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本文概述了近些年鱼类基因组研究的进展状况,鱼类基因组研究起步比较晚,但目前在鱼类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功能基因的筛选与克隆,胚胎干细胞和基因打靶技术的研究上已经取得很好的进展.具体研究在淡、海水鱼类中都有所体现,并且对与鱼类密切相关的藻类的基因组也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
本文概述了近些年鱼类基因组研究的进展状况,鱼类基因组研究起步比较晚,但目前在鱼类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功能基因的筛选与克隆,胚胎干细胞和基因打靶技术的研究上已经取得很好的进展。具体研究在淡、海水鱼类中都有所体现,并且对与鱼类密切相关的藻类的基因组也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4.
<正>近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牵头组建的国际合作研究团队完成了鲤鱼全基因组序列图谱绘制,成为国际上首个完成全面解析的异源四倍体硬骨鱼类基因组图谱,标志着鲤科鱼类重要经济性状的遗传解析和遗传选育研究全面进入基因组时代。该研究成果以Article形式于2014年9月21日在国际生物学权威期刊《自然-遗传学》(Nature Genetics)在线发表(DOI  相似文献   

5.
<正>日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与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合作,在鱼类性逆转表观遗传调控机制的研究上取得了重要进展,研究成果最近在国际著名期刊Genome Research上发表。这是黄海所继在Nature Genetics发表半滑舌鳎全基因组文章之后取得的又一重大研究成果。近几年来,黄海所陈松林研究员带领其团队先后完成了半滑舌鳎全基因组精细图谱的绘制以及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在此基础上,他们瞄准半滑舌鳎雌雄生长差异巨大以及雌雄比例严重失调的生产实  相似文献   

6.
信息与动态     
我国基因组研究向“海洋”延伸  中国的科学家们正联起手来,从基因组水平上对海洋生物——中国对虾进行研究。此举不仅使我国有望在对虾基因组研究中后来居上,跃居国际前沿,而且意味着我国基因组研究正向“海洋”延伸,我国海洋生物学研究进入基因组时代。  海洋占地球面积71%,蕴藏着极其丰富的生物资源。人类基因组“工作框架图”的完成,使科学家看到海洋产业的希望。各国纷纷瞄准对虾、牡蛎、大马哈鱼等海洋生物资源,相继实施了基因组计划。  作为世界上重要的水产养殖生物,虽然国际上先期开展了对虾基因组研究,但是进展相…  相似文献   

7.
《水产养殖》2014,(7):38-38
<正>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与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合作在鱼类性反转的表观遗传调控机制研究上取得重要进展,研究成果最近在国际著名期刊Genome Research(IF=14.4,2014.24:604-615)上发表(http://genome.cshlp.org/content/24/4/604.short)。这是黄海所继在Nature Genetics发表半滑舌鳎全基因组文章之后取得的又一重大研究成果。黄海所陈松林带领其团队先后完成了半滑舌鳎全基因组精细图谱的绘制以及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在此基础上,他们瞄准半滑舌鳎雌雄生长差异巨大以及雌雄比例严重失调的生产实际,开展了半滑舌鳎正常雄鱼(ZZ♂)、伪雄鱼(p-ZW♂)、正常雌鱼(p-ZW♀),以及伪雄鱼和正常雌鱼交配产生的F1伪雄鱼(f-ZW♂)和雌鱼(f-ZW♀)性腺的全基因组DNA甲基化测序,绘制了半滑舌鳎  相似文献   

8.
正完成了鲤鱼全基因组序列精细图谱绘制,组装基因组约16.9亿碱基,注释了52 610个功能基因,是国际上首个完成全面解析的异源四倍体硬骨鱼类基因组图谱;采集全球代表性鲤鱼品系和野生种群样本开展全基因组重测序研究,绘制了全球鲤鱼单碱基分辨率的全基因组遗传变  相似文献   

9.
鱼类和水生动物基因组作图研究的现状及前景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童金苟 《水产学报》2001,25(3):270-278
鱼类和水生动物基因组作图(genome mapping)研究落后于陆生动物。水生经济动物的遗传图谱只是最近二、三年才有报道[1-3]。虽然起步晚,但以鱼类为代表的水生动物的基因组研究已经有了可观进展。本文试图从如下几个方面作一综述:1.分子遗传标记及其在基因组作图研究中的应用,2.水生动物基因组研究的现状,3.水生动物基因组作图的前景。1 分子遗传标记及其在基因组作图研究中的应用1.1 分子遗传标记 遗传标记一般可分为形态学标记、细胞学标记、生化标记和DNA分子标记。其中只有DNA分子标记是核苷酸水…  相似文献   

10.
《水产养殖》2012,(1):33-33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实验海洋生物重点实验室相建海研究员团队在海水养殖动物的基因组研究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团队成员张晓军博士等成功构建了栉孔扇贝物理图谱,这是我国海水养殖动物的第一个物理图谱。  相似文献   

11.
董在杰  罗明坤 《水产学报》2023,47(1):019604-019604
水产种业是水产养殖业发展的基础,是渔业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也是保障未来养殖业绿色、健康发展的核心竞争力。随着水产业全球化、市场化的发展,我国种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特别是随着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水产育种也由传统的选择育种和杂交育种,发展至细胞工程育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全基因组选择育种、分子设计育种和基因组编辑等精准设计育种。水产动物重要经济性状的基础研究及其遗传改良技术的创建驱动着我国水产种业的蓬勃发展,截止2022年,通过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由农业农村部公告的水产新品种就有266个,其中鲤新品种数量最多,为31个,表明鲤育种工作卓有成效。本文重点回顾了我国鲤的种质和基因组资源现状,鲤的主要品种及其育种方法;简要介绍了鲤生长、抗病、体色、饲料转化率等经济性状关联的遗传研究进展,并由此提出了新时代背景下鲤种业的发展方向和措施建议,以期为我国鱼类育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13.
鲢、鳙作为内陆水域主要的滤食性经济鱼类,通过对浮游生物的摄食行为抑制蓝藻水华的发生,这种干预现象在水域生态学领域称为非经典生物操纵。综述了鲢、鳙非经典生物操纵作用的研究与应用进展。目前关于鲢、鳙非经典生物操纵作用存在2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鲢、鳙大量滤食浮游生物,在控制蓝藻水华的同时还可将水中有机物转化为鱼产品移出,能够有效控制水体富营养化;另一种观点认为,放养鲢、鳙实际加快了水体营养盐的周转速率,在抑制蓝藻水华的同时加快了水体的富营养化进程。针对这2种不同观点开展的实验与调查表明,鲢、鳙放养对于抑制藻类水华的爆发作用明确,但同时导致浮游动植物小型化,浮游生物的数量会由于水体营养盐周转速率的加快而出现大幅波动。综合各方观点作者认为,鲢、鳙对于水体蓝藻水华形成的预防和抑制作用证据较为明确,但对于一定时期内水体营养盐变化的影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与水文条件、鲢鳙存量、集水区状况等有密切的关联。  相似文献   

14.
赵勇  武艺  李玉锋  刘海泉  王敬敬 《水产学报》2021,45(11):1943-1953
水产品由于其丰富的营养价值,在世界范围内的需求量持续增加。然而,水产品消费与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副产物,带来了严重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等问题。鉴于此,水产品加工副产物依据其不同特性已经被开发应用到诸多领域。其中,水产品副产物蛋白因其独特的功能特性与较高的经济附加值,在实际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回收和利用。因此,本文综述了现阶段广泛用于回收水产品副产物蛋白的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方法,同时,介绍了鱼类、甲壳类和贝类副产物蛋白高值化利用的研究进展,并对水产品副产物蛋白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旨在进一步提升水产品副产物资源的综合利用潜力,促进我国水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5.
集约化养殖条件下鱼类营养代谢性疾病频发,如何防治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寻找导致营养代谢性疾病的关键基因,并研究其功能及作用机制是目前研究的热点。高通量测序技术为研究者提供了海量的基因信息,如何有效的挖掘、分析和存储数据并用于疾病的防治显得尤为重要。目前,鱼类营养代谢性疾病相关基因数据库的开发和利用仍处于研究初期。为了合理高效地利用现有的组学数据信息,本研究系统地调研了鱼类代谢性疾病相关数据库,明晰了NCBI数据库中265种鱼类的基因组大小和64种鱼类的染色体数目,获取了Ensembl数据库中17个目58种鱼类的基因组数据,收集了KEGG数据库中41种鱼类的糖类、脂类和蛋白质代谢相关基因。本文可为鱼类营养代谢性疾病基因数据库的研发提供数据支撑,并为鱼类营养代谢性疾病的治疗和预防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李明  李文祥  赵威山  周伟钿  步夏莲  吴山功  邹红  王桂堂 《水产学报》2023,47(11):119414-119414
寄生虫是水产养殖中最主要的病原类群之一,对鱼类苗种直至成鱼各个阶段的危害都十分严重。我国的鱼病学即是从鱼类寄生虫的研究发端并逐步发展起来的。本文从病原生物学、生态学、药物学、免疫学四个方面回顾了我国淡水鱼类寄生虫自新中国建立初期至今70年间(1953年—2023年)的研究历程和已取得的成绩,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前沿热点进行了展望。本文为从事鱼类寄生虫学以及水产其他相关研究的读者提供了关于中国鱼类寄生虫研究的历史、现在发展水平和未来发展动向等较为全面的素材。  相似文献   

17.
Abstract – Common carp Cyprinus carpio is a widespread invasive species that, in high abundance, can impose numerous deleterious effects in aquatic ecosystems. Common carp increase turbidity and nutrient availability while reducing invertebrate prey resources and aquatic macrophytes, transforming shallow lakes from the clear‐ to turbid‐water state. However, potential effects of common carp on native fish communities have received limited attention. We evaluated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relative abundances of nine native fishes and common carp for 81 lakes in eastern South Dakota and their associated physic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Inverse threshold relationships among relative abundances of native fishes and common carp were identified for black bullhead Ameiurus melas, black crappie Pomoxis nigromaculatus, bluegill Lepomis macrochirus, white bass Morone chrysops and northern pike Esox lucius, while marginally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s were detected for largemouth bass Micropterus salmoides and smallmouth bass M. dolomieu. Lakes where common carp relative abundance exceeded 0.6 fish per net night had low abundance of native fishes, whereas lower abundance of common carp resulted in variable abundance of native fishes. Lakes with abundance of common carp surpassing 0.6 fish per net night were also characterised by larger surface areas and watersheds and impaired water quality (higher dissolved solids and chlorophyll a concentrations and lower secchi depth). Our results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biotic‐abiotic constraining hypothesis that proposes biotic factors can regulate fish populations regardless of abiotic conditions. Thus, common carp abundance may need to be reduced and sustained below ecological thresholds to improve water quality and increase abundance of native fishes.  相似文献   

18.
ABSTRACT

This paper reviews recent developments in China's fishery and aquaculture sectors, as well as the policies affecting rural households in general and fisheries households in particular. It explores how China's policies may change as a result of the nation joining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 in December 2001 and the likely impacts of these changes on China's fishery and aquaculture sector. It was found that the domestic fish markets are gradually integrating, suggesting that fish price shifts in one area will affect prices in most parts of the country. It was also found that, compared with the prices of other agricultural commodities, the domestic prices of most aquatic products are well below world prices. This suggests that exports of aquatic products would be able to expand now that the nation has joined the WTO and that fishers would gain from this move.  相似文献   

19.
渔业管理理论与中国实践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黄硕琳  唐议 《水产学报》2019,43(1):211-231
渔业管理一直是世界各渔业国家所面临的难题。本文首先分析了中国渔业的特点,指出中国的渔业管理比世界上任何国家都更为复杂、更为困难,描述了中国渔业管理的历史沿革和中国渔业政策的发展脉络,指出在中国的渔业发展中渔业政策对渔业生产始终起着指导和推动的作用,认为中国初步形成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为基本框架,层次结构完备,措施有力,不断完善和强化的渔业管理制度。然后,介绍了渔业管理的主要理论,梳理了中国学者对渔业管理研究的主要文献,指出中国通过水产养殖支撑不断增长的水产品消费需求,成功解决了水产品需求与资源环境约束之间的矛盾,对减少捕捞野生渔业资源发挥了重大作用。文章归纳了中国渔业管理的主要制度和措施,并对其效果进行综合评述,认为几十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不断引进先进的渔业管理理念,促进养殖业、捕捞业、加工流通业、增殖渔业、休闲渔业等五大产业蓬勃发展,渔业生态环境修复力度不断加大,依法治渔能力显著提升;但是由于中国渔业的特点和渔业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中国渔业仍存在着一些明显的问题。最后,本文根据相关的渔业发展规划,展望了中国的渔业管理将朝着渔业资源总量控制、强化资源保护及生态修复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