697、0.3146和0.0150、0.0240、0.0520、0.1681。伪钝绥螨的雌成螨喜食二斑叶螨的卵、幼螨和若螨,而对二斑叶螨雌成螨的捕食能力较弱。伪钝绥螨捕食率随着自身密度的增加而下降。捕食者密度低时,捕食率下降较快;随着捕食者密度进一步增加,捕食率下降缓慢,干扰反应方程拟合为E=0.3101P~(-0.4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