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通过风洞试验与除草剂田间药效试验对挡板导流式罩盖进行了性能测定.结果表明:罩盖防飘喷雾系统的最优结构参数为挡板宽度40 cm、挡板倾角50°、喷头倾角50°.喷施除草剂30 d后,使用此罩盖喷雾技术的株数防效为81.4%、鲜重防效为76.4%,均优于常规喷雾.当药剂用量减少20%时仍然可达到与常规喷雾相同的防效,实现减量喷雾,节约了农药,降低了成本.  相似文献   

2.
为了筛选适宜玉米生长及病虫害防治的种衣剂配方,选取6种种衣剂,设置5种处理组合,通过田间试验,评价各种种衣剂配方防病虫及助长、增产效果。结果表明,高巧300 mL+顶苗新100 mL+立克秀100 mL+普绿通375 g的助长、增产效果最明显,达到18.5%;防效较好,对地下害虫、蚜虫、褐斑病的防效分别达85.94%、95.09%、77.06%。   相似文献   

3.
小麦茎基腐病近年来在陕西省咸阳市表现加重趋势,给当地小麦安全生产带来威胁,为筛选有效防控小麦茎基腐病的种衣剂,进行了27%苯醚甲环唑·咯菌腈·噻虫嗪悬浮种衣剂、30%噻虫嗪悬浮种衣剂+6%戊唑醇悬浮剂、25%氰烯菌酯悬浮剂和30%戊唑·吡虫啉4个药剂拌种处理对小麦茎基腐病的防效试验。结果表明,27%苯醚甲环唑·咯菌腈·噻虫嗪悬浮种衣剂、30%噻虫嗪悬浮种衣剂+6%戊唑醇悬浮剂拌种后小麦的病茎率防效均在85%以上,白穗率防效在90%以上,防效显著;25%氰烯菌酯悬浮剂、30%戊唑·吡虫啉拌种后小麦的病茎率防效也在80%以上,白穗率防效在85%以上,防效较好。4种药剂处理对小麦种子萌发和出苗没有不良影响,均能有效控制小麦茎基腐病的危害,达到保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选取不同药剂,选用不同种子处理方法进行水稻恶苗病防治试验,调查并比较不同处理的田间防效。结果表明,防效最好的为福美双·多菌灵包衣+甲霜·种菌唑浸种处理,防效为97.94%;其次为种衣剂福美双·多菌灵+精甲·咯·嘧菌混配处理,防效为95.88%;单独使用11%精甲·咯·嘧菌悬浮种衣剂对水稻恶苗病的防效较差,显著低于其他处理。  相似文献   

5.
郭溦 《农机具之友》2013,(6):49-50,43
试验结果表明,"天衣"大豆种衣剂、重迎茬大豆种衣剂防治病虫害及增产效果较理想。其中"天衣"大豆种衣剂的防治效果最佳,在黑豆上的相对防效达到67.80~84.67%,在红小豆上的相对防效均达50%以上,说明黑龙江农科院种子处理技术研究中心研制的"天衣"大豆种衣剂是当前生产上的首选产品。使用种衣剂,可防止出现"火龙秧",并有效防治苗期蛴螬、孢囊线虫、根潜蝇和根腐病等病虫害,尤其对根腐病防效很强,苗期及生育前期,病虫害的发病率可控制在3%,并可促进苗期根系生长发育,提高植株抗性,平均增产12.3%。  相似文献   

6.
变量喷药技术有利于我国的环境保护和群众的饮食健康,通过精准、合理的喷药方法,能有效减少农药的使用量,既节约了农药成本又改善了食品安全。介绍了我国变量喷药技术的现状及研究方法,说明了其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要我说啊,农用无人机,真是个好东西;但是现在要猛推,真不是好东西!说农用无人机好,有资料证明。据测算,无人机喷洒,至少可以节约50%的农药使用量;防效好,作业漂移少,旋翼产生的向下气流有助于提高雾流对作物的穿透性;效益高,每小时可防治40-60亩;方便安全,垂直起降,无需专用起降机场,可空中  相似文献   

8.
<正>2015年3月17日,农业部表示,将在全国范围内启动实施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力争到2020年,化肥利用率和主要农作物农药利用率均达到40%以上,分别比2013年提高7%和5%,实现农作物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据介绍,这是为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中央1号文件精神,农业部围绕"稳粮增收调结构、提质增效转方式"工作主线开展的重要行动,目的是推进化肥减量提效、农药减量控害,积极探索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9.
试验表明,超微粉体种衣剂适用于玉米干籽包衣和浸种催芽后包衣两种方式,安全可靠且提高玉米种子活力,增加幼苗素质。药种比1:200倍包衣对病害的防效为84.3%-95.2%,对地下害虫的防效为65.2%,每公倾玉米增产1222.5kg。  相似文献   

10.
何家洪  龙春  王林 《农机化研究》2007,(8):109-110,115
由田间试验结果得知:0.1%氧化苦参碱水剂对菜青虫防效高, 防治持效期长.0.1%氧化苦参碱水剂80~200mL/hm2剂量施药3天后防效达94.36%~99.27%,施药7天后其防效仍达99.08%以上,与其他药剂相比效果明显,适宜施药剂量为150mL/hm2.施药后安全性调查表明,该药剂对作物无毒害,适合无公害蔬菜生产.  相似文献   

11.
This study focuses on the quantification of pesticide use efficiency for producers of transgenic cotton versus conventional cotton in order to test for the improvement promised by the genetically engineered crop. The environmental and cost efficiency of pesticide use is assessed by means of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DEA) and the external effects of pesticide are quantified by means of the pesticide leaching potential. To account for the fact that conditions other than the ‘treatment” (seed type) are not equal in farm surveys the study employs a second step Tobit regression. The data are from a survey of cotton growers in North Carolina, USA. Differences in environmental efficiency are found to be significant between herbicide tolerant and stacked gene (herbicide tolerant and insect resistant) cotton and between stacked gene and conventional cotton. In contrast,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re found for efficiency of pest control cost. In the follow-up Tobit regression, differences in production environment and in farm, farmer and field characteristics are accounted for so that the contribution of seed type to efficiency can be observed. The regression results confirm the importance of stacked gene cotton for improving the environmental efficiency of pesticide use in cotton. In contrast, seed type was not significant in explaining differences in cost efficiency among North Carolina cotton growers. The new technology reduces pesticide application but these benefits are curbed by the high price of cotton seed (technology fee).  相似文献   

12.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是我国现代经济稳步增长的可靠保障,现代化农业的发展离不开自动化机械的帮助。近年来,车载式施药机逐步在农业病虫害防治中推广使用,但是由于技术相对落后,在施药过程中普遍存在"跑冒滴漏"、农药喷施不均、漂移、蒸发、污染和施药者中毒等问题。为此,在概述车载式施药机系统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PID压力反应机制的末端执行器流量控制策略,并对其运行效率进行计算机仿真分析,以期在车载式施药机行走速度不同的情况下保证相同的施药量,并在减少对环境污染的同时也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3.
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技术是一项农业新技术。以玉米和水稻为例,验证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技术的实际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水稻和玉米种子经过处理后,最高增产分别达到106.0kg/667m^2、125.0kg/667m^2,且作物长势旺盛,基本不发生病虫害,减少了农药支出,有利于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享十会效益,  相似文献   

14.
种子包衣机的研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国内种子包衣机在结构设计、计量控制、制造质量与喷头堵塞等方面存在的不足,研制开发出了一种新型种子包衣机。该机采用计量泵供给药液,外槽轮定量供给种子,实现泵和外槽轮同步转动,达到精确、稳定的种药配比,减小种药变异系数。通过对种子定量供给装置、种衣剂超纫雾化装置、种子抛撤装置和再搅拌装置的设计与应用,既解决了雾化喷头堵塞问题,又提高了种子包衣合格率指标。试验结果表明,种药比调节范围20—120,种衣合格率参95%,种药变异系数≤2.5%,种子破碎率<0.1%,可满足作物种子包衣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5.
我国植保机械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保机械、农药、防治技术是化学防治的3大支柱.作物病虫草害是农业生产的最大障碍,实施防治其危害的植保机械,是保证增产稳产的重要措施.植保机械和农药使用技术严重落后的现状与高速发展的农药水平极不相称,已严重妨碍了农作物病虫草害的防治,带来了诸如农药有效利用率低、农产品中农药残留超标、环境污染、作物药害、操作者中毒等负面影响,造成了不应有的损失以及其他不良后果.为此,简要介绍了目前我国植保机械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并指出了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明莉  胡伟 《农业工程》2012,(Z1):11-15
随着地球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世界性植物虫害日趋严重以及长期以来普遍施用和滥施农药,造成环境恶化,蛾类害虫的抗药性和耐药性不断增强。在倡导绿色无污染的今天,灯光诱杀虫技术作为物理防治的一项重要内容,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该文通过查阅大量国内外文献,对灯光诱杀虫技术的原理、发展过程、诱杀虫灯诱虫的有效距离以及存在的问题做了一个总结性的陈述,并对灯光诱杀虫技术的发展方向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目前,设施园艺生产中营养液或农药主要是在较大的水池中由人工调配,占地面积大,效率低,成本高,费时费力,严重制约了我国设施农业的发展。为此,设计了水肥药一体化智能装备,主要由主泵、蠕动泵、EC和pH传感器等部分组成,可在灌溉的管道内进行配肥或配药,精度高,省时省力,现用现配,无需配备较大的水池。同时,设计了该装备的整体结构、控制系统以及人机交互界面,并进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主泵和蠕动泵的流量精度分别为94.89%和96.69%,ec调控误差为0.68%,pH调控误差为1.42%,具备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玉米种子干燥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玉米种子果穗一次干燥工艺与果穗干燥和籽粒干燥相结合的二次干燥工艺进行对比试验及分析,得出了二次干燥工艺能够提高干燥能力近1倍,降低能耗及作业成本20%~30%,减少脱粒时种子破碎1%以上.试验证明:该干燥工艺可明显提高干燥均匀性、提高经济效益,是一种比较先进的干燥技术,可为玉米种子干燥工艺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油菜育种播种机自动供种系统设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设计了以电磁力为动力源,与小区育种播种机相配套的自动供种系统,并对关键部件的结构尺寸以及运动进行分析,该系统通过共轴双盘格供种结构,可以连续完成34个小区的供种.通过对油菜种子在不同供量与给定的调整时间内连续供种试验,表明4种供量的油菜种子随着调整时间的增大,调整量与供种均匀性变异系数均减小,在8s时,供种均匀性差异的波动趋于平缓,其供量为7 g油菜种子的供种均匀性变异系数最小,为7.59%,在该供量下,油菜种子的损失率为0.97%,供种误差均小于3 mm.通过与人工等量隔种对比试验表明,在2种供种系统中,4种供量的油菜种子供种均匀性差异均小于1.5%.  相似文献   

20.
水肥耦合对棉花产量和氮累积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膜下滴灌施肥条件下,不同滴灌水量和滴灌施肥用量对棉花产量、氮素动态累积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通过设置5个滴灌施肥水平和3个水分水平的完全组合处理以及一个不施肥对照处理,研究了水肥耦合对棉花干物质动态累积量、籽棉产量、氮动态累积量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在收获后棉花地上部分器官质量从高到低依次为棉铃,茎秆和叶,而氮素主要集中在棉铃内部,其次是叶片,茎秆最少。灌溉水量显著增加了棉花叶片,茎秆和棉铃质量,从而增加了干物质量和籽棉产量,同时灌溉水量显著增加氮累积量和氮肥利用率。水肥对氮肥偏生产力,氮肥农学效率和氮肥生理利用率影响显著。灌溉水量降低至60%ETc会抑制棉花对氮素的吸收,使干物质量和籽棉产量下降,但可以显著提高氮肥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氮肥农学效率。在本试验条件下,灌水量在380 mm,施肥量(N-P2O5-K2O)为(250-100-50)kg/hm2时,可以获得低于最高产量6%的籽棉产量,并节省15%的灌水量和16.7%施肥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