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山苍子种子育苗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山苍子种子休眠期长,苗木繁育困难的现状,采用7月采的种子和9月采的种子进行种子育苗试验。结果表明:7月采的种子的出苗数和苗高生长量只有9月采的种子的20%和63.3%,两者达到极显著差异。7月采种,由于种子尚未完全成熟,种子发芽率低,苗木生长较差;9月采种,种子已完全成熟,种子发芽率高,苗木生长较好。  相似文献   

2.
厚朴不同种源及家系种子性状的变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厚朴自然分布区内8个省份19个种源的种子长、种子宽、种子厚、种子长宽比及种子百粒重等性状的变异及趋变模式.结果表明:种源间种子长、种子宽、种子厚、种子长宽比等性状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种源内不同家系种子长、种子宽、种子厚等性状的差异也均达到极显著水平;种源间种子百粒重变异远远高于种源内家系间变异,前者种子百粒重变异幅度为14.147~24.547 g,后者种子百粒重变异幅度为15.003~17.357 g;种子宽、种子厚和种子百粒重等性状受积温和热量因子控制作用极为明显.  相似文献   

3.
种子是造林的物质基础,种子贮藏是保存种子生命力的重要环节。种子在贮藏期间的主要生命活动是呼吸,呼吸作用越强,消耗的营养物质就越多,也就越不利于种子生命力的保存。因此,贮藏种子时,必须创造适宜的环境条件,使种子的新陈  相似文献   

4.
试验研究了南岭荛花种子品质及温度对种子发芽的影响,结果表明,南岭荛花种子的含水量11.71%;种子净度为98.89%,种子千粒重为14.163 g。南岭荛花种子发芽的生物学特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种子成熟时间在8~10月,②温度是影响种子发芽的主要因素,温度26℃种子发芽,种子发芽的最适温度为27.5℃。③种子发芽前不需要经过冬季休眠或低温过程。④种子发芽率不高,仅为8.4%。  相似文献   

5.
文章研究了不同土壤质地、种子成熟度和果肉对水翁Syzygium nervosum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质地的土壤对水翁种子的最终发芽率影响不大,但对种子发芽的速度和幼苗的株高有显著影响,种子发芽速度为砂土壤土砂壤土,幼苗株高为砂土砂壤土壤土;种子的成熟度对种子的发芽率和幼苗的株高有显著影响,幼苗株高为成熟种子未成熟种子过熟种子;果肉对种子的发芽率和幼苗的株高影响不大,但对早期发芽的速度有影响。  相似文献   

6.
川西南山地高山栲种群种子雨和地表种子库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川西南山地区两个高山栲低密度种群的种子雨模式、种子雨过程中地表种子库动态和种群的幼苗状况,讨论种子产量、种子存留和种子对成苗的贡献.结果表明:1)种子雨持续时间超过2个月,但种子下落的高峰期存在样地间差异;2)该地区高山栲的种子产量很低,种子雨散落的密度不大(2.3~2.8个·m-2).3)在种子雨过程中,地表种子库各组成的动态不同,霉烂种子和萌发种子为零,完好种子和虫蛀种子有轻微的波动,完好种子的存留密度为0.13个·m-2;和它们相反,地表的壳斗和败育种子存在积累效应.4)动物捕食是地表种子损失的主要原因,两种群分别占91.3%和97.83%,地表种子的存留率仅为8.7%和2.17%.5)研究样地的高山栲种群低的种子生产量、地表种子存留率和幼苗建成困难等3个环节都限制了高山栲种群的实生更新.  相似文献   

7.
以福建省三明罗卜岩自然保护区闽桦(Betula fujianensis)和亮叶桦(Betula luminifera)种子为试验材料,通过测定种子千粒质量、含水率及发芽率,了解闽桦种子质量及最佳萌发条件,以期为人工培育闽桦幼苗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闽桦种子发芽率显著小于亮叶桦;闽桦种子中黑色种子数量高达72.83%;黑色种子为败育种子,黄色种子为良好种子, 25℃为闽桦种子萌发最适温度。  相似文献   

8.
攀枝花山地高山栲种群种子雨动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攀枝花山地两个高山栲低密度种群的种子雨模式和种子雨动态,并讨论了种子产量、种子存留和种子对幼苗建成的贡献。研究结果表明:(1)种子雨持续时间超过两个月,但种子下落的高峰期存在样地间差异;(2)该地区高山栲的种子产量很低,种子雨散落的密度不大(样地1和样地2的密度为2.3个.m-2和2.8个.m-2)。(3)在种子雨过程中,地表种子库各组成的动态不同,霉烂种子和萌发种子为零,完好种子和虫蛀种子有轻微的波动,完好种子的存留密度为0.13个.m-2;和它们相反,地表的壳斗和败育种子存在积累效应。(4)动物捕食是地表种子损失的主要原因,样地1和样地2分别占91.3%和97.83%,地表种子的存留率仅为8.7%和2.17%。(5)研究样地的高山栲种群低的种子生产量、地表种子存留率和幼苗建成困难等三个环节都限制了高山栲种子途径的种群更新。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木棉居群种子对环境长期适应产生的变异规律,对西南地区不同居群种子形态指标、种子萌发特性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木棉不同居群种子变异系数为10.45%~28.85%,种子形态存在丰富的变异,平均种子长为4.44~7.30 mm,平均种子高为3.11~5.46 mm,勐堆乡居群种子最长,勐罕镇居群种子最高,物茂乡居群种子千粒重最重;东面种子较北方种子圆,年平均温度越高种子越高,西南方种子最重;木棉种子第4 d开始发芽,最高发芽势为49.25%,最高发芽率为57.05%,种子萌发变异系数为53.20%~93.32%,居群间种子萌发差异显著;木棉种子越大,萌发时间越长,但发芽率越高和发芽较整齐;根据种子形态指标可将西南地区木棉种子分为6个种群,种子形态未随居群种子地理位置连续或就近原则分类。可见,木棉局域性居群环境因子形成种子特有形态,影响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温度影响种子长、高及千粒重。  相似文献   

10.
针对青钱柳种子种皮致密、坚硬、不易透水,从而影响种子生命力的特点,采用5种贮藏方法和人工被迫催芽方法进行研究,从而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苗木的生长质量。试验结果表明:室外沙藏的种子发芽率最高,可以达到94%,高于其它4种贮藏种子,未发芽率和种子霉烂率与其它4种贮藏种子相比都明显偏低;地栽秋播的种子发芽最早,种子出芽整齐;常温干藏的种子,未发芽率达到4%,霉烂率最高达到47%,与其它4种贮藏种子相比最差。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林木种子介电特性的研究,分析了影响林木种子介电特性的因素和种子介电常数与种子活力之间的相关性。通过林木种子介电分选机分级,分别测试出各级种子的介电常数和活力指数,结果表明,活力高的种子介电常数较小,活力低的种子介电常数较大。  相似文献   

12.
毛棉杜鹃种子特性与发芽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毛棉杜鹃种子特性及不同储藏时间、储藏方式、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开展毛棉杜鹃种子特性测定和种子萌发试验。结果表明:1毛棉杜鹃种子为具翅类型,种子千粒重0.1070 g。2毛棉杜鹃新鲜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显著高于陈旧种子,4℃低温贮藏可以延长毛棉杜鹃种子寿命,保持其种子活力。3赤霉素能显著提高毛棉杜鹃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提高出苗整齐度,质量浓度为200 mg·L~(-1)时,毛棉杜鹃新鲜种子的发芽率最高,为75.56%。4吲哚乙酸对毛棉杜鹃种子的发芽有抑制作用,在100~200 mg·L~(-1)范围内,吲哚乙酸处理过的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均低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3.
以3个不同产地的胡枝子种子为材料,研究产地和萌发温度条件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产地对胡枝子种子的发芽指数无明显影响,但对种子发芽率和平均发芽时间均有极显著影响;其中黑龙江帽儿山产地种子的发芽率最高,发芽时间也最长;内蒙古扎兰屯产地种子发芽率和发芽时间居中;吉林蛟河产地种子发芽率最低,发芽时间却最短.萌发温度条件对胡枝子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和发芽时间均有极显著影响.15℃条件下种子的发芽率最高,20℃条件下种子的发芽指数最高,25℃条件下种子的平均发芽时间最短,30℃条件下种子各项发芽指标最差.产地与萌发温度的交互作用对种子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影响不显著,但对种子发芽时间有极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杉木种子发育初期,败育种子和正常种子的过氧化物酶活性大抵相同;随着种子的发育,败育种子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高于正常种子,到后期愈加显著。正常种子生长后期某些过氧化物同工酶谱带消失。初步认为,杉木种子败育在生化原因上与过氧化物酶活性高有关。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掌握野生欧洲李种子萌发特性,探讨野生欧洲李实生繁殖规律,以新疆野生欧洲李为研究对象,观察种子形态,测定种子千粒质量、种皮透水性、种子含水量、种子活力,测定种子浸提液对白菜种子发芽和胚根生长抑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新疆野生欧洲李种子的种皮透水性比较差;种子含水量为30.57%;TTC法检测种子活力为81.67%;4℃低温沙藏层积的野生欧洲李种子,在处理后90 d种子出现萌发,持续层积200 d后总萌发率为47%;种子各部分浸提液对白菜种子发芽率作用不明显,但对胚根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随着浸提液浓度增长,对白菜种子发芽抑制活性越强,其胚根长度越短;随着野生欧洲李层积天数的增加,浸提液处理的白菜种子胚根长度增加;野生欧洲李种子各部分浸提物对白菜种子发芽抑制活性顺序为:种胚最强,种皮次之,种壳最弱。  相似文献   

16.
杜松种子种皮坚硬,种皮有树脂,难吸水,处于长休眠期,普通的育苗技术,难以打破种子的休眠,种子发芽率较低,出苗不齐。我们通过种子变温处理手段,打破种子的休眠期及隔年发芽现象,可明显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出苗率。  相似文献   

17.
以21个种源的种子为材料,研究了盐肤木种子形态性状在种源水平上的遗传变异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盐肤木种子形态性状在不同种源间存在极显著差异,但主要由环境因素引起,不能比较稳定的遗传;盐肤木种子大小表现出明显的经纬度地理变异模式,且降雨量越小,气温越高,其种子饱满度越高。盐肤木种子长、种子厚和种子千粒重之间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在云南省德宏州采集了9株千果榄仁的种子,分家系(株)对千果榄仁种子的饱实率、千粒重两性状进行了测定;并通过相关的试验,对千果榄仁种子的出苗率及其种子的出苗条件进行了研究.其测定结果表明千果榄仁种子的饱实率较低,且黄白色种子比粉红色种子的饱实率要高,种子的发育更成熟;种子千粒重的测定结果表明千果榄仁种子非常细小,且空壳较多,种子的千粒重不能直接表明其种子的好坏.种子出苗率试验结果表明饱满的千果榄仁种子只要在适合的出苗条件下,基本上都能萌发出苗.其种子的出苗条件试验结果表明,播种后的盖土厚度应以基本能遮住种子为宜;播种密度以每平方米播种1万粒最好.采种后立即育苗,千果榄仁育苗期短,育苗3个月苗木平均苗高达28 cm,地径达3.4 mm,可出圃造林.  相似文献   

19.
以青冈栎种子为研究对象,研究种皮对种子吸水性和透气性的影响,不同沙藏方式对种子透气性的改善以及不同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去皮后的青冈栎种子发芽率高于完整种子,去皮种子的发芽率高达88.33%,而完整种子的发芽率只有46.67%。青冈栎种子具有一定的透水性,去皮和完整种子的吸水量相差很小,说明种皮对种子吸水没有阻碍作用。青冈栎种子的透气性不强,经过沙藏储存后的种子透气性有所增强,低温沙藏后的种子透气性优于常温沙藏的种子。低温沙藏后的种子发芽率高于常温沙藏的种子,因此青冈栎种子更适合采用低温沙藏的方式储存。在25℃环境下,青冈栎种子的发芽率最高。  相似文献   

20.
以引进俄罗斯欧洲垂枝桦种子为材料,研究欧洲垂枝桦种子的萌发特性。结果表明:种子和种翅的大小存在一定变异,千粒质量为0.267g,含水率为12.17%,生活力为79.08%,吸水量为86.26%,说明种子发育良好;天然种子可以分为4种类型,其中健康种子所占比例最高为82.07%,种子发芽率为91.33%,其他类型种子均无发芽能力;种子萌发最适宜温度和光照强度分别为25℃和150μmol·m~(-2)·s~(-1),萌发效果最好,种子发芽率可达60%左右;萌发基质对种子萌发没有显著影响,添加覆盖物能明显降低种子发芽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