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一种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的人畜共患的传染病,人类感染布病后,病程长,反复发作,长期不愈.家畜感染则出现流产和不育,多数病例为隐性感染.  相似文献   

2.
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属细菌引起的以感染家畜为主的人畜共患的传染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B类动物疾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疾病。人感染布病后,病程长,反复发作,长期不愈。家畜感染则出现流产和不育,产奶量下降,此病严重危害畜牧生产和人类健康。1布病疫情分布布病几乎遍及世界各地。凡有牲畜的地区都有布病的流行,据不完全统计,在170个国家和地区中就有125个国家和地区发生布病。我国布病疫区主要集中于五大牧区,内蒙古、青海、宁夏、新疆、西藏。2流行病学布鲁氏菌病能侵害多种家畜、野生动物和人类。其…  相似文献   

3.
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在家畜中牛、羊、猪最易感,其主要特征是生殖器官和胎膜发炎,引起流产、不育和各种组织的局部病灶,严重危害畜牧业生产和人类健康。此病不仅在家畜中常发,且由家畜传染于人,给畜牧业和人的健康带来严重危害。为了摸清民和县奶牛布病及其分布和流行情况,我们于2009年6~9月对全县的4000头奶牛进行了布病感染的调查。  相似文献   

4.
正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一种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传染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在家畜中,牛、羊最易感,其他家畜也可发生。可引起母畜流产,公畜出现睾丸炎等。人感染后,表现为长期发热、多汗、关节炎、睾丸炎和孕妇可引起流产等。目前,布病的防控形势十分严峻,永昌县已被甘肃省兽医局列为奶牛和羊布病一类防控区;金川区为奶牛布病一类防控区,羊布病二类防控区。在《金昌市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布病  相似文献   

5.
布鲁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以感染家畜为主的人畜共患传染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布病的主要传染源为患病动物,主要通过妊娠动物的生殖道分泌物及流产胎儿传播,可通过损伤的皮肤、黏膜、呼吸道、消化道等途径感染,造成以生殖系统为主的多器官损伤。人以感染羊种布鲁氏菌最为严重。布病是公认的危害严重的人畜共患病,人的布病病例几乎全部由患布病的阳性动物所致,人感染后反复发作,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及生活质量。牛、羊群中暴发布病将导致妊娠母畜大量流产,产奶量降低,经济损失严重。如果布病流行,则会严重制约畜牧业整个产业链的健康发展,影响从养殖到产品的流通和消费。  相似文献   

6.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布鲁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接触性传染病。经常与家畜接触者和肉制品加工者的职业病。在流行过程中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生殖道、眼结膜和受损皮肤等传染。人感染布病后出现发热、关节痛、孕妇流产等症状,牲畜感染后流产或空胎,奶产量下降。因此布病对人  相似文献   

7.
<正>玉门市是一个养羊大县,近年来人畜感染布病不断增加。为有效防控布病,本文结合玉门市羊布病监测净化现状,深入查找和分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布病防控对策及建议。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我国把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家畜中牛、羊、猪较易感染,重点侵害的是家畜的生殖系统,雌性动物表现为流产和不孕,雄性动物则出现睾丸炎等症状。人感染布病主要是通过与病畜接  相似文献   

8.
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一种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的人畜共患的传染病,人类感染布病后,病程长,反复发作,长期不愈。家畜感染则出现流产和不育,多数病例为隐性感染。早期出现结膜炎和体温升高等。妊娠母畜流产(多在妊娠2~8个月),多为死胎或弱仔。但大多数流产经两个月后可以再受孕。畜群中关节炎、子宫内膜炎、胎衣不下和不孕症增多。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已经分离到羊种布鲁氏菌(B.melitensis)1、2、3型,羊布鲁氏菌同样可以感染牛。由于目前以养牛羊为主,牛羊及各种家畜同牧场放牧十分普遍,所以牧区的各种动物(牛、牦牛、山羊、绵羊、马、骆驼、猪等)均应该普遍接种布鲁氏菌疫苗。而且,要研究各种家畜布病疫苗免疫的有效免疫期,明确其抵抗布鲁氏菌强毒的最低滴度,为布病抗体水平监测提供敏感快速的检测技术。例如,ELISA、胶体金等方法;研究带毒家畜接种布病弱毒疫苗后抗体水平的变化规律,为家畜群体布病的监测提供理论数据。再如,一般带毒动物接种疫苗后抗体水平基本没有变化,或达不到抗病滴度。这是因为野毒在动物体内繁殖,刺激产生感染抗体,这时给该动物接种弱毒疫苗,感染抗体则会抑制疫苗菌的繁殖,使免疫抗体不能产生。如果感染抗体部分抑制疫苗菌的繁殖,可能导致动物免疫抗体产生不足。那么,已感染羊种布鲁氏菌的牛接种s2苗,保护抗体是否可以产生?这是一个有必要探讨的问题。专家指出,农牧交错区奶牛的免疫工作急需强化。因该地区奶牛群靠近牧区布病老窝点,被感染的风险大,加之一些地区农民有同圈饲养牛羊的习惯,更易感染布病,所以农牧交错区的家畜应该普遍接种布鲁氏菌疫苗。要加强疫苗免疫抗体水平监测;加强畜群布病临床检查和病原学诊断;做好阳性家畜的无害化淘汰处理;实行科学养畜,做到牛羊分村、分圈饲养。对牧区布病的监测,首先要加强疫苗免疫抗体水平的监测,一旦发现免疫抗体水平低下的个体要及时淘汰;第二,注意临床观察,发现流产、睾丸肿大,关节炎等具有布病类似症状的病例,要及时采样送检,尽早确诊是否存在布病感染。一旦发现阳性病例,及时淘汰无害化处理之,加?  相似文献   

10.
牛羊布病又被称为牛羊布鲁氏菌病,主要是由布鲁氏菌感染引发的,属于人畜共患的一类慢性传染病。牛羊布病主要侵害牛羊生殖器官、胎膜或其他重要器官组织使其发炎,牛羊出现流产、关节发炎等诸多疾病症状。治疗不及时会给养殖户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1.
<正>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以下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属细菌引起的人兽共患的常见传染病,主要侵害动物的淋巴系统和生殖系统,该病对人具有严重的危害性。1布病的危害布病以感染家畜为主。带菌动物,尤其是病畜的流产胎儿、胎衣是主要传染源。消化道、呼吸道、生殖道是主要的感染途径,也可通过损伤的皮肤、粘膜等感染。常呈地方性流行。多个种型对人有感染能力,人主要通过皮肤、粘膜、消化  相似文献   

12.
正布鲁氏菌病又称布氏菌病、布氏杆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慢性传染病,家畜中以牛、羊、猪易感。1布病特点1.1发病不明显家畜感染布病后症状不明显,多呈隐性经过。本地母畜发病症状是流产,流产胎儿多为死胎、弱胎,大多数母畜产后胎衣不下,也有不孕,出现阴道炎、乳房炎、关节炎的,公畜主要出现关节炎。初孕适龄母畜发病率最高,经产母畜症状多可自然缓解,以后呈慢性型或隐性带菌。  相似文献   

13.
正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是由布氏杆菌感染引起的一类人畜共患传染病,家畜中以牛和羊最常发生。感染本病表现出的症状主要为发热、流产、不育、慢性关节炎及神经损害等。人感染布病后主要表现为波浪热、全身乏力、关节疼痛以及影响生育能力。布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曾在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家畜之间流行过,并给我国养牛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比较常用的检测布病的方法多为血清学检测,通过虎红平板试验进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达坂城区实行家畜布鲁氏菌病疫苗免疫后的免疫效果和疫情流行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家畜布鲁氏菌病防控工作,制定更加合理的预防对策和控制措施。[方法]对达坂城区5个乡镇17个村的牛羊养殖户,以问卷调查和访谈结合的形式开展调查,并对结果利用SSPS和EXCEL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达坂城区实施家畜布鲁氏菌病免疫后,牛羊流产率由12%下降到6%,下降显著(P0.001);对布鲁氏菌病的知晓情况,非感染人群高于感染人群,总体个人防护意识增强。[结论]开展家畜布鲁氏菌病免疫对降低畜间和人间布鲁氏菌病发病率具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5.
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此病不仅在家畜中常发,且由家畜传染于人,给畜牧业和人的健康带来严重危害。为了解我县奶牛布病的感染情况,我站于2002年6~7月对全县的2003头奶牛进行了布病感染情况的调查。  相似文献   

16.
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又称马尔他热或波状热,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属引起的人畜共患自然源性的二类传染病。其特点是临床发病率高,死亡率低。布鲁氏菌可感染人类、多种家畜和野生动物,引起相似的临床症状与病理损伤,如发热、流产与不育、慢性关节炎及神经损害。该病对人的健康和畜牧业生产均可造成严重威胁,所以奶牛布病检疫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17.
<正>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菌属细菌侵入动物机体引起的人兽共患的传染病,多种动物和禽类对布氏杆菌均有不同的易感性,但家畜中以羊、牛和猪易感性最强。其临床特征是母畜流产不孕,公畜睾丸炎、附睾丸炎和关节炎。人感染布病出现发热、多汗、关节炎以及睾丸炎、附睾炎,引起孕妇流产等,严重的丧失劳动能力,俗称"懒汉病"、"蔫巴病"。1发病监测情况布病在瓜州县首发于1960年,20世纪60~70  相似文献   

18.
<正>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畜间以产仔季节为多发。牲畜患此病可发生流产、死胎、不孕和睾丸炎等,造成繁殖率降低,降低牲畜的存栏量,影响优良品种的改良。感染布病的家畜(牛、羊、猪)是人类布病的主要传染源。布病家畜的流产物、阴道分泌物、乳汁、肉类、皮毛、尿、粪便及污染的土壤、水、饲草等均可含有布鲁氏杆菌。人是由于通过消化道、皮肤、粘膜、呼吸道接触患病的牲畜或污染物而感染发病,  相似文献   

19.
<正>牛羊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因布鲁氏菌感染引起,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地的人畜共患传染病。此病除危害牛羊外,人同样有较强的易感性。人感染后,病程较长,反复发作,久治不愈。而牛羊感染后,禽畜流产、不孕为常见症状,此病严重威胁到本地牛羊养殖业的发展,同样威胁到公共卫生安全。为综合防治此病,文章就此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防治等阐述,为降低此病的发生和感染率,提供理论和技术指导。1流行病学布病主要传染源是患布病的家畜以及患布病啮齿类动物,如  相似文献   

20.
布鲁氏菌病概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一种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的人畜共患的传染病,人类感染布病后,病程长,反复发作,长期不愈,家畜感染则出现流产和不育,严重危害畜牧业生产和人类健康。现就该病的发生历史及疫情分布情况、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发病机理、诊断、防治等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