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生长健康的黄瓜根际土壤中分离筛选得到1株对黄瓜枯萎病病原菌——尖孢镰刀菌黄瓜专化型具有较强拮抗作用的细菌菌株B,菌株B对棉花黄萎病、甜瓜枯萎病、辣椒疫病等病原菌有较强的拮抗作用。盆栽试验表明:拮抗菌B与有机肥发酵制成的微生物有机肥(BIO)对黄瓜枯萎病有显著的防治作用,发病率降低66.7%,病情指数下降67%,防治效果达80.7%;而单  相似文献   

2.
甘肃省农科院经作所选育的棉花新品种陇棉1号枯萎病发病率3.0%,病情指数2.6,抗黄萎病、抗蚜虫侵染;皮棉产量1654.5 ̄1870.5kg/hm^2。2.5%跨长29.0mm,强度22.2,麦克隆值3.7,棉籽酚含量0.01%,低于国标标准。是一个高产,优势,高抗枯萎病和适宜我省及新疆内陆棉区种植的棉花新品种。  相似文献   

3.
辽棉15号是辽宁省经济作物科学研究所1984年从辽1038品系中选择特早熟多铃变异株,经人工病圃多年定向培育而成的特早熟、抗病高产棉花新品种。辽棉15号高抗枯萎病、黄萎病。经病圃鉴定,枯萎病指数051%,黄萎病指数745%,黄萎病的抗性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同...  相似文献   

4.
新疆作为我国主要的棉花生产基地,由于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矮、密、早、膜、匀"栽培模式的应用推广,生态条件发生了改变,以往主要的棉花病虫害:角斑病、地老虎、棉盲蝽等已下降为次要地位,取而代之为烂根病、枯萎病、黄萎病、棉蚜、棉叶螨(红蜘蛛)和棉铃虫。近几年随着棉田连作年数的增加,气候因子的变化,棉花土传病害烂根病、枯萎病、黄萎病等病情指数呈显著的上升趋势,棉花烂铃病逐渐突出;棉蚜、棉叶螨(红蜘蛛)、棉铃虫呈混合发生为害的趋势。因此,棉花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日渐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施用棉秆炭,连作棉花根际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与土壤理化性质及黄萎病病害的关系,为棉秆的合理利用和防治棉花连作障碍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指导。【方法】以棉秆移除(NPK)和棉秆还田(NPKS)为对照,采用常规分析和454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棉秆移除基础上施用常量棉秆炭(22.50 t/hm2,NPKB1)和增量棉秆炭(45.00 t/hm2,NPKB2)条件下,新疆棉花根际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理化性质和黄萎病病害发生的相关性。【结果】施用棉秆炭连作棉花根际土壤真菌多样性和理化性质有显著相关性。经过2年的2%棉秆炭的施用显著降低了真菌多样性。真菌NPKS和NPKB2处理OTU丰度分别显著降低了15.63%和46.25%(P<0.05),Shannon多样性指数分别显著降低了11.81%和65.40%。不同用量棉秆炭对子囊菌门和接合菌门真菌数量的影响较大,但菌根真菌数量降低。NPKB2处理土壤中GibberellaFusariumVerticillium等病原真菌数量较NPK处理显著降低。施用棉秆炭显著增加了棉花根际土壤中有机质、速效钾和速效氮的含量,而速效磷的含量则降低;对pH的影响不显著,但显著提高了土壤的电导率。RDA分析中,土壤有机质和速效氮是影响棉花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重要环境因素。与NPK处理和NPKS处理相比,NPKB1处理增加了黄萎病病害发病率和病情指数,NPKB2处理黄萎病病害发病率下降不显著,病情指数分别降低了2.2%和15.0%。Verticillium数量与黄萎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施用棉秆炭降低了棉花黄萎病病原菌数量,与NPK处理相比,增量棉秆炭Verticillium数量显著降低了63.83%。与NPK处理和NPKS处理相比,NPKB1处理增加了黄萎病病害发病率和病情指数,NPKB2处理黄萎病病害发病率下降不显著,病情指数分别降低了2.2%和15.0%。【结论】施用棉秆炭降低了连作棉花根际土壤真菌多样性,减少了黄萎病病原菌数量,增加了连作棉花根际土壤养分含量。虽然没有显著降低棉花黄萎病发病率,但有缓解病害发病程度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枯萎病和黄萎病是棉花种植中最为常见的且危害非常严重的两种病害,新疆作为我国重要的棉花产区,枯萎病和黄萎病一直困绕着广大棉农。为此,深入研究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的病症、病因,并有的放矢地进行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甸棉花黄萎病研究进展与高抗黄萎新种质豫2067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棉花黄萎病原菌,致病机理以及气候与黄萎病发生关系等研究进展,并重点介绍了棉花抗黄萎病新种质豫2067的抗病性、丰产性和纤维品质,豫2067黄萎病病情指数8.4(高抗级),枯萎病病情指数3.2;霜前皮棉产量72.8kg/亩,比中棉12增产14.6%,达显著水平;2.5%跨长28.9mm,比强度21.5g/tex,麦克隆值4.5.  相似文献   

8.
新疆棉花病虫害的综合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疆作为我国主要的棉花生产基地 ,由于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 ,“矮、密、早、膜、匀”栽培模式的应用推广 ,生态条件发生了改变 ,以往主要的棉花病虫害 :角斑病、地老虎、棉盲蝽等已下降为次要地位 ,而代之为烂根病、枯萎病、黄萎病、棉蚜、棉叶螨和棉铃虫。据调查 :随着棉田连作年数的增加 ,气候因子的变化 ,棉花土传病害烂根病、枯萎病、黄萎病等病情指数呈显著的上升趋势 ,棉花烂铃病逐渐突出 ;棉蚜、棉叶螨、棉铃虫呈混合发生为害的趋势。因此 ,棉花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日渐显得尤为重要。新疆棉花病虫害的综合防治 ,在实践中不乏综防失败的…  相似文献   

9.
简述了棉花黄萎病原菌,致病机理以及气候与黄萎病发生关系等研究进展。并重点介绍了棉花抗黄萎病新种质豫2067的抗病性、丰产性和纤维品质。豫2067黄萎病病情指数8.4(高抗级),枯萎病病情指数3.2(高抗级);霜前皮棉产量72.8kg/亩,比中棉12增产14.6%,达显著水平;2.5%跨长28.9mm,比强度21.5g/tex,麦克隆值4.5。  相似文献   

10.
枯萎病、蔓枯病和白粉病是常见的西瓜真菌性病害,严重影响西瓜的产业发展。为筛选出具有枯萎病、蔓枯病、白粉病抗性的西瓜品种或材料,为抗病育种奠定基础,本研究对44个西瓜品种或材料分别进行枯萎病小种1、小种2、蔓枯病、白粉病苗期抗性鉴定。结果发现,苏创3号、苏梦5号、2103WMH0120、2108WME0002兼抗枯萎病小种1、蔓枯病、白粉病3种病害。其中,苏创3号与同属于中果红瓤类型的早佳相比,枯萎病小种1病情指数下降了95.24%,蔓枯病病情指数下降了43.99%,白粉病病情指数下降了52.20%;苏梦5号与同属于小果红瓤类型的早春红玉相比,枯萎病小种1病情指数下降了96.03%,蔓枯病病情指数下降了38.89%,白粉病病情指数下降了51.32%;2103WMH0120与同属于小果红瓤类型的早春红玉相比,枯萎病病情指数下降了98.73%,蔓枯病病情指数下降了39.75%,白粉病病情指数下降了69.48%;2108WME0002与同属于小果黄瓤类型的小兰相比,枯萎病小种1病情指数下降了98.65%,蔓枯病病情指数下降了30.90%,白粉病病情指数下降了51.04%。另外也有不少材料分别表...  相似文献   

11.
特征特性:川杂12生育期130~135天,属中早熟;植株中等高,塔形,生长稳健,较紧凑,节间和果枝着生节位适中;结铃性强,铃卵圆形,平均单铃籽棉重5.3克,衣分42.2%;抗枯萎病、耐黄萎病,枯萎病指9.1,黄萎病指22.0;高抗棉铃虫和红铃虫;纤维2.5%跨长30.7毫米,麦克隆值4.45,比强度29.3厘米  相似文献   

12.
生物有机肥对新疆棉花黄萎病防治的生物效应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采用多点大田试验,通过对棉花不同品种施用1500kg·hm-2有机肥或生物有机肥,研究棉花黄萎病的发病株数和病情级别、产量、叶绿素含量(SPAD值)和土壤速效养分含量。结果表明:施用生物有机肥能够明显降低棉花黄萎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防病效果达到20%~79%;同时能增加棉花叶片SPAD值,提高棉花产量4.9%~21.4%。在棉花盛花期,施用生物有机肥的新陆早8号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增加47.4%、35.6%、5.5%;而新陆早12号分别增加20.4%、45.5%、2.6%。研究表明施用生物有机肥能增加和活化土壤养分,提高土壤供肥能力,维持棉花叶片较高的叶绿素含量,在新疆有较好的防治棉花黄萎病和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3.
2018年先后4次对定西地区种植的甘蓝进行枯萎病调查。结果表明:枯萎病平均发病率在21.52%以上,最高达到了45.68%,病情指数为10.08~18.50。不同甘蓝品种对枯萎病抗性也不相同,薄皮甘蓝发病重,如久石绿和春秋王,一般都有发病中心;厚皮相对抗枯萎病,如中甘828和陇甘2号。  相似文献   

14.
为了选出陕北山旱地区有效防治马铃薯黄萎病拌种药剂在生产中应用,采取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研究了甲霜双霉威、杜邦克露、甲霜.锰锌、多菌灵、农用链霉素等5种药剂进行马铃薯种子处理对马铃薯黄萎病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多菌灵+农用链霉素进行马铃薯拌种对黄萎病的防治优于其他常规药剂,校正缺苗率0.4%、发病率2.19%、病情指数0.79,增产率达56.69%,防治黄萎病效果最好。其次杜邦克露+农用链霉对马铃薯种子拌种、甲霜.锰锌+农用链霉素对马铃薯种子拌种分别为校正缺苗率5.7%、2.4%、发病率4.6%、3.9%、病情指数1.8、1.51、增产率达47.24%、35.7%,防治黄萎病效果较好,增产效果明显。甲霜双霉威+农用链霉对马铃薯种子拌种没有明显增产作用,同时造成缺苗严重。  相似文献   

15.
土传性病虫害是茄果、瓜果类蔬菜栽培中最为严重的病害之一。主要指茄子黄萎病、青枯病和黄瓜枯萎、线虫病等。据调查,茄子黄萎病和青枯病在全国茄子栽培区均造成严重危害,泸州的一些蔬菜主产区发病率达40%~100%,黄瓜枯萎病发病率达40%~80%。到目前为止,在世界范围内尚未发现  相似文献   

16.
棉花黄、枯萎病种子带菌及消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子带菌是棉花黄萎病和枯萎病远距离传播的病菌来源。据仇元、段应科等研究,用黄萎病病株棉籽在消毒土壤內栽培,发病率为27.3%。用枯萎病区种子作为消毒土壤接种剂,种植棉花,发病率为40.8—95.3%。一九五九年以前,陝西武功头道塬旱地棉花并无黄、枯萎病。自一九五九年由病区調用“517”品种以后,田间病株逐年加多。头一年,田間仅有零星黄、枯萎病病株。嗣后数  相似文献   

17.
1棉花早衰的原因 1.1因病导致早衰。以棉花枯、黄萎病危害最普遍、最重,在苗期地温20℃左右时开始出现病状,25℃~30℃时病情受抑制。黄萎病发病温度较枯萎病高,气温25℃时发病率高,一般每年7~8月份发生普遍。  相似文献   

18.
1棉花早衰的原因 1.1因病导致早衰。以棉花枯、黄萎病危害最普遍、最重,在苗期地温20℃左右时开始出现病状,25℃~30℃时病情受抑制。黄萎病发病温度较枯萎病高,气温25℃时发病率高,一般每年7~8月份发生普遍。  相似文献   

19.
由于新陆早12号棉花品种在新疆博州棉区长期种植,其抗病性和衣分有所下降。针对博陆早一号(81-3)品种的抗虫能力较弱,特别是抗棉铃虫的能力较差,为了选育出适合博州种植的优质、高产、抗病性和抗虫能力强的棉花新品种,2009年在新疆博州棉田进行了该项比较试验。通过试验,产量最高的品种为博陆早一号,折合每公顷皮棉1990.5 kg;07-11、中棉所50号、冀958、9号、富全8号、81-9品种比对照分别减产1.3%、2.5%、3.7%、11.4%、15.9%、20.5%。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发病率最高的品种为富全8号,立枯病发病率为6.46%,枯萎病发病率1.68%,黄萎病发病率为0.78%。  相似文献   

20.
黄瓜枯萎病拮抗菌的筛选鉴定及其生物防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生长健康的黄瓜根际土壤中分离筛选得到1株对黄瓜枯萎病病原菌——尖孢镰刀菌黄瓜专化型具有较强拮抗作用的细菌菌株B,根据其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初步鉴定其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菌株B含有fenB、bam和ituA、ituB、ituC、ituD基因,它们分别是Fengycin、Bacillomycin和Iturin生物合成的相关基因。菌株B还对棉花黄萎病、甜瓜枯萎病、辣椒疫病等病原菌也有较强的拮抗作用。盆栽试验表明:拮抗菌B与有机肥发酵制成的微生物有机肥(BIO)对黄瓜枯萎病有显著的防治作用,发病率降低了66.7%,病情指数下降了67%,防治效果达到80.7%;而单纯使用有机肥(OF)发病率不仅不能降低,而且还有所上升。施用BIO能促进根际细菌及放线菌数量,抑制真菌及尖孢镰刀菌数量。施用BIO显著提高黄瓜植株的生物量及其体内SOD、POD及CAT等酶的活性。结论:微生物有机肥能有效防治黄瓜枯萎病病害,促进植株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