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借鉴Deb Markley测试表的基础上设计了反映返乡农民工创业能力的16个指标,提取了人际资源性、创新性、竞争性、坚韧性、风险承受性等5个因子,以陕西省和四川省返乡农民工的创业能力问卷调查为样本数据,对欠发达地区返乡农民工创业能力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欠发达地区返乡农民工创业能力总体呈正态分布,处于一般水平的比重最多,其次是较强水平和较差水平,而能力很强和能力很差的都很少。陕西省创业能力一般、较差和很差水平的比例均高于四川省,四川省创业能力很强和较强的水平比例高于陕西省。  相似文献   

2.
平凉市农村城镇化发展水平的多维主成分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建立平凉市农村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借助SPSS统计分析软件,运用多维主成分分析法,以平凉32个小城镇(包括6个县镇,26个建制镇)为评价单元,分别求出各小城镇的人口、经济、生活水平、空间城镇化的主成分综合得分值,进而求出32个小城镇城镇化水平综合实力排序。  相似文献   

3.
在北京山区沟域生态承载力内涵的基础上,从实现沟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及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角度,在生态弹性指数、资源环境承载指数、资源环境压力度等方面构建了北京山区沟域生态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综合评价法构建了评价模型.研究结果表明,2010年蒲洼沟域生态弹性指数得分为72.8,属较稳定水平;资源与环境承载力得分为47,属中等水平;资源环境承压度得分为86.5,处于高压水平;生态承载力得分为65.1,属2级水平.同时依据评价结果,提出了推动蒲洼沟域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姜翠红  李红  曹均  于振峰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23):5332-5335
在北京山区沟域生态承载力内涵的基础上,从实现沟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及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角度,从生态弹性指数、资源环境承载指数、资源环境压力度等方面,构建了北京山区沟域生态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综合评价法构建了评价模型.2010年韭园沟域生态弹性指数得分71.2,属较稳定水平;资源与环境承载力得分为59.6,属中等水平;资源环境承压度得分72.2,处于较高压水平;生态承载力得分为67.7,属二级水平.依据评价结果,提出了推动韭园沟域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采用层级分析的方法,建立了石羊河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从石羊河流域发展水平、发展协调性对石羊河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石羊河流域发展水平得分47.0分,说明流域社会经济及生态环境发展水平尚低;流域发展的协调性得分33.5分,表明水资源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流域社会经济及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评价得分为41.3分,处于不可持续开发利用状态。  相似文献   

6.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9):256-258
人居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衡量人类社会进步与文化发展的重要标识。在分析了人居环境宜居度内涵的基础上,从自然、经济、人文社会三个层面构造评价二级指标,综合运用熵权法和多目标线性加权函数法对2014年江苏省13个城市的城市宜居度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显示,苏州市在城市人居环境总宜居度、自然环境宜居度、经济环境宜居度上得分均最高,在人文社会环境宜居度上得分也接近最高水平;南京市在人文社会宜居度上得分最高,在城市人居环境总宜居度和经济环境宜居度上得分居于第二位,但苏州和南京在人居环境协调度上得分均不高。此外,协调度得分较高的城市大多存在总体宜居度和各项宜居度水平较低的现象,这主要是由于其各项指标水平都处于均衡的低水平。  相似文献   

7.
基于多级模糊综合评价的区域创业环境评价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创业是支撑经济运行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创业者的创业离不开良好的区域创业环境.本文基于层次分析法(AHP)和模糊综合评价理论,建立了区域创业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并以某地为例进行实证分析,为政府制定区域经济发展政策和产业结构调整政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运用2000-2013年陕西省城乡发展数据,设计了评价城乡协调发展的指标体系,用均方差决策法确定了指标权重,对陕西省城乡协调发展水平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测度与分析。发现陕西省城乡协调发展综合水平从2000-2003年变化很小,其中经济、社会生活和综合协调水平有小幅度降低,空间和环境协调水平有小幅度提升;从2003年后各方面协调水平都提升较快,其原因与近些年政府在解决"三农"问题上所推出的许多政策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
考查农民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合作社)的规范化水平,对深化合作社质量提升行动具有积极意义。以四川省的99家果蔬类合作社为例,从组织结构、生产经营服务、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和分配制度共5个维度构建合作社规范化评价理论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合作社的规范化水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样本合作社的规范化水平普遍不高,超过一半的合作社规范化评价综合得分都处于全部样本的平均值之下。具体维度上,组织结构、财务管理、管理制度、生产经营服务、分配制度规范化的得分依次降低。分组类比发现,成立时间较早、社员规模较大、理事长为非村干部和年营业额较高的合作社规范化评价综合得分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0.
阳敏  金琦 《广东农业科学》2014,41(22):18-23
通过实地调研获取数据,运用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出二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西藏野生菌的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西藏野生菌可持续性处于较差的发展阶段,其中,资源支持系统处于好的水平,环境支持系统处于较差的水平,经济支持系统处于差的水平,社会支持系统处于差的水平,政府与科技支持处于一般的水平.针对西藏野生菌产业现状与模糊综合评价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可持续发展建议,以期为西藏野生菌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小城镇信息化管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小小城镇持续发展与信息化发展的技术环境与现状;说明了小城镇信息化概念与适用技术;特别论述了小城镇信息化发展中的评价指标体系和地理信息系统问题;提出了小城镇发展信息化的理论框架。认为:在当前信息化和城镇化都被提升到发展的战争地位之时,推进小城镇信息化势在必行;小城镇信息化应注管理的信息化,而政府管理的信息化在小城镇信息化起核心作用;小城镇信息技术的选择应注重实用性,切忌贪大求全。最后,提出了小城镇持续发展号提高信息化管理的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李丁 《甘肃农业》2013,(4):3-4,15
评价城乡统筹背景下小城镇人居环境质量,为小城镇人居环境建设提供指导。作者以小城镇人居环境作为评价对象,选取与小城镇人居环境密切相关联的19项指标构建评估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客观地评价城乡统筹背景下小城镇人居环境质量。在研究小城镇建设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具有客观现实性和动态性,基本上涵盖了小城镇人居环境的主要方面,可以较全面、客观地反映小城镇人居环境质量的状况。熵值法是根据各指标值的差异度确定指标权重,避免了人为因素,从而得到更客观准确的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90年代以来,江苏省小城镇快速发展,由于长期的经济发展、财政投入、政策制定等原因,小城镇农村与城镇一直处于各方面"二元化"的状态。在城乡统筹的背景下,如何定量评价小城镇的公共服务设施的统筹水平,笔者基于"公共服务均等化"理论基础,探讨构建适合江苏小城镇公共服务设施统筹发展的指标评价体系,并通过江苏省东台市安丰镇的实例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小结建议,从而为江苏"三农"问题提供有效的解决途径,也对其他地区的小城镇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湖南省创意休闲农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如何科学评估创意休闲农业发展水平对全面了解创意休闲农业发展状况、寻找并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以湖南省为例,构建由资源环境、产业发展、创意经营和功能效应等4个子系统组成的创意休闲农业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估指标体系,基于改进的层次分析法,结合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等方法确定指标权重,运用模糊评价理论,分析湖南省创意休闲农业发展水平。结果表明,湖南省创意休闲农业发展水平总体得分为5.986分,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但不同区域的创意休闲农业的发展水平不均衡,综合得分最高的为长沙市,达8.411分,处于成熟阶段;衡阳市、常德市、张家界市、株洲市、岳阳市和邵阳市的创意休闲农业发展处于快速发展阶段;郴州市、湘潭市、益阳市、永州市、怀化市、娄底市和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创意休闲农业发展水平处于起步阶段,其中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综合得分最低,仅4.712分。从资源环境、产业发展、创意经营和功能效应的得分来看,湘西地区均明显的低于湘东地区。因此,需要科学地制定均衡发展战略、增加创新投入、发展区域特色和坚持环境保护等引导全省创意休闲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颜毓洁  王聪颖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4):19787-19789,19792
分析了陕西省农民工回乡创业特征和农民工回乡创业的作用,陕西省农民工回乡创业的特征是依托传统农业,发展种植养殖业的规模化经营;依托本地资源,发展建筑建材和农产品加工等企业;依托小城镇,发展餐饮旅游等服务业;依托外出务工奠定的资本基础,实现了由普通打工者向创业者转变。陕西省农民工回乡创业的作用是:以创业促进就业,拓展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增收的途径;把优势资源引向农村和欠发达地区,有助于缩小城乡区域间差距;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加快了建设现代农业步伐;通过示范和带动作用,为农村建设提供了一批较高素质的人才;把创业和城镇化结合起来,加快了农村城镇化进程。  相似文献   

16.
陕西省县域城镇化综合测度与空间格局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以陕西省83个县域为基本单元,从人口、经济、社会生活3个要素选取14项指标,构建了陕西省县域城镇化发展水平指标体系,通过主成分聚类分析、空间分析方法进行了定量分析,得出各县域城镇化水平的综合得分、空间等级分布特征。结果发现:陕西县域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空间差异明显,陕北地区整体城镇化水平较高,但区域内差异明显;关中地区处于城镇化中等以及较高水平,区域内空间分布相对集中、均衡;陕南县域城镇化整体处于低水平状态,有待发展的空间较大。  相似文献   

17.
以陕西省83个县域为基本单元,从人口、经济、社会生活3个要素选取14项指标,构建了陕西省县域城镇化发展水平指标体系,通过主成分聚类分析、空间分析方法进行了定量分析,得出各县域城镇化水平的综合得分、空间等级分布特征。结果发现:陕西县域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空间差异明显,陕北地区整体城镇化水平较高,但区域内差异明显;关中地区处于城镇化中等以及较高水平,区域内空间分布相对集中、均衡;陕南县域城镇化整体处于低水平状态,有待发展的空间较大。  相似文献   

18.
基于蒂蒙斯-克里斯蒂安创业过程等相关理论及文献,结合浙江省实地访谈和问卷调查相关数据,构建了农民创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将农民创业分为农产品生产为主、农产品加工为主、农产品销售为主和其他等4种类型,比较了不同类型农民创业者创业能力差异并分析了差异原因。结果表明:由于农民社会网络、知识体系以及思想观念等局限,农民创业能力总体偏低,得分最高的是资源整合能力、最低的是机会识别能力,而创业能力可以通过系统教育、学习、交流等形式加以培养和提升,但对不同类别农民创业能力提升在内容和方法上要有差异性,特别是得分较低的能力要针对性的培养,以提升农民创业整体能力。本研究完善了农民创业能力评价理论基础,为政府及农民自身针对不同类型农民创业者提升其创业能力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9.
重庆市转户进城农户城市融入水平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重庆市转户进城定居农户调查数据为基础,运用统计分析和地理探测器方法,分析了自2000年重庆市户籍制度改革以来转户进城农户的城市融入水平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融入水平的分方面:重庆市户籍制度改革以来,转户进城农户的城市融入水平总体较低,得分为68.76,处于半市民化状态.其中社会生活融入得分最高为72.90,价值观念得分最低为65.81,表明转户进城后农户的社会生活融入最快,价值观念融入最慢,融入最难.(2)影响融入水平因素方面:个体与家庭特征因素中,解释力大小分别为转户进城时间、家庭收入水平、家庭住房情况、年龄、文化程度、家庭人口数量、老家退地情况、性别、婚恋状态其中,转户进城时间对城市融入水平的控制力最强,性别和婚恋状态的控制力最弱.融入水平评价因素中,解释力大小分别为社会生活融入、文化心理融入、价值观念融入、职业环境融入、制度环境融入,其中,社会生活融入因子对城市融入水平控制力最强,制度环境控制力最弱.  相似文献   

20.
建立了农民工回乡创业环境质量期望模型,介绍了联合分析方法的优点及其使用流程,并利用联合分析法对农民工回乡创业期望因子和属性水平进行了研究。通过实际调查及数据分析,得出了创业技能培训服务、税收减免政策、金融扶持政策、项目支持、创业园区成熟度、交通设施便利程度等6个属性水平的效用值,并由此确定了各种属性水平的相对权重。研究结果表明,创业者较重视的是税收减免政策、金融扶持政策创业园区成熟度、交通设施便利程度,而对创业技能培训服务和项目支持考虑较少。最后以某一创业地区的创业环境作为研究对象,运用五点法将创业者对创业环境质量评价进行量化,并建立了创业环境质量的评价矩阵,在此基础上对该地区的创业环境进行了整体评价,为构建良好的农民工回乡创业环境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