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作为维持哺乳动物生命活动重要的"生物工厂",乳腺利用从流经血液中摄取的氨基酸等营养物质为底物合成乳蛋白。研究证实,氨基酸还可作为一种信号因子,通过乳腺内多种信号级联传导通路,调控乳蛋白基因的转录及翻译过程,从而影响乳腺中乳蛋白的合成。酪氨酸蛋白激酶-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JAK-STAT)信号通路和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 TOR)信号通路是乳蛋白基因转录和翻译过程中的主要调控路径。本文综述了乳腺JAKSTAT和m TOR信号通路的分子机制及氨基酸通过这些通路调控乳蛋白合成的研究进展,旨在进一步阐明氨基酸调控乳蛋白合成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2.
乳蛋白中含有大量人体所需的必需氨基酸,其组成平衡、含量丰富,是一种具有极高营养价值的蛋白质,而乳中 90%以上的蛋白质是乳腺利用氨基酸从头合成的,因此氨基酸对奶牛乳蛋白合成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此外,氨基酸不仅是合成乳蛋白不可或缺的前体物质,而且还是重要的信号调控因子,通过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 信号通路调控乳蛋白的合成。基于此,作者就影响奶牛乳腺氨基酸供应、摄取、利用的因素及氨基酸的信号传导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提高乳蛋白的合成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反刍动物乳腺氨基酸的吸收与代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腺是合成乳蛋白的重要器官,其蛋白质和氨基酸代谢功能非常活跃。氨基酸作为前体物直接参与反刍动物乳蛋白的合成。为了提高反刍动物产奶量、乳蛋白的合成量,深入研究反刍动物乳腺对氨基酸的吸收和代谢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从乳腺氨基酸吸收方式及其影响氨基酸吸收因素、氨基酸的代谢和氨基酸对乳蛋白合成的调节4个方面,对反刍动物乳腺氨基酸的吸收与代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乳腺是一个复杂的器官,组织和细胞类型繁杂,乳腺氨基酸代谢受到众多因素影响,如日粮组成、氨基酸成分、饲料添加剂、瘤胃功能等等。足量的比例平衡的氨基酸对奶牛营养具有重要意义,了解氨基酸的供应与平衡可以预测乳蛋白的产出。日粮蛋白质和氨基酸对乳蛋白含量与产量有重要影响。在大部分日粮条件下,蛋氨酸是第一限制性氨基酸,通过理化方法保护蛋氨酸过瘤胃可以改善蛋氨酸的生物有效性。此外,赖氨酸和支链氨基酸(异亮氨酸、亮氨酸、缬氨酸等)对于乳蛋白合成也很重要。当氨基酸不足以用于乳蛋白合成时,可从肽结合氨基酸库中释放。某些情况下,氨基酸平衡对乳蛋白合成的重要性更甚于日粮蛋白质的含量,适宜比例的必需氨基酸能增加乳蛋白合成,氨基酸平衡的改善可促进乳蛋白合成,提高奶产量。当日粮粗饲料质量较差时,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可能成为瘤胃微生物蛋白质合成的限制因素,导致乳蛋白前体物数量下降。需要同时优化瘤胃内微生物蛋白质合成和适宜补充氨基酸,才能满足乳蛋白合成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反刍动物乳腺是一个很活泼的蛋白质合成场所,90%以上的乳蛋白都是在乳腺中合成,其合成过程与其他组织合成蛋白质的过程相似。乳腺也是主要的氨基酸代谢调控组织,氨基酸抽取和转化为乳蛋白的机理与乳的分泌有关。血流量是主要的调控点,血液的流动可以改变乳腺的营养供给和平衡。因此,有必要对组织内氨基酸营养代谢尤其是泌乳反刍动物乳腺内氨基酸营养代谢进行深入研究,以便能准确地预测日粮中可利用蛋白质对乳蛋白的影响,使奶牛生产者能更好地配制日粮,提高日粮蛋白质的转换效率,同时为确定提高乳蛋白含量的方法和措施提供理论依据。1乳腺对…  相似文献   

6.
乳蛋白含量的高低是衡量乳品质的重要指标,奶牛乳腺上皮细胞(BMECs)是乳腺合成乳蛋白的基本功能单位。必需氨基酸(EAA)作为乳成分前体物质,其不仅是乳蛋白合成的底物,而且可以作为信号分子调控乳蛋白的合成。本文综述了近年关于EAA对BMECs乳蛋白合成的影响及其潜在的信号通路机制的研究进展,为今后系统研究氨基酸对BMECs乳蛋白合成的调控及提高泌乳奶牛氨基酸转化为乳蛋白的效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小肽对反刍动物乳蛋白合成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小肽能被乳腺组织有效利用,用于弥补乳蛋白合成过程中游离氨基酸供应的不足,因此有必要研究小肽在反刍动物体内的代谢及其在乳蛋白合成过程中的作用,加深人们对反刍动物利用氨基酸的了解。作者从肽的概念、乳蛋白对小肽的利用、乳腺对小肽的吸收机制、影响乳腺对小肽利用的因素及其研究展望等方面对反刍动物乳腺的小肽代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8.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随着反刍动物蛋白质营养研究的深入,如何最大化提高瘤胃微生物蛋白量,增加瘤胃后非降解蛋白(rumen undegraded protein, RUP)的消化率,合理搭配日粮,减少氮的排放量,通过日粮途径改善乳蛋白含量和产量,提高氮的利用率已成为当今研究的热点。同时,蛋白质、氨基酸和肽营养在瘤胃、小肠、大肠和乳腺中的代谢机理、影响其利用的因素还不是很清楚,但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血插管技术和动静脉差异技术在蛋白质、氨基酸和肽的转运、吸收及乳蛋白合成机理上的应用,为深入研究其转运、利用机制提供了可能。牛奶中的活性功能成分近年来随着消费需求也日益成为研究的热点。作者主要从蛋白质如何在瘤胃内代谢及影响因素、小肠内代谢及影响因素、大肠内代谢及影响因素、乳腺内代谢和乳蛋白合成、乳中的免疫活性蛋白等方面对蛋白质营养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乳蛋白是人类饮食中重要的动物蛋白质来源.乳腺是合成乳蛋白的主要场所.然而,反刍动物乳腺由血液摄取的游离氨基酸并不能满足乳腺合成蛋白质的需要,动物对完整蛋白质本身或小肽有着特殊需要.近年来,由于小肽优于氨基酸的跨膜转运机制和特殊的生理功能,小肽营养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主要从泌乳反刍动物乳腺对小肽的摄取、利用以及影响乳...  相似文献   

10.
奶牛乳蛋白源前体物生成与利用的相关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乳蛋白的高低是衡量乳品质的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作者阐述了乳腺、肝脏、小肠和瘤胃中氨基酸合成、转运和利用方面对乳蛋白合成的影响,旨在为提高乳蛋白含量和产量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乳蛋白前体物主要有游离氨基酸和小肽等。氨基酸不仅能影响乳腺内乳蛋白的合成,而且对乳脂的合成起一定的调控作用。本文主要阐述了氨基酸在乳脂合成过程中的调节作用,并从乳腺对乳脂前体物的摄取规律、乳脂合成相关基因表达、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和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的角度综述了氨基酸对乳脂合成的可能机理,为进一步研究乳脂合成机理及改进牛奶营养品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乳蛋白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蛋白质,是牛奶中重要的营养成分之一。有90%以上的乳蛋白是在乳腺中从头合成的,其合成主要受内分泌调控、乳蛋白前体物的供给以及日粮组成的影响。本文主要介绍了奶牛乳蛋白的合成,及影响乳蛋白合成的因素。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旨在研究乳腺内局部分子适应以调控乳蛋白的合成。研究假设氨基酸和产能底物通过系统和局部机制组合独立调控乳腺内氨基酸的代谢和乳蛋白的合成。试验选用6头具瘤胃瘘管的初产泌乳中期荷斯坦奶牛,随即分配到4个处理组中。试验采用重复的不完全4×4拉丁方试验设计。试验期间,试验动物的基础日粮组成(17.6%粗蛋白质和6.61MJ/kg泌乳净能)相同。泌乳奶牛限饲采食量至70%并通过蠕动泵连续36h分别灌注水、酪蛋白(0.86kg/d)、淀粉(2kg/d)和淀粉与酪蛋白的混合物(2kg/d淀粉+0.86kg/d酪蛋白)。整个试验期间测定乳产量和乳成分组成;灌注的最后8h每20min采集动脉和静脉血浆样品,用于测定乳腺对氨基酸的吸收率;每期灌注末采集乳腺组织样品,用于评定调控乳蛋白合成的细胞内信号分子磷酸化位点。结果显示,灌注酪蛋白组增加了动脉血浆中氨基酸的浓度,提高了乳腺从血浆中摄取氨基酸的效率,但对氨基酸的清除率和乳蛋白的产量没有影响。灌注淀粉组增加了乳产量和乳蛋白产量,提高了乳腺血浆流量,但降低了动脉血浆中氨基酸的浓度,同时,提高了乳腺对氨基酸的清除率和乳腺对氨基酸的净吸收量。灌注淀粉组同时提高了血浆中葡萄糖、胰岛素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的浓度,核糖体蛋白S6的磷酸化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含量也随之提高并伴随着乳蛋白产量和血浆流量的变化。灌注酪蛋白和淀粉的混合物处理组提高了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标的磷酸化。结果表明,不同的营养素刺激,乳蛋白合成调控的细胞信号分子机制反应不同。试验过程中,由于灌注酪蛋白对乳蛋白合成的影响不明显,未发现试验假设的酪蛋白和淀粉对动物代谢和细胞信号传导的独立效应。  相似文献   

14.
限制性氨基酸研究是泌乳奶牛研究的热点之一,关于其影响乳蛋白合成途径而进行的一系列体内外研究表明:底物效应可能不是主要原因,更重要的是氨基酸及其构成作为信号因子对神经内分泌和细胞内信号通路的影响。本文从乳蛋白合成的影响因素入手,概括了氨基酸供给、激素分泌及二者相互作用对乳蛋白合成的调节,以期为阐明氨基酸供给影响乳蛋白合成的途径提供一定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影响牛奶乳蛋白含量的因素及调控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蛋白含量受许多因素的影响,除遗传、生理阶段、环境及饲养方式外,供给奶牛日粮的营养是调控牛奶乳蛋白含量的重要因素。在不同的生产条件下,乳腺中乳蛋白的合成能力不同,乳蛋白的含量和产量也有所变化。  相似文献   

16.
血液中游离的氨基酸为乳蛋白合成的主要前提物,乳腺组织氨基酸的供给和吸收影响乳蛋白的合成。本文以4只奶山羊为试验动物,采用4×4拉丁方试验设计,试验处理为真胃灌注不同数量的酪蛋白钠,对动脉血液中各种游离氨基酸的浓度、乳腺组织氨基酸提取率以及乳蛋白质合成效率进行了测定。试验结果表明,动脉血浆游离必需氨基酸浓度,除Arg外,均随酪蛋白钠灌注量的升高而升高(P<0.05)。动脉血浆必需氨基酸浓度升高的幅度不同,最大灌注量组与对照组比较,Ile、Leu和Lys的浓度增加了2倍左右,Met增加了58.33%,Thr增加了32.5%,Phe增加了29.87%,His增加了61.66%。乳腺组织对Arg、Thr、Lys、Leu和Phe的提取率随着真胃酪蛋白灌注量的增加而明显升高(P<0.05),对其他EAA的提取率没有显著影响(P>0.05)。乳腺组织对不同必需氨基酸的提取率差异很大,在未灌注酪蛋白钠时各种EAA乳腺提取率的变化范围为9.18%~33.89%,泌乳反刍动物小肠可消化氨基酸理想构成应不同于乳蛋白的氨基酸构成。  相似文献   

17.
乳蛋白是乳中重要的营养成分之一,超过90%的乳蛋白是乳腺利用从血液中摄取的氨基酸从头合成,因此在保证氨基酸充足供给的前提下,乳腺对氨基酸摄取率的高低是影响乳蛋白产量的关键因素.血液中的氨基酸不能自由扩散进出乳腺,需要由乳腺上皮细胞膜上特异的氨基酸转运载体(AAT)协助完成.而乳腺AAT活性受到营养物质和激素水平的调节,...  相似文献   

18.
Burgos  S.  A.  张养东 《中国畜牧兽医》2010,(4):231-231
研究结果表明,营养和内分泌系统影响奶牛乳腺内乳蛋白的翻译过程,但其分子机制还不是很清楚。因此,本试验旨在研究营养素和激素通过哺乳动物雷帕霉素(mTOR)信号路径对乳蛋白合成的影响。氨基酸混合物(AA)、能量底物(葡萄糖和醋酸盐)和激素混合物(皮质醇、胰岛素和催乳素)分别或混合添加到培养乳腺腺泡(泌乳奶牛乳腺中分离)的培养媒介中,同时测定乳蛋白合成和mTOR信号路径元件的磷酸化状态。  相似文献   

19.
《畜牧与兽医》2014,(6):133-136
乳蛋白是衡量乳品质高低的重要指标之一。研究乳腺合成乳蛋白的机理,探索奶牛将摄入的营养物质转化成乳蛋白的代谢过程及对关键基因的调控作用,已为提高乳品质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从日粮蛋白质、能量、氨基酸、维生素等营养素的角度,结合相关的信号通路关键基因,综述了营养素对乳蛋白合成的调节作用,为利用日粮营养素对乳蛋白合成的调节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讨饲喂不同精粗比日粮对肝脏氨基酸分配与重分配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本研究选择6只安装了肝脏多血管瘘的健康泌乳奶山羊,分别饲喂精粗比为40∶60(对照组)和60∶40(高精料组)的饲料,2×2拉丁方设计,饲喂期16周。期间取乳样,测定乳蛋白含量,并通过肝门静脉、肝静脉和股动脉血管瘘取血, RP-HPLC法测定血浆中游离氨基酸含量。结果表明,高精料组山羊乳中乳蛋白含量显著低于低精料组(P<0.05);肝门静脉血液中各游离氨基酸含量均高于低精料组,而肝静脉和股动脉血液中各游离氨基酸含量均低于低精料组,即高精料组各游离氨基酸在肝脏中的消耗量均多于低精料组,通过股动脉进入乳腺组织的氨基酸含量也少于低精料组。本研究结果显示,长期饲喂高精料日粮,乳蛋白含量降低。其机制与肝脏中氨基酸分配与重分配发生改变,氨基酸在肝脏中消耗量增大,进入乳腺组织合成乳蛋白的前体物氨基酸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