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鸭坦布苏病毒病是由黄病毒科、黄病毒属的坦布苏病毒引起病鸭瘫痪、产蛋鸭产蛋骤降为特征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主要侵害种鸭、蛋鸭、肉鸭,鹅偶有发生,又称为鸭出血性卵巢炎、鸭黄病毒病。自2010年4月份在中国首次流行以来,给我国水禽业带来巨大损失。本文将从该病的流行特点、临床及剖检症状、诊断方法及防控措施四个方面进行阐述。1鸭坦布苏病毒病的流行特点  相似文献   

2.
<正>为了解鸭坦布苏病毒病在中国蛋鸭群中的流行情况,笔者于2016年6~11月走访了中国蛋鸭养殖密集区域——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江西、福建等7省,了解了鸭坦布苏病毒在蛋鸭上的流行特点及危害程度,旨在找出科学有效的防控措施并推广,为我国蛋鸭的正常生产保驾护航。一、病原特性在生物学分类上,鸭坦布苏病毒属于黄病毒科、黄病毒属、恩塔亚病毒群中的坦布苏病毒。鸭坦布苏  相似文献   

3.
坦布苏病毒病是一种新发传染病,可造成蛋鸭、种鸭产蛋骤降,肉鸭发育迟缓。给我国养鸭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就坦布苏病毒病流行和防控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正>鸭坦布苏病毒病是由黄病毒科、黄病毒属的坦布苏病毒引起病鸭瘫痪、产蛋鸭产蛋骤降为特征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主要侵害种鸭、蛋鸭、肉鸭,鹅偶有发生,又称为鸭出血性卵巢炎、鸭黄病毒病。自2010年4月份在中国首次流行以来,给我国水禽业带来巨大损失。本文将从该病的流行特点、临床及剖检症状、诊断方法及防控措施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5.
鸭坦布苏病毒病是由坦布苏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导致蛋鸭产蛋下降,甚至停产,雏鸭生产性能下降,出现神经症状。该病流行范围广,各日龄和品种鸭均可感染发病。传播途径多样,发病急,传播速度快。该病发病率高,是当前严重危害我国养鸭业的主要疾病之一。本文主要从鸭坦布苏病毒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及防控措施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该病的诊断及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2010年以来,鸭坦布苏病毒病给我国蛋鸭群造成了较大的影响.文章就鸭坦布苏病毒病的流行特点、临床及病理诊断要点、实验室诊断技术,以及与其它疾病的鉴别诊断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7.
<正>鸭坦布苏病毒病是严重危害产蛋鸭的一种病毒性疾病,2013年开始形成较大危害,江西省内也于2015年左右分离到该病毒。为摸清鸭坦布苏病毒在吉安市内及周边的感染状况,2017年底开始,我们通过抗体检测为主的方法对吉安市内及周边未免疫鸭群进行鸭坦布苏病毒病的感染状况调查。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鸭坦布苏病毒病在贵州地区的感染及流行情况,试验应用鸭坦布苏病毒间接ELISA检测诊断技术对贵州地区养鸭场随机采集的85份血清样品进行了血清学调查。结果表明:贵州地区鸭坦布苏病毒总抗体阳性率为32.94%,其中蛋鸭阳性率为67.74%,肉鸭阳性率为12.96%。说明在贵州地区养殖的鸭群中存在鸭坦布苏病毒感染。  相似文献   

9.
鸭坦布苏病毒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鸭坦布苏病毒病是由鸭坦布苏病毒(duck Tembusu virus,DTMUV)引起的一种新发的病毒性传染病,以产蛋鸭产蛋量严重下降和雏鸭或育成鸭出现神经症状为主要特征。自从2010年首次暴发以来,鸭坦布苏病毒给我国养鸭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从病原学、流行病学、天然免疫应答以及病毒的诊断与防控等方面对DTMUV进行综述,为今后该疾病的诊断和预防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一鸭坦布苏病毒病的诊断要点 鸭坦布苏病毒病对蛋鸭危害严重,临床主要表现为产蛋下降。应注意与鸭副粘病毒病、禽流感、鸭产蛋下降综合征等病毒病加以区分,可以从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实验室检测等方面与其它疾病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1.
鸭坦布苏病毒病是近几年来主要威胁我国蛋鸭和种鸭养殖业的新发病毒病,华安县蛋鸭产业也遭受较大损失。该文主要将多年来华安县蛋鸭感染该病的防治体会进行整理报道。  相似文献   

12.
鸭坦布苏病毒属于黄病毒科黄病毒属的一种单股正链RNA病毒,该病毒引发的鸭坦布苏病毒病从2010年开始在我国流行,并迅速蔓延至多个地区。该病主要侵害鸭的生殖系统,以产蛋量急剧下降为主要特征,肉鸭、雏鸭主要症状为站立困难,步态不稳。文章综述了鸭坦布苏病毒病的病原学特征、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方法和防控措施的最新研究进展,以期为该病的深入研究和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正2010年4月以来,我国爆发了一种主要危害蛋鸭和种鸭以传播速度快、流行范围广、发病急、发病率高(可达100%)、死亡率低(产蛋鸭一般在5%以下)为特征的鸭坦布苏病毒病(以下称黄病毒病),该病普及范围广,可对我国养鸭业造成重大损失。到目前为止,黄病毒病已流行十多年时间,对该病的流行病学、病原特点、临床特征、剖检变化、免疫状态、防控措施等的研究已日渐成熟,  相似文献   

14.
鸭坦布苏病毒病是引起蛋鸭产蛋下降、雏鸭神经症状为主要特征的鸭重要传染病,严重危害养鸭业健康发展。正确诊断鸭坦布苏病毒病对防制该病极为关键。本文就该病病原分离鉴定、血清学诊断、分子生物学诊断三方面展开阐述,以期弄清该病诊断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鸭坦布苏病毒病是由黄病毒科、黄病毒属的坦布苏病毒引起的以产蛋鸭产蛋量骤降和雏鸭或育成鸭出现神经症状为主要特征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本文主要介绍了该病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症状及剖检病变和快速诊断方法,并提出了加强饲养管理、改善养殖环境、加强消毒防疫和卫生管理等综合防控措施,旨在指导养殖场有效地防控该病。  相似文献   

16.
鸭坦布苏病毒病是危害养鸭业最严重的新发传染病之一,可造成蛋鸭、种鸭产蛋率骤降以及肉鸭发育迟缓,给养鸭户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山东省博兴某蛋鸭场发生一起以产蛋率急剧下降和出血性卵巢炎为主要特征的鸭病,为掌握发病鸭场的病原,通过对发病鸭场的病鸭进行病理剖检、病毒分离与鉴定,成功分离到1株鸭坦布苏病毒,确定该鸭场的致病原为鸭坦布苏病毒。  相似文献   

17.
鸭坦布苏病毒病也称为"鸭黄病毒病",2010年春季开始在我国主要蛋鸭养殖区传播,是一种新的禽传染病。该病临床表现为蛋鸭采食量减少,卵泡变形、变性,卵泡膜出血、充血。产蛋鸭发病率高达100%,死亡率在5%~15%之间,给我国养禽业带来了严重影响。2015年以来,除蛋鸭发生鸭坦布苏病毒以外,产蛋鹅、肉鹅、肉鸭、野鸡和鸡也能发生该病,鸭坦布苏病毒对肉雏鸭的致病性主要体现在对雏鸭全身组织器官损伤,最终使雏鸭代谢和免疫功能紊乱,表现为采食下降、神经症状和腹泻等,有研究表明雏鸭死亡率高于20%。自本病发生以来,我国学者对该病病原学、检测技术、疫苗、抗体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本文对鸭坦布苏病毒病疫苗和抗体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上有效预防和控制该病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后备蛋鸭坦布苏病毒感染的情况,应用间接ELISA方法对60d、77d和110d三种日龄的未免疫坦布苏病毒病疫苗的后备蛋鸭进行坦布苏病毒病抗体检测。血清学检测发现,60d、77d和110d三种日龄的未免疫鸭群血清的禽坦布苏病毒病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1.2%,13.3%和88.8%。检测结果表明,各种日龄后备母鸭存在不同程度的坦布苏病毒感染,该研究结果为该病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建立一种能快速检测鸭坦布苏病毒(Tembusu virus,TMUV)的分子生物学方法,从GenBank中下载了51个具有代表性的黄病毒全基因组序列及白洋淀病毒等5个禽源黄病毒株E基因序列,进行了黄病毒E基因序列分析,应用Primer 5.0软件设计了一对引物,扩增目的片段为549 bp,进行了TMUV RT-PCR检测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重复性试验,建立了TMUV RT-PCR检测方法应用该方法对收集的14份临床疑似蛋鸭鸭坦布苏病毒病发病样品进行了检测,共检出6份TMUV核酸阳性样品,检出率达42.86%。结果表明,该方法可用于水禽坦布苏病毒病的临床快速诊断、检测及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20.
2013年9月,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沙石镇东风村某养殖户饲养的220日龄麻鸭2 100余羽,产蛋率在一周内从87%降至15%左右,共死亡11羽。经过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确定该病为鸭坦布苏病毒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