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颡鱼是一种小型淡水经济鱼种,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口感纯香、营养丰富而倍受市民青睐,是市场价值较高的鱼类品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可观。介绍了黄颡鱼的形态特征、生活环境,提出了黄颡鱼的池塘养殖技术,主要包括:池塘选择、鱼种放养、池塘管理、病害防治等。  相似文献   

2.
黄颡鱼是一种小型淡水经济鱼类,尽管其个体较小,但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刺少无鳞,市场价格一直高昂,特别是全雄黄颡鱼作为一种名特优养殖品种,在调整池塘养殖结构中具有较好的养殖经济效益和示范作用。通过对安徽省安庆市石塘湖渔业有限公司职工张博群在自己的14674m2池塘中主养全雄黄颡鱼的技术总结,着重介绍了全雄黄颡鱼养殖池塘的选择、鱼种投放、颗粒饲料投喂、水质调控、病害防治以及合理捕捞上市等技术措施,为池塘主养全雄黄颡鱼和调整池塘养殖结构摸索出一条新的路子。  相似文献   

3.
黄颡鱼繁育及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亲鱼的选择与培育、人工催产、人工孵化、鱼苗培育等方面介绍了黄颡鱼繁育技术,并介绍了池塘主养、池塘套养、网箱养殖等黄颡鱼养殖技术,以供黄颡鱼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4.
对于黄颡鱼池塘养殖来说,春季管理工作直接关系到养殖成败。本文在分析黄颡鱼池塘养殖春季易发病原因的基础上,从降低池塘水位、显微镜检寄生虫、换入新鲜水、培肥池塘水质、解毒活水、尽早开食、推迟分塘等方面总结了春季管理技术,以期为提高黄颡鱼养殖效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江黄颡鱼又名瓦氏黄颡鱼,是黄颡鱼属中体形最大的一种,分布于长江、珠江、淮河等淡水水系。近年来江黄颡鱼天然资源日趋减少,人工养殖前景看好,现将其池塘成鱼养殖技术介绍如下,供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6.
1,池塘条件。黄颡鱼对于池塘条件的要求不高,面积2.10亩的零星小塘均可用来养殖黄颡鱼。要求水源充足,水质符合养殖用水标准;池塘进排水方便,池底平坦,水深1.5米左右,按0.2千瓦/亩配备增氧设备,以保证养殖全过程不发生缺氧现象。  相似文献   

7.
黄颡鱼池塘高产高效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平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9):192-193,196
黄颡鱼养殖具有养殖周期短、资金回收快的优势。进行了黄颡鱼池塘高产增效养殖方式的探讨,并总结了若干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8.
黄颡鱼健康养殖放养密度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黄颡鱼池塘养殖进行不同放养密度效果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普通养鱼池塘,放养平均规格22.7g/尾的黄颡鱼冬片鱼种,放养密度以4.5万尾/hm2为宜,此时,黄颡鱼养殖成活率80%以上,平均出池规格150g/尾以上,池塘养殖平均产量4 500kg/hm2以上。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黄颡鱼全雄一号成鱼池塘养殖技术,主要包括池塘条件、鱼种选择及放养、饲养管理、水质管理、日常管理等方面内容,以指导黄颡鱼全雄一号的养殖。  相似文献   

10.
黄颡鱼,俗称嘎牙子、黄腊丁、黄鳍鱼等。该种鱼为温水性鱼类,适应性强,可在各类水域中养殖。其肉质嫩、营养丰富,近几年市场上畅销。简介黄颡鱼池塘无害化养殖技术,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黄颡鱼全雄一号成鱼池塘养殖技术,主要包括池塘条件、鱼种选择及放养、饲养管理、水质管理、日常管理等方面内容,以指导黄颡鱼全雄一号的养殖。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黄颡鱼池塘高密度高产高效养殖技术,通过杂交黄颡鱼“黄优1号”大规格商品鱼池塘主养试验,分析比较其养殖密度与生长速度及生产投入与产出效益,结果表明:8到9月放养鱼种18万尾/hm2(规格200尾/斤),次年9-10月可产规格150-200g/尾大规格商品鱼;使用饲料蛋白质含量40%-42%,饵料系数1.4;主养品种黄颡鱼平均单产18750kg/hm2,产值51.795万元/hm2,利润18万元/hm2;养殖的黄颡鱼生长快、成活率高、增产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3.
在养殖其它水产品种的池塘中设置微型网箱养殖黄颡鱼,操作简便、投资少、易饲养、生长快、效益高,是一种提高水面利用率的高产饲养方式。  相似文献   

14.
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是一种重要的特种淡水养殖品种。为探索黄颡鱼养殖新模式,在黄颡鱼主养池塘,混养一定比例鲌鱼,以取得健康高效的养殖效果。结果表明,在黄颡鱼放养8 000~10 000尾/667 m~2池塘中,混养鲌鱼500~600尾/667 m~2,不仅养殖水体水质良好、鱼病发生几率低,而且黄颡鱼品质好,上市售价高,投入产出比高,池塘整体经济效益比较显著。  相似文献   

15.
黄颡鱼,又名嘎牙子、黄嘎、黄姑子、黄腊丁、盎丝、昂刺鱼、昂弓等,是我国江河湖泊中的一种重要的经济鱼类。黄颡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鱼刺少,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近年来,黄颡鱼人工养殖在黑龙江省发展很快,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成为养殖高效鱼类品种。黄颡鱼在黑龙江省的池塘养殖周期一般为二年,湖泊、水库少量放养黄颡鱼,一般经过两年即可养至商品鱼。  相似文献   

16.
黄颡鱼对池塘的要求不严,凡是水源充足、水质良好的土池、水泥池均可养殖。一般池塘水深1.5米左右,面积1~4亩。放养前10~15天,每亩池塘用生石灰130公斤化浆全池泼洒,池塘消毒的第2天加注水0.8-1米深.第3-4天每亩、施300公斤发酵腐熟的有机肥,以繁殖天然饵料生物,供黄颡鱼摄食。  相似文献   

17.
正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路口镇某养殖户有4公顷鱼池,近几年来养殖成鱼特别是养殖草鱼不赚钱,向我们咨询改养什么品种好,怎么样养?养鱼如何提高效益是个普遍性问题,我们建议他调整养殖结构,改变养殖常规鱼品种为养殖名特优品种。推荐了有市场、技术成熟的三个品种。1.黄颡鱼全雄1号技术概述:黄颡鱼在相同养殖条件下,雄性黄颡鱼比雌性黄颡鱼的生长快3倍。池塘主养模式是一种典型的高产、高效养殖模式。效益:池塘主养667平方米产量在750千克,产值18000元,效益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黄颡鱼人工养殖技术,主要包括池塘准备、鱼种投放、日常管理、病害防治等内容,以期为黄颡鱼的人工养殖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种小型鱼类,黄颡鱼肉质鲜嫩、营养全面,具有经济效益高、水质要求较低的养殖优势,因此近年来黄颡鱼池塘养殖技术颇受关注。鉴于此,本文首先介绍黄颡鱼的基本特征,然后分析黄颡鱼池塘养殖技术要点,如池塘的选择、鱼种选择、投喂方式等,为黄颡鱼池塘养殖提供创新性技术思路。  相似文献   

20.
<正>黄颡鱼为鲶形目、鲿科、黄颡鱼属,分布在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江河、湖泊、池塘中。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有一定的滋补和药用价值。由于环境污染和酷捕,造成野生资源枯竭,而市场对黄颡鱼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在其它水产品价格普遍下跌的情况下,唯黄颡鱼价格稳中有升。我站于2000-2001年度,在肥西县丙子水产养殖场进行了黄颡鱼人工繁殖及池塘主养技术的推广应用。2001年 6月 26 日至 12月 20 日选择面积为5亩的池塘,经过6个月精心饲养,获商品鱼 1288千克,亩产257.6千克,其中黄颡鱼1032千克,亩产 206.4千克,规格为100-150克,成活率86%,饵料系数20,亩均获纯利1191.4 元。现将有关池塘主养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1.养殖方式 采用池塘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