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1997-1998年进行了多种农药防治小麦穗蚜田间试验,结果表明:48%乐斯本乳油375ml/hm^2、450ml/hm^2、50%辟蚜雾微胶囊剂150mg/hm^2、25%辟蚜雾可湿性粉375g/hm^2、10%赛波凯乳油375ml/hm^2防治小麦穗蚜(成、若蚜),施药后3d效果均大92.2%以上,与40%氧化乐果乳油750ml/hm^2效果相当,对麦蚜天敌昆虫杀伤率较低。  相似文献   

2.
50%多硫可湿性粉剂防治花生叶斑病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50% 多硫可湿性粉剂防治花生叶斑病,结果表明:50% 多硫可湿性粉剂1800g/hm 2,平均防效可达90.8% ;用剂量为1500g/hm 2,平均防效为82.3% ;用剂量1200g/hm 2,平均防效为82.1% ,均高于对照药剂5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1.5% )的防效。  相似文献   

3.
试验表明,10%浏阳霉素、20%灭扫利、20%三氯杀螨醇、25%单甲醚、73%克螨特对棉红蜘蛛成蛛毒力较高,LC_(50)均在100μg·mL ̄(1)以下,田间药效均在90%以上,药效持续10d以上140%久效磷、50%甲胺磷药效次之;而50%乙基1605、40%氧化乐果、40%乐果毒力较低,田间防效较差,不宜在生产上继续应用。田间施药时稀释用水量可左右防效,棉花苗期以900kg/hm ̄2为宜,蕾期以后为1350kg/hm ̄2.在药液中加1%尿素后喷施,可提高防效,促进棉株恢复生长,增产幅度16.5%~23.8%.  相似文献   

4.
核桃枝枯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及药剂毒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核桃枝枯病矩圆黑盘孢菌分生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7~30℃,最高为36℃,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5~27℃,最高为37℃,15℃时生长迟缓。核挑树皮浸液对分生孢子萌发和产泡具有明显刺激作用,该菌在PDA+10%核桃树皮浸液(简称PDAB)培养基上生长良好。菌落初期近白色,渐变为黄白色,后呈暗灰色,在27℃恒温培养下10天左右菌丝开始集结成团,15天左右在菌丝团上形成露珠状物,并从中长出黑色分生孢子盘。用纸碟抑菌圈法对6种杀菌剂进行了毒力测定,以12.5%速保利可湿性粉剂和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抑菌效果最好,40%多菌灵胶悬剂和40%福美砷可湿性粉剂次之,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20%粉锈宁乳油抑菌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导了近年来由国内外引进的3%佐罗纳乳油等13种农药和两种内吸杀虫剂一久效磷和40%氧化乐果乳油对柑桔蜘蛛的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新引进药剂在室内测定,施药后72小时,杀螨效果达95.92~100.00%,田闾试验以35%忧罗纳乳油和25%倍乐霸可湿性粉药效最好,虫口减退率分别为88.55~96.79%和87.89~98.34%.其次为50%溴酯乳油、30%灭虫螨乳油和50%三环锡可湿性粉剂,虫口减退率分别为76.07~99.67%,70.87~97.40%和69.58~98.72%。久效磷较40%氧化乐果乳油内吸性较强,以包扎法和涂干法防效较好,而灌根法防效甚差。  相似文献   

6.
防治棉红蜘蛛药剂筛选及使用技术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表明,10%浏阳霉素,20%灭扫利,20%三氯杀螨醇,25%单甲醚、73%克螨特对棉红蜘蛛成蛛毒力较高,LC50均在100μg.mL^-1以下,田间药效均在90%以上,药效持续10d以上;40%久效磷,50%甲胺磷药效次之,而50%乙基1605、40%氧化乐果、40%乐果毒力较低,田间防效较差,不宜在生产上继续应用,田间施药时稀释用水量可左右防效,棉花苗期以900kg/hm^2为宜,蕾期以后为  相似文献   

7.
新一代吡咯类杀虫剂除尽对甜菜夜蛾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用40μg/ml的除尽处理甜菜夜蛾3龄幼虫,8小时后死亡率达93.3%,除尽对甜菜夜蛾3龄、4龄、5龄幼虫的LC50值分别为25.1、47.17、55.8μg/ml,可见除尽是防治抗性甜菜夜蛾的有效药剂。  相似文献   

8.
常用化学药剂防治棉铃虫效果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防治棉铃虫的常用药剂50%辛硫磷乳油,50%甲基对硫磷乳油,5%高效氯氰菊48乳油,混配剂40%久敌乳油,40%辛·甲·高氯乳油在淮北二代棉铃虫上进行了药效田间试验。结果表明:40%辛·甲·高氯乳油亩用50~60ml防效达90%以上,残效期5天,可以在我省淮北棉区推广使用;40%久敌乳油亩用50ml,5%高效氯氰菊酯亩用40ml,防治棉铃虫效果70%~85%,可根据虫情选择使用;50%辛硫磷乳油和50%甲基对硫磷乳油亩施50ml单用效果不理想。氯氰菊酯在我省淮北棉区的抗药性水平有待进一步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9.
禾耐斯是一种选择性芽前除草剂,对禾本科杂草有较好的防除效果,我县已广泛应用于花生、大豆、芝麻等阔叶作物田禾本科杂草的防除。但它能否在小麦田应用,尚无科学依据。为此,自1997年始,我们在本县看麦娘杂草发生严重的稻茬麦田进行了该项试验。1 材料与方法1.1 供试药剂90%禾耐斯乳油(美国孟山都公司);10%甲磺隆可湿性粉剂(江苏溧阳)。1.2 安全性试验设90%禾耐斯30,60,80,100,150ml/亩和空白对照6个处理,小麦品种为扬麦158,播后5天喷药,亩喷药液量按上述各处理剂量对水至50…  相似文献   

10.
吊丝虫杀(40亿PIB/g小菜蛾颗粒体病毒可湿性粉剂)是一种全新专一性的小菜蛾病毒杀虫剂,经1999~2000年在博罗、广州等地田间药效试验表明,吊丝虫杀200~400倍液喷药后3天对小菜蛾的防效即达到70%~80%,药后4天防效达到82%~95%,药后6天防效仍维持在81%~92%,与进口农药1.8%害极灭乳油的防效相当,而用药成本仅为害极灭的1/2。  相似文献   

11.
为了寻找防治小麦穗蚜高效安全的替代药剂,达到小麦高产优质的目的,对吡虫啉防治穗蚜的效果和最佳用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0 %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对小麦穗蚜的防效与4 0 %氧化乐果乳油和2 6 %杀杀死乳油相当,持效期长,但速效性稍差;田间最佳用量为2 2 5~30 0 g/hm2 。  相似文献   

12.
10种杀菌剂对番茄晚疫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菌丝生长抑制法测定了烯酰吗啉、嘧霉胺等10种杀菌剂对番茄晚疫病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的室内活性。结果表明: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防效最高,EC50和EC90值分别为1.81μg/ml和10.63μg/ml,回归方程为Y=4.57272+1.66462X;其次是250 g/L嘧菌酯悬浮剂和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EC50和EC90值分别为2.70、2.54μg/ml和1.08×107、10708.95μg/ml,但两种药剂随着浓度的增加防效增加不显著,EC90的值都较高;58%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和70%代森联水分散粒剂的防效相对较高,EC50低于10μg/ml,分别为6.09、8.75μg/ml,EC90分别为69.98、60.19μg/ml,回归方程分别为Y=4.05225+1.20831X和Y=3.55894+1.52997X。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对病原菌菌丝也有抑制作用,各个处理菌丝扩展面积大,但菌丝生长稀薄,长势弱。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小麦吸浆虫发生为害调查、防治试验和灾害控制,明确了该虫在北京市成灾的主要原因有4点,即吸浆虫是外来入侵的新害虫,生活、为害隐蔽,种群数量增长迅速和防治不及时。筛选出防治吸浆虫地下虫态和成虫的最佳药剂,每公顷施48%毒死蜱EC3L、或40%辛硫磷EC5.25L,制成毒土,于小麦拔节期撒施,防治效果达77.1%以上;用10%吡虫啉WP300g,或4.5%高效氯氰菊酯EC600ml,或10%吡虫啉WP150g加80%敌敌畏EC750ml,或40%氧化乐果EC1.5L,于小麦70%抽穗时喷施,对防治吸浆虫成虫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田间防效在85%~94.3%之间。通过4年的实践,提出吸浆虫新发区的控害措施,①即做好宣传培训,普及科学技术知识,②确定防治对策,抓好三个结合,③开展集中管理,统一防治。  相似文献   

14.
42%咪鲜·甲硫灵WP防治小麦赤霉病试验示范初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9年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在小麦扬花初期施用42%咪鲜·甲硫灵WP 60~80 g/667m2一次,对小麦赤霉病的病穗率防效达87.12%~91.13%,病指防效达90.18%~95.46%,均显著高于50%多菌灵WP的防效。2010年大田示范结果显示:于抽穗扬花盛期施用42%咪鲜.甲硫灵WP 60 g/667m2一次,对小麦赤霉病的病穗防效和病指防效分别为71.69%和78.45%,显著优于常规药剂40%多·酮·福美双WP的防效,也高于50%多菌灵WP的防效,且对小麦生长发育安全。  相似文献   

15.
为了科学、有效地使用新烟碱类杀虫剂防治小麦蚜虫,2014—2015年对具代表性的3代新烟碱类杀虫剂吡虫啉、噻虫嗪和呋虫胺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吡虫啉和噻虫嗪21 g/hm~2喷雾,药后1 d防治效果在80%以上;药后3~10 d防治效果超过95%,与菊酯类农药高效氯氟氰菊酯7.5 g/hm~2、有机磷农药乐果202.5 g/hm~2效果相当;第3代新烟碱类杀虫剂呋虫胺60~120 g/hm~2喷雾,药后1 d和药后3~10 d的防治效果分别为37.68%~54.83%和62.74%~83.31%,显著低于高效氯氟氰菊酯、乐果以及吡虫啉和噻虫嗪的防治效果。建议在小麦生产中,根据麦蚜的发生程度和种群密度选择不同结构的新烟碱类杀虫剂防治小麦蚜虫,综合考虑防效、成本和用量,达到农药减量与确保防效并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筛选控制小麦赤霉病发生流行与为害的有效药剂。[方法]研究了不同施用剂量(300、375和450 g/hm2)的10%苯醚甲环唑·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结果]450 g/hm210%苯醚甲环唑·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处理区药后20 d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为85.8%,明显高于对照药剂3%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剂、40%多.酮可湿性粉剂处理区的防治效果,且在试验剂量内对小麦安全并有一定的增产作用。[结论]10%苯醚甲环唑.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是防治小麦赤霉病较为理想的药剂,建议施用剂量以商品量450 g/hm2为宜,第1次施药应在小麦扬花株率达10%左右时进行,间隔7 d进行第2次施药。  相似文献   

17.
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施用30%吡蚜.异丙威WP 450~600 g/hm2,药后1~14 d对草莓蚜虫的防治效果达79.96%~95.17%,显著高于30%吡蚜.异丙威WP 300 g/hm2的防治效果(76.22%~87.70%)和对照药剂10%吡虫啉600g/hm2的防治效果(62.58%~83.67%)。在田间施用30%吡蚜.异丙威WP 450~600 g/hm2,对草莓生长安全。  相似文献   

18.
10%氯噻啉可湿性粉剂防治萝卜蚜虫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6年在重庆万州进行10%氯噻啉可湿性粉剂防治萝卜蚜虫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在萝卜蚜虫发生期,用10%氯噻啉可湿性粉剂100、200、300g/hm2剂量喷雾防治,药后1d的平均防效分别为90.7%、97.7%、99.0%,药后7d的平均防效分别为84.0%、95.6%、97.5%,均优于对照药剂25%乐.氰乳油400mL/hm2处理的防效,持效期达7d以上。从防治效果及经济成本考虑,建议10%氯噻啉可湿性粉剂防治萝卜蚜虫以施药量100~200g/hm2、喷液量600kg/hm2为宜。  相似文献   

19.
探讨除草剂减施对麦田杂草的防治效果,以及对小麦生长过程中叶绿素SPAD值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药后45 d,10%苯磺隆WP 9.00 g/hm~2处理(减施60.00%)、10%苯磺隆WP 9.00 g/hm~2+5%(唑啉草酯+炔草酯)EC 30.00 g/hm~2处理(减施60.00%)、7%双氟·炔草酯OD 63.00 g/hm~2处理(减施25.00%)和28%唑草·苯磺隆WP 16.80 g/hm~2处理(减施33.33%)对麦田阔叶杂草的鲜质量防效分别为98.64%、98.99%、98.54%和98.68%,表明除草剂减量施用对麦田杂草仍具有较好的防效。施用除草剂后,小麦叶片叶绿素SPAD值呈现先下降再上升的趋势。药后3 d、5 d、7 d,28%唑草·苯磺隆WP 33.60 g/hm~2处理(增施33.33%)小麦叶片叶绿素SPAD值显著低于7%双氟·炔草酯OD 63.00 g/hm~2处理(减施25.00%)、10%苯磺隆WP 9.00 g/hm~2处理(减施60.00%)和空白对照(CK)的叶绿素SPAD值,低于其他处理的叶绿素SPAD值。  相似文献   

20.
17种杀菌剂对贡柑炭疽病菌的生物活性测定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7种杀菌剂对发生于德庆的贡柑炭疽病菌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参测的12种新杀菌剂中,10种新杀菌剂[250 g/L施保克乳油、50%施保功可湿性粉剂、250 g/L势克乳油、250 g/L凯润乳油、250 g/L必扑尔乳油、300 g/L爱苗乳油、10%世高水分散粒剂、62%霜炭清(B)可湿性粉剂、75 g/L欧宝乳油和250 g/L富力库水乳剂]均对贡柑炭疽病菌表现出优异的抑制作用,EC50值介于0.0128~0.3637μg/mL之间,明显优于参测的250 g/L阿米西达悬浮剂(EC50=14.9902μg/mL)、50%翠贝水分散粒剂(EC50=114.7402μg/mL)和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EC50=8.3998μg/mL)、40%达科宁悬浮剂(EC50=13.2340μg/mL)、62%双博可湿性粉剂(EC50=122.5649μg/mL)等5种常用杀菌剂、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EC50=400.9587μg/mL)、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EC50=131904.3068μg/m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