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水稻株型与品质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水稻研究中心保存的163个寒地早粳稻品种(系)为试材进行相关和通径分析,研究茎、叶、穗株型指标与稻米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穗下节间长和倒3节间粗分别与稻米品质综合评分呈极显著和显著正相关;剑叶长而窄,叶基角小的品种品质较优;二次枝梗结实率与品质总评分呈极显著正相关。理想品质株型模式特征为:茎秆粗壮,穗下节间较长;倒2叶长宽比适宜、叶面积不能过大,剑叶长而窄、叶基角小,倒3叶宽较大;单穗重较小,着粒密度适中,二次枝梗结实率高。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省不同粳稻品种穗部性状差异及其对结实率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选用 11个黑龙江省目前典型高产品种和新近育成的超高产有望品系 ,在哈尔滨高产栽培条件下进行田间试验 ,研究不同品种穗部性状差异及其对结实率影响。结果表明 ,依据 Sasahara划分穗型方法 ,供试品种可分为中位、偏下位和下位优势穗型等 3种类型。上部穗轴节位的二次枝梗粒的结实率 >中部 >下部 ,但二次枝梗粒结实率存在整穗性。只有上、中、下穗轴节位的二次枝梗粒结实率高而均衡的品种 ,整穗结实率才能高。未发现 Sasahara氏穗型和结实率高低间的关系。一定着粒密度范围内 ,着粒密度越稀 ,结实率越高。黑龙江省超高产水稻品种应具有上、中、下穗轴节位二次枝梗粒结实率高而均衡、着粒密度偏稀、穗层位置偏下等穗部性状  相似文献   

3.
辽宁水稻穗型指数品种间差异及其与产量和品质的关系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以辽宁省近年来育成的水稻品种为试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穗部性状和品质性状均存在显著的品种间差异,增加穗数和千粒重、减少每穗粒数有利于提高加工品质,提高结实率特别是二次枝梗结实率有利于提高外观品质,二次粒率高对加工品质、外观品质和营养食用品质均有负面影响。提出用穗型指数(PTI,二次枝梗粒数最多的一次枝梗所在穗轴节位与一次枝梗数之比)表示二次枝梗籽粒在穗轴上分布特点,试材PTI分布在0.29~0.61之间,据此将试材划分为二次枝梗籽粒上部优势型、中部优势型和下部优势型3种穗型,二次枝梗籽粒偏向穗轴中上部分布即PTI较大不但有利于提高结实性和产量,还有利于改善品质。  相似文献   

4.
选用穗型直立的紧凑型品种沈农07425和穗型弯曲的松散型品种秋光为材料,研究了施氮量对不同株型水稻品种产量及穗部性状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施氮量的提高,紧凑型品种沈农07425和松散型品种秋光的产量增加,因此可以适当增大两品种的氮肥施用量至375.28 kg/hm~2。氮肥对两株型品种有效穗数的影响均达显著水平,品种间差异极显著,有效穗数的大小次序为高氮处理中氮处理低氮处理;两株型品种间结实率差异显著,每穗粒数、千粒质量差异极显著。穗质量、一次枝梗数、一次枝梗穗粒数、二次枝梗数、二次枝梗穗粒数和二次枝梗结实率两品种间差异显著。表明,不同施氮量下紧凑型品种沈农07425较大的穗长、穗质量、一次枝梗穗粒数和二次枝梗数导致了其产量的提高,松散型品种秋光较高的穗长、一次枝梗结实率、二次枝梗数和二次枝梗结实率是其增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水稻产量与株型性状的相关及通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5个杂交组合的F1、F2代及其亲本为试验材料,调查了25个水稻茎叶及穗部性状。试验结果表明,产量与株高、分蘖数和倒二叶长、剑叶长和倒三叶张角呈极显著或显著的正相关;与穗曲度、穗长、穗重、二次枝梗优势节位、一次和二次枝梗粒数、千粒重、一次枝梗和二次枝梗结实率均呈极显著或显著的正相关。株高、分蘖数、二次枝梗粒数、一次枝梗结实率和二次枝梗结实率对产量产生较大的直接效应,而其他性状对产量的直接效应小。以株高、分蘖、穗重、二次枝梗结实率、二次枝梗优势节位等5个性状所构建的选择指数,对产量有较高的选择效率。  相似文献   

6.
北方粳稻品种一次枝梗密度变异及其与产量性状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北方粳稻一次枝梗着生密度与产量性状的关系,以东北地区的代表性品种以及参加辽宁省水稻区域预试的品系共44份材料为试材,进行了品种类型间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根据水稻一次枝梗着生密度,可将试验材料分为密穗型、中间型、稀穗型3类,3类群一次枝梗密度差异显著.中间型品种和密穗型品种理论产量显著高于稀穗型品种;密穗型品种的产量与一次枝梗长、千粒重、二次枝梗结实率、二次枝梗千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主轴长呈显著负相关;中间型品种的产量与枝梗密度、一次枝梗长显著负相关,与二次枝梗结实率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水稻穗部性状及其与产量相关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辽宁省最新育成的水稻品种(品系)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水稻穗部性状间及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如下。产量与每穗粒数、着粒密度、二次枝梗数、二次枝梗粒数、二次枝梗粒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些性状对产量都有积极意义,产量是其综合作用的表现。结实率主要受控于二次枝梗结实特性,育种上要从结实率角度挖掘水稻的增产潜力,就要着重考虑选育二次枝梗结实率高进而结实率高的品种。一次枝梗数、一次枝梗粒数、二次枝梗数、二次枝梗粒数以及二次枝梗粒率都与每穗粒数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些性状的增加将有助于穗粒数的增加。穗粒数与二次枝梗粒数随品种的变化是一致的,二者有极显著的线性相关。提高千粒重有可能进一步挖掘水稻的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8.
以水稻新品系J07-23和冷敏感的栽培稻“秀子糯”为试验材料,在孕穗期将参试材料放置于冷水池中直至成熟,研究长期冷水胁迫对J07-23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冷水胁迫显著或极显著降低了参试材料的株高、穗颈节闾长、倒一节间长、花药长、花药体积、穗长、千粒重和结实率,但J07-23降低的幅度最小.在长期冷水胁迫下,J07-23的剑叶长、剑叶宽、倒二叶长、倒二节间长、花药宽、穗粒数无显著变化,而“秀子糯”的这些参数显著或极显著降低.冷水胁迫对参试材料的倒二叶宽、倒三节间长、一次枝梗数、二次枝梗数均无显著影响,但倒四节间长显著升高.综合评价各农艺性状对长期冷水的响应,水稻新品系J07-23具有极强的耐冷性.  相似文献   

9.
依据育成或应用时间,将中国黄淮稻区地方品种和50年来育成的中粳稻品种分成4个时期品种,分析了不同育成时期品种的农艺性状演变趋势.结果表明,随着育成时间的推进,水稻品种产量水平显著提高,株高、单株成穗数和单位面积穗数变化不显著,千粒重稍有增加,每穗粒数、结实率、着粒密度、一次枝梗和二次枝梗数显著增加;植株株型发生改变,直立穗型粳稻品种数量明显增加,弯曲穗型粳稻品种数量减少,穗长变短,上部3张叶片变短、变宽,穗颈节缩短,抗倒性提高.通径分析表明,4个时期品种对产量有显著影响的主要性状是单株穗数、每穗实粒数和千粒重,对这3个性状的改进是产量提高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第Ⅰ报中高产水稻的干物质积累及生理性状的分析基础上,着重对水稻亩产600—700公斤的产量构成因素及枝梗粒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水稻4个产量构成因素中,结实率、千粒重是限制超高产的主导因素,对产量的直接效应最大。一级枝梗的粒数、粒重、结实率等诸性状,明显地优越于二级枝梗,且产量的70%左右来自一级枝梗上的直接结粒数.经分析表明,一个穗的空,秕粒主要来自二级枝梗粒,二级枝梗对结实率及千粒重的负效应很大.N_3(倒4节间)长度对穗实粒数的负直接效应亦最大,由此可见,在保证单位面积足够穗数和穗粒数的前提下,高产再高产的关键在于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提高结实率的关键又在于增加一级枝梗粒数和控制N_3节间的伸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