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饲料加工厂气力输送系统中最常见的一个问题是弯管磨损,分析了弯管磨损机理,结果表明为冲蚀磨损,采用微切削模型来建立弯管冲蚀磨损计算模型,推导计算公式中的参数,并用输送玉米时弯管冲蚀磨损实例进行计算和讨论,为进一步研究弯管耐磨损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在环模与压辊的互相挤压和环模与饲料间的摩擦力作用下,环模的主要失效形式是磨料磨损,依据疲劳磨损计算模型,建立磨损率计算公式,确定计算公式中的参数,并用实例讨论了各参数对磨损和生产能力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环模耐磨损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针对膨化饲料破碎机制尚不明确,难以通过优化加工机械的关键结构、运行参数来降低膨化饲料破碎率的实际问题。本试验以膨化饲料为研究对象,应用EDEM软件建立了膨化饲料离散元模型,结合离散元黏结参数(单位面积法向刚度、单位面积剪切刚度、临界法向刚度、临界剪切刚度)测试与标定试验,确定了膨化饲料离散元黏结参数的临界法向刚度、临界剪切刚度的取值分别为10.86、2.31 Mpa,单位面积法向刚度、单位面积剪切刚度的量级范围分别为[1010,1011]、[109,1010];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表明,当单位面积法向刚度、单位面积剪切刚度的取值分别为1.52×1010、4.16×109N/m3时,仿真模型的挤压、剪切破碎力与实际破碎力之间的误差均在5%以内,标定结果合理;膨化饲料破碎过程分析结果表明,饲料样本承受剪切力的能力较差,承受挤压力的能力较强,但受剪切时不会产生粉末。本研究可为设计膨化饲料加工机械及运行参数的设定、降低膨化饲料破碎率提供理论参...  相似文献   

4.
为了改善冬季寒冷气候下家禽舍内部环境质量和保温问题,试验设计了一套蛋鸡舍内循环式环境调控系统,该系统主要由内循环调控装置、排风管、进风管、通风孔组成;通过改变进风管通风孔的直径、数量和进风管入口风速,用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FD)仿真软件对蛋鸡舍内部的气流进行模拟,分析经管道流出的气流在蛋鸡舍中的分布情况;将CFD模拟值与实测值进行对比验证仿真结果的准确性。结果表明:CFD模拟值与实测值风速的平均相对误差为12.42%,平均绝对误差为0.07 m/s;通风孔直径为47 mm、数量为32个时进行环境调控最适宜,且入口风速为4 m/s时,舒适区(0.1 m/s<舍内风速<0.8 m/s)面积占比为82.21%,平均风速为0.52 m/s。说明试验设计的家禽舍内循环式环境调控装置及管道的布置有利于改善冬季气候条件下家禽舍内环境质量和保温问题,同时也保证了气流分布的均匀性。  相似文献   

5.
以地下管道为研究对象,在荷载作用下,建立管道模型,通过计算管道界面的最大环切应力,分析管道所能承受的极限应力。结果表明,管道埋藏深度、地基土层泊松比和外荷载对管道的极限破坏力有较大影响。为城市地下管道的抗震、抗压设计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青贮饲料是指将新鲜的青饲料切短装入密封容器里,经过微生物发酵作用,制成一种具有特殊芳香气味、营养丰富的多汁饲料,具有能够长期保存青绿多汁饲料的特性,扩大饲料资源,保证家畜均衡供应青绿多汁饲料。青贮饲料具有气味酸香、柔软多汁、颜色黄绿、适口性好等优点。青贮饲料已在世界各国畜牧生产中普遍推广应用,是饲喂草食家畜的重要的青绿多汁饲料。目前,青贮调制技术同以往相比有较大改进,在青贮方法上推广采用低水分青贮,添加添加剂、糖蜜、谷物等特种青贮法,提高青贮效果,改进了青贮饲料的品质。青贮设备向大型密闭式的青贮塔发展,青贮塔用防腐防锈钢板制成,装料与取料已实行机械化。青贮原料由农作物的秸秆发展到专门建立饲料地、种植青贮原料,特别是种植青贮玉米,使青贮饲料的数量和质量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7.
利用EDEM离散元分析软件模拟齿爪粉碎机粉碎腔内的运行工况,建立玉米模型黏结颗粒和齿爪粉碎机模型,将筛网模型按角度均分为6部分,设定锤头转速为3 900 r/min和4 500 r/min两种工况对其进行离散元仿真分析。对比仿真结果和数据,证明高转速锤头可提升粉碎效率,颗粒在粉碎过程中除受到锤头的有效冲击破碎作用外,与筛网的接触碰撞也会产生粉碎效果;筛网作用面积受颗粒碰撞位置以及转速的影响,为实现快速出料,应该对粉碎室以及筛网结构做针对性设计。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决现代规模化生猪养殖场智能饲喂过程中阀门对水溶液饲料下料控制效果不佳、饲料浪费严重、制造成本高等问题,笔者研制了一种由电磁阀、阀体、阀盖和隔膜垫等组成的适用于智能饲喂的新型隔膜阀,并进行了隔膜阀与不锈钢球阀的下料精度(用相对误差表示)和稳定性(用变异系数表示)对比试验和饲料输送压力对隔膜阀下料精度和稳定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隔膜阀的下料平均相对误差为2.6%,平均变异系数为0.6%,均优于不锈钢球阀(平均相对误差为3.6%和平均变异系数为1.3%);隔膜阀下料相对误差为1.5%~7.8%,随流体压力增大而增大,但不同流体压力条件下的变异系数均小于5.0%;成本(约120元/件)约为不锈钢球阀(约400元/件)的1/3,在满足规模化生猪养殖场智能饲喂要求的同时,节约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试验过程中无管道粘料及弯管堵料现象,各部件均工作正常,系统运行稳定可靠。说明该隔膜阀可用于现代规模化生猪养殖场的智能饲喂。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旨在探讨饲料中添加褪黑素对青鱼生长、非特异性免疫、抗氧化能力、肠道消化酶活性以及肝脏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和热休克蛋白70(HSP70) mRNA表达的影响。试验选取525尾初始体质量为(6.44±0.17) g的青鱼幼鱼,随机分成5个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对照组)、5、10、15和20 mg/kg褪黑素的5种饲料,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5尾鱼。试验期8周。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10~20 mg/kg褪黑素可显著提高青鱼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P<0.05),显著降低饲料系数(FCR)(P<0.05),但对存活率、肝体指数、内脏指数和肥满度无显著影响(P>0.05);通过折线模型推测,当饲料中褪黑素添加量为9.28 mg/kg时,青鱼幼鱼将获得最大WGR。2)与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10和15 mg/kg褪黑素可显著提高青鱼血清总蛋白(TP)和补体3(C3)含量以及溶菌酶(LSZ)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P<0.05),并显著降低青鱼感染嗜水气单胞菌后的累积死亡率(P<0.05);而饲料中添加...  相似文献   

10.
科技动态     
《中国动物保健》2014,(3):81-84
在坏死性肠炎发作期间日粮钙和植酸酶对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 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学院的D.M. Paiva等研究了在坏死性肠炎发作期间添加植酸酶和日粮钙水平对鸡生长性能和矿物质(钙和磷)消化率的影响。将刚孵出的Cobb 500雄性肉鸡称重并随机分成8个处理组。21 d的试验设计成2×2×2因子,包括两个日粮钙水平(0.6和0.9%),2个钙源(石灰石或可溶性钙化海藻,HSC)以及2个水平的大肠杆菌植酸酶(0或1000 FTU/kg)。1个单位的植酸酶(FTU)被定义为在pH 5.5和37℃时从0.00015 mol/L植酸钠中每分钟释放1μmol无机磷的酶量。将鸡放在前一批鸡使用过并表现临床坏死性肠炎症状的垫料上。在7、14和21 d时称重鸡和饲料,分别计算每个阶段和累积阶段的采食量、饲料转化率。每天记录死亡率,在7、14和21 d时测量肌胃和十二指肠的pH。在7、14和21 d收集回肠食糜。在第9天时鸡开始表现临床症状,然后与坏死性肠炎相关的死亡率升高,一直持续到试验结束。不管钙源如何,饲喂0.9%HSC钙的肉鸡死亡率明显高于0.6%钙处理组。饲喂0.6%钙并添加植酸酶的处理组比其他处理组重,不管钙源如何。HSC 处理组具有比石灰石处理组更高的饲料转化率。0.9%钙处理组的肌胃明显比0.6%处理组更酸。0.6%钙+植酸酶处理组明显改善磷和钙的消化率。结论认为,较高的日粮钙(0.9%VS0.6%)对于坏死性肠炎相关的死亡率和肉鸡生长性能具有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在大多数生长试验中,试验动物往往成群地饲养在同一圈中。在试验过程中,有时有个别动物在生长速度上会表现出与其同伴较大的差异,或者死亡。出现此种情况时,如果不能为统计日平均采食量(average daily feed intake,ADFI)和饲料效率而对试验动物的圈采食量(penfeedintake,PFI)进行重新评估,那么试验数据集将丢弃该圈的观察值。因此,我们开发了一个模型,用来评估群体饲喂条件下猪的个体采食量(Individual feed intake,IFI),并通过群体饲喂模拟试验对该评估模型进行验证。在推荐模型中,将每个受影响圈的采食量(FeedIntake,FI)分为用于维持生存需要的采食量(FIm)和用于生长需要的采食量(FIg)两个部分。首先,试验期间个体猪的FIm按NRC(1998)所列出的维持生存所需代谢能的评估方法进行测算,然后将同圈内所有猪的FIm相加,即得到圈FIm。圈采食量(PFI)与圈FIm之差就是该圈动物用于生长所需的那部分采食量。接下来,把该差额部分的采食量平均分给圈内动物每单位增重上,即为FIg。最后,猪圈中被淘汰猪的IFI估测值即为所淘汰猪的FIm与FIg之和,原来的圈采食量(PFI)减去该FI估测值后即得剩余猪的新PFI。个体采食量评估的准确性取决于维持生存代谢能预测方程和饲料原料能量分析值的准确性。在模拟试验中,我们将推荐模型的精确度与2个其它模型的精确度作了比较。模拟试验1显示,在所有测试阶段中推荐模型的精确度至少高于其它2个模型中的任一种方法(P<0.001);模拟试验2也证明,推荐模型的精确度高于其他2种方法。由于IFI的人工计算相对麻烦,为此我们开发了饲料采食量校正电子数据表(feed intake correction spreadsheet,FICS),即一个利用宏指令可对FI进行校正的Excel电子数据表。FISC包括了推荐模型中的所有测算程序,用户可免费从指定的网页上下载Excel文件和使用说明书。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SD大鼠苦马豆素亚急性中毒模型的复制时间及苦马豆素对大鼠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进一步揭示苦马豆素毒性作用机理及其中毒早期诊断和防治提供试验模型,64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对照组、试验Ⅰ组、试验Ⅱ组、试验Ⅲ组。将甘肃棘豆全草粉碎后,按Ⅰ组添加15%(含苦马豆素0.03‰)、Ⅱ组添加30%(含苦马豆素0.06‰)、Ⅲ组添加45%(含苦马豆素0.09‰)的比例制作混合饲料,饲喂至典型临床症状出现为止。攻毒后14,35,56,77d每次每组随机采集4只SD大鼠血液,用半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苦马豆素对BUN、CR、ALB、TP、GLU、TG、TC含量及AST、ALT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GLU、BUN、CR、ALB含量及AST活性呈持续性升高(P〈0.05或P〈0.01);TG、TP含量分别在攻毒后35,56d降低后又升高(P〈0.05或P〈0.01),TC含量和ALT活性无明显变化(P〉0.05)。结果表明,中毒剂量与国外报道基本一致,但中毒时间存在较大差异;不同浓度苦马豆素对SD大鼠血液生化指标有显著影响,且具有一定的时间效应和剂量效应关系,长期低剂量摄入苦马豆素可引起动物机体不同程度的肝、肾损伤。  相似文献   

13.
为实现奶牛饲喂系统的全自动化,全混合日粮(TMR)的水分检测环节必不可少,如何对TMR的含水率进行简单、快速、准确的测量便成为了至关重要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水分测量方法,该方法基于TMR内部空气湿度与TMR含水率之间存在的正相关关系,通过检测TMR内部湿度,从而计算出其含水率。为研究TMR内部空气湿度与环境温度、TMR含水率的关系,分别在18、19、20、21、22、24、25、30 ℃下对10%、15%、20%、25%、30%、35%、40%、45%、50%、55%含水率TMR的内部湿度进行测量,发现随着含水率从10%增长到55%,TMR的内部平均湿度从86.8%RH提升到了97.3%RH,且逐渐趋近于100%|温度对TMR的内部湿度也有相同的影响,但影响较小,在有限范围内TMR内部湿度随温度的变化可用线性关系表示。测量不同温度下的TMR湿度,分别用插值法和曲面拟合法计算出了TMR含水率。经验证,用曲面拟合法计算出的含水率误差较小,在含水率50% ~ 55%计的误差在4%以内,能很好的满足实际检测中的需求。 [关键词] 全混合日粮|在线检测|含水率|湿度  相似文献   

14.
遥感与物联网耦合技术在土地生物资源动态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保护区是包含了土地自然资源、野生和畜牧生物以及人类社会的复杂系统,本研究以牲畜和草地资源关系为模式场景,通过哨兵2号(Sentinel-2)卫星影像提取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分析生物质覆盖率,通过穿戴式智能终端获得牦牛的位置和行为信息,并利用最小凸多边形法(minimum convex polygon,MCP)和整体动态加速度(overall dynamic body acceleration,ODBA)计算得到牲畜行为信息和活动量状态.结果表明:1)秋季NDVI呈显著减小趋势,冬季NDVI不再发生变化,其中2019年9月NDVI平均值达到最大值,为0.65,之后急剧减小;2)牧场围栏对于试验生物的活动能力和采食需求是有限边界,带犊牦牛和不带犊牦牛之间的家域面积无明显区别;3)在影响家域范围的因素中,人为因素基于其主观特性,影响力远大于其他因素,而物理隔离因素大于季节因素和其他环境因素;4)牦牛在2020年2月的家域面积最小,由于入冬后采食资源有限,牧场多辅以谷物饲喂,并利用附加围栏控制牦牛活动范围,避免其过多消耗能量.5)人为干预和采食资源减少的驱使下,试验生物趋向于保守的能量消耗策略,同时不带犊的生物由于负担较轻,活动量及能量消耗较小,在恶劣环境下具备更好的生存机会.本研究为实现数据采集、数据耦合和分析决策系统提供全新分析思路与方法,后续研究中将现有试验流程方法嵌入相对无限空间、低干扰试验环境,完成数据采集-耦合分析-反向决策干预验证的反馈闭环.  相似文献   

15.
白燕  叶元土 《饲料工业》2006,27(10):33-36
采用离体消化方法测定了鲫鱼肠道对鱼粉、花生粕、菜粕、棉籽粕的体外消化率和氨基酸的生成效率。同时采用同位素示踪法和肠道离体灌流模型分别测定了鲫鱼离体肠道对4种蛋白质饲料体外酶解液中氨基酸的吸收速度。结果表明:鲫鱼肠道对鱼粉、花生粕、菜粕、棉籽粕的体外消化率分别为48.51%、85.52%、60.64%、67.22%,其中以花生粕最高,鱼粉最低,消化率彼此之间的差异均显著(P<0.05)。在酶解过程中氨基酸的生成量逐渐增加,以生成的氨基酸量占饲料量的百分比表示氨基酸的生成效率,在酶解7h时以鱼粉最高为12.23%,其次是花生粕为12.14%、棉籽粕为11.23%、菜粕为6.78%。鲫鱼肠道(每克)对4种蛋白质饲料酶解液中氨基酸的吸收转运速度,以鱼粉最高,在灌流40min时,速度为1.058mg/min,其次为花生粕0.782mg/min、棉籽粕0.679mg/min、最低为菜粕0.451mg/min,差异显著(P<0.05)。如果以单位时间内肠道对氨基酸的吸收转运量占流过肠道的氨基酸总量的比例表示肠道对氨基酸的吸收效率,结果为鲫鱼肠道对4种蛋白质饲料酶解液氨基酸的吸收转运效率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所以肠道对氨基酸的吸收效率可能并不受饲料种类的影响。量。采用凯氏定氮法对烘干的饲料样品和消化滤渣进行粗蛋白质含量测定,按照公式计算饲料样品的离体消化率:蛋白质离体消化率(%)=(消化前饲料重量×饲料粗蛋白质含量-消化后滤渣质量×滤渣粗蛋白质含量)/(消化前饲料质量×饲料粗蛋白质含量)。1.3酶解液氨基酸总量测定及计算方法按照1.2.2的方法分别对饲料样品进行酶解,于0、1、3、5、7h分别取酶解液0.2ml(同时补充等体积的磷酸缓冲液),加入10%的三氯醋酸0.2ml,待蛋白质沉淀后以6000r/min离心20min后,取上清液0.1ml采用茚三酮法测定OD570值,用亮氨酸作标准曲线计算酶溶液氨基酸的总量,再按照酶解的氨基酸总量(扣除饲料酶解前的游离氨基酸含量)占饲料量的百分比计算氨基酸的消化生成效率。1.4用于肠道灌注的酶解液制备方法按照1.2.2的方法对鱼粉、花生粕、菜粕、棉籽粕进行酶解7h后,取酶解液以10000r/min离心25min,收集上清液为酶解液,于冰箱冷冻保存备用。定量取此酶解液0.2ml加入10%三氯醋酸0.2ml,待蛋白质沉淀后以6000r/min离心20min,采用茚三酮定量测定酶解液氨基酸浓度。1.5灌注试验方法采用叶元土等利用的肠道灌注系统进行蛋白质饲料酶解液的灌注试验。整个灌注系统置于生化培养箱中,控制环境温度在28℃,恒流泵控制灌注液的流量在2.00ml/min,由氧气瓶从灌流开始前5min就向培养液中充入医用氧气以保持肠道组织活性。1.6离体肠道的制备将鲫鱼捣毁脊髓处死,立即解剖取出肠道,在生理盐溶液浸渍下剔除肠道外壁上的脂肪、血污等,在灌流系统中用生理盐溶液冲洗干净肠道内容物,置于生理盐溶液中待用。每次灌注试验用一尾鲫鱼的肠道,每次试验至少重复3遍。用于解剖获取肠道的鲫鱼平均体重为126g,试验前养殖于室内循环养殖系统中,养殖环境温度为25℃左右,投喂粗蛋白质为30%的颗粒配合饲料2周以上。1.7肠道对氨基酸平均转运速度计算方法在灌注液中加入放射性酪氨酸(L-[4,5-3H]-tyr,放射性浓度为0.5毫居里/毫升),从灌注开始(0min)每10min取肠道外培养液0.1ml,持续40min,并取开始时肠道外培养液样品。每次取样品液100μl,取3个平行样品,并补充同样体积的生理盐溶液以保持肠道外培养液总体积恒定。取肠道内灌流液100μl于闪烁瓶内,设3个平行样品,样品液均置于闪烁瓶内,加入闪烁液5ml放置半小时后,在SN-6930液体闪烁计数器中计数(cpm值)。因灌流液的氨基酸浓度是已测知的,所以根据灌流液cpm值和肠道外培养液cpm值,就可计算出肠道外培养液的氨基酸浓度,再根据培养液体积(40ml)计算经过肠道转运到培养液中的氨基酸总量,最后根据吸收转运的时间计算单位质量肠道对氨基酸的平均转运速度。1.8数据的表示与处理由于鱼体大小差异使肠道长度和质量有一定的差异,为减小试验误差,统一比较标准,我们把鲫鱼肠道对试验氨基酸的跨壁运输量表示为单位肠道组织重量(g)对试验氨基酸的跨壁运输量,并以此为基础计算氨基酸吸收转运速度,计算公式如下:转运到肠道外培养液中氨基酸的浓度=灌流液氨基酸浓度×(肠道外培养液cpm值-空白培养液cpm值)/灌流液cpm值;跨壁运输量=(培养液cpm值-空白培养液cpm值)×灌流试验氨基酸浓度×培养液体积/(灌流液cpm值×肠道质量);氨基酸平均转运速度=(培养液cpm值-前10min时培养液cpm值)×灌流试验氨基酸浓度×培养液体积/(灌流液cpm值×肠道质量×10)。在肠道灌注系统中用恒流泵控制肠道酶解液的流过速度为2.00ml/min,通过酶解液中氨基酸的浓度计算单位时间(min)流过肠道的氨基酸量。肠道对氨基酸的吸收转运效率(%)=每分钟氨基酸的平均吸收转运量/每分钟流过肠道内的氨基酸量。数据采用Microsoft-Excel2003作统计处理,采用多重比较的最小显著极差法(LSR法)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2试验结果2.1离体消化率鱼粉、花生粕、菜粕、棉籽粕4种蛋白质饲料在消化前的粗蛋白质含量分别为69.13%、55.06%、44.25%、50.58%。在离体条件下,通过肠道消化酶水解7h,得到鲫鱼对鱼粉、花生粕、菜粕、棉籽粕蛋白质的离体消化率分别为48.51%、85.52%、60.64%、67.22%,花生粕消化率最高,鱼粉最低,消化率彼此之间的差异均显著(P<0.05)。2.2酶解蛋白质饲料氨基酸生成效率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伏马毒素B1(FB1)对小鼠血液学指标及细胞凋亡的影响,试验选用昆明小鼠饲喂含FB1的饲料,连续45 d后称量体重并计算肾脏、脾脏和肝脏脏体比,测定血常规和血液生化指标,采用Tunel法检测脾脏细胞凋亡的变化,qPCR测定肝脏、脾脏和肾脏中凋亡相关基因的mRNA表达量。结果表明:浓度为36.82 mg/kg的FB1染毒小鼠45 d后,小鼠精神萎靡、食欲下降、体重降低,脾体比显著下降0.1%(P < 0.05)。与对照组相比,血液中淋巴细胞减少,总蛋白(TP)和白蛋白(ALB)的含量分别降低约11.32 g/L和5.99 g/L(P < 0.05),尿素(Urea)的含量明显上升约4.14 mmol/L(P < 0.05),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酶活力显著升高(P < 0.05),分别升高约51.93 U/L和38.94 U/L。脾脏中细胞凋亡的数量明显增加,且肝脏和脾脏中Bax、Caspase 3、Caspase 9和P53的表达都显著升高(P < 0.05),脾脏中Fas的表达显著上升(P < 0.05),肾脏中Bax的表达显著上升(P < 0.05)。综上所述,FB1能够影响小鼠的生长状态和血液学指标,促使肝、脾和肾脏损伤。 [关键词] 伏马毒素B1|小鼠|血常规|血液生化指标|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建立高脂动物模型,探究牛磺酸对肥胖小鼠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将20只5周龄SPF级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组、模型组、3%牛磺酸组和5%牛磺酸组,每组5只,试验期为15周。空白组小鼠饲喂对照饲粮,模型组饲喂高脂饲粮,其余两组在模型组饲粮的基础上分别添加3%、5%的牛磺酸。试验结束前2周分别进行口服葡萄糖耐受实验(OGTT)和胰岛素耐受实验(ITT)。试验结束后乙醚麻醉眼球取血,采用颈椎脱臼法处死小鼠,采集肝脏、肾脏、脾脏、附睾脂肪组织并称重,计算脏器/脂肪系数。测定血清中各项生化指标及瘦素(LEP)、脂联素(ADPN)含量,以及肝脏中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的含量,采用油红O染色和苏木精-伊红(HE)染色分别观察肝脏脂滴分布和脂肪组织形态变化。【结果】①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小鼠体重极显著增加(P<0.01),血糖(GLU)及血脂指标出现异常,葡萄糖耐受和胰岛素耐受的曲线下面积极显著升高(P<0.01),符合肥胖模型的特征。②与模型组相比,添加牛磺酸后小鼠总增重、肝脏系数和脂肪系数均极显著降低(P<0.01);血清中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活性及低密度脂蛋白(LDL)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GLU含量显著下降(P<0.05);肝脏中TG和TC含量极显著下降(P<0.01),ADPN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葡萄糖耐受和胰岛素耐受的曲线下面积均极显著降低(P<0.01);肝脏中的脂滴数量减少,脂肪细胞的细胞截面积极显著减小(P<0.01),细胞数量极显著增多(P<0.01),脂肪细胞分布较均匀。【结论】牛磺酸可通过调节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小鼠糖脂代谢水平,改善其肝脏及脂肪的组织病理形态,可能对肝脏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试验选杜寒F1、杜寒F2、萨寒F1、陶寒F1以及小尾寒羊共54只(3月龄断奶公羔),按对等原则分组,每组10~12只。研究探讨同一营养水平条件下,全颗粒料饲喂,对不同杂交育肥羔羊产肉力及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杜寒F1平均日增重313g,饲料报酬5.17:1,比小尾寒羊分别提高12.59%和10.71%;比萨寒F1提高14.23%和12.82%;比陶寒F1提高10.99%和l6.34%(P〈0.05);比杜寒F2高出11.79%和3.7%。杜寒F1、杜寒F2、萨寒F1和陶寒F1屠宰率分别比小厄枣羊提高1.8、5.9、1.5和2.5百分点;净肉率分别比小尾寒羊提高4.6、4.2、3.1和3.1百分点。杜寒F1、杜寒F2和陶寒F1眼肌面积均大于小尾寒羊(P〈0.05);大理石纹萨寒F1〉杜寒F1〉杜寒F2〉陶寒F1〉小尾寒羊。肌肉的剪切值则杜寒F2〈陶寒F1〈杜寒F1〈小尾寒羊〈萨寒F1。饲养1只杜寒F1与杜寒F2肥羔羊,按试验期平均增重25kg计算,比小尾寒羊增收26元和12.75元。  相似文献   

19.
草地载畜量研究进展:概念、理论和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敏云  贺金生 《草业学报》2014,23(3):313-324
 平衡理论强调家畜和草地资源之间的生物反馈,主张采取保守放牧策略保证草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草地管理的目标是调节草地牧草供给量和家畜饲草需求量平衡。基于非平衡理论的“新草地科学”,则强调气候因素尤其是降水,决定着干旱、半干旱区草地承载力,主张采取机会主义策略,充分利用草地并维持草地基况。传统上,草地载畜量的确定是先计算生长季末的草地产量,利用草地利用率等校正系数校正,再除以家畜的年平均需求量;但由于其没有考虑牧草质量、饲喂价值和家畜营养需求,载畜量估计存在误差,从而导致争议。本文依据国内外研究进展,回顾了草地载畜量概念的发展和演变,比较了草地产量载畜量、营养载畜量(包括标准干草载畜量、总可消化养分及可消化粗蛋白载畜量、能量载畜量)差异,归纳了草地载畜量在应用上的争议。本文指出,由于牧草养分的季节变化动态,采用家畜营养需求法估测的载畜量值通常较草地产量法为低,放牧实践上应采用2种方法相结合估算草地载畜量,根据估算数较低者确定草地载畜量有利于草地可持续利用和保护。草地通常既存在平衡态,也存在非平衡态;而基于平衡理论的保守放牧策略在放牧率和放牧压力上,与基于非平衡理论的机会放牧策略存在差异;放牧管理应结合气候条件、草地基况、草地产权制度、政府贴现与否及市场价格等因素,选择保守放牧策略或机会放牧策略,实现草地畜牧业生产的生态和经济效益。由于生态模型通过模拟草地对放牧的响应及放牧对草地的影响,是草地管理的基础,本文归纳了草地放牧管理相关的生态模型和放牧管理应用程序,以期为草地放牧管理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何颖 《猪业科学》2020,37(12):30-33
文章旨在评估在含植酸酶日粮中(250 FTU/kg)增加钙(Ca)和有效磷(aP)比例对保育猪生长性能和骨骼矿物质含量(骨密度,BMC)的影响。试验将480头保育猪(体重BW=5.7±0.6 kg)随机分配为7个处理,Ca:aP递增分别为:1.25:1、1.50:1、1.75:1、2.00:1、2.25:1、2.50:1、2.75:1,每个处理7个重复(其中6个重复饲喂2.75:1日粮),每个重复10头猪。从试验正式开始前7 d至第0天,所有仔猪饲喂相同日粮。试验期分为两个阶段(阶段1和阶段2),分别为1—14 d和15—28 d,试验猪只在试验期饲喂处理日粮。阶段1和阶段2日粮配方中有效磷比例分别为0.33%和0.27%(大约为需要量的90%)。测定体重(BW)、平均日增重(ADG)、平均日采食量(ADFI)和体重与饲料比(G:F)。试验第28天使用双X射线骨密度仪测定每头猪肱骨的BMC。数据采用PROC MIXED(SAS 9.3)线性混合模型分析。利用正交多项式对比计算Ca:aP递增的线性和二次效应。整个28 d试验期,Ca:aP递增导致ADG(353、338、328、304、317、291和280 g/d;P < 0.01)、ADFI(539、528、528、500、533、512和489 g/d;P < 0.05)和G:F(0.68、0.66、0.64、0.62、0.61、0.59和0.58;P < 0.01)呈线性递减。Ca:aP递增也会导致第14天和第28天BW降低(P < 0.01)。肱骨的BMC随着Ca:aP递增而减少(6.2、6.3、5.7、5.9、5.5、5.6和5.3 g;P < 0.01)。下面是Ca:aP对各指标的回归分析影响,其中X是Ca:aP:ADG[g/d]=339 – 36x,r2=0.81;G:F=0.61 – 0.03x,r2=0.72;BMC[g]=6.4 – 0.27x,r2=0.43。所有结果表明,任何高于这次试验中所使用的最低Ca:aP的钙水平日粮均会损害动物生长性能和骨骼发育。有必要进一步研究日粮中更低水平钙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