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银杏为银杏科落叶乔木,这一古老的树种是中国特产,其种子即白果可入药,有滋阴补肾、润肺止咳、平喘防虫作用,其常见病虫有银杏茎腐病、银杏霉烂病、银杏叶枯病、银杏干枯病、银杏大蚕蛾、桃蛀螟、银杏超小卷叶蛾、豆荚螟、茶黄蓟马等。  相似文献   

2.
豇虫荚螟的识别及防治黄旭正(广西植保总站)豇豆螟荚MarucatestulalisGeyer又叫豆角螟、豆野螟、大豆卷叶螟、豆钻心虫,其幼虫蛀食豆荚或卷叶取食,为害豆角、四季豆、黄豆、绿豆、饭豆等豆科作物的花蕾豆荚,还为害苕子、紫云英等绿肥。受害作物...  相似文献   

3.
豆荚螟又称豆蛀虫、豆荚斑螟,是近几年豆类生产中最难防治的害虫之一。豆荚螟以幼虫蛀食豆荚、花蕾和种子,造成瘪荚、空荚,并由于粪便堆积,引起腐烂,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笔者根据多年田间经验,就豆荚螟的生活习性及防治措施简要介绍如下:1生活习性豆荚螟在华南地区1a发生6~9代,从第二代就开始世代重叠。幼虫共5龄,三龄前蛀入嫩荚或花蕾取食,三龄后蛀入荚内取食豆粒。幼虫有转株为害的习性,一般先在上部豆荚为害,渐至中、下部,上部豆荚受害较重。幼虫老熟后离荚入土结茧化蛹,部分老熟幼虫还可随豆株运至场院,离荚在场…  相似文献   

4.
银杏主要病虫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杏为银杏科落叶乔木,这一古老的树种是中国特产,其种子即白果可入药.有滋阴补肾、润肺止咳、平喘防虫作用。常见病虫有银杏茎腐病、银杏叶枯病、银杏干枯病、银杏大蚕蛾、桃蛀螟、银杏超小卷叶蛾、豆英螟、茶黄蓟马等。  相似文献   

5.
豆荚螟的空间分布与抽样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频次概率拟合法,扩散系数等分析了豆荚螟的空间分布型。结果表明,豆荚螟幼虫属核心分布类型;抽样方法以5点抽样方便宜行;田间调查抽样以200丛样本较适宜。  相似文献   

6.
田忠  汪海洋  王小平 《植物保护》2017,43(5):103-107
豆荚野螟对寄主不同器官具有产卵选择行为,已有的产卵选择性研究尚未明确豆荚野螟对寄主花、蕾以及其他器官的产卵选择性差异。本研究调查了盛花初期和盛花期豇豆花、蕾、茎尖、叶片和豆荚上豆荚野螟的卵粒分布情况,在此基础上设计室内豆荚野螟对盛花期豇豆器官的产卵选择性试验。结果表明,有54.1%的卵粒分布在盛花期的豇豆蕾上,并且蕾上的平均卵量显著高于花、茎尖、豆荚和叶片上的卵量。本研究结果证实了豆荚野螟对寄主不同器官具有显著的产卵选择性,进一步明确了豆荚野螟偏好于在寄主蕾上产卵的特性,为豆荚野螟的综合治理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7.
赵利刚 《植物医生》2016,(12):66-68
介绍豆荚螟的形态特征、发生规律、生活习性、测报方法,提出农业防治和药剂防治两种行之有效的措施,以减轻豆荚螟的为害。  相似文献   

8.
豆野螟又名豇豆荚螟、豆荚野螟、豇豆螟等,是湖北省豇豆夏秋季主要害虫,以幼虫蛀食豇豆花与果荚,造成落花与烂荚,还能吐丝卷叶在内蚕食叶片,严重影响豇豆的产量和品质,一般年份豇豆豆荚受害率达30%,严重时达50%以上,连作豇豆田生长后期豆荚受害率可达70%以上。目前豇豆豆野螟的防治仍然以化学防治为主,为有效地控制豆野螟为害,同时降低豇豆农药残毒,选择7种低毒化学农药和3种生物农药对豆野螟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  相似文献   

9.
豆荚螟Eticlla Zinckenella(Treitschke)是多种豆科作物的主要害虫。1978年郑州姚桥公社有几十亩大豆,遭受豆荚螟幼虫为害,减产5成左右。过去记载第一代发生在5、6月,为害毛苕和春箭舌豌豆。据我们观察豆荚螟第一代发生在4月份,主要为害小叶金鸡耳。  相似文献   

10.
豆荚螟对丘陵地区大豆和绿肥柽麻为害极重,能使柽麻种子产量,由刚引进种植时每亩300—400斤降为几十斤,严重的威胁柽麻绿肥的发展。为探索豆荚螟的发生规律,通过1979年的连代饲养和几年来的田间调查,明确了豆荚螟在南阳地区年发生5代,世代重迭,以老熟幼虫于10月下旬入土越冬,翌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化蛹、羽化。主要寄主有豌豆、蚕豆、刺槐、春柽麻、夏柽麻、大豆、黑豆等。  相似文献   

11.
豇豆田豆荚野螟幼虫发生为害特点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豆荚野螟(Maruca testulalis Geyer)又称豆荚螟、豆野螟,是如皋市夏、秋季豇豆上常发、重发害虫.发生为害盛期在7~9月份,一般田块豆荚被害率达50%左右,重发田块可达90%以上,严重影响了豇豆产量与品质.由于豆荚野螟幼虫钻蛀为害,生产中常用的敌百虫、毒死蜱(乐斯本)等杀虫剂的防治效果多数不及50%.为控制为害,不少菜农频繁用药,加大用药量,有的将2~3种药剂任意混用,常是今天打药,过不了几天就上市,严重影响食品的安全性.为切实解决生产中豇豆豆荚螟防治难题,笔者于2003~2007年进行了豇豆田间豆荚螟幼虫发生为害特点观察与防治技术试验,提出了提高田间防治效果,减轻为害的有效措施.2006~2007年在如城镇等蔬菜种植园区示范推广,豇豆荚果被害率被控制在10%以内,保荚效果达85%以上.  相似文献   

12.
通过调查死亡数和空蛀道数两项指标,比较了7种杀虫剂对豆荚野螟的田间药效,以52.5%毒·氯乳油(农地乐)1000倍液、20%甲氰菊酯乳油(灭扫利)2000倍液和1.8%阿维菌素乳油(爱福丁)5000倍液对豆荚野螟具有较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大豆蚜、豆突眼长蝽、二星叶甲、二条叶甲、豆荚螟、银纹夜蛾和大豆荚瘿蚊,进行了发生为害及种群消长动态研究。  相似文献   

14.
通过调查死亡数和空蛀道数两项指标,比较了7种杀虫剂对豆荚野螟的田间药效,以52.5%毒·氯乳油(农地乐)1 000倍液、20%甲氰菊酯乳油(灭扫利)2 000倍液和1.8%阿维菌素乳油(爱福丁)5 000倍液对豆荚野螟具有较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5.
应用CT—43双毒乳剂防治小菜蛾,菜青虫和豆荚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以500倍稀释液防治菜青虫的平均防效为93.9%,防治小菜蛾的平均防效为84.8%,防治豆荚螟的平均防效为83.2%,对棉铃虫的防治效果为86.5%。防治效果受虫龄和气温的影响较大。CT—43双毒乳剂对斜纹夜蛾高龄幼虫防治效果欠佳。  相似文献   

16.
正大豆是我国主要的油料作物,从播种到收获的各个生育期,植株各部位均可遭受多种害虫的为害。其中大豆蚜、大豆食心虫、豆荚螟等发生普遍,为害较重。笔者结合多年农技推广经验,介绍大豆各生育期害虫综合防治方法。1播种期防治大豆播种期害虫主要有地下害虫和大豆食心虫、豆荚螟的越冬虫态。1.1整地、精耕细耙大豆收获后,及时翻耕豆茬地,增加中耕次数,特别是在大豆食心虫化蛹和羽化期,增加铲趟次数,实行多耕多耙,可以破坏大豆食心虫、豆荚螟等  相似文献   

17.
《新农药》2004,(1):51-51
(1)原使用甲胺磷、氧化乐果等高毒农药防治豆野螟、豆荚螟等钻蛀性害虫,禁用后可选用功夫、毒死蜱、农地乐、来福灵、拉维因、安绿宝、除尽、敌敌畏等。  相似文献   

18.
空间分布格局是昆虫种群的重要属性。沙冬青是我国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豆荚螟是为害沙冬青种子的主要害虫,研究种子害虫及其天敌的区域性空间分布格局是害虫宏观管理的前提和基础。地统计学是深入研究昆虫种群空间格局的有效方法。2018年5月-6月,选择宁夏灵武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沙冬青分布片区,采用地统计学方法,分析了沙冬青种子害虫豆荚螟幼虫及其天敌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显示沙冬青有虫株率为100%,豆荚受害率为23.02%,豆粒受害率为14.11%;沙冬青豆荚螟幼虫的密度为(0.296 9±0.002 0)头/荚,寄生性天敌密度为(0.012 0±0.000 2)头/荚。分别采用不同的理论模型来拟合豆荚螟幼虫及其天敌的空间半变异函数曲线,其全方向半变异函数曲线最优模型分别为高斯模型和球面模型,空间格局均呈聚集分布;害虫和天敌存在一定空间相关性,空间依赖范围分别为88.61~434.05 m和159.05~426.88 m。用Kriging空间插值法对害虫和天敌的空间分布进行模拟,结果呈斑块状分布,二者存在空间依赖性和互补性。天敌对害虫有一定的空间跟随效应和控制效应。  相似文献   

19.
1984年9月在马来西亚沙捞越赛力克地区,首次发现一种为害可可豆荚的新害虫—可可豆荚螟 CvyptophIebia encarpa Meyrick。当时只在局部发生,一年后扩散面积达56公顷。此虫以幼虫为害豆荚各个阶段。该虫虫体很小,分布于巴布亚新几内亚北部、在印度南部、新汉诺岛、苏迪斯特岛和新不列颠岛也有分布。发生原因是因该地区大量的森林空旷地种植可可,害虫发生后使用久效磷药所致。这种  相似文献   

20.
几种药剂对豆野螟的防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安永 《植物医生》2004,17(5):27-27
豆野螟(豇豆荚螟)是贵阳市豆科蔬菜上的一种主要钻蛀性害虫,以豇豆、棒豆受害最为严重,该虫以幼虫蛀食豆荚,同时危害叶片、花、茎造成卷叶、落花、落荚及枯梢,难以防治.为此,笔者在2003年选择5种农药进行防效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