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目的】研究黑老虎果实发育及种子油脂积累规律,可为其果实发育期的栽培管理和种子油脂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观测黑老虎果实发育的8个不同时期果实和种子表型、横纵径、形状指数;并利用索氏抽提法、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法和气相色谱法,观测种子含油量、油体形状和分布、脂肪酸组分。【结果】黑老虎果实发育期为110天左右,发育期分为青果期(14~56 DAF)、转色期(56~84 DAF)、红果期(84~112 DAF)3个阶段(DAF:花后天数)。果实和种子的横纵径、质量生长曲线均呈单“S”型变化规律,符合Logistic回归模型,决定系数高达0.967 2~0.998 6。14~98 DAF为果实生长期,横纵径和质量快速增加,成熟时果实横径为115.99 mm、纵径为105.65 mm、单果质量为526.08 g;14~84 DAF为种子生长期,成熟时黑老虎种子横径为12.38 mm、纵径为14.26 mm、种子百粒质量为47.85 g。种子油脂积累规律呈“慢—快—慢”变化,青果期积累缓慢、转色期快速积累、红果期积累减缓,油脂积累方程为y=56.261 2·(1+e6.582 ...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CO2浓度和温度升高对3个宁夏枸杞品种形态特征和营养组分积累的影响,为未来气候变化背景下培育高抗性优良枸杞品种以及经济林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开顶气室(OTC)模拟控制系统,对3个宁夏枸杞品种(‘宁杞1号’、‘宁杞7号’、‘宁杞10号’)分别进行CO2浓度(e CO2)和温度(e T)升高处理。在果实发育的幼果期(YF,处理60天)、青果期(GF,处理70天)、转色期(CF,处理80天)和红果期(RF,处理90天)采集果实,测定其形态特征和营养组分含量。【结果】1)形态特征分析表明,在CO2浓度升高处理下,‘宁杞1号’果实转色期纵、横径及红果期横径和单果质量显著增加,‘宁杞7号’青果期纵径和转色期横径显著增加,‘宁杞10号’幼果期横径和转色期单果质量显著增加。在温度升高处理下,‘宁杞1号’果实转色期和红果期纵径以及红果期单果质量显著增加,‘宁杞7号’青果期和转色期纵径、转色期和红果期横径和单果质量也显著增加,‘宁杞10号’单果质量显著增加(P<0.05)。2...  相似文献   

3.
【目的】江西是黄肉猕猴桃野生资源的主要分布区与产业优势区,针对不同黄肉猕猴桃品种果实品质进行综合评价可为该地区合理布局发展黄肉猕猴桃及产业结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7个黄肉猕猴桃品种的叶片、果实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生长发育期叶片营养、果实外观及内在品质指标的变化规律,研究软熟过程中果实的品质形成特征,利用主成分分析与感官评价方法对果实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供试猕猴桃品种叶片氮含量均低于0.23 mg·g-1,加强氮素水平管理。猕猴桃的果实发育期存在1个快速生长期,但不同品种的快速生长期出现时间与持续时间存在差异。果实硬度与可滴定酸随果实成熟呈下降趋势,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固酸比持续升高;在软熟过程中变化更为明显,果实风味品质进一步体现。果肉颜色在叶绿素与类胡萝卜素共同作用下发生“绿色—黄绿色—黄色”的转变,其转色时期主要发生在软熟期。抗坏血酸、总酚、类黄酮3种抗氧化物质在果实发育早期含量较高,随果实不断发育、成熟呈下降趋势。对果实品质进行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与感官评价后认为,‘奉黄1号’‘G3’在奉新种植能够较好地体现品种特性。【结论】加强氮素管理可提高黄肉猕...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不同树形和叶幕形及花穗整形方式对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为葡萄花穗整形修剪提供参考。【方法】以‘无核白鸡心’为研究对象,架式选用单臂篱架,树形为扇形配合水平叶幕、厂字形配合直立叶幕。分别在盛花期、坐果期采用基部去除1/3和尖部去除1/3的方式修剪花穗。在果实采收期进行取样,测定单穗质量、果穗纵径、果穗横径、单果质量、果实纵径、果实横径、果形指数、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及糖酸比。【结果】采用基部去除1/3的方式修剪花穗,果实成熟后果穗呈圆柱状,果穗紧密度好。在盛花期和坐果期,采用基部去除1/3或尖部去除1/3的方式修剪花穗,‘无核白鸡心’的单穗质量和穗长均显著降低,平均单果质量和果实硬度显著增加,且厂字形配合直立叶幕植株的平均单果质量和果实硬度均高于扇形配合水平叶幕植株。同一树形和叶幕形条件下,在坐果期进行花穗修剪后单穗质量、穗长、平均单果质量和果实硬度均高于盛花期修剪处理。在相同时期,同一树形和叶幕形条件下,采用基部去除1/3的方式修剪花穗,‘无核白鸡心’的平均单果质量和果实硬度均高于花穗尖部去除1/3处理。在坐果期进行花穗修剪后,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于盛花期修剪处理,可滴定酸含量低于后者。【结论】采用厂字形配合直立叶幕,在坐果期采用基部去除1/3的方式修剪花穗,可显著增加‘无核白鸡心’葡萄的平均单果质量和果实硬度,提高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降低可滴定酸含量,增大果穗紧密度。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四川省主要栽培的油橄榄品种科拉蒂拉、佛奥、玉蝉_(44)、莱星、皮丘林和贝拉的开花着果、落果特性、果实的生长过程的成熟期和采收期进行了研究得出:盛花期5月初至5月中旬.果实的生长分为3个时期:迅速生长期、生长缓慢期和最后增重期,6月下旬至8月中旬是果实生长的最快时期.油脂的形成与积累也分为3个时期:缓慢增重期、快速增长期和最后增长期,7月中旬至10月下旬是油脂形成与积累的重要时期.成熟期的主要标志是果实表面由绿色转为紫色,果实由硬变软.采收期与品种、加工方法及当年产量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自然干旱和正常灌水下梁平柚的果实品质差异,探究干旱对梁平柚果实品质的影响,为梁平柚合理灌溉、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树龄30 a以上的梁平柚老树为材料,在8月对梁平柚进行自然干旱(胁迫组)和正常灌水(对照组)两种处理,于转色期和成熟期采集样品进行基础品质测定。采用UPLC-MS技术分析不同处理下果汁中糖、有机酸含量差异及果皮、囊皮、果汁中类黄酮、酚酸、类柠檬苦素、辛弗林等功能物质含量差异。【结果】自然干旱处理对成熟期果皮和果肉的含水量影响较小,胁迫处理后,梁平柚在转色期和成熟期的基础品质均显著升高,转色期果汁TSS、TA和Vc含量较对照组分别增加了39.50%、54.05%和35.25%,成熟期果汁较对照组分别增加了11.84%、30.00%和7.39%。胁迫处理下,转色期果汁4种糖和9种有机酸总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比对照组高94.70%和17.79%。在不同时期不同组织中4类功能成分的变化大且规律不一致。自然干旱处理降低了果皮、囊皮和果汁中部分类黄酮物质和酚酸类物质的合成,主要表现为柚皮苷和香草酸含量的下降。自然干旱促进了果皮、囊皮中类柠檬苦素类物质的合...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山苍子果实在发育过程中的外部形态、内含物含量、精油含量及组分的变化,为山苍子精油的精确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定期采集果实样品,记录果实形态的各项指标,测定果实内含物含量,用水蒸馏法提取果实精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分析果实精油中的成分及含量变化。【结果】山苍子果实发育呈"S"型曲线生长特征,其横、纵径变化及千粒质量的变化与发育时间呈高度正相关;果实内含物中,淀粉和可溶性糖变化趋势相似,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其含量在花后33 d时出现最低值,果实成熟后含量再次下降;蛋白质含量在发育初期先有小幅度上升后迅速下降,随后蛋白质含量迅速升高,果实成熟后含量又迅速下降,其中蛋白质含量与果实外部形态变化及精油积累具有相关性,在果实成熟时可溶性糖及淀粉含量略有下降,蛋白质含量则是迅速下降;果实精油的含量随着发育时间呈线性升高,在5—9月共鉴定出20种挥发性成分,其中每个月份都存在的成分有15种,主要成分中有些含量随时间的推移出现了变化,D-柠檬烯含量从39.92%下降至2.31%,桉叶油醇含量从11.40%下降至0.73%,橙花醛含量从12.05%上升至31.14%,香叶醛含量从17.44%上升到40.49%。【结论】山苍子果实发育呈"S"型曲线变化,发育可分为3个时期:迅速生长期,缓慢生长期,颜色变化期;果实内含物含量与形态发育存在相关性,在颜色变化期中,蛋白质部分转化为了油脂;山苍子果实精油总含量在8月下旬达到最高,精油中有15种成分较稳定,但一些主要成分的含量随果实发育成熟度不同而有较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灵武长枣科学施氮提供参考。【方法】以灵武长枣为试验材料,设置5个氮肥处理,氮肥施用量分别为0、150、300、450、600 kg/hm2,各处理均施用钾肥(150 kg/hm2)和磷肥(60 kg/hm2),采用单株填埋施肥,分2次施入。根据物候期采摘果实,测量不同施氮处理下灵武长枣果实的各品质指标,探究不同施氮量下灵武长枣各果实品质指标随物候期的变化规律,分析各施肥水平对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在主要物候期内,灵武长枣果实单果质量、纵横径、可溶性糖含量和糖酸比呈现上升趋势,有机酸含量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维生素C含量和果形指数呈下降趋势。在生长阶段,各施肥处理下果实品质的差异显著,各施氮处理下果实品质均优于对照,其中300 kg/hm2施氮量处理下成熟期果实的单果质量、糖酸比和维生素C含量均高于其他处理,相较于不施肥处理分别提高了10.90%、15.94%和17.27%,有机酸含量相较于不施肥处理降低了6.72%。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不同施氮处理的灵武长枣果实品质进行综合评价,得出...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苹婆合理施肥及适时采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自选优系‘南亚1号’苹婆为研究对象,自谢花后20 d开始,定期测定苹婆种实大小、种实质量及种仁中淀粉、可溶性糖、蛋白质、粗脂肪和原果胶的含量等指标,探索苹婆果实形成规律和主要营养物质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苹婆种实大小和质量变化均呈单“S”形趋势,即缓慢增加、快速增加、缓慢增长。5月12日—6月12日为果实纵、横径快速增长期,其间出现了2个增长高峰;6月2—22日为果实质量快速增长期,仅出现1个增长高峰;6月2日—7月12日为种子质量快速增长期,其间出现了2个增长高峰;淀粉含量呈现先下降后上升趋势,6月22日—7月22日为淀粉快速积累期;可溶性糖含量呈整体逐步上升趋势;蛋白质含量表现出先增加、后逐渐减少、最后快速上升的变化规律;粗脂肪含量在整个果实发育过程中的变化不是很大,变化幅度不超过35%;原果胶含量在发育过程中呈先逐步下降、后快速上升的趋势,6月22日—7月22日为原果胶含量快速增长期。【结论】谢花后30~60 d是决定种实大小和质量的关键时期,也是提高产量的关键时期,此时期需肥量大,施肥应以水溶速效肥为主;谢花后60~100...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CO2浓度升高对宁夏枸杞果实发育过程中碳水化合物积累的影响,为揭示枸杞果实品质形成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提供参考。【方法】以宁夏枸杞‘宁杞1号’为试验材料,采用开顶气室模拟控制系统进行CO2浓度升高处理(800±20μmol·mol-1),以自然环境CO2浓度(400±20μmol·mol-1)为对照,处理60天后收集幼果期、青果期、转色期、红果期的根、茎、叶和果实样品,测定其糖组分含量及糖代谢相关酶活性和基因表达。【结果】1) CO2浓度升高处理可促进果实发育过程中半乳糖、蔗糖和总糖的积累,红果期半乳糖、果糖、蔗糖、总糖含量较对照分别提升35.71%、23.18%、19.57%和12.23%(P<0.05)。2) CO2浓度升高处理下,宁夏枸杞发育期根、茎、叶和果实组织中苹果酸合成酶(LbMS)、中性转化酶(LbAI)、蔗糖磷酸合成酶(LbSPS)及蔗糖合成酶(LbSS)活性均显著升高(P<0.05),α-半乳糖苷...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不同采摘时期枸杞果皮蜡质含量与成分差异,探究不同采摘时期气象因子与枸杞果皮蜡质积累的关系,为不同采摘时期适宜制干方式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宁杞1号’和‘宁杞5号’3个采摘时期(老眼枝时期、七寸枝时期和秋果时期)的果实为材料,应用GC-MS技术对果皮蜡质含量、组分进行测定与分析,利用JL-18空气温、湿、光照记录仪监测不同采摘时期的气象因子,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法探究果皮蜡质含量及其组分与气象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1) 2个枸杞品种在3个采摘期的青果期、转色期和红果期果实蜡质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红果期果实蜡质含量显著高于青果期和转色期,而青果期和转色期果实蜡质含量差异不显著。2)‘宁杞1号’的蜡质成分主要为二十六烷、二十八烷、1-碘代二十八烷、1-碘代三十烷、二十二醇和β-香树精,‘宁杞5号’的蜡质成分主要为二十六烷、二十七烷、 1-碘代二十八烷、 1-碘代三十烷、二十二醇和2-己基-1-癸醇。3)老眼枝时期,‘宁杞1号’和‘宁杞5号’果皮蜡质含量与光照强度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59(P<0.05)和-0.838 (P<0.01)。‘宁杞1号’...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冠菌素Coronatine(COR)对‘火焰无核’葡萄果实着色及品质的影响,以期筛选出COR的最佳处理浓度,探明COR对葡萄果实着色及品质的影响,为COR的推广应用和葡萄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方法】以优良早熟葡萄品种‘火焰无核’葡萄为试材,果实转色初期设置3个COR蘸穗浓度处理,处理后至成熟期分6次采样,对果粒质量、果粒纵横径、果柄耐拉力、硬度、可溶性固形物、总酸、果实色泽、果皮花色苷、叶绿素、胡萝卜素、类胡萝卜素和酚类物质等指标进行连续测定,通过综合分析确定COR的最佳处理浓度。【结果】COR不同浓度处理均可以显著提高果实的单粒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降低总酸含量,提高果实固酸比,提高果皮花色苷含量,降低叶绿素含量,改善果实品质,促进果实着色。其中以COR 2 000倍处理的综合品质最佳,与对照相比,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提高了8.43%,总酸含量降低了26.19%,固酸比提高了46.31%,花色苷含量提高了1.53倍,叶绿素含量降低了18.18%,a*值提高了1.01倍,CIRG值提高了38.04%,h°值下降了67.13%;COR 3 000倍处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不同采收成熟度对李果实品质的影响情况,为李果实的适时采收提供判断指标和科学依据。【方法】以‘金艳’和‘金丰’李果实为试材,按其果实发育时间将其成熟期分别分为七成熟(Ⅰ)、八成熟(Ⅱ)和九成熟(Ⅲ),对2个李品种不同成熟度果实的果皮色泽、果肉硬度、内在品质等指标进行测定,并对其果皮色泽与果实品质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随着成熟度的增加,2个李品种果实的单果质量、果肉硬度及脆度均呈现出有规律性的变化特点。单果质量快速增长期为其果实由八成熟向九成熟转变时期,成熟后期采收有助于提高其产量;随着果实的不断成熟,2个李品种果实的果肉硬度和脆度均呈下降趋势,但同一成熟期的果实其果肉的硬度和脆度,‘金丰’均高于‘金艳’,说明‘金丰’果实更耐贮运。随着成熟期的延长,果肉中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花色苷的含量均逐渐升高;同一成熟期果实中总黄酮和总酚的含量,‘金丰’均明显高于‘金艳’,表明‘金丰’果实中抗氧化物质的含量更加丰富。九成熟李果中的总糖含量和糖酸比,‘金艳’均高于‘金丰’,表明‘金艳’果实的鲜食风味比‘金丰’更佳。2个李品种果皮的明亮程度(L~*)、橙色程度(b~*)、综合色度(h°)随着成熟期的延长均逐渐降低,其a/b值随着成熟期的延长而升高。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李果皮色差参数L~*、a~*、b~*、h°值与果实各品质指标均密切相关,其中L~*值与单果质量、果肉脆度、Vc、总黄酮、花色苷含量间均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结论】综合外观品质和营养价值等因素考虑,鲜食的‘金艳’果实适宜在八成熟至九成熟时采收,而鲜食的‘金丰’果实则宜在九成熟时采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明确核桃果实发育规律及影响坚果品质的因素,为核桃果园生产管理提供参考。【方法】以‘陇核5号’为研究对象,对其果实发育过程中外观形态变化进行拍照记录,测定果实三径、果实质量、果皮厚度、坚果三径、坚果质量、核仁质量、出仁率、壳厚等指标,利用Logistic方程、二次方程、三次方程等模型对各指标变化趋势进行拟合。通过疏果和不同时期喷施叶面肥,分析不同处理对核桃坚果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在发育过程中,果实(坚果)大小和质量均表现为缓慢增长、迅速增长、缓慢增长的趋势,其中果实质量分别在花后50 d时和花后100 d时出现了增长高峰,坚果质量在花后110 d时出现了增长高峰。花后30~40 d时果实缓慢增长,随后迅速膨大,果实质量快速增加,花后50 d时开始出现水状核仁,花后70 d时硬核开始出现;花后70 d后,果实大小和质量增长变慢,果壳开始形成并逐渐硬化变厚;花后90~120 d时,坚果质量、果壳厚度、核仁质量及出仁率等指标均快速增加;花后120~140 d时,坚果大小增长速度变慢,坚果质量开始下降。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除坚果三径外,其他指标在不同处理间差异显著(P <0.05...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生产中枣树的硼营养管理提供参考。【方法】以灰枣为研究对象,叶面喷施5种质量分数(0.1%、0.2%、0.3%、0.4%、0.5%)的硼肥,测定枣树不同生育期叶片和枣果的不同形态硼含量及成熟期果实品质指标。【结果】叶面喷施硼肥对枣树叶片和果实中水溶态硼和半束缚态硼含量的影响大于对束缚态硼含量的影响,喷施适宜浓度的硼肥能够显著促进枣树对硼元素的吸收利用,而喷施过高浓度的硼肥抑制枣树对硼元素的吸收利用。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枣果的蛋白质含量在白熟期与叶片的3种形态硼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枣果的横径、单果质量在膨大期与叶片的半束缚态硼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枣果的维生素C含量和可滴定酸含量与叶片及枣果的3种形态硼含量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相关性。不同浓度硼肥处理均不同程度增加了枣果的蛋白质含量、维生素C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及其横径、单果质量,其中喷施0.3%的硼肥处理的枣果可溶性糖含量最高,为33.98%,较对照增加了16.76%,其横径、单果质量、维生素C含量分别较对照增加了11.76%、21.13%、6.09%。【结论】喷施一定浓度的硼肥,能够显著提高枣树叶片和枣果不同形态硼的含量,并且能够...  相似文献   

16.
【目的】筛选能促进猕猴桃生长和提高果实品质的最佳处理,为猕猴桃合理施肥提供参考。【方法】以‘红阳’Actinidia chinensis ‘Hongyang’猕猴桃为试材,于壮果期,采用沟施方式,在施用复合肥的基础上,增施有机肥和菌肥,测定和统计各处理下猕猴桃果实的外观性状、内在品质及果实采后软腐病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相比,增施有机肥和菌肥后,猕猴桃果实的横纵径、果形指数无显著差异,各处理的单果质量不同程度有所增加,但与对照均无显著差异。其中复合肥、海藻甲壳素混施处理(处理2)中猕猴桃单果质量增加幅度最大,较对照增加了23.82%。增施有机肥和菌肥处理对果实中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显著。增施有机肥和菌肥后,除硼含量外,果实中其他元素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其中,复合肥、菌肥、黄腐酸钾、海藻甲壳素混施处理(处理6)中果实钙和锌含量高于其他处理及对照,分别比对照显著增加了5.07%与5.44%;果实中锰含量最高的是复合肥、菌肥、黄腐酸钾混施处理(处理4),镁含量最高的是处理2,分别比对照显著增加了62.16%与72.13%。增施有机肥和菌肥后,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和糖酸比均高于对照,维生素C含量除了处理2,其余处理均高于对照,处理6的果实维生素C含量最高,菌肥、黄腐酸钾、海藻甲壳素混施处理(处理5)次之,分别较对照高出26.86%和24.21%。增施有机肥和菌肥后,果实软腐病发病率均比对照低,且差异显著。处理6的发病率最低,较对照低41.07%。【结论】在施用复合肥的基础上,增施有机肥和菌肥可较好地改善猕猴桃果实的外观性状和内在品质,并减少果实病害发生,以复合肥、菌肥、黄腐酸钾、海藻甲壳素混施的增质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不同覆盖材料对‘华红’苹果生长期叶片和果实中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情况,为辽西地区苹果园地面覆盖合适材料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2年生‘华红’(砧木为‘山定子’)为试材,研究了地布覆盖、稻壳炭覆盖、玉米秸秆覆盖和生草覆盖处理下不同生长时期苹果果实的单果质量、苹果叶片和果实中矿质元素含量的差异情况。【结果】6—10月采集的不同覆盖处理下‘华红’苹果叶片中不同矿质元素的含量均存在差异。4种覆盖处理下苹果叶片中各矿质元素的含量变化趋势整体表现为:叶片中氮、钾和镁的含量均保持稳定;其磷和铜的含量变化趋势均表现为前期高而后期降低;其钙含量呈现缓慢增长的趋势;其硼和锰的含量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其铁含量则表现为先降低后增加的变化趋势。除硼以外,果实中其他8种矿质元素含量在苹果树生长季前期均最高,随着果实发育果实中各种矿质元素的含量均降低。4种覆盖处理均能增加苹果果实的单果质量和各个生长发育时期苹果叶片和果实中各种矿质元素的含量。地布覆盖的苹果叶片中各种矿质元素的含量不同程度地低于其他3种覆盖处理的;除铁和锰以外,生草覆盖的苹果叶片其他7种矿质元素的含量均高于秸秆覆盖和稻壳炭覆盖处理的。4种覆盖处理的苹果果实中各种矿质元素的含量均存在差异;秸秆覆盖的果实中氮、磷、钾、镁和硼的含量均最高,生草覆盖的果实中钙、铁、锰和铜的含量均最高,而地布覆盖的果实中磷、钾、钙、镁、硼和铁的含量均最低。【结论】覆盖能增加‘华红’苹果叶片和果实中各种矿质元素的含量,且生草覆盖和秸秆覆盖的处理效果均优于地布覆盖和稻壳炭覆盖的处理效果。生草或秸秆覆盖是较适于辽西地区苹果园的地面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提高果实成熟整齐度,促进油茶鲜果机械化采收。【方法】以‘长林18号’‘赣石83-4’‘赣石447’为试验对象,在果实成熟期喷施0.2、0.6、0.8、1.2 g/L乙烯利和等量清水,调查油茶果实开裂动态,测定果实表观性状指标、种仁内营养物质含量和脂肪酸组分及含量,揭示乙烯利对油茶果实成熟和品质的影响。【结果】1.2 g/L乙烯利处理促进油茶果实开裂的效果最好,1.2 g/L处理的裂果率达到50%的所需时间比对照缩短了4 d,比0.6、0.8 g/L处理缩短了2 d。喷施乙烯利后,油茶的单果鲜质量、鲜果出籽率、鲜果出仁率、果实含水率以及连续2 a的单株产量无明显变化,种仁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油脂含量及各脂肪酸组分含量有不同程度的变化;‘长林18号’种仁的可溶性糖含量减少,油脂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有所增加;‘赣石447’种仁的可溶性糖和油脂含量整体上分别呈现减少和增加的趋势;‘赣石83-4’种仁的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减少,油脂含量增加。‘长林18号’和‘赣石447’种仁的饱和脂肪酸含量明显升高,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降低;‘赣石83-4’种仁的饱和脂肪酸与不饱和脂肪酸含...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薄壳山核桃果实发育规律,从而为其果实品质的提升或果实形成机理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以薄壳山核桃‘Mahan’品种为试验材料,对其果实不同发育时期的果实大小、果实质量、种仁营养成分和脂肪酸组成进行了测定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果实大小和质量基本呈现缓慢增加—迅速增加—缓慢增加的趋势,果实大小和质量均出现了3~4个生长高峰,粗脂肪含量整体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呈整体逐步下降趋势;脂肪酸组分间存在相互转化的关系,油酸和硬脂酸含量均呈上升趋势,但硬脂酸的上升幅度不是很大,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均表现出先增加后又逐渐减少的趋势,花生酸和棕榈酸含量随着果实不断发育都表现出逐步降低的趋势;顺-11-二十碳烯酸含量在果实发育过程中的变化不是很大。分析结果表明:果实大小的发育规律大致可以分为4个时期,雌花授粉后121~160 d为种仁成熟、营养物质累积和脂肪酸组分转化的关键时期,也是果实品质改善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20.
霜冻前后野生余甘子果实功能成分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明余甘子果实经过霜冻后风味更佳的原因。【方法】以永仁县野生余甘子林同一居群7株代表性植株为研究对象,在霜冻前后,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测定余甘子果实形态和功能成分指标,分析各指标的相关性,并比较了霜冻前后各指标的变化。【结果】同一居群不同余甘子样株果实的蛋白质含量、氨基酸含量、总酸含量、总糖含量、SOD活性、维生素C含量、总酚含量、硒含量均有差异,其中霜冻前变异系数最大为硒含量(31.65),其次为氨基酸含量(27.52)。果实蛋白质含量与维生素C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总糖含量、总酚含量呈极显著相关;果实维生素C含量与总酚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霜冻后,余甘子果实形态差异显著,营养物质蛋白质、氨基酸、总糖、总酚含量均增加。其中,氨基酸含量极显著增加,由26.82μmol/g增大到36.97μmol/g,总糖含量显著增加,由47.82 mg/g增加到52.97 mg/g,蛋白质含量增大,总酚含量均值变化最小,但蛋白质含量和总酚含量差异均未达显著水平,果实SOD活性、总酸含量、硒含量极显著降低,维生素C含量显著降低。【结论】霜冻有改变余甘子果实营养物质形成和积累的作用。生产中,霜冻前有利于采集维生素C、硒含量较高的余甘子果实;霜冻后余甘子果实蛋白质、氨基酸、总糖含量较高,有利于采集到的营养价值高且口感较好的果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