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英  杜银忠  汪静花 《畜禽业》2009,(11):32-33
选用目前常用的含碘、季铵盐消毒剂,对分离自青海4个规模化猪场的8株优势血清型大肠杆菌(O119、O149、O137、O144、O147、O141、O11、O60)进行了最小杀菌浓度、最小抑菌浓度的测定。结果表明:对此8株细菌,含碘消毒剂(杀毒宝典)杀菌浓度(1/2560)效果最好;双链季铵盐消消毒液(拜安)抑菌浓度(1/1280)效果最好;季胺盐类的表面活性消毒液(新洁尔灭)抑菌浓度(1/320)、杀菌浓度1/40),抑菌、杀菌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2.
<正>一、消毒剂及其分类(一)消毒剂的基本概念与分类消毒剂又称消毒药物:主要指用于杀灭微生物的药物,主要用于环境、栏舍、动物排泄物、养殖用具和器械等非生物表面的消毒。本类药物多按其化学结构和作用分类。可分为醇类、醛类、卤素类、氧化物、季铵盐类、金属化合物和染料类等。在水产养殖中使用较多的为卤素类、氧化物、季铵盐类。(二)消毒剂及其作用机理消毒药物种类繁多,常用药物有醇类、醛类、卤素类、氧化物、季铵盐类、金属化合物和染料等。消毒剂的作用机理主要是通过以下几种而发挥杀菌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水产养殖中,为了杀灭水体中的微生物(包括原生动物),需要经常使用各种消毒剂。现在市场上的消毒剂种类比较多,由湖南五指峰生化有限公司生产的活化氯(主要成分是三氯异氰脲酸,C3N3O3Cl3),菌敌(主要成分是双链季铵盐),克病威(主要成分是二氧化氯,ClO2)和强效碘(主要成分是碘,I  相似文献   

4.
对养殖水体进行杀菌消毒,常用的产品主要有氯制剂(漂白粉、强氯精等)、溴氯制剂(二溴海因、氯溴海因等)。另外,近年来还有很多养殖户使用二氧化氯、碘制剂、季铵盐等消毒剂产品。为了满足市场需求,武汉科洋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在传统消毒剂的基础上,运用现代高新合成技术,研发出一种新型的杀菌消毒剂——鱼安,通过近两年的大量临床试验和大面积使用,不断改良配方,改进包装,现已成功推向市场。与其他消毒剂相比,“鱼安”具有以下一些优点: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全雌虹鳟(Salmo trutta)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不同养殖密度梯度,对处于幼鱼期的虹鳟进行常规生长指标差异测定,综合分析养殖密度对其生长性能的影响。试验共设置5个养殖密度组,即每个试验槽分别放养400、600、800、1 000、1 200尾,每组3个重复。经过61 d的养殖试验,虹鳟幼鱼体质量从0.35 g长到30.0 g,结果表明:不同养殖密度条件下虹鳟幼鱼的生长指标表现出明显的不同,其中最终体质量、日增重、特定生长率及净增重均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大而呈现下降趋势,日均增重由(0.494±0.0025)g下降到(0.427±0.0021)g,降幅明显。在本案例下,1.3827 kg/m~2左右的养殖密度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6.
三种水产药物对虹鳟幼鱼的急性毒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水产常规药物高锰酸钾、孔雀石绿、久效磷晶体敌百虫对虹鳟幼鱼的急性毒性。实验发现虹鳟幼鱼对高锰酸钾溶液24、48、96h的中间忍受限(TLM)分别为1.65、1.56和0.35mg/L,高锰酸钾对虹鳟幼鱼的安全浓度为0.035mg/L,虹鳟幼鱼对孔雀石绿溶液12、24、38、96h的中间忍受限分别为0.280、0.250、0.126、0.100mg/L。孔雀石绿对虹鳟幼鱼的安全浓度为0.010mg/L。虹鳟幼鱼对久效磷敌百虫中性溶液12、24、48、96h的中间忍受限分别为6.68、3.74、1.57、0.49mg/L,敌百虫对虹鳟幼鱼的安全浓度为0.049mg/L。  相似文献   

7.
三种碘伏对温和气单胞菌的杀灭效果及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梁  何斌  殷亮  周慧 《河南水产》2004,58(1):26-28
摘要:采用常温静水实验法,进行聚维酮碘、海藻碘、季铵盐碘三种碘伏对异育银鲫的急性毒性试验,同时采用打孔法、纸片法、试管二倍稀释法药敏试验测定三种碘伏对温和气单胞茵的MIC和MBC。试验结果表明:三种碘伏对异育银鲫的96hLC50分别是:0.0513mL/L、0.0644mL/L、0.0523mL/L。安全浓度(体积分数)分别为:0.00513mL/L、0.0064mL/L、0.00523mL/L。异育银鲫对海藻碘最敏感,季铵盐碘次之,最不敏感的为聚维酮碘。聚维酮碘、海藻碘、季铵盐碘对温和气单胞茵的MIC(体积分数)分别是:0.00469mL/L、0、00479mL/L、0.00482mL/L;MBC(体积分数)为:0.0386mL/L、0.0431mL/L、0.0434mL/L。其中以聚维酮碘杀灭细菌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
四种常用渔药对雅罗鱼杂交幼鱼的急性毒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水温25℃下,采用常温静水生物测试法研究硫酸铜及硫酸亚铁合剂、敌百虫、复合季铵碘和阿维菌素对平均体质量(1.47±0.2)g的雅罗鱼杂交(瓦氏雅罗鱼Leuciscus waleckii Dybowski×高体雅罗鱼Leuciscus idus)幼鱼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敌百虫、硫酸铜及亚铁合剂、阿维菌素和复合季胺碘的24h、48h和96h半致死浓度(LC_50)分别为1.3863mg·L~(-1)、0.8194mg·L~(-1)和0.3564mg·L~(-1);38.7298mg·L~(-1)、26.509mg·L~(-1)和26.509mg·L~(-1);3.30mg·L~(-1)、2.40mg·L~(-1)和2.30mg·L~(-1);16.10mg·L~(-1)、16.10mg·L~(-1)和16.10mg·L~(-1);安全浓度分别为0.0859mg·L~(-1)、3.7257mg·L~(-1)、0.4mg·L~(-1)和4.80mg·L~(-1)。这4种药物对雅罗鱼幼鱼的毒性由强至弱依次为:敌百虫阿维菌素硫酸铜及硫酸亚铁合剂复合季铵碘。  相似文献   

9.
4种消毒剂对气单胞菌的抑菌杀菌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2016年本地区的一个生产周期为例,本实验室分离到的气单胞菌为实验对象,选择本地区水产养殖过程中常用的复合碘、苯扎溴铵、戊二醛和二硫氰基甲烷四种消毒剂为实验用消毒剂,采用二倍稀释法,检验各消毒剂的体外抑菌杀菌效果。结果表明,几种消毒剂中,抑菌杀菌效果依次为:二硫氰基甲烷苯扎溴铵复合碘戊二醛。通过本文的研究,以期为本地区淡水养殖找到合理高效的消毒剂提供依据。笔者就2016年度4种消毒剂对气单胞菌的体外抑菌杀菌效果研究的情况介绍如下,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0.
硫酸锌对4种水生动物的急性毒性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急性毒性实验方法测试了硫酸锌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仔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幼虾、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Cyprinus carpiovar.singuonensis♂)幼鱼及田螺(CipangopaludinachinensisGray)4种常见淡水经济养殖动物的半致死浓度(LC50)及安全浓度。结果显示:中华绒螯蟹仔蟹24、48、72、96 h LC50(Zn2+)分别为18.39、11.10、7.63、5.84 mg/L;克氏原螯虾幼虾分别为84.48、16.50、4.78、2.60 mg/L;异育银鲫幼鱼分别为46.51、33.43、23.86、19.58 mg/L;田螺分别为89.34、56.33、38.90、34.23 mg/L。安全浓度分别为0.58、0.26、1.96、3.42 mg/L。实验过程中,随着实验水体中锌浓度的增加,4种动物表现不同程度的中毒症状,死亡率增加;同一浓度,死亡率随着暴露时间延长增高。另外,相对异育银鲫幼鱼和田螺,中华绒螯蟹仔蟹、克氏原螯虾幼虾对硫酸锌毒性较敏感。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们常说的消毒剂是指化学消毒剂。可按其化学性质的不同分为九大类:含氯消毒剂、过氧化物消毒剂、环氧乙烷、醛类消毒剂、酚类消毒剂、含碘消毒剂、醇类消毒剂、季铵盐类消毒剂和双胍类消毒剂。其中在水产上常用的消毒剂有含氯消毒剂,如漂白粉、金氯(三氯异氰尿酸)、片片杀(三氯异氰尿酸)以及由此引伸的一些消毒剂,像溴氯海因、二溴海因等。  相似文献   

12.
正为筛选用于防治由温和气单胞菌和弗氏柠檬酸杆菌引起的黄颡鱼疾病高效消毒剂,采用二倍稀释法测定了5种消毒剂对2种致病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质量浓度(MBC)。结果显示,本次试验中聚六亚甲基胍对温和气单胞菌和弗氏柠檬酸杆菌的抑制效果最好。本研究为选用消毒剂防治黄颡鱼源温和气单胞菌和弗氏柠檬酸杆菌引起的疾病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进行了蛋氨酸碘对5种养殖鱼类的急性毒性和抑菌作用的研究,以期为在水产养殖上安全有效地使用蛋氨酸碘防治水生动物疾病和避免鱼类中毒提供科学依据.实验采用静水试验法检测蛋氨酸碘对鲫(Carassius aura-tus)、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和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的急性毒性,其48 h半数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11.70、10.50、11.50、12.40、14.60mg/L,安全浓度(SC)分别为1.13、1.03、1.13、1.13、1.38mg/L;采用试管稀释法进行了蛋氨酸碘对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 sobria)及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3种鱼类常见致病菌的抑菌试验,最低抑菌浓度(MIC)分别为0.01562、0.06250、0.03125μL/mL,最低杀菌浓度(MBC)为0.06250、0.25000、0.06250μL/mL.试验结果表明,蛋氨酸碘具有较好的抑菌和杀菌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为开发利用蚕蛹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利用2,3-环氧丙基三甲基氯化铵(EPTAC)对自制蚕蛹壳聚糖进行季铵盐化改性,用红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测定了产物的取代度,并对其抑菌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蚕蛹壳聚糖分子中的-NH2上的氢原子已经成功地被EPTAC取代,制备得到了蚕蛹壳聚糖季铵盐;蚕蛹壳聚糖季铵盐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抑菌效果,且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较对大肠杆菌的强。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敌百虫、硫酸铜和二氧化氯等3种常用渔药对攀鲈(Anabas testudineus)的急性毒性,在水温(30±1)℃下,采用半静水式试验法进行了3种药物对攀鲈幼鱼[体质量(7.78±1.60)g、全长(7.89±0.44)cm]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显示:敌百虫对攀鲈幼鱼的24、48、72、96 h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37.20、24.91、23.15、20.57 mg/L,安全质量浓度为3.351 mg/L;硫酸铜对攀鲈幼鱼的24、48、72、96 h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39.29、33.04、25.13、23.37 mg/L,安全质量浓度为7.010 mg/L;二氧化氯对攀鲈幼鱼的24、48、72、96 h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89.69、87.16、80.38、77.74 mg/L,安全质量浓度为24.691 mg/L。3种药物对攀鲈幼鱼的毒性大小依次为敌百虫>硫酸铜>二氧化氯,其安全浓度均高于有效治疗浓度,因此在养殖生产中可安全使用。  相似文献   

16.
虹鳟是名贵冷水性鱼类,目前我国养殖的虹鳟是1959年从朝鲜引进的,现已在全国20个省、区、市推广试养,局部已形成生产力。为了推动虹鳟养殖生产的发展,1983年3月山东海洋学院接受美国华盛顿大学赠送的一批道氏虹鳟发眼卵,五年来,经过系统的试养,研究,证实该虹鳟是目前国内现有最好的虹鳟品系,最近在山东通过了引进技术鉴定,该品系的优点是:(1)生长快,养殖周期短,单产高:据现场测试,8月龄的道氏虹鳟平均尾重225克,22月龄平均尾重2,821克,比对照组(朝鲜虹鳟)200克快1.35倍,最大3,180克,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黄鳝幼鱼对水体中Cu~(2+)的耐受性,在水体硬度(以CaCO_3计) 60 mg/L、p H为7.2、水温(26.2±1.2)℃的条件下,对体质量(12.52±0.12) g的黄鳝幼鱼进行了Cu~(2+)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Cu~(2+)对黄鳝幼鱼24、48、72、96 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LC_(50))分别为6.764、4.971、1.930、1.029 mg/L,安全浓度(SC)为0.109 2 mg/L; Cu~(2+)对黄鳝幼鱼的毒性为高毒等级。黄鳝幼鱼急性中毒症状表现为:离开水底做无规律游动,体表分泌大量黏液,肛门红肿,身体绷直,将吻端探出水面,鳃腔内可见血块。建议在黄鳝养殖过程中应尽量减少铜制剂的使用。  相似文献   

18.
季铵盐络合碘对鱼类出血病和烂鳃病的防疗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季铵盐络合碘具有季铵盐与碘的双重杀菌作用,是目前比较理想的防治鱼类暴发性出血病和烂鳃病外用药物.季铵盐对菌体有很强的亲和力,通过吸附、溶解菌体胞浆膜,降低病原体的表面张力,增加胞膜的通透性,造成重要酶和营养物质的漏失,水渗人菌体,使其破裂或溶解,释放出的碘(I2)则氧化菌体蛋白的活性基因,并与蛋白中的氨基酸结合而导致蛋白变性和抑制菌体的代谢酶系统,促使病原体崩解死亡.  相似文献   

19.
<正>中草药作为一种天然绿色的饲料添加剂,对鱼机体具有抗菌、提高消化能力、维持鱼健康、促进生长发育的作用。刘海芳(2022)研究发现用黄芪和红枣等中草药提取物投喂虹鳟8周降低了促炎症因子TNF-α基因表达水平,表明其提升了虹鳟对病菌的抵抗能力。大口黑鲈在我国养殖规模逐步扩大,但因长期摄食配合饲料易出现抗病力减弱、肝胰脏病变等问题。基于此,本试验选择山楂、半夏和神曲按照6∶2∶2的比例添加投喂,探讨其对大口黑鲈幼鱼消化系统健康的影响,为循环水条件下大口黑鲈幼鱼健康养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2005年7~8月在浙江省余姚市青港野生苗种场,以体长(4.92±0.44)cm的麦瑞加拉鲮鱼幼鱼Cirrhina mrigola为实验动物,开展鱼安、二溴海因、菌毒清和溴氯海因等4种消毒剂对该鱼幼鱼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鱼安、二溴海因、菌毒清和溴氯海因对麦瑞加拉鲮幼鱼的急性致毒时限为8h;鱼安对麦瑞加拉鲮鱼幼鱼2、4、6、8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16.070、16.267、15.780和15.687mg/L;二溴海因对麦瑞加拉鲮鱼幼鱼2、4、6、8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42.750、41.673、41.171和40.283mg/L;溴氯海因对麦瑞加拉鲮鱼幼鱼2、4、6、8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19.066、16.565、17.676和16.966mg/L;菌毒清对麦瑞加拉鲮鱼幼鱼2、4、6、8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6.267、5.785、5.451和5.451mg/L。麦瑞加拉鲮鱼幼鱼对鱼安、二溴海因、溴氯海因和菌毒清8h安全质量浓度分别为1.569、4.028、1.697和0.545mg/L,4种常用消毒剂的毒性大小依次为菌毒清、鱼安、溴氯海因和二溴海因。最后,还就鱼安、二溴海因、菌毒清和溴氯海因对麦瑞加拉鲮鱼幼鱼有效急性致毒实验时间的确定及其急性致毒效应特征,药物毒性蓄积系数MAC公式的解释与应用、诸药物间的致毒效果比较及其安全使用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