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畜牧与兽医》2014,(9):34-35
在牧草生长盛期选择体重相近的1、2及3岁公牦牛各20头,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3个对照组放牧无补饲,3个试验组分别按0.6、0.8及1.0 kg/头·d补饲玉米+菜粕饲料,试验期100 d。结果表明:试验期间1岁、2岁、3岁公牦牛3个补饲组的全期平均增重分别为45.4 kg/头、65.7 kg/头、72.6 kg/头,均显著(P<0.05)高于3个对照组的33.6、50.0及59.4 kg/头;平均日增重分别为各自对照组的135%、131%、122%;分别可增加收益155.6、206.6及91.2元/头。说明在牧草生长旺盛的暖季,仅靠放牧采食所摄取的营养,仍不能满足牦牛生长发育的需要,在放牧的基础上对牦牛进行一定的补饲能提高牦牛的生长速度,短期内可获得较高的增重,达到育肥目的。  相似文献   

2.
试验采用舍饲、放牧+补饲及放牧的饲养方式,对30头24月龄牦牛进行育肥试验研究,数据分析结果表明,舍饲组牦牛的平均日增重达到484.83 g,放牧+补饲组牦牛的平均日增重达到358.27 g,对照组牦牛的平均日增重达到117.11 g,舍饲组与放牧+补饲组及对照组牦牛的平均日增重对比,差异显著(P0.05);放牧+补饲组与对照组牦牛的平均日增重对比,差异显著(P0.05);研究表明,采用舍饲及放牧+补饲的育肥方式,显著提高育肥牦牛的增重效果,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3.
选择 40头成年阉牦牛 ,( 2 0头为试验组、2 0头为对照组 ) ,进行围栏草地上短期放牧育肥试验。结果 ,在围栏草地上放牧育肥的试验组阉牦牛 ,试验组每头牦牛的总增重比对照组提高 3 .3 1kg ,平均日增重 83g ,提高 44 % ,(P <0 .0 1)。试验组比对照组牦牛每头分别增收 2 6.48元  相似文献   

4.
探索解决冷季枯草期天祝白牦牛掉膘问题,提高农牧民牦牛养殖经济效益。试验在天祝县"青黄交接"季10月下旬开始,试验组采用全舍饲方式保膘育肥;对照组选择在当地牦牛养殖大户中进行,以当地"放牧+补饲"方式养殖,试验期为120 d。试验组经过120 d全舍饲保膘育肥,绝对活增重达73.6 kg,日增重达0.61 kg,平均增重率为38.82%,试验组与对照组绝对活增重及日增重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结果表明,冷季天祝白牦牛全舍饲方式牦牛保膘育肥,不仅可以实现牦牛保膘,还可实现育肥增重和牦牛错峰销售,产生较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高寒牧区羔羊育肥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高寒牧区羔羊的最优育肥模式,以澳洲美利奴×甘肃高山细毛羊杂种一代羔羊、邦德×甘肃高山细毛羊杂种一代羔羊、特克塞尔×甘肃高山细毛羊杂种一代羔羊(分别简称澳甘细、邦甘细、特甘细)和甘肃高山细毛羊纯繁羔羊(简称甘高细)作为试验对象,采用全舍饲和"放牧+补饲"2种方式进行育肥试验,观测其生长(育肥期增重、平均日增重)和屠宰(胴体重、屠宰率)性能。结果表明:不同育肥方式对羔羊的生产性能无明显影响(P>0.05),全舍饲和"放牧+补饲"下,羔羊的育肥期增重分别是9.95 kg和9.83 kg,平均日增重分别是165.88 g和163.79 g,胴体重分别是14.41 kg和14.38 kg,屠宰率分别是47.61%和47.26%。经济效益分析表明"放牧+补饲"育肥羔羊的平均效益较全舍饲高35元/只;3个杂种羔羊群体的育肥效果都好于甘高细,其中特甘细的生长和屠宰性能最好。全舍饲育肥下,特甘细的胴体重分别比澳甘细、邦甘细高2.83和2.3 kg(P<0.01);"放牧+补饲"育肥下,分别比这2个群体高0.79和0.28 kg。由此说明,"放牧+补饲"是高寒牧区羔羊育肥的最优技术,特克塞尔×甘肃高山细毛羊杂种一代羔羊是羔羊育肥的最优群体。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索营养舔砖在全舍饲天祝白牦牛育肥生产中的效果,提高养殖效益,开展了营养舔砖补饲全舍饲天祝白牦牛的育肥试验。选择健康、体重、年龄相似的白牦公牛16头,随机分成2组,经过90 d试验期,试验组平均体重由109.3±4.25 kg增加到175.7±7.87 kg,绝对增重66.4 kg,平均日增重738 g,增重率60.75%;对照组平均体重由107.7±6.17 kg增加到163.2±9.12 kg,绝对增重55.5kg,平均日增重617g,增重率51.53%。试验组比对照组平均日增重多121g,高出19.6%,差异显著(P0.05)。结果表明,对全舍饲天祝白牦牛补饲营养舔砖,可以明显增加日增重,提高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7.
试验选取平均体重在150 kg左右的育肥牦牛60头,按体重和体型相近原则随机分为2组,30头为对照组,另外30头为试验组,分栏饲喂。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额外每天添加15 g/头的甜菜碱,试验为期30 d。结果表明:在育肥牦牛日粮中添加一定量的甜菜碱可显著提高育肥牦牛平均日增重,甜菜碱对育肥牦牛的肠道健康具有显著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8.
1下表列出了以牧草代替育肥猪日粮10%的精料的饲养效果,分析表明以优质牧草代替育肥猪日粮中10%的精料不影响生长育肥猪的增重,以美国菊苣为最好,还表牧草代替育肥猪日粮10%的精料的饲养效果日增重(g)总增重(kg)耗精料(kg/头)耗草(kg/头)全期料草比全期料重比日采食精料(60~90  相似文献   

9.
放牧率对牦牛生产力的影响初析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通过2年的牦牛放牧试验,结果表明:放牧率对牦牛生产力有显著的影响,牦牛个体增重与放牧率呈线性回归关系;在试验期内,轻度放牧组的日增重较快,中度放牧次之,重度放牧最慢,而且随着放牧率的提高,牦牛平均个体总增重依次为136.7kg,128.6kg,93.5kg,轻度放牧比中度放牧和重度放牧分别高6.3%和46.2%。经方差分析表明,3个处理的牦牛平均个体增重有显著的差异(P<0.05),进一步作新复极差测验,30%和50%之间差异不显著,但他们和70%之间的差异均显著。  相似文献   

10.
试验对用娟姗牛冻精杂交甘南牦牛所产的杂交一代娟犏牛公牛进行了育肥,分析其育肥效果和经济效益,为娟犏牛的生产提供基础性资料。将甘肃省夏河县牧区阿纳扎西等牦牛养殖专业合作社自然放牧的6月龄、18月龄和30月龄的38头娟犏牛,出售到本县的半农半牧区暖棚舍饲育肥90 d。结果表明:6月龄组娟犏牛净增重58.63 kg,平均日增重651.44 g,盈利521.12元/头,投入产出比1∶1.59;18月龄组净增重69.45 kg,平均日增重771.67 g,盈利603.80元/头,投入产出比1∶1.57;30月龄组净增重73.70 kg,平均日增重818.89 g,盈利705.80元/头,投入产出比1∶1.66。经显著性检验,娟犏公牛各年龄组之间育肥末期平均净增重和日增重均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采用异地暖棚舍饲育肥,反季节出栏,可取得明显的效果,且6月龄、18月龄、30月龄的育肥效果基本相同。因此,建议将当年产的6月龄娟犏牛公牛经过冬季舍饲暖棚育肥后当年反季节出栏,以减轻草场压力和增加牧民收入。  相似文献   

11.
利用15头CRP配套系商品猪进行了生长肥育及屠宰测定试验。结果表明:商品猪全期(30-100kg)日增重、料重比分别为956g、2.75,达100kg体重日龄为171.4d,瘦肉率62.05%,pH1值6.27,失水率18.22%,肉色评分3.38分.大理石纹评分3.42分,肌内脂肪含量2.32%。商品猪表现出优良的猪肉品质和较高的生长肥育性能。  相似文献   

12.
对青海省贵南县欧拉型藏羊羔羊在牧草枯黄期进行了补饲育肥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牧草枯黄期羔羊放牧加补饲精料颗粒料,自由采食,短期育肥60d,11月龄平均体重和日增重分别达到40.58kg和71.83g(P〈0.01),较对照组提高9.41蚝和109.83g(P〈O.01),增重效果非常明显;胴体重和屠宰率达到17.71kg和43.55%,分别比对照组提高5.69kg和5.09%(P〈0.05),每只羊多收入85.80元,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3.
晋南牛强度肥育试验及屠宰测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探讨晋南牛的肥育性能,参照美国“NRC”标准,结合运城地区农作物种类,合理搭配混合精饲料和粗饲料,选择2~2.5岁体重400kg以上的晋南牛30头,进行152~139d强度育肥试验。经过强度育肥的晋南牛,屠宰率达58.71%,净肉率达49.32%,肉质得到改善,表明晋南牛具有良好的肉用性能。  相似文献   

14.
非常规饲料原料饲喂肉牛育肥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全混合日粮中添加苹果渣、玉米纤维及玉米酒精糟三种非常规饲料原料对育肥肉牛采食量、增重效果、产肉性能及经济效益的影响。[方法]选用体重(455±10)kg、健康年龄相近的西门塔尔杂交品种育肥牛14头,随机分为2组,每组7头,设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饲喂未添加非常规饲料原料和添加非常规饲料原料的饲料。[结果]显示:试验组较对照组日增重、屠宰率、净肉率、胴体产肉率、眼肌面肌分别提高了1.1%、2.1%、2.1%、3.3 cm2。出售活牛试验组头均盈利比对照组多出205.2元、牛副产品头均盈利值多出586.8元。[结论]表明在肉牛育肥中,应用推广苹果渣、玉米酒精糟及玉米纤维等非常规饲料原料,具有扩大饲料来源、降低饲养成本等优点,能进一步提高肉牛的增重速度与产肉性能,增加养殖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饲粮蛋白质水平和棉籽粕取代豆粕对肉牛育肥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在满足肉牛营养需要的基础上,采用棉籽粕替代饲粮中的豆粕,形成不同蛋白质水平和成本的饲粮,旨在探讨饲粮蛋白质水平和棉籽粕替代豆粕对肉牛育肥的影响,同时为降低肉牛育肥成本和提高育肥效果提供依据.试验选用年龄(平均年龄为28月龄)、体重[初始均重为(678±122)kg]相近的健康杂交一代阉牛(日本和牛♂×鲁西黄牛♀)40头,随机分成4个试验组,每组10头牛.预试期为15 d,正试期240 d.结果表明:蛋白质水平为14.8%的饲粮组试验牛的日增重比蛋白质水平为12.8%的饲粮组提高18.57%(P >0.05).与饲喂蛋白质水平为12.8%的饲粮相比,饲喂蛋白质水平为14.8%的饲粮可以显著或极显著提高肉牛的屠宰率、净肉率、肋部脂肪厚、背膘厚(P<0.05或P<0.01),而对肉牛的胴体产肉率、眼肌面积、高档肉块占活重比例、肉骨比影响不显著(P>0.05).同等蛋白质水平下,用棉籽粕全部或部分替代豆粕对肉牛日增重及各项屠宰性能指标的影响均不显著(P>0.05),但棉籽粕组饲粮单价、肉牛每千克增重成本都低于豆粕组.由此得出,在肉牛育肥后期可以用棉籽粕替代豆粕,以降低成本.目前我国《肉牛饲养标准》(2004)推荐的肉牛育肥所需的蛋白质水平低于本试验用杂交一代阉牛(日本和牛♂×鲁西黄牛♀)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选择20头10月龄日本和牛与雷琼牛F1代杂交牛,10头10月龄雷琼牛,以相同营养水平饲养管理方式进行20个月高强度育肥比较,分析和牛与雷琼牛F1代与雷琼牛的育肥增重效果、产肉性能。结果表明:F1杂交牛育肥期末增重显著高于雷琼牛(P〈0.01);F1杂交牛在整个育肥期日增重均显著高于同时期的雷琼牛(P〈0.01),其中F,杂交牛育肥3~6月日增长速度最快,雷琼牛前3个月日增长速度最快;F1杂交牛的宰前体重、胴体重、净肉重和眼肌面积均显著高于与雷琼牛(P〈0.01),屠宰率、净肉率分别提高7.28%和6.25%。试验结果表明,日本和牛与雷琼牛杂交,F,代杂交牛经育肥后,其增重效果、屠宰性能均优于雷琼牛。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旨在分析全混合日粮饲喂技术与传统的精粗分饲对育肥肉牛增重效果、产肉性能及经济效益的影响。采用完全随机单位组设计方法,选择体重(455±10)kg、年龄相近的西门塔尔杂交品种育肥牛14头,随机分为2组,分别为精粗分饲组(对照组)与全混合日粮组(试验组),两组只是在饲喂方式的不同,其余饲养管理条件均一致,试验期153 d。结果表明:(1)头均日增重对照组(968.2±86.84)g,试验组(1 078.5±40.04)g,提高了11.4%,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2)屠宰率、净肉率、胴体产肉率、肉骨比值、眼肌面积、失水率与不同等级分割肉占净肉重的比例等,两组均存在差异,但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3)累计增重利润试验组比对照组多243.4元。结果表明在肉牛产业化生产中,应用推广全混合日粮饲喂技术,替代传统的精粗分饲,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育肥猪出栏前不同时间去掉预混料对胴体和肉品质的影响,选用180头体重为80kg左右的杜长大三元杂交育肥猪,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试验1组、试验2组),每组3个重复(圈),每重复(圈)20头。对照组饲喂含有4%商业预混料的日粮,试验1组宰前2周饲粮中去掉预混料(用沸石粉代替预混料),试验2组宰前4周饲粮中去掉预混料(用沸石粉代替预混料)。屠宰后测定并比较各组猪只的胴体品质和肉品质指标。结果表明:宰前不同时间去掉预混料对猪胴体品质、肉品质均无显著影响(P>0.05)。研究结果为减少生猪养殖过程中的粪污排放对环境的污染以及降低生产成本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讨2种营养调控剂对荷斯坦奶公牛育肥性能和屠宰性能的影响,按体重和月龄相近原则选择60头荷斯坦奶公牛,并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1、2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00 g/d调控剂Ⅰ和Ⅱ,预试期14 d,正试期31 d。结果表明,试验1、2组每头牛的日增重分别比对照组提高0.32和0.37 kg(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2组能显著提高胴体产肉率、肉骨比和十三块分割肉重(P<0.05),试验1、2组的屠宰率、净肉率和十三块分割肉占净肉重比例分别提高了2.96%、3.05%、1.47%和1.89%、2.82%、2.39%,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在试验期内,试验1、2组比对照组分别多增加利润1233.80和1370.20元。结果提示,2种营养调控剂均对荷斯坦奶公牛的育肥效果较好,可以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研究郏县红牛的生长性能和肉用性能,系统评价其肉用潜力和优势。[方法] 试验选取4头郏县红牛经持续育肥后屠宰,对其体尺、屠宰性能、胴体指数和产肉性能进行测定。[结果] 经育肥后成年郏县红牛的体重、体高、体斜长、胸围、管围相较于986年分别增长45.64%、9.12%、20.11%、29.57%、18.33%,相较于2006年分别增长15.43%、0.65%、0.38%、11.84%、5.19%,体重和体尺明显增长。胴体重为322.15 kg、净肉重为288.27 kg、净肉率为53.87%、屠宰率为60.31%、肉骨比为7.20,优质牛肉产率为25.63%,其中胴体重、净肉率和肉骨比相对2007年分别增长10.17%、5.63%和22.03%,值得关注的是高档肉产率已达到15%,经济效益明显。[结论] 经过近30多年由役用向肉用方向的品种改良和选育,郏县红牛已具有了良好的生长性能和产肉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