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日本茶树遗传育种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梁月荣 《茶叶》2000,26(2):114-118
本文介绍了日本茶树遗传育种研究的发展过程。日本茶树育种的发展,主要得益于海外茶树品种资源的引进和利用,茶树育种的目标,早期注重红茶品种选育,随后以绿茶品种选育为主,进入80年代后期,又侧重于多抗品种的培育,优良无性系茶树品种的推广,促进了茶叶产量的提高,同时加快了茶叶加工和茶园机械化的发展,提高了茶叶生产的效益。茶树品种音一化和遗传育种资源不足是日本茶树育种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海外茶的品种资源的收  相似文献   

2.
生物技术在茶树育种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静  徐永恒  杨阳 《茶叶通讯》2009,36(3):43-45,48
本文从生物技术成为茶树育种的一条新途径,包括加速茶树新品种的培育与推广、聚合不同品种的优良特性和创造茶树新特性等方面综述了生物技术对茶树遗传育种的发展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B贝拉  Bk贡瓦  肖纯 《广东茶业》1997,(1):45-47,41
茶固有的杂合性,使在单个物种内识别茶的栽培品种日趋困难。茶树育种中困缺乏可靠的选择标记而延缓育种进程。以往,茶树育种是根据表型估计基因型,但表型的特征受环境影响,不能作为选择的可靠手段。利用稳定的遗传标记有助于选择优良的茶树栽培品种。  相似文献   

4.
花药培养提高了育种效率、缩短了育种年限,同时也为诱变育种、转基因育种等新的育种技术提供了理想的研究材料,加速了相关育种进程。本文概述了花药培养的育种意义及茶树花药培养的研究进展,探讨了花药培养在茶树育种中的意义及目前茶树花药培养育种的不足,为茶树花药培养育种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国外茶树育种的科学研究工作,迄今仅百余年历史。初期,各产茶国均以选择现有优良茶树为主。以后,由于茶叶生产的需要和遗传育种科学的发展,茶树育种的技术和理论也日益提高,从而使选种逐渐转入以杂交育种为重点;近来,有些国家将人工引变育种亦列为重要的育种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6.
海南岭头茶科所先后引进了省内外的茶树良种及优良地方品种作为茶树选种育种的原始材料。通过初步观察,在产量、品质、抗性等有关经济性状上,表现较好的有云南大叶种、台湾大叶种、阿萨姆种和海南大叶种。现将1980年初步观察情况整理如下。一、不同品种茶树形态特征及产量的比较从形态上看,台湾大叶种长势较其它三个品种旺盛,树高、树幅、一芽三叶长及重比其它三个品种大,但芽头密度比海南大叶种小,比阿萨姆种和云南  相似文献   

7.
20世纪中国的茶树育种和良种推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人 《中国茶叶》2000,22(4):3-5
茶树品种是茶叶生产最基础、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也是茶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茶叶竞争是质量竞争,归根到底是品种竞争。用优良的品种去调整茶树种植结构是当今茶界一项重要工作。回顾和了解一个世纪以来,我国的茶树育种和良种推广工作,展望新世纪茶树育种和繁育的趋向,对发展21世纪茶业具有一定的意义。 一、近代茶树育种和良种推广 20世纪初,一批留学归来的爱国知识分子,将我国千百年以来的经验茶学融入近代科学,开创了我国近代茶树育种和良种推广。近代茶叶科学奠基人吴觉农在1922年发表的《中国茶业…  相似文献   

8.
正据ITC(International Tea Committee)统计,2009年印度尼西亚是世界第七大茶叶生产国和第六大茶叶出口国。印度尼西亚茶树育种的进展集中于传统育种,主要方法是自然选种和杂交育种,印度尼西亚茶叶和金鸡纳研究所已培育出GMB系列11个优良的无性系国家品种,收集保存了约600份茶树资源。现将印度尼西亚茶产业概况、主要茶树品种、育  相似文献   

9.
我国茶树育种的骨干亲本及其系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乃兴 《中国茶叶》2008,30(4):11-13
我国现代茶树育种工作始于20世纪40年代,从开始的收集育种原始材料,地方品种的选拔,发展到一个以杂交育种与单株选择为主要育种手段,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和快繁技术相结合的高效茶树育种技术体系。迄今为止,云南大叶茶、福鼎大白茶、铁观音、黄棱、龙井种、湖南安化种、四川中叶种、蒙山群体种、凤凰水仙、  相似文献   

10.
现代的农作物遗传育种研究理论表明:有性杂交能动摇有机体的遗传性。有目的地选择茶树优良亲本进行杂交,使后代杂种基因得到重新组合,有可能兼备父母本的一些优良性状,从而获得高产优质的茶树新品  相似文献   

11.
茶树化学诱变育种是指利用化学物质诱发茶树的活体材料使之产生突变,然后在突变体及其后代中进行选择、鉴定,培育出茶树良种的方法。由于化学诱变是利用化学诱变剂直接处理育种材料,方法简单,不需特殊的仪器设备,耗资少,而诱变效果往往比辐射诱变更好,所以近年这项技术很受国内外茶树育种工作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从事茶树育种工作不觉25年,二十多年经历虽多坎坷,但偶尔回顾,觉得也有不少值得追寻和总结的东西。五十年代后期,参加了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筹建工作,接着又主持茶树育种研究。茶树育种的过程,从收集原始材料,到新品种的繁育推广,有  相似文献   

13.
贮藏时间对茶树花粉生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华军 《中国茶叶》1992,14(2):24-26
杂交是目前茶树育种上应用较多的一种手段,通过杂交可以融合双亲的优点,使后代表现出比双亲更优良的生物学、经济学性状,从而为选种提供可选择的材料。因此,杂交结实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可供选择基数的大小,进而影响育种效率,而花粉生活力的大小是影响杂交结实率高低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试以发芽率、花粉管长度两个因素作为衡量花粉生活  相似文献   

14.
茶树嫁接的植株,是由两个具有不同遗传性的个体组成。就老茶树嫁接良种作为更换品种的目标,我们希望良种的接穗能保持原来母树的优良性状,特别是那些与茶叶品质产量有关的经济性状,而以当地品种为砧木,增强良种的抗逆性,这对开辟茶树育种和改良品种的  相似文献   

15.
叶乃兴 《中国茶叶》2007,29(5):22-23
茶树育种的骨干亲本(也称为基础亲本或基本亲本)是指遗传性状稳定,在一定条件下表现出具有优异的品质,优良的丰产性、适应性、经济性和较强的配合力,在茶树育种实践中作为亲本次数多、且选育出较多优良品种的种质。它可以是茶叶生产上利用过的优良品种或具有利用价值的优异  相似文献   

16.
海峡茶讯     
《福建茶叶》2008,32(4)
福建将筛选保存200份以上优异茶树种质材料据福建省农业斤消息,为了支持闽茶产业可持续发展及利于茶树新品种选育,福建省将保护对我国茶树育种有重大影响或福建省特有的优异茶树种质,筛选保存200份以上的优异茶树种质材料,并选育出省级茶树良种2个。  相似文献   

17.
一、选育经过和方法茶树为异花授粉植物,有利于有性杂交,以获得丰富的变异和杂种优势,为选育新品种提供优良的原始材料。同时茶树又易于无性繁殖,可以把有性杂交所获得的优良变异的个体迅速地稳定、分离和繁育扩大,育成新的品种。迎霜、翠峰和劲峰三个茶树新品种,就是利用福鼎白毫和云南大叶种的  相似文献   

18.
《中国茶叶》2009,(4):43-43
茶树为多年生经济作物,为了缩短育种年限,加快育种步伐,提高育种效率,主要从原始材料的采集,选繁结合,株行试验园、品比试验园和采穗母本园同步建立等几方面进行阐述,探求提高茶树育种效率的新途径。结果认为,茶树原始材料的正确选择是提高单株选种工作效率和决定育种成功的关键;需具备较全面的茶叶生产技术,有统筹全盘的工作计划;要建立申报优良单株制度.要把选择、鉴定、繁育与推广紧密结合起来,实行边选择、边鉴定、边繁殖、边推广。  相似文献   

19.
茶树品种鉴定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叶》1986,(2)
高产、优质、多抗是茶树育种的基本目标,也是鉴定茶树品种优劣的主要标准。由于茶树是多年生作物,选育一个茶树新品种往往需要很长时间。为了缩短育种年限,加速育种进程,提高育种效果,必须进行早期鉴定。  相似文献   

20.
一、前言茶树为多年生经济作物,按常规育种程序,育成一个茶树新品种约需20年左右,为了缩短育种年限,加快有种步伐,提高育种效果,各国茶树科研工作者对品种选育中的早期鉴定作了多方面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果。本文从茶树形态、生化及分子水平就茶树产量、品质、抗性等早期鉴定技术研究概况作一粗浅论述,以供茶树育种工作者参考。二、茶树产量早期鉴定技术以高产为主的丰产性育种是茶树育种的目标之一。所以,茶树产量早期鉴定一直是各国茶树育种工作者所重视的工作。国内外已在茶树产量性状等与产量相关方面作了深入研究。骆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