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牛病毒性腹泻(Bovine viral diarrhea,BVD)是一种呈世界性分布并且给畜牧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的疾病[1-2],其病原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是黄病毒科瘟病毒属的一员,可分为牛病毒性腹泻病毒1型(BVDV-1)和牛病毒性腹泻病毒2型(BVDV-2)。研究证明:BVDV会引起牛的急性感染、持续感染(Persistent infection,PI)和黏膜病(Mucosal disease,  相似文献   

2.
<正>在世界范围内,牛病毒性腹泻(BVD)被认为是引起流产的主要原因,导致散发性流产和流产的暴发。1发病机理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属于黄病毒科、瘟病毒属,黄病毒科还包括典型猪瘟病毒和羊边界病病毒。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有2个基因型,即世界范围内分布的BVDV-1型和局限于美国境内的BVDV-2型,由BVDV-2引起的疾病更严重。初次感染动物的主要感染途径是通过呼吸道分  相似文献   

3.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简称BVDV),又称牛黏膜病病毒(BMDV),与猪瘟病毒和羊边界病病毒(BDV)同属于黄病毒科瘟病毒属。BVDV除引起牛病毒性腹泻及急、慢性黏膜病、免疫耐受和持续性  相似文献   

4.
猪瘟病毒 ( HCV)和牛病毒性腹泻病毒( BVDV)同属黄病毒科瘟病毒属成员。猪瘟是我国猪的最重要传染病之一。近些年来 ,其流行特点出现新的变化 ,以温和型、母猪繁殖障碍及新生仔猪死亡的猪瘟为多见 ,常发生于“免疫”猪群 ,呈现免疫失败现象。牛病毒性腹泻病毒除了引起牛发生黏膜性腹泻外 ,还可引起羊、鹿、猪及许多野生动物感染。一般情况下 ,猪感染 BVDV不表现牛病毒性腹泻的临床症状而呈现亚临床感染 ,其症状和病理变化类似温和型猪瘟。我国自 1 981— 1 987年在全国 2 9个省市共查出阳性牛血清 8万多头份 ,表明 BVDV已遍及全国。因…  相似文献   

5.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属黄病毒科瘟病毒属,包括BVDV1和BVDV2 2种基因型,该病毒能引起牛、羊、鹿、猪等动物的感染.1983年,Doyle发现被调查的45种野生反刍动物有32种野生动物血清中和抗体阳性,鹿科动物的血清中和抗体阳性率达28%.  相似文献   

6.
<正>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简称BVDV),又称牛黏膜病病毒(BMDV),与猪瘟病毒和羊边界病病毒(BDV)同属于黄病毒科瘟病毒属。BVDV除引起牛病毒性腹泻及急慢性黏膜病、免疫耐受和持续性感染、免疫抑制、母畜流产、早产、死胎外,还可引起羊、鹿和猪及其他反刍动物感染发病。BVDV是各国奶牛和肉牛常见病原之一,20世纪80年代国内首次报道该病以来,我国许多地区先  相似文献   

7.
牛病毒性腹泻病(Bovine viral diarrhea,BVD),又称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牛黏膜病,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病毒(BVDV)引起的。BVDV属于黄病毒科(Flaviviridae)瘟病毒属(Pestivirus),在分类上与猪瘟病毒(CSFV)和边界病毒(BDV)在同一属,同源性较高,抗原性有交叉。该病毒可感染牛羊猪等多种家  相似文献   

8.
奶牛和猪血清中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抗体的检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正> 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BVD-MD)是一种病毒性传染病,习惯上简称为牛病毒性腹泻(BVD)。以腹泻、消瘦和消化道(口腔、食道和胃肠道)粘膜的充出血、水肿和糜烂为主要特征。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属黄病毒科瘟病毒属,各种年龄的牛都易感,而以幼龄牛易感性最高。病牛的分泌物、排  相似文献   

9.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是引起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的病原,该病毒具有较大的变异性,根据病毒基因组结构特点分为2个基因型,即BVDV1和BVDV2.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是造成奶牛生产性能下降、繁殖障碍、持续感染等的一个主要原因,并能给养牛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从牛病毒性腹泻的病原、发病机理、临床症状及诊治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该病的综合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正>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属于黄病毒科(Flaviridae)瘟病毒属(Pestivirus),该病毒的宿主范围广泛,可以感染牛、猪、羊、鹿等野生动物[1],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感染后可造成持续性感染和免疫抑制,持续性感染使病畜常年带毒、排毒,成为畜群中的传染源,免疫抑制使病畜免疫力下降,导致其他病原的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2]。牛病毒性腹泻病毒  相似文献   

11.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和猪瘟病毒(HCV)同属黄病毒科瘟病毒属成员。牛病毒性腹泻病毒除了引起牛发生黏膜性腹泻外,还可引起羊、鹿、猪及许多野生动物感染。一般情况下,生猪感染牛病毒性腹泻病毒不表现牛病毒性腹泻的临床症状而呈现亚临床感染,其症状和病理变化类似温和型猪瘟。  相似文献   

12.
采用CHO细胞表达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病毒1型(BVDV1)E2蛋白,采用杆状病毒重组表达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病毒2型(BVDV2)E2蛋白,采用MDBK细胞微载体悬浮培养技术培养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和牛副流感病毒3型(BPIV3),收获蛋白表达产物和细胞培养物,经纯化、灭活后与605佐剂混合,制备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1型+2型)、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牛副流感(3型)三联灭活疫苗(E2蛋白+C1株+HB01株)。将疫苗免疫健康易感牛进行免疫效果评价,结果表明该产品免疫效果良好,免疫牛IBRV和BPIV3中和抗体效价均可达到1∶77以上;BVDV1和BVDV2 E2蛋白琼扩抗体效价均可达到1∶32以上;免疫牛攻毒保护率均可达到4/5以上。  相似文献   

13.
牛病毒性腹泻(BVD)是牛的主要疾病之一,可引起牛的生产性能下降而给养牛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为黄病毒科瘟病毒属,是一种单股正链RNA病毒,含有一段从5'~3'端约12308个硷基非翻译区(UTRs).各毒株间存在明显的基因多型性、抗原多变性和生物学特性差异,根据抗原性的不同和5'端非翻译区核酸序列不同,BVDV可分为基因1型和基因2型,各毒株的致病力以及感染后的临床症状均不相同,牛感染BVDV后可表现为胃肠道粘摸损伤,因免疫抑制而引发继发感染、血小板减少症和繁殖机能障碍.妊娠母牛之间极易发生水平传播,导致流产、胎儿畸型和产出持续性感染带毒犊牛.  相似文献   

14.
正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与猪瘟病毒(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CSFV)同属于黄病毒科瘟病毒属,二者在基因结构和抗原性上均有较高的同源性,存在交叉反应[1]。CSFV和BVDV均可感染猪[2],猪感染BVDV后可导致母猪繁殖障碍以及仔猪腹泻、消瘦、败血症等类似慢性猪瘟的临  相似文献   

15.
正近日,豫北某规模奶牛场进行调运前检疫时发现送检的400头血清样本有383份为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抗体阳性。该场从未进行过牛病毒性腹泻免疫,受检400头牛也均未有过病毒性腹泻临床症状。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建议对调运奶牛进行牛病毒性腹泻病原学检测,以便筛出牛病毒性腹泻持续感染牛(PI牛),从而减少病毒性腹泻对牛群造成的危害。1牛病毒性腹泻的流行特点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属于黄病毒科、瘟病毒属病  相似文献   

16.
牛病毒性腹泻病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也称牛病毒性腹泻一黏膜病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mueosal disease virus,BVD—MDV),在分类学上属黄病毒科(Flaviviridae),瘟病毒属(Pestivirus)BVDV与属内的猪瘟病毒(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CSFV)及羊边界病毒(Border disease virus,BDV),在血  相似文献   

17.
<正>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病毒(BVDV)是黄病毒科,瘟病毒属的成员,可引起多种动物呈多临床表现的病毒性腹泻-粘膜病,主要表现为腹泻,急、慢性粘膜病,母畜流产、  相似文献   

18.
对生猪感染BVDV的实验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和猪瘟病毒(HCV)同属黄病毒科瘟病毒属成员。牛病毒性腹泻病毒除了引起牛发生黏膜性腹泻外,还可引起羊、鹿、猪及许多野生动物感染。一般情况下,猪感染BVDV不表现牛病毒性腹泻的临床症状而呈现亚临床感染,其症状和病理变化类似温和型猪瘟。本实验对2007~2008年本区各猪场送检病料各随机抽取92份,不同厂家不同批次的猪瘟弱毒疫苗23份,进行BVDV抗原检测。  相似文献   

19.
正牛病毒性腹泻(Bovine viral diarrhea,BVD)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引起的以腹泻、繁殖障碍和免疫机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病毒性传染病[1-2]。BVDV进入机体后可造成免疫抑制和持续性感染。BVDV持续感染牛  相似文献   

20.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可以感染的动物种类较多,牛、猪、羊、鹿等都可被感染。病牛主要以消化道黏膜发炎、糜烂、坏死和腹泻为特征。1病原体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为黄病毒科、瘟病毒属,是单股RNA、有囊膜的病毒。新鲜病料作超薄切片进行负染后,电镜下观察可见病毒颗粒呈球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