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聚集度指标、分布型检验等方法测定并分析草履蚧空间分布型,结果表明:草履蚧若虫在林间呈聚集型的负二项分布,聚集原因是由环境条件引起的,其个体间相互吸引。同时,应用Iwao统计方法,计算了不同种群密度下最适抽样数及序贯抽样。  相似文献   

2.
2010年7月在会泽县金钟镇青云村云南松林中进行楚雄腮扁叶蜂虫口密度的随机抽样调查,利用DPS数据处理系统对该虫进行空间分布型研究.各项聚集度指标值、回归方程参数组合以及空间分布型频次分布检验结果表明,该虫的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型的负二项分布.最适抽样数研究结果表明,同一误差水平下,随种群密度的增加,抽样数相应减少.  相似文献   

3.
由频次分布X~2检验法和聚集度指标法统计结果表明,油松毛虫在油松飞播纯林空间分布型为负二项分布。其聚集的程度随着种群密度的升高而增大。种群的扩散为聚集型扩散。结果还表明,种群中是以个体群存在的。个体群的平均大小亦随着虫口密度的升高而增大。在一定的允许误差(0.1、0.2、0.3)内,最适抽样数分别为168株、45株和20株。并且与虫口密度关系不密切。  相似文献   

4.
应用Taylor幂法则和Iwao回归法,对竹梢凸唇斑蚜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进行了研究,并进行了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竹梢凸唇斑蚜在竹林间呈聚集分布,且符合负二项分布,聚集强度随种群密度的升高而增加;种群聚集主要是由昆虫本身的习性和某些环境因素引起.在空间分布型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理论抽样数和序贯抽样方案.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樟子松梢斑螟(Dioryctria mongolicella)幼虫在樟子松栽植区的空间分布格局和抽样技术,并为该虫的野外调查与防治提供理论依据,采用8个聚集度指标和3种回归分析法对樟子松梢斑螟幼虫的空间分布型进行测定。同时,通过Iwao回归法计算了樟子松梢斑螟幼虫种群的最适抽样量并拟合序贯抽样模型。结果表明,樟子松梢斑螟的8个聚集度指标均显示为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是种群,且个体之间相互吸引。随着田间平均虫口密度的增大,抽样数逐渐减少;随着允许误差逐渐减小,所需要的抽样数就越大。建立的序贯抽样表和最适抽样量表可在林间调查中应用。  相似文献   

6.
蠕须盾蚧空间分布型测定结果表明:频次分布检验为Neyman分布;聚集度指标测定为聚集分布;根据m~*-m的线性回归方程m~*=0.072+1.375m,表明属于聚集分布。根据聚集均数λ测定结果,分析了聚集原因。在分布型研究基础上,探讨了资料代换模型,最适抽样数和种群序贯抽样模型。  相似文献   

7.
采用Lloyd M .的聚块性指标L、扩散系数C、Cassie R .M指标CA、扩散型指数Iδ4种聚集指标及Iwao的m - x回归、Tay lor幂法则测定柿绒蚧若虫期水平和垂直空间分布均属聚集分布型 ;并通过种群聚集均数 (λ)的计算表明其聚集原因是由昆虫习性和环境因素共同所致。在水平空间分布型的基础上 ,利用Iwao的m - x回归式提出了调查虫情时的最适抽样数 ,建立了Iwao和Kwno的两种序贯抽样模型并进行应用。  相似文献   

8.
松皮小卷蛾幼虫空间分布型及其抽样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聚集度指标法对松皮小卷蛾幼虫的空间分布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松皮小卷蛾幼虫为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种群扩散为聚集扩散。根据Iwao的统计方法,利用N=1/D^2((α 1)/X β-1)公式,计算了各种虫口密度下的最适抽样数。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德昌松毛虫各虫态空间分布结构的研究,确定德昌松毛虫具有聚集特性。对其平均虫口密度与平均拥挤度进行回归分析,确定在一定虫口密度和误差下的最适抽样数和序贯抽样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对松扁叶蜂(AcantholydapinivoraEnslin)卵在油松林中的空间分布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种群为具密度依赖性的聚集分布,接近适合负二项分布。给出在分布型基础上的资料代换方法。求算出不同种群密度下的最适抽样数。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祥云新松叶蜂生物学特性、环境因子、空间分布型及测报作了初步研究,影响害虫发生危害的主要因子是海拔、坡向、林分组成。用空间分布型指数法测定, 空间呈聚集分布型的负二项分布,聚集均数λ〉2,说明聚集的主要原因是本身的习性所引起。利用Lwao抽样方程推算出最适抽样数,为林间大面积虫情调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松文象甲(卵)空间分布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通过分布型指数测定,说明松文象甲卵在空间呈聚集型分布。进一步用Taylor的幂法则和Iwao的x~*—(?)直线回归分析法,测定分布型的内在结构,基本成分为个体群。个体群内个体间相互吸引,聚集程度随虫口密度升高而增大。通过种群聚集均数测定,λ>2说明卵聚集的主要原因,是松文象甲生活习性(行为)所引起。利用Iwao的抽样方程计算,N=1/D~2(3.1593/(?)+0.3006),推算出当D=0.1或0.2时的最适抽样数。为林间抽样调查提供科学依据。通过虫梢株率x与虫梢平均值y的相关分析,推算出用虫梢株率x来计算虫梢平均值y的经验式,y=0.2082e~(0.0419x)。应用经验式能减少林间虫梢密度调查的时间和人力。  相似文献   

13.
研究表明,大袋蛾袋囊中的活幼虫空间分布型呈聚集分布。在夏末、秋冬季,当允许误差D=0.2时,不同虫口密度下X的抽样数为n=(167.5700)/X+10.2525;在冬季当D=0.05时,且不同活体老熟幼虫虫口密度为X,理论抽样数为n=(246.6000)/X+209.9200。大袋蛾袋囊及越冬活幼虫在东、西、南、北各方位的分布,以南方聚集度最大,种群数量最大,大袋蛾在各轮枝上垂直分布经F测验,各轮枝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应用聚集度指标法对云杉落针病空间分布型的研究结果表明,其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分布中的负二项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为致密的个体群,聚集强度因种群密度的升高而增加。林地抽样方法比较结果表明,以平行线法取样精度较高,适用于苗圃病情调查,并计算了病害调查的最适抽样数以及序贯抽样决策模型。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桦树林抽样调查与几种聚集度指标检验法相结合,说明花尺蛾幼虫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聚集强度随种群密度的升高而增加,用1wa 0的方法,确定了不同虫口密度下的理论抽样数及序贯抽样检索表.为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本项研究用9种聚集度指标法,对云南松稍小卷蛾幼虫的空间分布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云南松稍小卷蛾幼虫在一切种群密度下,都以个体群为基本成份是聚集分布,且其聚集程度随种群密度变化而变化.根据生物学特性,推出卵期和蛹期也属于聚集分布.本文将其应用到序贯抽样技术中,计算出在不同虫口密度下的最适抽样数,确定了抽样方法.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祥云新松叶蜂(NeodiprionxiangyunicusXiaoetZhou)生物学特性、环境因子、空间分布型及测报作了初步研究,影响害虫发生危害的主要因子是海拔、坡向、林分组成。用空间分布型指数法测定,幼虫在空间呈聚集分布型的负二项分布,聚集均数λ>2,说明聚集的主要原因是本身的习性(行为)所引起。利用Lwao抽样方程推算出最适抽样数,为林间大面积虫情调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比较频次法、聚集度指标法研究了松埃尺蛾越冬代蛹和第一代幼虫的空间分布型。结果表明:越冬代蛹、第一代幼虫的空间分布型呈负二项分布,其分布的基本成分为个体群,个体间相互排斥。并应用Iwao方法分析、检验了不同虫口密度下林间调查的最适抽样数,列出序贯抽样分析表。  相似文献   

19.
杨圆蚧种群空间分布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三块不同虫口密度样地杨圆蚧空间分布情况的调查,发现杨圆蚧的种群空间分布是不确定的:当虫口密度较低时,其分布呈均匀分布,当虫口密度处于中等水平,其分布呈聚集分布,当虫口密度较高时,其分布近似于随机分布  相似文献   

20.
光肩星天牛木质部幼虫的空间分布型,可用频次分布拟合或用聚集度指标确定,经研究呈负二项分布。运用 Lwao 回归和 Taylor 幂法则验证符合聚集型规律。由此,确定抽样调查的最适抽样数,编制序贯抽样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