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马氏珠母贝分段育珠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2009年进行了马氏珠母贝分段育珠试验.在河口内湾进行插核母贝的术前处理和后期育珠管养,在池塘进行术后休养和前期育珠管理,以避开台风和河口内湾的淡水期.试验结果表明:手术后休养期珠母贝的成活率平均为87.4%,留核率达78.2%;育珠期珠母贝的成活率平均为73.6%,收获时成珠率为29.5%,插核万贝收珠1.96 kg.与传统育珠模式相比,育珠贝的成活率、成珠率及珍珠质量都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
无核珍珠培育的手术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福林  向建国 《河北渔业》2005,(3):27-27,33
人工培育珍珠可分为无核、有核、象形、异形、彩色珍珠和夜明珠的培育。育珠手术技术是人工培育的关键,技术水平不过关,会严重影响育珠产量和质量,甚至造成育珠生产失败,出现全盘皆输的结局。为杜绝此类情况发生,更好地为养殖户服务,本文详述无核珍珠培育的手术操作方法和技术。  相似文献   

3.
李晓红  詹毅  虞立  金伟锋 《淡水渔业》2022,52(2):98-104
在淡水有核珍珠培育中,植核手术后的育珠蚌高死亡率和高吐核率一直影响着珍珠的品质和珍珠养殖户的收益.研究包药珠核药物的最佳浓度,提高珍珠的品质.实验设对照组1组,植入普通珠核,正交试验组16组,分别植入不同浓度的混合药液制作的包药珠核;比较各组的成活率、留核率和优质珠率的差异;采用熵权法确定成活率、留核率和优质珠率的权重...  相似文献   

4.
张元培 《内陆水产》2004,29(7):15-16
1.1淡水有核珍珠养殖周期 圆球形有核珍珠的育珠周期根据插植珍珠核大小而定。5-6mm珠核,养殖1年即可采珠;7-8mm珠核,养殖1.5-2.0年采收,珍珠皮层厚可达0.8mm以上;9~10mm珠核一般要养殖2~3年。珍珠皮层可达1.0—1.5mm。珠核越大.珍珠皮层要求越厚,养殖周期越长。总体来说.珍珠皮层厚的有核珍珠,质量佳,价格高。  相似文献   

5.
对于用染料使珠核上色,再插入蚌内育出彩色有核珍珠,这样的彩色珍珠,一是时间长了会褪色,二是珍珠层上色不能厚,稍厚色彩就显不出。为了克服这二个缺点,我们对人工育出的天然彩色珠进行了摸索。经  相似文献   

6.
一、我国珍珠养殖扩张情况 养蚌育珠是水产业中低投入高产出的项目,中国07年的珍珠产量达1600吨,占全世界产量的95%以上。前几年珍珠养殖利润高达300%,看到珍珠的利润,吸引了许多农民转产,渔产养殖户转行。  相似文献   

7.
对于用染料使珠核上色,再插入蚌内育出彩色有核珍珠,这样的彩色珍珠,一是时间长了会褪色,二是珍珠层上色不能厚,稍厚色彩就显不出。为了克服这二个缺点,我们对人工育出的天然彩色珠进行了摸索。经过多次试验,初步找出形成天然彩色珍珠的因素,现将试验结果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8.
淡水有核珍珠养殖技术(二)——淡水有核珍珠插植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元培 《内陆水产》2004,29(4):19-20
在人们尚未揭示珍珠形成的奥秘前.流行珍珠是“露滴成珠”、“日月的精华”和“鲛人的眼泪”等的说法。后来有人切开珍珠发现核心部分是砂粒等异物.如是便有“异物刺激成珠”的推测。13世纪左右.我国劳动人民发现贝类的外套膜分泌珍珠.并由此而培育了举世闻名的佛像珍珠。1806年.日本“珍珠之父”御木本幸吉氏.把外套膜成珠的机制和“异物刺激成珠”的推测相结合,在贝类软组织上先插植1颗异物(珍珠核),再往核上移植1块细胞小片,终于从15万只试验贝中.收获了1颗游离的有核珍珠.从而奠定了今日人工插核育珠的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9.
我们在1958年,继承了十三世纪创始的“佛像珍珠”的传统,开始了海、淡水珍珠的养殖。在淡水育珠方面,最初用插核法,1962年转入插片法。江苏省的同志从广东学习后,回去发动群众大搞珍珠养殖,由1966年到1972年育出了七吨珍珠,远超日本淡水珠的产量,他们以渔促农,以农促渔,国家、集体、  相似文献   

10.
褶纹冠蚌,背瘤丽蚌育的珠,一般“两夏一冬”就可采收,有的当年植片,当年采收;三角核蚌和其它贝蚌,一般要经过“三夏两冬”才能采收,有核珍珠要比无核珍珠时间短。为什么珍珠形成需要这样长的时间呢?因为无论哪种贝蚌育的珠,也不管培养的是哪种珍珠,都要经历珠囊形成期、珠胚期、珠核  相似文献   

11.
有核再生珍珠(图见彩中插2)培育是采用活蚌取珠的方式,即用开壳器将珠蚌撑开,在珍珠囊中活体取珠,利用珍珠囊上皮细胞重新分泌珍珠质而形成新珍珠,这样一只育珠蚌可循环多次利用,资源利用率高,省工、省本,养殖周期短,年经济效益高。特别是利用培育有核钮扣珠的珠蚌作为再生珠育珠蚌,活蚌取珠后培育有核再生珠。由于培育钮扣珠的珠核形状规则,大小一致,其形成的珍珠囊大,因此培育的有核再生珠大小均匀,规格大,珍珠光滑细腻,珠光强、质量好,适宜加工成多种新奇饰品。目前,该有核再生珠已成为国内外珠商抢手货,市场价5万~10万元/千克之间,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针对内脏团珍珠囊包被不完全和珍珠形成慢、生长周期长的问题,采用组织块贴片培养包裹珠核后插入内脏团培养珍珠,取得了比较好的育珠效果,插核培育出来的珍珠光泽较好,且颗粒超过8mm以上,两批次成珠率达65.0%和76.3%。  相似文献   

13.
吴德喜  余乃凤 《内陆水产》1998,23(10):22-22
南平水口、沙溪口电站的相继建成,使南平库区水面扩大到8000hm~2,成为福建省最大的水库。1993年底开始发展库清河蚌育珠,并逐步形成规模。1997年河蚌育珠面积达80hm~2。但由于一些库湾生态条件差、管理不规范等因素,致使育珠蚌的死亡率高达50%,并且成珠慢、产量低、质量差,极大地影响了珍珠养殖业的发展。为了加大库区渔业开发力度,提高水域立体利用水平和整体效益,笔者详细调查了养殖珍珠库湾水域生态和管理现状,现将库漳河蚌育珠应注意的几个技术问题小结如下。1河蚌的选购与暂养1.1育珠蚌的选择库区…  相似文献   

14.
张元培 《淡水渔业》1976,(3):F003-F003
湖南益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珍珠养殖研究室,从1969年开始,因陋就简,因地制宜地开展了河蚌育珠的科学实验。数年来,通过不断实践,反复摸索育珠规律,取得了新成绩,培育成功了正圆有核珍珠、彩色珍珠、夜明珍珠等,为我国淡水珍珠养殖事业作出了一定贡献。  相似文献   

15.
马氏珠母贝术前处理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劳赞  邓陈茂  梁盛 《水产科学》2003,22(4):27-29
实验结果表明:经术前处理后的插核贝休养期存活率为95 2%,育珠期存活率达85 5%,每贝只插1个核,休养期留核率为0 86,育珠期留核率达0 71。珍珠的质量明显提高,优质珍珠的生成率高达34 6%,比对照组高出27 5%。  相似文献   

16.
利用马氏珠母贝4个壳色系F3培育厚层优质珍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符韶  谢绍河  邓岳文  梁飞龙 《水产学报》2012,36(9):1418-1424
为了评价红、金黄、白和黑壳色系F3育珠性状,设立两个实验,分别利用马氏珠母贝红、金黄、白和黑壳色系F3作为植核(受体)贝和小片(供体)贝进行植核育珠。实验Ⅰ:利用红、金黄、白和黑壳色系F3为插核贝和小片贝建立16个组合,另外利用以普通养殖群体为插核贝、金黄壳色系F3为小片贝建立了1个组合,共建立17个组合,育珠期为24个月;实验Ⅱ:分别利用红、金黄、白和黑壳色系F3为植核贝和小片贝建立16个组合,育珠期为18个月。结果表明,育珠期结束后实验Ⅰ和Ⅱ的4个壳色系F3平均壳高和成活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Ⅰ和Ⅱ的黑壳色系F3具有最大的平均壳高,实验Ⅰ金黄壳色系F3具有最高的成活率,实验Ⅱ黑壳色系F3具有最高的成活率。实验Ⅰ:各组合间的留核率、商品珠率、优良珠率和育珠绩效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珍珠层厚度差异不显著(P>0.05);BW组具有最大的留核率、商品珠率、珠层厚度和育珠绩效值,RB组具有最大的优良珠率;实验Ⅱ:各组合的留核率、商品珠率、优良珠率、珍珠层厚度和育珠绩效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黑壳色系F3作为插核贝具有较好的育珠效果,经进一步测试其育珠性能,可在珍珠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比较了不同术前处理方式和不同规格珠核对企鹅珍珠贝(Pteria penguin)游离珍珠培育效果的影响。术前处理方式分别为抑制母贝性腺发育和促进性腺发育排精产卵,珠核规格分别为5.0 mm、6.0 mm、7.0 mm和8.0 mm,手术贝休养期为1个月,育珠期为18个月。结果显示:术前处理和珠核规格对育珠贝成活率、留核率和成珠率存在显著影响(P0.05),促进性腺发育排精产卵处理的育珠贝休养期、育珠期成活率、留核率和成珠率最高(62.0%、54.0%、21.0%和48.0%),未经术前处理的对照组最低(50.0%、38.0%、11.0%和32.0%),珠核直径5.0 mm组休养期、育珠期手术贝成活率、留核率和成珠率最高(64.0%、54.0%、22.0%和45.0%),8.0mm最低(42.0%、33.0%、8.0%和22.0%)。本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手术前处理可以显著提高企鹅珍珠贝育珠贝的成活率、留核率和成珠率,企鹅珍珠贝游离珍珠培育的合适的珠核规格为5.0~6.0 mm。  相似文献   

18.
国内外海水培育珍珠所采用的母贝多为马氏珠母贝和珍珠贝科的一些种类。鲍鱼培育珍珠在国外虽有试验,但均未形成专业的育珠养殖。鲍鱼的珍珠层较其它贝类色泽鲜艳,美丽稚致;在医药方面又为名贵的“石决明”药材。为了促进我国北方珍珠培育业的发展,我们用皱纹盘鲍进行了育珍珠的试验研究。通过试验,用171个鲍鱼分三个部位施术,有51.5%的个体在珠核面上形成珍珠层。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1 我国珍珠养殖扩张情况 养蚌育珠是水产业中低投入高产出的项目,前几年珍珠养殖利润高达300%,吸引了许多农民转产做养殖.看到珍珠的利润,许多水产养殖户转行.中国2007年的珍珠产量达1 600 t,占全世界产量的95%以上.  相似文献   

20.
中国贝类学会根据当前国内河蚌育珠技术水平不高,产珠质量不稳定和各生产单位、专业户渴望学习河蚌育珠标准基础技术和新技术的要求,于今年3~4月份,在江苏省水产技术培训中心(唯亭)举办了两期各为20天的“提高珍珠质量及新技术”的培训班。学会邀请了贝类学教授、专家、工程师、技师和育珠能手担任教员。教学内容丰富、全面,包括淡水珍珠养殖生物学基础,植珠操作技术,有核珠培育技术,象形珠培育技术,珍珠养殖管理技术,蚌病防治技术以及珍珠生产发展趋势等。培训班宗旨是普及与提高、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来自全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