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我省小麦生育后期青枯的气候规律分析及区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省地处中原,其气候带属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区。气候温和,阳光充足,年降雨量自北向南逐渐增多。在600~1200毫米之间,季节分配差异较大。尤其是入春以后,气温回升较快,降雨甚少。但在春末夏初季节交替时期,有时受西风带分裂的小槽东移,或受局部地形影响,出现降雨天气,引起气温剧烈变化,造成我省小麦生育后期常有青枯灾害出现。青枯是在小麦灌浆后期遇到高温—低温—高温天气,使小麦突然停止灌浆急死。由于小麦后期青枯使灌浆时间缩短,千粒重明显下降,导致减产,轻者减产10~20%,重者减产30%以上。我省1987年属于小麦青枯发生重型年,全省小麦千粒重平均降低2.4克,百泉3039、偃师9号等不抗青枯品种千粒重降  相似文献   

2.
河南省小麦生长后期青枯、干热风和倒伏的防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青枯、干热风、倒伏是河南省小麦生长后期的三大灾害,及时预防这三大灾害的发生,是确保小麦高产的重要措施。1青枯的预防1.1危害小麦生长后期青枯发生速度快,持续时间短,减产幅度大,一旦发生便无法挽救。小麦植株发生青枯时,首先是穗下节由青绿色变成青灰色,接...  相似文献   

3.
青海省民和县立体农业面积0.4万公顷,其中小麦玉米带田面积0.2万公顷。近年来,带田小麦干热青枯现象时有发生,受害较轻的一般减产10-20%,重的高达70%。由于带田容易形成温室效应,造成带田小麦的干热青枯,给民和县农业生产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和危害。  相似文献   

4.
<正> 粘虫是南阳地区小麦生产的大敌。近年来连续严重发生为害,全区发生面积常达200—400万亩,占全区麦播面积的25—50%,对夺取小麦高产威胁很大。为了提高测报水平,掌握防治粘虫的主动权,我们根据十多年来积累的资料,对麦田粘虫发生为害程度的予测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正> 河南省小麦青枯常常发生在5月下旬到3月上旬。生产上出现的这一危害,人们看法不一。有人认为青枯是干热风危害,有人则说青枯是后期降雨所致,还有人认为青枯是雨和热综合作用的结果。但对其产生机理的解释却大同小异,都认为是小麦到了生长后期,根系活力极其微弱,吸水满足不了地上  相似文献   

6.
为检验气象行业标准《小麦干热风灾害等级》在预报服务中的应用效果,以惠民县为例,利用2004—2017年惠民基准站的气象要素资料对干热风发生情况及其对小麦千粒重的影响进行统计分析,并对标准正式实施前后的小麦产量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滨州市冬小麦几乎每年都会受到干热风灾害不同程度的影响,干热风以高温低湿型为主,雨后青枯型出现相对较少;轻干热风对小麦千粒重的影响不大,造成小麦千粒重差异显著的原因是雨后青枯型干热风,应重视此类型干热风的预报服务;标准的应用对预报服务工作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对减小干热风对小麦产量的影响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 小麦倒伏会使籽粒千粒重下降,影响产量.1980年我所试验,马场二号小麦未倒伏的千粒重达34.5克,而倒伏严重的仅为21.2克.倒伏时期的早晚对产量影响也有所不同,倒伏愈早,影响愈大.据外地报道,孕穗期倒伏的约减产40—50%;抽穗期倒伏的约减产30—40%;灌浆期倒伏的约减产10—20%;乳熟以后倒伏的约减产2—3%.倒伏是实现小麦高产的严重  相似文献   

8.
<正> 一、危害小麦吸浆虫俗称麦蛆、小红虫等,是小麦的毁灭性害虫,主要以幼虫侵入麦壳内吸食正在灌浆的麦粒,造成小麦秕粒而减产。一般发生年份常减产20—30%,严重年份减产可达45—50%,个别地块可造成绝收。五十年代我县局部地区(卫河上游沿岸)曾受到严重威胁,经大力防治后,六十年代基本控制了危害。但近几年虫口密度又有回升。孙杏村、康庄乡发生严重,有虫面积达  相似文献   

9.
<正> 1990年临猗县小麦遭受严重晚霜冻害。4月4日5—7时,气温猛降至零下2—4℃,地表最低极值温度降至零下4.6—6.6℃,致使大面积小麦严重受冻。据4月11日统计,全县受冻面积达73.5万亩(收获面积为93.21万亩),其中成灾面积(减产3成以上的面积)达51.1万亩,在成灾面积中有10.2万亩基本濒于无收的程度(减产8—9成)。这是临猗县志上自1890年有春季晚霜害记载一百年来,小麦冻害最严重的一  相似文献   

10.
<正>赤霉病是小麦上的一种气候型病害,发病后籽粒皱缩,一般可减产10%-20%,严重时达80%-90%,甚至颗粒无收。小麦赤霉病不仅造成严重减产,感病籽粒还可以产生多种毒素,人畜误食后会引起中毒。2018年,石家庄市鹿泉区小麦赤霉病较常年偏重发生,本文对赤霉病的发生特点及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绿色防控技术。一、发生特点石家庄市鹿泉区2018年小麦种植面积1.2万公顷,小麦赤霉病发生面积0.37公顷,发生面积比  相似文献   

11.
山东省临沂市小麦病虫害种类多、发生重,植保工作在小麦种植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植保工作对小麦生产的贡献少有量化研究。为科学评估临沂市小麦生产中植物保护工作的贡献而设计试验,采用田间抽样调查的方法,选择完全不防治、常规防治、绿色防控和综合防治4种防控水平的小麦田,分别在拔节期和乳熟期调查病虫害发生情况和严重程度;在蜡熟期进行理论测产,测算不同防控水平下的挽回损失、防控效果和植保贡献率;根据县(区)小麦病虫害的发生程度、发生面积及面积占比计算各县(区)小麦生产的植保贡献率;根据县(区)种植面积在全市种植的面积占比计算全市小麦生产的植保贡献率。结果表明,植保工作能有效控制小麦病虫害的发生,通过开展防治,小麦病虫害发生种类和发生程度均明显减轻。通过计算得出临沂市小麦植保贡献率为36.22%,显著高于2016—2021年植保统计系统的临沂市小麦植保贡献率(9.51%),临沂市小麦植保贡献率存在被严重低估的问题,旧的方法已经不能客观反映临沂市植保工作在小麦生产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试验对探索临沂市其他农作物的植保贡献率测算方法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正> 小麦是河南省的主要粮食作物,其种植面积和产量都居全国首位。近年来由于麦田施肥水平提高,小麦群体增大,长势茂密,使小麦行间湿度增大,通风透光条件变差,不仅给麦垄套种造成困难,而且常促使小麦纹枯病等病害严重发生,造成小麦减产,如果在灌浆、成熟期遇上阴雨大风,就会出现大面积倒伏而严重减产。为了确保小麦健壮生长和稳产高产,利于秋作物麦前套种,我们于1991—1992年在郾城县试行小麦13cm、  相似文献   

13.
<正>小麦吸浆虫是一种毁灭性害虫,一般可使小麦减产10%~30%,严重的达70%以上,甚至绝收。1发生特点1.1近几年小麦吸浆虫发生面积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14.
<正> 今年我国北方冬小麦主产区部分地区气候反常,3—4月份气温低,5月中下旬阴雨。大风、病虫害大发生,影响了小麦灌浆和正常成熟,千粒重普遍下降5—10克,亩产减产50—100公斤,管理好的产量与去年持平或略有增产。但多数地方反映今年小麦减产较重。其减产原因如下:一、不利气候因素的影响今年河北省冬春阴雨多、日照少,比常年少73—118个小时,温度低春性强的小麦受冻害较重,死苗严重,小麦起身期进入穗分化,长时间低温,影响小穗分化,4月拔节、抽穗期温度低,使抽穗  相似文献   

15.
小麦全蚀病是小麦上的一种毁灭性病害,自2008年开始,小麦全蚀病在故城县麦田有加重发生趋势,主要表现在发生面积大,危害程度重,每年发生面积在10万亩左右,占小麦种植面积的20%~30%。由于小麦全蚀病前期危害症状隐蔽,小麦将近成熟时,田间出现枯白穗,呈条带状干枯死亡,老百姓开始疏于防治,等有危害症状后再防治已晚,造成小麦减产严重,严重地块减产30%以上,有些农户甚至因为小麦全蚀病连年严重发生而不敢再种植小麦,小麦全蚀病的重发生成为影响小麦产量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6.
<正>根据天气预报,今年可能会出现极寒天气,对小麦的安全越冬会造成极大影响。因此,预防小麦冬季冻害非常有必要。小麦冻害主要分为两种情况一是越冬期冻害。11月底至12月初,如果出现严重霜降或冻雨,极易造成越冬期冻害。冻害程度较轻时主茎和大分蘖的幼穗受冻,叶片皱缩严重,即使抽穗,顶端和下端缺粒严重;冻害严重时,小麦叶片、叶尖干枯或青枯,心叶脱水,甚至死亡。二是返青期冻害。通常指的是倒春寒影响。  相似文献   

17.
0引言 新疆小麦生产,无论是春麦区还是冬麦区,常易发生小麦干热风害。小麦受干热风影响后.由于地上部水分大量蒸发,根系老化,水分供应跟不上,叶片生活力衰退,养分转移受阻,造成叶片卷缩不展开,直至青枯而死。2008年,博乐市以东小麦种植区,从开花至灌浆结束.连续出现6-7级干热风袭击19d,即出现开花高峰期转移、花期缩短、小花败育率增加或灌浆期缩短、灌浆量减少、芒角增大或植株失水严重.造成茎叶青枯逼熟等现象。6月中旬至7月上中旬小麦进入抽穗至成熟期,此间32℃以上天气持续5d,对小麦生产造成严重危害。  相似文献   

18.
<正> 小麦是小春主要粮食作物。近年来,小麦赤霉病发生危害严重,黑穗病、纹枯病发生面积大,白粉病、叶锈病、麦蚜、麦蜘蛛的危害逐年加重。抓住三个关键时期对小麦病虫害进行有效防治,是夺取1994年小麦丰收的根本保  相似文献   

19.
古浪县小麦腥黑穗病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小麦腥黑穗病在古浪县曾于20世纪70—80年代普遍发生,后经集中防除,病情得到有效控制,90年代仅在一些偏远山区、经常自留种、串换种的地方有少量发生。但2009年小麦腥黑穗病在古浪县部分乡(镇)偏重发生,全县累计发生面积达845.8hm2,为近30年来发生最严重年份,主要分布在干城、土门、泗水、横梁等乡(镇),其中土门镇胡边村发生最为严重,其病田率达22%,普通地块病株率在20%~30%,严重地块病株率高达50%以上。  相似文献   

20.
<正> 50年代至60年代初,全省小麦吸浆虫常年发生面积2000万亩左右,小麦产量损失一般为10—20%,重者30—50%,甚至绝收。经连续十余年大面积土壤药剂处理等措施防治,其危害基本得到控制,常年发生面积仅100万亩左右。1984年以来,由于农田生态条件变化,尤其是有机氯农药的停用,小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