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4 毫秒
1.
牛体外牛黄发生器内培植牛黄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48头健康黄牛同时施行胆总管结扎术、胆囊插管术、十二指肠插管术和体外安装牛黄发生器,将原胆汁流通径路改建为肝脏→胆管→胆囊→引胆汁管→牛黄发生器→十二指肠,在体外牛黄发生器内和胆囊内同时培植牛黄。结果表明,植黄牛胆汁pH值降低,胆酸含量下降,牛黄发生器内胆汁粘度低于胆囊内胆汁粘度。胆囊内注入新洁尔灭,可减少胆汁中细菌数量,减轻胆囊炎症反应。全棉材料牛黄床的牛黄产量高于锦纶66和涤纶材料牛黄床,以网眼状全腔充盈型牛黄床的牛黄产量高、质量好。在5~7个月的培植期内,每头牛能生产牛黄14.1~19.6g,牛黄胆红素含量为29.05%±7.51%。  相似文献   

2.
采用肠管运动实验的在体法和离体法研究证明,天然牛黄、胆红素含量不同的培植牛黄,对家兔在体肠管和离体肠管平滑肌的收缩强度和收缩频率均无明著,中胆红素培植牛黄,低胆红素培植牛黄与天然牛黄三者之间对肠管平滑肌的作用亦无显著性差异。采用大鼠胆管插管法,观察胆红素含量不同的培植牛黄对大鼠胆汁分泌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中、低胆红素培植牛黄与天然牛黄相似,三者均能显著地增加大鼠胆汁的分泌量。从给药后不同时间的胆汁  相似文献   

3.
模拟动物胆囊研制与利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对20头黄牛通过手术方法将模拟动物胆囊植入牛腹腔内,术后3个月在模拟动物胆囊内形成培植牛黄9.55±2.81g,经模拟动物胆囊引流胆汁38.72±19.40L。对20个培植牛黄样品成分含量测定,胆红素为28.72±8.84%,胆酸为10.03±2.76%。培植牛黄电镜扫描呈蜂窝状结构;培植牛黄石腊切片后进行PAS、Alcian蓝-PAS、AlizarinredS钙染色,证明培植牛黄的基质为中性粘多糖和少重酸性粘多糖构成。对模拟动物胆囊内胆汁成分含量测定表明,胆酸含量始终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粘蛋白含量较术前升高(P<0.05)。培植牛黄的药理作用和急性毒性和天然牛黄相似。模拟胆囊内含菌量增加,达1.7亿个/m1,主要为大肠杆菌。  相似文献   

4.
采用比较药理学研究方法,观察了中胆红素培植牛黄,低胆红素培植牛黄和天然牛黄对大肠杆菌内毒素及蛋白胨所致大鼠发热体温和正常体温的影响。结果表明,以上3种牛黄均能寺降低大肠杆菌内毒素和蛋白胨所致大鼠的发热体温,其中,低胆红素培植牛黄的解热作用强于天然牛黄和中胆红素培植牛黄。  相似文献   

5.
牛黄是产于牛体胆囊内的名贵中药材。价格昂贵,市场紧缺,自然生长非常稀少。为解决天然牛黄不足,我们运用其自然形成的机理,利用外科手段给牛体胆中植入塑料网架作核心,再注入经胆汁驯化培养的大肠杆菌。由于菌种在胆汁中的繁殖和作用使胆汁中的胆红素、胆酸盐等有形成份沉积在粗糙的核体表面,就形成了培植牛黄。其药效和成份与天然牛黄相同。从1994年科技局立项至今,在专家的指导下,我亲自主持为我县累计培植800多例,以平均25.3g的牛黄产量获得成功,农民增收近千万,被誉为“牛肚子里面开金矿”。现将该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牛黄是产于牛体胆囊内的名贵中药材。价格昂贵,市场紧缺,自然生长非常稀少。为解决天然牛黄不足,我们运用其自然形成的机理,利用外科手段给牛体胆中植入塑料网架作核心,再注入经胆汁驯化培养的大肠杆菌。由于菌种在胆汁中的繁殖和作用使胆汁中的胆红素、胆酸盐等有形成份沉积在粗糙的核体表面,就形成了培植牛黄。其药效和成份与天然牛黄相同。从1994年科技局立项至今,在专家的指导下,我亲自主持为我县累计培植800多例,以平均25.3g的牛黄  相似文献   

7.
采用鼠耳肿胀法、毛细血管通透性实验法、棉球植入法观察了胆红素含量不同的培植牛黄的抗炎作用。结果表明,中胆红素培相干株内和低胆素培植牛黄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小鼠皮肤毛细血管通和琢小鼠棉球肉芽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作用强度与天然牛黄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8.
人工牛黄为牛胆汁或猪胆汁经过人工提取制成的浅棕色或金黄色的粉末,主要成分包括胆红素、胆酸、胆固醇、无机盐等。人工牛黄是牛黄的代用品,制作工艺简单,价格还不到天然牛黄的0.5%,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普通百姓的用药需求。目前,人工牛黄占据了98%的市场份额,成为天然牛黄的主要替代品。  相似文献   

9.
牛黄药理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牛黄为牛科动物牛胆囊、胆管及肝管中的结石。据《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等中药典籍记载 ,牛黄味苦、甘 ,性凉。归心、肝经。具有清心解毒、凉肝息风、豁痰开窍等功效 ,主治热病神昏 ,中风痰迷 ,惊痫抽搐 ,癫痫发狂 ,咽喉肿痛 ,口舌生疮等症。是安宫牛黄丸、六神丸等许多名贵中成药的主要原料之一 ,对其药理作用的实质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天然牛黄及培植牛黄〔1〕中均含有胆色素、胆汁酸〔2〕、脂类〔3〕、肽类、氨基酸〔4〕和无机元素〔5〕。牛黄中含胆色素 72~ 76% ,其中胆红素含量为 2 5~ 70 %。胆汁酸类 ,有胆酸 7~ 10…  相似文献   

10.
牛黄的人工培植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牛黄是牛科动物胆囊、胆管的结石,是一种名贵药材,味微苦而后甘,有清凉感,嚼之易碎,不粘牙,具有清心化痰,利胆镇静等作用,是200多种中成药的主要成分。近年报道牛黄还有抑制癌细胞的作用。而天然牛黄产量少,绝大部分是人工合成、培植的牛黄,人工培植的牛黄与天然牛黄色泽、质地几乎相近,其主要成分为胆红素和胆汁酸。  相似文献   

11.
对影响培植牛黄产量的有关因素试验表明,埋植异物以塑料网架和10#菌株为宜;植黄方法以常规术为主;植黄时间愈长,其产量愈高。不论黄牛,牦牛以5-6岁龄较好,性别不限。培植牛黄质量检验表明,11批样品中符合药用标准的有6批,合格率为54.5%。至1191年底,推广应用植黄技术的施术牛达30905头,手术成功率99.6%,范围达12个地区包括83个县(市,区,场)中424个乡的946个村。  相似文献   

12.
<正>前言 培植牛黄是通过外科手术的方法从活牛胆囊中经过一定的培育后取出的一种可代替天然牛黄使用的药品。培植牛黄取出后的清洗、干燥、脱床、除杂等环节是影响培植牛黄质量的不可忽视因素。笔者通过几年来的实践经理论分析总结,将如何加工培植牛黄成为一种合格的药品这一技术进行探讨。 培植牛黄是通过外科手术的方法从活牛胆囊中经过一定的培育后取出的一种可代替天然牛黄的药品,影响培植牛黄质量的因素除植黄成黄等技术环节外,  相似文献   

13.
牛黄是我国传统名贵中药,是治疗某些肝、心血管、脑部疾病和癌症的特效药。然而天然牛黄来源甚微,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市场紧俏,价格昂贵,国家每年要花大量外汇进口天然牛黄。为了缓解供需矛盾,促进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我国医药工作者研究成功了人工培植牛黄的技术,揭开了牛黄生产新的一页,丰富了国药宝库。实践证明,只要措施得当,注意安全操作,可以获得高质量、数目可观的牛黄。1人工培植牛黄机理牛黄即牛的胆红素结石,这种结石与胆汁排出速度、水分被吸收的情况及胆汁浓稠有关,因为胆囊感染后发生炎症,上皮细胞脱落,可使胆红素围绕脱落的上…  相似文献   

14.
试验模拟牛体内牛黄形成机理设计牛黄发生器,在体外进行培植牛黄并对体外培植牛黄的形成机理加以探讨。结果表明:在大肠杆菌的作用下,正常胆汁在培育10 h后即转化为成黄胆汁,胆汁颜色由草绿色变为墨绿色,继而变为黄绿色和桔黄色;胆汁pH值、胆汁黏度、胆红素、胆酸、糖蛋白和Ca2 的浓度逐渐下降;向胆汁中添加Ca2 ,可促进成黄胆汁的形成;45~55℃是体外植黄的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15.
将ECO1、ECO2、ECO3、ECO4不同血清型大肠杆菌菌株接种于牛体胆囊培植牛黄,测定接种前后胆汁中β──葡萄糖醛酸酶(β—G酶)活性及培植一年后牛黄产量及胆红素含量。结果表明:ECO1菌株、ECO2菌株的β─G酶活性、牛黄胆红素含量比ECO3菌株、ECO4菌株明显升高(P<0.01),但牛黄产量明显偏低(P<0.01):ECO4菌株的β─G酶活性、牛黄胆红素含量比ECO3菌株明显升高(P<0.01),但牛黄产量相近(P>0.05)。综合判断:ECO4菌株是培植牛黄的优良菌株。  相似文献   

16.
利用5头健康黄牛同时施行了牛体外牛黄发生器内培植牛黄手术和肝脏内胆管插管手术,以探讨牛黄的形成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在牛黄菌种的作用下,胆汁的理化特性首先在肝内胆管发生改变,转变为成黄胆汁;胆汁进入胆囊后,黏蛋白含量和细菌的数量迅速增加,结果导致胆汁的黏度升高,胆酸含量和pH值下降,这加速了牛黄小颗粒的形成;在牛黄发生器内,胆汁的黏度和pH值下降,这促进牛黄小颗粒的沉降、聚集和附着,从而减少了牛黄的丢失,提高了牛黄产量。牛的体重大,分泌的胆汁多,牛黄产量高。  相似文献   

17.
本实验通过体外插管抽取牛双胆囊培植牛黄期间的模拟胆囊内胆汁,测定六种植黄菌种与胆红素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无菌种胆汁中游离胆红素为0.12±0.05mg/dl,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胆汁沉淀物中胆红素含量为3.07±0.14%,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  相似文献   

18.
本实验通过外科手术方法,用16头黄牛进行了腹腔内模拟胆囊胆汁引流和快速培植牛黄的研究。将模拟胆囊植入腹腔网膜囊内,并经胆囊导管与胆囊连接。术后连续性引流采集模拟胆囊内胆汁,每头实验牛日平均胆汁引流采集量529±183ml;3~4个月可提取胆红素4克左右,并由模拟胆囊获取培植牛黄9.33±1.96g,其质量与天然牛黄相似。实验证明,黄牛腹腔内模拟胆囊胆汁引流采集和快速培植牛黄对动物生长发育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9.
提高人工培植牛黄产量和质量的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培植牛黄,近年来在国内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普遍存在着两大问题,一是产量不稳定,二是质量上与天然牛黄相比,胆酸含量相似,而胆红素含量不稳定,偏低者居多。其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最日月显的因素是黄床形态和活性、致黄菌的优劣、手术技巧和熟练程度、地区类型、牛的品种及年龄、饲料和饲喂方式等。为提高人工培植牛黄的产量和质量,应根据天然牛黄形成的机理,相应地采取如下措施。  相似文献   

20.
牛黄(Calculus bovis)为牛科动物牛的胆管、肝管和胆囊内的结石,系病理性产物,又名丑宝、胆黄、土精等。系名贵中药材之一。目前,牛黄分为天然牛黄、人工合成牛黄和人工培植牛黄三种。天然牛黄系自然产生于牛体内的胆结石,所以称为天然牛黄。天然牛黄自然发生率为0.2%左右。天然牛黄产量少,国内外均以人工合成牛黄补充天然牛黄之不足,因此,世界上人工合成牛黄应运而生,我国于1956年由天津制药厂首次合成。其药理及药效远不如天然牛黄。人们便寻求其它方法获取与天然牛黄相同的牛黄。林如忠等(1974)首次在牛体内培植牛黄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