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多浪羊BMPR-IB基因多态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多浪羊为实验材料,BMPR-IB为候选基因,通过PCR-RELP检测该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研究发现在该品种上,BMPR-IB基因存在多态性++(94.12;)、B+(5.08;),推断存在BB纯合子.说明多浪羊的多胎性能与BMPR-IB基因存在极为密切的遗传连锁关系,很可能与Brooroola羊遗传机制相同.  相似文献   

2.
新疆南部部分绵羊品种血液遗传标记特征及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血液蛋白多态性标记新疆南部三种绵羊遗传结构 ,证实了它们相互间的遗传差异。结果表明 :Tf位点 ,多浪羊和卡拉库尔羊具有A、B、C等显性基因控制 ,巴音布鲁克羊还检测出D基因。Hb位点 ,多浪羊和卡拉库尔羊具有A、B等显性基因控制 ,巴音布鲁克羊还检测出C基因。以上两个位点各种显性基因频率因品种而有差异。按照Nei’s遗传距离法 ,计算了三品种间的遗传距离 ,证明新疆南部三种绵羊品种的遗传距离以多浪羊和卡拉库尔羊为最小 ,多浪羊与巴音布鲁克羊的遗传距离为最大。用类聚法分析表明 :多浪羊与卡拉库尔羊首先相聚 ,然后再与巴音布鲁克羊相聚。  相似文献   

3.
南疆三种绵羊品种血液蛋白遗传标记特征及聚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血液蛋白多态性标记新疆南部三种绵羊遗传结构,证实了它们相互间的遗传差异。结果表明:Tf位点,多浪羊和卡拉库尔羊具有A,B,C等显性基因控制,巴音布鲁克羊还检测出D基因。Hb位点,多浪羊和卡拉库尔羊具有A,B等显性基因控制,巴音布鲁克羊还检测出C基因。以上两个位点各种等显性基因频率因品种而有差异。按照Nei‘s遗传距离法(1987),计算了三品种间的遗传距离,证明新疆南部三种绵羊品种的遗传距离以多浪羊和卡拉库尔羊为最小,多浪羊与巴音布鲁克羊的遗传距离为最大。用类聚类法分析表明:多浪羊与卡拉库尔羊首先相聚,然后再与巴音鲁克羊相聚。  相似文献   

4.
分析研究了新疆多浪羊核受体辅激活蛋白基因(Nuclear receptor coactivator1 gene, NCOA1)的多态性及其与产羔数的相关性。结果表明:NCOA1基因存在两个多态位点,分别为内含子12的g.166 397 A>C突变位点和外显子17的g.187 501 G>A突变位点; g.166 397 A>C突变位点的优势基因为A等位基因,基因频率为0.968; g.187 501 G>A突变位点的优势基因为B等位基因,基因频率为0.643,且在该突变位点发生了错义突变,由原编码的丝氨酸(Ser)改变为谷酰胺酸(Gln);在多浪羊NCOA1基因的g.166 397 A>C突变位点,AA基因型个体的产羔数显著高于BB基因型个体的(P<0.05);在多浪羊NCOA1基因的g.187 501 G>A突变位点,BB基因型个体的产羔数显著高于AA和AB基因型个体的(P<0.05)。由此推断NCOA1基因可以作为多浪羊多羔性状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5.
分析研究了新疆多浪羊核受体辅激活蛋白基因(Nuclear receptor coactivator1 gene, NCOA1)的多态性及其与产羔数的相关性。结果表明:NCOA1基因存在两个多态位点,分别为内含子12的g.166 397 AC突变位点和外显子17的g.187 501 GA突变位点; g.166 397 AC突变位点的优势基因为A等位基因,基因频率为0.968; g.187 501 GA突变位点的优势基因为B等位基因,基因频率为0.643,且在该突变位点发生了错义突变,由原编码的丝氨酸(Ser)改变为谷酰胺酸(Gln);在多浪羊NCOA1基因的g.166 397 AC突变位点,AA基因型个体的产羔数显著高于BB基因型个体的(P0.05);在多浪羊NCOA1基因的g.187 501 GA突变位点,BB基因型个体的产羔数显著高于AA和AB基因型个体的(P0.05)。由此推断NCOA1基因可以作为多浪羊多羔性状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促卵泡素β亚基(follicle - stimulating hormone β,FSHβ)基因在多浪羊群体中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并检测该基因对多浪羊繁殖力的影响.[方法]采用PCR - SSCP技术,采集产双羔及以上的多胎多浪羊血样310份,研究FSHβ基因在多浪羊群体中的多态性,同时检测基因型频率以及等位基因频率.[结果]FSHβ基因在多浪羊群体中检测到AA、AB和BB三种基因型;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36、0.6和0.04.多浪羊A和B等位基因频率为0.66和0.34.BB型与AA型相比有6处核苷酸发生了突变,该突变导致5个氨基酸的改变.BB基因型多浪羊产羔数分别比AB和AA基因型多1.1071只(P<0.01)和1.017只(P<0.01),AB与AA基因型之间的产羔数差异不显著(P> 0.05).[结论]FSHβ基因首次在新疆多浪羊群体中发现了BB基因型,绵羊FSHβ基因座位可能与多浪羊高繁殖力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以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BMPR-IB)基因作为多浪羊的高繁殖力候选基因,研究该基因对多浪羊产羔性状的影响.[方法]采用PCR-SSCP和PCR-RFLP技术检测多浪羊BMPR-IB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用最小二乘法分析不同基因型与产羔数的相关性;并对基因型纯合个体进行测序.[结果]BMPR-IB基因在多浪羊中存在三种基因型即野生型++、突变杂合型B+和突变纯合型BB;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741、0.254和0.005;B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132和0.868.BB基因型与++基因型相比在BMPR-IB基因编码区第746位碱基处发生了和Booroola绵羊相同的突变(A→G).B+基因型的平均产羔数比++基因型多0.51只(P<0.01),差异极显著.[结论]BMPR-IB基因是影响多浪羊多胎性状的一个主效基因,可作为一个分子标记用于多浪羊的选育.  相似文献   

8.
为了分析新疆多浪羊的IFN-γ基因,根据GenBank中NM_001009803的mRNA序列设计引物,以新疆多浪羊淋巴细胞的总RNA为模板,用RT-PCR扩增多浪羊IFN-γ基因序列。测序结果表明I,FN-γ基因序列包含了一个582 bp的开放阅读框,通过GenBank中的Blastn序列比较分析,多浪羊的IFN-γ基因与普通绵羊的同源性高达99.82%,为多浪羊IFN-γ的功能研究及多浪羊免疫应答基因的筛选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绵羊肌肉生长抑制素基因外显子Ⅰ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PCR-SSCP和DNA测序法,检测了德国肉用美利奴、特克塞尔、多浪羊和陶塞特等4个绵羊品种肌肉生长抑制素基因外显子Ⅰ的单核苷酸多态性。研究结果表明:在德国肉用美利奴肌肉生长抑制素基因外显子Ⅰ第 84位(相对翻译起始位点ATG)发现G→A的突变,但仅存在两种基因型,即GG和GA,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6944和0.3056。该突变位点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不发生改变,在其余样品均未检测到多态。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新疆地方绵羊遗传多样性和系统进化,以塔什库尔干羊、和田羊和多浪羊为研究对象,采用PCR、测序法和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绵羊NADH脱氢酶亚单位2(NADH dehydrogenase subunit 2,ND2)基因核酸序列。结果表明,共发现了22个多态位点,其中有9个单一多态位点,简单信息位点(2个碱基)有13个;299和883位点是非同义突变;绵羊群体单倍型多样度(Hd)为0.641,核苷酸多样度(Pi)为0.357%,平均核苷酸差异数(k)为3.4;D世系发现多浪羊个体。结果支持摩弗伦羊是家绵羊野生祖先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研究了多浪羊、叶城羊和卡拉库尔羊间的亲缘关系.从40条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5条具多态性引物,其中8条多态性引物的稳定性较好,扩增产物用1%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用凝胶成像系统对电泳图谱进行分析并拍照保存.将实验结果进行聚类分析,发现多浪羊与叶城羊(遗传距离0.670)、卡拉库尔羊(遗传距离0.540)的亲缘关系均较远;另外,卡拉库尔羊产双羔成年母羊与公羊的遗传距离小于绵羊种间遗传距离(遗传距离0.072),与产单羔成年母羊的遗传距离最小(遗传距离0.063).  相似文献   

12.
马超 《农学学报》2015,5(7):111-114
摘要:【目的】通过调查多浪羊高频繁育技术应用推广现状,分析其经济效益,以期一定程度上推动新疆畜牧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加快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的步伐。【方法】选取喀什地区麦盖提县多浪羊繁育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散养户、专业户、养羊场的多浪羊繁育经济效益及其相关性。【结果】多浪羊应用不同繁育方式指标值差异大,所产生的个体效益相差不太明显,整体效益差别显著。【结论】养羊场(高频繁育)方式在多浪羊不同繁育方式中的应用比例最低,实现的经济效益是最大,最后对多浪羊高频繁育技术的应用推广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Forecast of the heterosis of Small Tail Han sheep crossed with imported meat sheep by genetic polymorphism of microsatellite DNA was done in different sheep breeds. The gene frequency, the polymorphism information contents, the number of effective alleles, the heterozygosity, and the genetic distances were studied in four imported meat sheep and Small Tail Han sheep using five microsatellite loci. The crossing effects on the Small Tail Han sheep with four imported meat sheep were teste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re are genetic polymorphisms at five microsatellite loci in five sheep breeds. Five microsatellite loci can be used for genetic diversity evaluation in sheep breeds. The genetic variability of Dorset is the highest, and that of the Small Tail Han sheep is the lowest in the five sheep breeds. The order of heterosis from large to small in four imported meat sheep by the analysis of genetic relationship is White-Suffolk, Black-Suffolk, Dorset, and Texel. This accords with the testing results of actual heterosis. It is feasible to forecast the heterosis of Small Tail Han sheep crossed with imported meat sheep by genetic polymorphism of microsatellite DNA, which will have an important value for sheep breeding in the future.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利用微卫星DNA在萨福克羊群体中的多态性预测绵羊群体的肉用性能。【方法】选用4个微卫星座位对萨福克羊群体的等位基因频率、多态信息含量、有效等位基因数、群体杂合度进行了遗传检测,并在分子水平上测定了4个微卫星座位与12个体尺性状的关系。【结果】4个微卫星座位在萨福克羊群体中存在遗传多态性,可用于绵羊遗传多样性的评估。在基因座BM1824中,基因型DI对萨福克羊的肉用性能有显著正效应(P<0.05),而基因型HH有显著负效应(P<0.05);在基因座ETH225中,基因型CG、EH和EI对萨福克羊肉用性能有显著正效应(P<0.05);在基因座ETH152中,基因型AF、BH和CG对萨福克羊的产肉性能有显著正效应(P<0.05);在基因座IDVGA46中,基因型AH对萨福克羊肉用性能有显著负效应(P<0.05),基因型CI对肉用性能有显著正效应(P<0.05)。【结论】利用微卫星DNA多态性预测绵羊的肉用性能是可行的,可用于指导绵羊育种的实践。  相似文献   

15.
利用微卫星DNA多态性预测引进肉用绵羊品种杂种优势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利用微卫星DNA在不同绵羊群体中的多态性预测引进肉用绵羊品种与小尾寒羊的杂种优势。【方法】利用5个微卫星基因座对4个国外引进肉羊品种及小尾寒羊5个群体的等位基因频率、群体多态信息含量、有效等位基因数、杂合度和遗传距离进行了遗传检测,并测定4个引进肉羊与小尾寒的杂交效果。【结果】5个微卫星基因座在白头萨福克、黑头萨福克、道赛特、得克赛儿及小尾寒羊5个群体中存在多态性,可以用于绵羊遗传多样性的评估;从不同品种看,道赛特羊的遗传变异程度最大,而小尾寒羊的遗传变异程度相对较小;经遗传关系分析,在引进的4个肉羊品种中,与小尾寒羊杂交优势由大到小依次为白头萨福克、黑头萨福克、道赛特、得克赛儿,与实际杂种优势测定结果相符。【结论】利用微卫星DNA多态性预测引进肉用绵羊品种与小尾寒羊的杂种优势是可行的,将对今后绵羊育种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杨俊年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3):10626-10627
[目的]为了研究小尾寒羊血红蛋白和酯酶多态性与多胎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118只小尾寒羊的血红蛋白和酯酶多态性进行了分析,并对有产羔记录的2.5岁经产母羊在血红蛋白和酯酶位点上的多胎性进行了比较。[结果]小尾寒羊在血红蛋白位点上的优势基因为HbB,基因频率为0.795;在酯酶位点上的优势基因为Es-,基因频率为0.598。在小尾寒羊产羔性状上,血红蛋白HbBB型和酯酶Es++型占优势,其中酯酶Es++型的产羔数显著高于其他基因型。[结论]血红蛋白和酯酶多态性与多胎性之间的相关性,可作为小尾寒羊育种中的早期选择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Izumo1基因多态性及与产羔数关系,本研究利用PCR和直接测序法对小尾寒羊和苏尼特羊的Izumo1基因DNA序列进行扩增、测序和BLAST分析,并和本课题组前期绵羊重测序数据进行比对,筛选出Izumo1基因SNP位点。同时,采用Sequenom MassARRAY~?技术进行基因分型,并对其SNP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各群体中的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小尾寒羊Izumo1基因DNA全长序列3 385 bp,苏尼特羊Izumo1基因DNA全长序列3 382 bp;筛选出8个Izumo1基因SNP位点,经过初步筛选,将在小尾寒羊、苏尼特羊、滩羊、萨福克羊、杜泊羊、草原藏羊这6个绵羊品种中位点分布没有差异的SNP位点排除,最终筛选获得的g.54412135AG和g.54412107CA 2个位点。Izumo1基因g.54412135AG位点在多羔和单羔绵羊品种中存在GG、GA和AA 3种基因型,G基因为优势等位基因;g.54412107CA在多羔品种中存在CC和CA 2种基因型,而在单羔品种中存在CC、CA和AA 3种基因型,C基因为优势等位基因,其基因型频率和基因频率在单、多羔绵羊群体间的分布差异均极显著(P0.01);群体遗传学分析得出g.54412135AG多态位点在6个品种中的多态信息含量(PIC)都属于低度多态(PIC0.25);g.54412107CA多态位点在杜泊羊中属于中度多态(0.25PIC0.5),在其他5个品种中都属于低度多态(PIC0.25),然而,关联分析发现Izumo1基因g.54412135AG和g.54412107CA位点的不同基因型与小尾寒羊不同胎次产羔数之间不存在显著关联(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