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玉米秸秆作为反刍动物的一种粗纤维饲料早已被人们利用,但因其干燥后,其营养大部分丢失,营养价值降低。为了使干玉米秸秆更好地利用,增加其适口性和营养,将发酵,玉米秸秆经发酵后在多种微生物活菌的作用下,其结构、成伤及pH值发生改变,秸秆转化成优质粗饲料,提高饲用价值,增加养殖经济效益。为了验证发酵玉米秸秆对肉牛育肥的应用效果,我们对肉牛进行了饲喂试验,达到了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玉米皮渣直接固态发酵生产饲料蛋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普  虞炳钧 《饲料工业》1997,18(6):26-28
〕对适合于淀粉生产废渣———玉米皮渣为原料,直接固态发酵生产蛋白强化饲料的菌种进行了优选,并对其较适工艺条件进行了初步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康宁木霉(Trichodermakoningi)单菌种发酵时,在培养基初始含水量65%,氮源以硫铵:尿素15∶15比例(即每100g底物中加15g硫铵和15g尿素)一次性加入条件下,经31℃发酵60小时后,产物干基蛋白含量可从631%强化至1460%  相似文献   

3.
试验旨在建立玉米皮固态发酵菌体蛋白饲料菌群qPCR检测方法。试验以玉米皮为发酵底物,枯草芽孢杆菌、酿酒酵母菌和产朊假丝酵母菌为发酵菌剂制备玉米皮菌体蛋白饲料,采用qPCR法定量测定固态发酵玉米皮菌体蛋白饲料中的菌群数量变化,并与平板计数法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试验建立的枯草芽孢杆菌、酿酒酵母菌和产朊假丝酵母菌的标准曲线符合SYBR Green qPCR的检测要求,两种方式检测玉米皮固态发酵菌种数量变化趋势相同。将两种方法所得结果的数据进行线性拟合,得出两者间的线性关系y=1.301x-5.139、y=2.257x-8.431和y=2.941x-12.940,任取3批玉米皮菌体蛋白饲料进行验证试验,两者之间相似度达94%以上,表明本方法可以用于玉米皮固态发酵菌体蛋白饲料中菌群的定量检测。研究表明,试验建立的qPCR技术在玉米皮固态发酵菌种数量变化监测应用中,克服了平板计数法时间滞后和两种酵母菌不好区分等缺点。  相似文献   

4.
玉米秸秆是玉米生产的副产物,在我国北方玉米种植面积大,面广量多,它作为家畜的粗饲料在畜牧业生产上已广泛应用,但由于收获后的玉米秸秆已经于硬,适口性降低,营养成分减少,利用率不高,为改善这一现状将其发酵饲喂牛可取得较好的效果,其发酵原理及其特点如下。  相似文献   

5.
黑曲霉发酵玉米秸秆产纤维素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单因素试验和L9(34)正交试验对黑曲霉3.3148固态发酵玉米秸秆产纤维素酶的工艺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最佳发酵温度31℃,接种量15,装瓶量186g/瓶,发酵时间8.5d。其发酵玉米秸秆产品中CMCase和FPase酶活力达29.94和13.56IU/g;粗蛋白含量为11.26,比发酵前提高79.29;粗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分别为24.45、45.24和37.04,分别比发酵前降低29.01、12.90和19.29。发酵出来的产物具有芳香气味,适口性较发酵前有较大的改观。  相似文献   

6.
试验旨在筛选1株产阿魏酸酯酶的芽孢杆菌,研究其发酵玉米皮的效果。采用十字划线法和平板扩散法对产阿魏酸酯酶菌株进行初筛,结合酶活力测定进行复筛,将筛选得到的菌株利用形态学观察、分子生物学鉴定以及生理生化特征试验确定种属关系。发酵玉米皮试验设4个处理组,对照组(C组)玉米皮添加等量蒸馏水发酵,T1组玉米皮添加2 U/g FW纤维素酶发酵,T2组玉米皮添加5×106 CFU/g FW的筛选菌株发酵,T3组添加2 U/g FW的纤维素酶与5×106 CFU/g FW筛选菌株发酵,每组5个重复,室温发酵15 d。结果显示,研究筛选得到12株产阿魏酸酯酶的菌株,其中菌株A30酶活力最高,为177.1 U/L。经鉴定,菌株A30为解淀粉芽孢杆菌。菌株A30能够提高发酵玉米皮的芽孢杆菌活菌数,对乳酸菌、霉菌活菌数以及物料pH值无影响,该菌株与纤维素酶协同处理对发酵玉米皮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半纤维素和纤维素的降解率均高于其他处理组。研究表明,解淀粉芽孢杆菌A30在玉米皮发酵过程中,能够与纤维素酶协同作用,显著提高纤维素降解率,改善饲...  相似文献   

7.
玉米秸秆是重要的非粮饲料资源,因粗纤维含量较高不宜直接饲喂动物。生物发酵技术可以降低玉米秸秆抗营养因子含量,提高其营养价值及饲用价值,因操作简便、绿色环保等特点而广泛应用于玉米秸秆饲料化生产中。生物发酵玉米秸秆对调节动物机体健康具有一定的作用,在动物养殖中应用前景广阔。文章综述了玉米秸秆生物发酵前后的营养特性、生物发酵玉米秸秆的方法及其在动物饲料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以期为玉米秸秆在动物生产中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选择Plackett-Burman设计和响应面优化相结合的方法,对米曲霉CGMCC 2.0951和热带假丝酵母CGMCC 2.118混合固态发酵玉米皮制备菌体蛋白质饲料的培养基组成进行了优化.二水平PB设计对影响玉米皮发酵的8个因素进行筛选,得出影响最大的3个因素:麸皮、尿素和K2HPO4;再通过响应面分析法对这3个因素进行优化,得出最适添加量分别为麸皮7.63%、尿素1.54%和K2HPO41.16%.优化后的玉米皮培养基经过混菌发酵,其真蛋白质含量可达到12.54%,较发酵原料提高了1.65倍.  相似文献   

9.
目前秸秆饲料工业中正在兴起微生物青贮发酵技术。微生物青贮发酵是将多种有益菌株复合,制成一种多菌株复合体,然后将其接种于秸秆粉料中,依靠微生物本身的作用分解纤维素,提高蛋白质含量,改善秸秆粉料的柔软性、适口性的制作方法。它有投资少、易操作、不争农时、安全无毒的特点。制成的饲料适口性好(有甜香味),蛋白质含量高,营养丰富,易于长期保存,其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10.
将玉米秸秆通过生物发酵处理.即利用秸秆自身携带的一些有益微生物,在密封厌氧环境下生长繁殖,使其变得酸、甜、软、熟、香。最大限度地保存了饲料原有的营养成分,改善适口性,提高饲料消化率。  相似文献   

11.
微贮对玉米秸秆饲用价值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微贮处理对玉米秸秆饲用价值的影响,选用的评价指标为适口性、营养成分含量及各营养组分的动态降解率。研究结果表明:微贮处理对玉米秸秆的营养成分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表明微贮处理并不能显著提高玉米秸秆、沙打旺及柠条的营养价值;微贮处理能够显著改善玉米秸秆的适口性;微贮处理能够显著改善玉米秸秆中干物质、NDF、有机物等营养组分的瘤胃降解特性,显著提高其瘤胃降解率。  相似文献   

12.
玉米秸秆经微生物秸秆发酵剂发酵后,质地变得柔软,并具有酸香酒气味,适口性明显提高,增强了动物的适口性,同时,秸秆中的纤维素和木质素部分被降解,提高了秸秆的营养价值和消化率,微生物活菌进入动物体内建立微生态平衡,增强了机体免疫力,促进了营养物质的利用和吸收。因玉米秸秆发酵成本低廉、操作简便、贮存期长,不易发生霉变,  相似文献   

13.
青贮饲料属于多汁饲料.营养丰富.质地柔软.易于长期保存;适口性好,易消化吸收,饲料利用率高。同时青贮饲料原料来源广泛,大多数饲料作物.如高粱秸、玉米秸和麦秸均可发酵青贮。但从营养价值来说,采用秸秆作为原料的青贮饲料,糖分和蛋白质含量较低。青贮玉米是反刍动物重要的粗饲料来源.也是我国玉米主产区发展畜牧业的主要支柱。与普通粒用玉米相比.青贮玉米具有较高的饲养价值,用青贮饲料饲喂奶牛,消化率可提高,[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玉米是我省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较大,每年有大量的玉米秸秆可供给羊当粗饲料使用,但玉米秸秆干燥后,大部分营养会损失掉,只剩下含量较多的粗纤维,而且干燥后的玉米秸秆适口性很差,羊不乐意采食,废弃的较多,无论是利用量,还是获取的营养都不高,因此,人们研究了应用微生物发酵技术,将玉米秸秆生物发酵,制备成玉米秸秆微贮,增加玉米秸秆的营养和适口性,提高羊对玉米秸秆的利用率和使用率。  相似文献   

15.
青贮玉米具有适口性好,营养丰富,产草量高等特性,经青贮发酵后可长期保持青绿多汁,是牛羊等反刍家畜的上等饲草。为发展家庭养殖业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正> 青贮玉米是奶牛的当家饲料。它的调制技术和方法与其质量关系极为密切,好的调制技术和方法,能获得优质的青贮玉米,损耗少,营养分高,适口性好,能显著地提高产奶量。反之,霉变劣质的青贮料会使牛患病或流产。 推行青贮玉米常年喂奶牛,就得研究优质的调制技术,以提高饲料利用率。青贮料的品质是喂奶牛的实际价值,也是青贮发酵好坏的具体反映。青贮发酵是个复杂的微生物活动和生物化学过程。青贮的成  相似文献   

17.
玉米秸秆发酵原理及其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秸秆是玉米生产的副产物,在我国北方玉米种植面积大,面广量多,它作为家畜的粗饲料在畜牧业生产上已广泛应用,但由于收获后的玉米秸秆已经干硬,适口性降低,营养成分减少,利用率不高,为改善这一现状将其发酵饲喂牛可取得较好的效果,其发酵原理及其特点如下。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各类饼粕,尤其是杂粕资源丰富,但营养价值较低,适口性差,多含有各类抗营养因子,毒素等,严重制约其在饲料工业中的应用。采用微生物固态发酵技术对饼粕等进行固态发酵,不仅可以降低其中的抗营养因子,改善适口性,还能提高饼粕的饲用价值,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国蛋白质饲料资源的供需矛盾,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研究主要对常用的发酵饲料资源的加工工艺及其在动物上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9.
菠萝皮发酵饲料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菠萝皮发酵生产饲料蛋白的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绿色木霉和产朊假丝酵母混菌发酵,添加麸皮20%、硫酸铵3%、尿素2%,料水比1:1,自然pH值,30℃发酵5d,发酵后的饲料粗蛋白含量提高到17.03%,产品气味芳香,适口性大为改善,可作为动物养殖的饲料。  相似文献   

20.
为阐明乳酸菌对收获籽粒后玉米秸秆的发酵品质及饲料特性的影响,本实验以收获籽粒后的玉米秸秆为实验材料,笔者将未添加乳酸菌的玉米秸秆与添加乳酸菌的玉米秸秆进行密闭发酵处理。13个月后室温贮藏开封,通过分析测定不同实验组发酵秸秆的化学成分、发酵品质及体外培养等指标来评定乳酸菌对收获籽粒后玉米秸秆的发酵品质及饲料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乳酸菌的添加不但改善玉米秸秆的色泽、气味和质地,而且显著减少(p <0.05)了NDF、ADF含量,干物质降解率和氨态氮含量明显提高。乳酸菌的添加可以保证玉米秸秆发酵初期对乳酸菌数量上的需求,使玉米秸秆能尽早进入乳酸发酵阶段,pH值迅速下降,蛋白分解作用受到抑制,从而导致发酵玉米秸秆中的氨态氮浓度增加,提高了玉米秸秆的营养价值和适口性,使干物质损失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