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祁连山林区青海云杉群落种间相关和联结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了祁连山北坡6个林区具有代表性的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群落,设置400 m2的样地16块,对群落的种间联结性和关联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青海云杉群落中96个种群总体表现出显著的正关联,主要种群间具有互利共存的关系;灌木-青海云杉林、草类-青海云杉林内种群间总体表现出不显著的负关联,藓类一青海云杉林内种群间总体表现出不显著的正关联,而青海云杉混交林中种群间总体表现出显著的负关联.群落中物种种间联结性不强,负联结种对数大于正联结种对数,仅5个种对为显著正联结,大部分种对间为不显著的负联结,不存在极显著和显著的负联结.种群间关联性较弱,且与种对数成反比,关联性越强种对数越少,种群具有相对独立分布的特性.青海云杉种群具有较强的独立性,构成的群落也能够容纳较多的物种,并使群落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2.
甘肃大野口青海云杉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为掌握青海云杉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大面积遥感定量反演青海云杉结构提供关键参数,以及为青海云杉种群保护和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的可持续经营提供基础数据,根据甘肃大野口1hm2青海云杉林大样地的调查结果,首次应用点格局方法开展青海云杉种群空间格局的研究,并且将研究区内树木分龄级计算,得到不同龄级的树木在不同尺度下的空间分布格局。首先,应用Weibull分布对样地内青海云杉的胸径分布进行拟合;然后分别采用点格局分析法和聚集指标测定法,对样地内各龄级的树木在不同尺度下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研究;最后应用纽曼A型分布对研究区内的青海云杉种群空间分布格局进行拟合。结果表明:青海云杉林胸径分布基本符合Weibull分布;研究区内种群密度较大,空间格局呈集群分布;幼树、小树、中树和大树在各研究尺度下均呈集群分布;青海云杉随着年龄的增长,聚集强度逐渐降低;研究区内青海云杉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符合纽曼A型分布。集群分布的原因主要是自然和人为干扰、环境条件及青海云杉的生物学特性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选择武夷山国家公园内海拔1 300~1 600 m且处于同一坡面上的4个固定样地(40 m×50 m),采用点格局方法比较分析了各海拔梯度下不同林层(受光层和非受光层)优势种群的空间点格局。(1)武夷山典型针阔混交林4个样地全林树木的胸径分布、树高分布均呈倒“L”型,幼龄树木占比大,种群垂直连续性好,径级结构和群落更新良好;黄山松、格药柃和马银花是4个针阔混交林样地均存在的优势树种。(2)随着海拔的升高,上述3种优势树种在0~30 m尺度上集群分布增加,随机分布减少,在30~50 m尺度上均匀分布增加。(3)在受光层中,这3种优势树种在0~30 m尺度上呈现集群分布增加的趋势,30~50 m尺度上呈现均匀分布。而在非受光层中,马银花在0~30 m尺度上的集群分布增加,随机分布减少,30~50 m尺度上呈现均匀分布;格药柃在0~30 m尺度上既有集群分布也有随机分布,30~50 m尺度上的均匀分布减少,随机分布增加。因此,随海拔升高,优势种群在0~30 m小尺度上的集群分布程度增加;非受光层的种群空间格局受海拔变化的影响较受光层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4.
甘肃兴隆山保护区青杄群落结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甘肃兴隆山青杄群落为对象,分析了其群落特征和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在植物区系地理成分上,该群落属的分布类型以温带性质居多。生活型以高位芽植物最多。群落层次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苔藓层,亦有层间植物伴生。除了样地4为聚集分布外,其他3个样地的青杄种群均为均匀分布。造成均匀分布的原因是青杄的生物学特性和林下华西箭竹生长状况共同引起的。不同海拔、不同林型的4个样地的聚集强度大小依次为:样地4>样地2>样地3>样地1。聚集强度的变化表明,种群年龄和苔藓层厚度同样影响空间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旅游对青海云杉林的影响,采用种群空间结构和年龄结构分析方法,对东大河林区旅游区和非旅游区的草类—青海云杉林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旅游干扰使东大河林区草类—青海云杉林中青海云杉种群向随机分布逼近的趋势降低,使8cm径阶以下的种群的聚集特性不能得到充分体现,导致种群的稳定性下降;旅游干扰使青海云杉种群个体数量和增长能力下降,年龄老化,抵御自然干扰和人为干扰的能力降低,容易发生退化。  相似文献   

6.
选择恩施马鹿河完整天然红椿(Toona ciliata)群落设置400 m2样地,建立了16个5 m×5 m样方,采用相邻格子法进行调查,研究群落α多样性和红椿种群格局。结果表明,群落α多样性指数表现为灌木﹥草本﹥乔木,各林层α多样性呈显著正相关。25、50、100 m2取样,7个种群空间分布数学模型表明,红椿的天然种群以泊松分布为主要特征,100 m2尺度上为均匀分布。Iwao回归模型:m*=-2.412+1.868 x,和上述7个模型结论一致。保护红椿群落物种α多样性有利于促进红椿种群稳定;红椿天然种群以泊松分布为基本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7.
以甘肃白银屈吴山不同森林群落中不同种群为研究对象,通过测量方差/均值比(S2/x)、负二项参数(k)、Monisita扩散型指数(I)、丛生指数(I)、Cassie指标(CA)、平均拥挤度(m*)和聚块性指标(m*/m)等6项指标来研究其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山杨、云杉、华山松、白桦纯林的分布格局呈聚集分布;混交林中的白桦、山柳、油松、刺柏的分布格局呈均匀分布或呈随机分布。  相似文献   

8.
天山云杉天然成熟林种群分布格局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天山云杉 (Picea schrenkiana)成熟林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受天山云杉种群本身的生物学特性、种群的年龄和更新方式等群落内小环境的共同影响 .分别用均匀分布、奈曼分布、泊松分布和负二项分布针对不同大小的样方进行拟合 ,并计算了 Moristia指数 (Iδ)、聚块性指数(m* / m、扩散系数 (C)、负二项分布的 K值 .运用这些分布型和指数对天山云杉成熟林的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样方大小对分布型的判定有较大影响 ,但基本表现为随机分布和负二项分布  相似文献   

9.
天然栎类阔叶混交林是皖南山区低山丘陵常见植被类型。本文以铜陵县叶山林场天然栎类阔叶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大样地调查,采用Ripley’s K(d)点格局分析法对优势种群空间格局及其关联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优势种群栎类直径分布呈偏左正态分布,具有同龄林直径分布特点,为发展种群。在种群空间格局上,麻栎在0~39 m的尺度上为聚集分布,在40~42 m尺度上为随机分布,在大于41 m尺度上为均匀分布。青冈栎在0~40 m尺度上聚集分布,在41~47 m尺度上呈现随机分布,大于47 m尺度上均匀分布。在种群的空间关联性上,麻栎和青冈栎在0~34 m尺度上负相关,在大于43 m的尺度上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麻栎和青冈栎大树(胸径≥20 mm)和小树(胸径<20 mm)之间的关联性都表现为小尺度上(0~25 m)正关联,大尺度(51~65 m)上的负关联,中等尺度上(26~50 m)的不显著关联。在大多尺度上,栎类与其伴生树种都无显著关联。  相似文献   

10.
文峪河上游河岸林下灌木和草本植物α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河岸林群落的结构特点,通过设置连续小样方样带调查法,对文峪河流域上游5个典型河岸林带进行了群落学调查,结果表明:该研究地区灌木Shannon-wiener指数在不同林型下的大小顺序依次为:阔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油松纯林>华北落叶松纯林>云杉纯林,Simpson丰富度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都是在阔叶混交林下最高,为0.809和0.909;草本植物Shannon-wiener指数在不同林型下的大小顺序依次为:阔叶混交林>华北落叶松纯林>针阔混交林>云杉纯林>油松纯林,Simpson丰富度指数在阔叶混交林下最高,为0.888,Pielou均匀度指数针阔混交林下最高,为0.923。从不同林型河岸林下灌木和草本植物的α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Pielou指数)分布格局可以初步判定该河岸林的边界在距溪流30~50m处。  相似文献   

11.
祁樽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5):7891-7892
[目的]为了了解大通老爷山阴坡、半阴坡野生观赏树木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方法]用两项局部样方方差(TTLQV)法和成对样方方差(PQV)法对大通老爷山阴坡、半阴坡优势观赏植物山杨、白桦和青海云杉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并对格局的形成进行了分析。[结果]在现阶段这3个种群的个体都表现出明显的聚集分布特点,其中青海云杉的集聚程度最大,白桦的集聚程度最小,青海云杉和山杨的聚块呈均匀分布。此种格局的形成与种群的繁殖特性有关,种间对光资源的竞争则使格局的强度和纹理发生了进一步的变化。[结论]山杨、白桦和青海云杉3个种群的个体都呈集聚分布,整个群落的水平分布呈镶嵌状。  相似文献   

12.
长白山不同林型空间格局及树种多样性多尺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种空间分布如何影响群落多样性格局目前还不清楚。以长白山针阔混交林、椴树红松林和云冷杉林3 个 5.2 hm2 样地为基础,采用Ripley爷s K 函数分析了树种的空间分布,在种群水平上检验了不同树种对局域多样性格 局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针阔混交林、椴树红松林和云冷杉林样地中绝大多数树种在小尺度上呈聚集分布;针 阔混交林样地中簇毛槭、色木槭和蒙古栎在大尺度( 30 m)上呈现随机或均匀分布;椴树红松林和云冷杉林样地 中树种空间分布受研究尺度影响较小,在不同空间尺度上树种空间格局基本一致。2)在物种组织水平上,同一树 种对不同林分的多样性格局影响存在差异。但在群落组织水平,针阔混交林、椴树红松林和云冷杉林却具有一致 的多样性格局组建规律。多样性促进种比例随着空间尺度的增加而减少,中性种比例随着空间尺度的增加而增 大。中小尺度上多样性促进种在群落构建中起主导作用,而在大尺度上中性种决定了群落多样性格局。3)绝大多 数树种的空间分布与其多样性维持作用之间没有明显关联性。少数针叶树种臭松、红松和鱼鳞松在空间聚集分布 的尺度范围越大时,其对局域群落多样性呈非促进效应的尺度范围相对也越大。建议未来从物种聚集效应角度出 发进一步探讨群落多样性的形成和维持机制。   相似文献   

13.
祁连山典型林分生物量与净生产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祁连山典型林分的建群种青海云杉和祁连圆柏不同林龄的生物量和净生产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青海云杉的平均生物量为282.544 t/hm2,祁连圆柏的平均生物量为248.764 t/hm2,青海云杉和祁连圆柏不同器官分配的生物量大小顺序均为:干(61.19%,58.82%)>根(28.17%,22.73%)>枝(6.4...  相似文献   

14.
2008年3 - 8月,对青海省大通县退耕还林区不同样地类型下不同植物群落进行全面考察,综合分析了主要植物群落物种组成与多样性。结果表明:①在不同生活型中,物种多样性表现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这与群落中各层次的物种组成情况相同。②不同群落间物种多样性也有较大的差异,混交林相对纯林具有更高的物种多样性。③对不同起源地的群落多样性,天然次生林>退耕地人工林>农耕地,且退耕多年地段的群落物种多样性接近于天然次生林。④在不同的退耕时间序列上,随着时间的推移,群落逐渐趋于稳定,群落物种多样性和丰富度呈“小—大—小”的变化过程,而均匀度和优势度指数呈“大—小—大”的变化过程。退耕还林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恢复植被和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退耕还林还草过程中,应注意合理的林草布局,促进群落的稳定和更新。图2表4参15  相似文献   

15.
格氏栲群落的林木组成及其空间分布格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聚集强度各指标和分形分析方法对三明格氏栲自然保护区格氏栲群落的林木组成及其空间分布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整个群落来看,优势立木种群的分布格局基本上呈聚集分布。同时,格氏栲种群优势地位明显,说明格氏栲在群落演替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6.
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组成结构及生长状况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祁连山水源涵养林受立地水热条件影响和自然、历史干扰,多世代演替林型共存,分布占祁连山三个垂直气候带,主要由干性灌丛林、青海云杉林、祁连圆柏林、湿性灌丛林四种类型,组成简单、结构单一,呈现高寒半干旱、半湿润气候特点;青海云杉林是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的主体,相对其它森林类型其组成、层次结构复杂,生产力较高;干性灌丛林分布在立地条件较差的浅山地带,是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的先锋林型;湿性灌丛林分布在山地森林草原带以上,是地带性顶极群落.  相似文献   

17.
采用TOPCON全站仪,在吉林省蛟河市林业实验区管理局施业区内设置1块500 m×600 m固定监测样地,并进行群落调查,在Arc GIS平台上采用Ripley’s K函数进行不同尺度的空间聚集度研究,采用空间自相关方法对研究区内的种群进行空间自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老龄林中数量最多的前6个种群分别是簇毛槭、白牛槭、千金榆、色木槭、裂叶榆和花楷槭;不同的起测胸径对林木的空间格局分布有重要的影响,起测胸径5 cm时,发现6个个体数量最多的种群显示出了不同的空间格局,其中白牛槭的空间聚集性最高;优势木在空间尺度较小时,生长得比较密集,在空间尺度较大时,则呈现出离散的分布特点,不同的起测胸径对研究结果也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在研究空间格局分布时,起测胸径是首先需要考虑的因素;优势木在种群间还是不同空间距离下,优势木间均显示正向的空间自相关性,只是相关性程度略有差异,优势木的相关性受空间尺度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随着国家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川西云杉Picea likiangensis var. rubescens人工林面积和蓄积量不断增长,已成为川西地区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分析道孚县川西云杉人工林与天然林活立木空间分布格局特征及种间关联性差异,以揭示人工林群落动态变化及演替规律。  方法  采用典型样方法设置12块固定样地,测量每株活立木中心位置坐标、胸径、树高和冠幅等,运用点格局分析中的单变量Ripley’s L(t)函数和双变量Ripley’s L12(t)函数分别分析人工林与天然林群落的空间分布格局和群落中树种间的空间关联性。  结果  ①随着恢复年限的增加,人工林群落内川西云杉种群密度呈下降趋势,而群落物种数逐渐增加;②人工林群落中活立木空间分布格局总体上表现为随机分布,而天然林内活立木空间分布以聚集分布为主;③人工林中川西云杉与其他阔叶树种无空间关联性,而天然林群落内主要树种间关联性在小尺度范围上呈不相关,在大尺度上表现为负相关。  结论  经过50 a人工恢复后,川西云杉人工林与天然林在群落空间分布格局和种间关联性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差异,生态恢复进程较慢。建议采取适当间伐与种植天然林优势树种相结合的方式,优化改造人工林结构,从而加快人工林向天然林群落演替进程。图3表1参35  相似文献   

19.
关联维数可用以揭示森林群落个体空间关联的尺度变化规律、个体空间关联程度及个体关联的尺度变化差异。基于7个样地调查数据,应用关联维数对甘肃省莲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森林群落类型中建群种和优势种的空间格局进行了测度分析。结果表明:各群系的群落格局具有较高的关联维数(接近2),个体空间关联程度较高,由离至低依次为:云杉-紫果云杉-糙皮桦林(Q2)1.794 4>岷江冷杉-糙皮桦-白棒林(Q4)1.779 8>辽东栎林(Q5) 1.744 2>岷江冷杉林(Q3)1.699 2>岷江冷杉人工林(Q1)1.665 6>华山松林(Q5)1.640 4>紫果云杉-云杉-岷江冷杉林(Q7)1.634 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