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产后康复宁的免疫增强作用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后康复宁的免疫增强作用观察宋友文胥洪灿蒋厚迪谢珍吴代琼(四川畜牧兽医学院,重庆荣昌632460)产后康复宁对母畜产后气耗血损,正气不高,抗病力下降,外邪乘虚侵袭,以致气滞血瘀,瘀血内阻,恶露不行,缺乳,幼畜下痢或外感之证有较佳的临床效应。为了探讨其...  相似文献   

2.
谈阴阳辨证     
中兽医学中的阴、阳,一指事物内部对立统一双方的代名词,阴证与阳证中的“阴”、“阳”即用此义;二是从人与动物的生理、病理表现上看,阴指体内的营养物质与水液,阳指机体的功能与热力,阴虚证、阳虚证中的“阴”、“阳”即用此义。在气血津液辨证中,气虚证中的气也指功能,血虚证、津亏证中的血、津也指营养物质与水液,与上述阴、阳的后一含义相同。在辨证上,阴证、阳证为纲领性征候,其中的阴、阳、气、血、津均指具体受病对象,故阴虚证、阳虚证不应用为阴证与阳证的属证附列其后,而应归入气血津液辩证,合为气血津液阴阳辩证。  相似文献   

3.
瘀血是温热病血分证的重要病理变化之一。凡诸温热病,一但毒热内陷,出现瘀血,说明病情加重,而且治疗效果往往不够理想。《温疫论补注》指出:“气属阳而轻清,血属阴而重浊,是以邪在气分,则易疏透,邪在血分,恒多胶滞。”笔者在临床实践中体会到,温热病瘀血的形成与毒、热、阴虚关系密切,可以认为是导致瘀血的三要素。而瘀血又在温病发热、发斑、出血、发黄、肿胀、昏、狂、痉、厥等一系列病症中起着一定作用。随着中  相似文献   

4.
恶露不尽治验三则张勉励(陕西省户县牧医学校710300)恶露的病机主要是冲任二脉为病,气血运行失常,子宫复旧不全。常见病因主要有三:一是平素体虚,再加产后气血虚损,气虚不能摄血;二是瘀血内阻(或胎衣残留),新血不得归经;三是血热内阻,迫血妄行。根据病...  相似文献   

5.
便秘是指肠道传导糟粕功能失职,导致粪便积滞不行,停留于肠道中的一种病症。 1病因病理 因单一饲喂稻壳糠、酒糟,且饲料中含有大量泥砂,断乳仔猪突然改喂米糠,饮水和运动不足,均可降低脾胃运化功能,糟粕停滞于肠,积滞郁面化热,蒸耗津液,糟粕干涸,影响肠道传化,聚结不通,遂成大便秘结。此外老畜体弱津枯,体弱多病而伤津,使大肠气机不畅,粪便燥结不行。可致发生本病。  相似文献   

6.
“湿”在中兽医学的病因中为一种病邪,由湿邪引起耕牛发生的一系列疾病,统称为“湿证”,根据湿邪来源不同,有内湿、外湿之分。外湿乃六气中之一,为长夏之气,但一年四季都有,多因长期阴雨,厩舍潮湿,久卧湿地,久淋雨露,湿邪外伤由表入里而致病。内湿多是由于暴饮冷水,饥甚暴食,日久伤脾胃,脾运失健,水谷津液运化转输功能障碍,蓄积停滞而成的一种病证,故内湿是脏腑功能失调所产生的一种病理变化产物。按病因学说,外湿从外界而来,内湿为体内所生。湿邪多以内湿为基础,外湿仅为触发诱因。内湿为阴,伤其阳气,重浊粘腻,阻碍…  相似文献   

7.
承气汤类均系根据家畜疾病的不同症候由大承气汤化裁而来。大承气汤出《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全方由大黄四两、厚朴半斤、枳实五枚、芒硝三合组成。本方主证可归纳为“痞、满、燥、实”四字。“痞、满”是肠中宿食停滞、肠胃运化失司、腑气蓄积所致,是一种无形的气滞;“燥、实”则是津液被热邪销铄所形成的实热结滞,是有形之热结。方中大黄苦寒为君,“泻热毒、破结滞、行瘀血”,泄热通便,荡涤胃肠以泻其实,既能挫其热势,又  相似文献   

8.
“风为百病之长”,善行而数变。诸证初期,外邪常挟风乘虚而入。风邪人体后,首先障碍了营、卫、气、血的正常运行。劳卫不和,易发生恶风、咳嗽、流涕、苔白、脉浮等症候;气血不行,则皮肤作痒,肌腠麻木;若夹寒、湿,则出现肌肉疼痛,筋脉不舒,背腰僵硬,运步强拘及跛行。笔者近年来,对许多疑难杂证,巧用风药,效果颇佳。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活血化瘀"是祖国医学的一个重要治疗原则,在中兽医临床上应用比较广泛,根据血瘀的因素有气虚、气滞、寒凝、热瘀四个方面,以下分别从理论上加以简要论述。1气滞血瘀营卫气血学说是祖国医学基础理论的组成部分,有关气血的运行前人有精湛的阐述,有"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之说,说明二者有相依相附之关系。由于气统血液运行全身,所以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气有一息之不运,则血有一息之不行。而气的推动作用又又依赖其升降出入的  相似文献   

10.
脾为后天之本,主消化吸收水谷精微,以化生气、血、津液,濡养机体。同时,又将体内多余的水分输送到肺、肾,下达膀胱,排出体外,从而维持畜体内水液代谢平衡。若脾气虚弱,则运化水湿功能失职,必致水湿滞留体内,从而形成致病因素——湿邪。湿聚则为痰饮;溢于肌肤成水肿;停于肠内成泄泻;湿注下焦成带下等证。故有“脾为生痰之源”、“诸湿肿满,皆属于脾”的说法。又湿为长夏之气,多生于夏秋  相似文献   

11.
给猪饲喂干硬不易消化的饲料和含粗纤维过多的饲料,如稻糠、干红薯藤、花生藤等劣质饲料,精料过多,饲料内混有杂物,以及突然变换饲料,饮水和运动不足,均可降低脾胃运化功能,糟粕停滞于肠,积滞郁而化热,蒸耗津液,糟粕干涸,影响肠道传化,聚结不通,遂成大便秘结。此外,老畜体弱津枯,大肠气机不畅,粪便燥结不行,可致发本病。  相似文献   

12.
试论中兽医理血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血法是用具有活血祛瘀或止血作用的药物,以治疗血分病证的方法,具有促进血液循环,消散瘀血及制止出血等作用。   由于血分病证有血瘀、出血、血虚、血热等不同病因,所以理血法又分为活血化瘀法、止血法、补血法和清营凉血法,现试述如下: 1 活血化瘀法 血瘀是畜体某局部或某脏腑由于外伤、气滞、寒邪侵入血脉或热邪与血相搏等原因,使血行受阻、瘀积于经脉或器官之中,不能及时消散、排出所发生的病变。活血化瘀法是中兽医富有特色的一种治疗方法。“瘀血内阻则不循经”,“瘀则血溢”。所谓“活血”就是畅通血流,所谓“化瘀”,就是祛除瘀滞,活血化瘀法也就是使血脉畅通,瘀滞消散的一种治法。活血化瘀法适应范围很广,可用于气血瘀滞所致的蓄血、血瘀证,如痛证、产后血瘀、积聚、紫斑、肤肌创伤、不孕症、腰腿痛、关节炎、四肢痿软、瘫痪等。活血化瘀法在临床运用时应注意: 1.1 对瘀血症当选用既能止血,又能化瘀的药物,如三七、蒲黄,或用止血与活血、行气同用,方可取得满意的疗效。例如恶露不尽,用当归、川芎、桃仁、蒲黄、益母草等药可收良好的效果。如瘀血兼出血,单用大量收敛止血药虽能很快止血,但离经之血易于凝固,不被组织吸收,“恶血不去,好血难安”,所以应适用化瘀止血药。  相似文献   

13.
中兽医认为,肺寒吐沫的病因病机是外感风寒或内伤阴冷,致使寒邪凝于肺窍,而寒属阴邪,易于阻遏气机,寒凝则气滞,气滞则津液不行,聚而化为涎沫发为此病。正如《元亨疗马集·马患肺寒吐沫第二十九》所说:“夫肺寒吐沫者,气凝肺窍也。皆因乘骑紧骤,遇寒水饮之太急,抢于肺脘。肺气凝结津液,变化成痰……吐沫垂涎,此谓肺受寒邪之症也。”并对其症状描述说:“口中白沫吐连连,唇舌无疮号肺寒……棚下绕  相似文献   

14.
“桃红四物汤”主要用于动物跌打损伤所致之血瘀诸证,以及产后瘀血阻滞等。方中当归、桃仁、红花活血祛瘀为主药;川穹、赤芍加强逐瘀,协助主药活血行气为辅药;生地养阴和血为佐药。桃仁泥破瘀血,配红花,能行血痛经;当归破恶养新,配川穹,能行血活血。六药相合,成为治瘀血阻滞的基础方,此方为现代所指的“桃红四物汤”。  相似文献   

15.
正气根在肾,来源于肺、脾,升发疏泄于肝,血贯脉而周行于心。气具有推动,温煦、防御、固摄和气化的作用,畜体的生长发育,各脏腑的生理活动,血的运行,津液的输布,都要靠气的激发和推动,如气虚则推动作用减弱,生长发育迟缓、脏腑、经脉的功能减退,或发生血行瘀滞,或发生水液停留等各种病变。笔者在多年的临床经验中采用理气与活血同用治疗家畜各种病,屡见奇效,现举例如下,与同仁  相似文献   

16.
以大肠杆菌菌悬液(20亿/ml)分别按0.3ml/kg,0.5ml/kg及1m1/kg剂量,于3头60-80日龄的荣昌猪耳静脉注射,结果程度不同的出现了卫分证,气分证,营分证,血分证等证候群,且以1ml/kg量为典型。  相似文献   

17.
正1病因和病机阴虚湿热证是指脏腑阴虚与湿热内盛并见的一类证候。阴虚湿热证可以是先出现素体阴虚,后有湿热郁积,也可以是湿热内蕴,燥湿而伤阴。1.1素体阴虚,复感湿热1.1.1素体阴虚,湿从内生阴虚指精血或津液亏损。脾胃将水谷精微之气和津液加以转化,生成精血,而营养和滋润机体组织、器官。精血充盈,则猪精神正常,否者,精神就会紊乱。脾、肺、肾是体内水液代谢的主要器官,机体  相似文献   

18.
<正>给猪饲喂干硬不易消化的饲料和含粗纤维过多的饲料,如稻糠、干红薯藤、花生藤等劣质饲料,精料过多,饲料内混有杂物,以及突然变换饲料,饮水和运动不足,均可降低脾胃运化功能,糟粕停滞于肠,积滞郁而化热,蒸耗津液,糟粕干涸,影响肠道传化,聚结不通,遂成大便秘结。此外,老畜体弱津枯,大肠气机不畅,粪便燥结不行,可致发本病。  相似文献   

19.
《中国蜂业》2011,62(8)
临床上,便秘可分为胃肠燥热证(热秘、阳结)、气机阻滞证(气秘)、气血阴虚证(虚秘)、阳虚寒凝证(寒秘)和痰湿阻滞证(湿秘)。下面介绍用蜂蜜治疗热秘、气秘和虚秘的方法,不妨一试。  相似文献   

20.
气是不断运动着的具有很强活力的精微物质,血是在脉管中运行的红色而黏稠的液态样物质,二者均是构成机体和维持机体生命活动最基本的物质。血虚、血瘀、出血、气虚是兽医临床上常见的四种证型,单用补血、化瘀、止血、补气的药物往往疗效不佳。而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利用气与血的关系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达到预期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