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4 毫秒
1.
通过引进越南木薯优良品种(系)9个和杂交种子2500多颗,于2013年和2014年通过20株单行大田评比试验,观测和评价了生物学性状,并进行了初步筛选。结果显示:直接引入的9个品系的鲜薯产量和淀粉产量同我国主栽品种SC205相比较,均表现减产,平均分别减产33.70%、29.72%;引进种子筛选出的3个品系在试验中,2个品系增产明显。表明引进越南杂交种子比直接引进优良品种(系)可能具有更好的育种效率;筛选出了4个具有一定特异性状的种质:1地上生长势较旺种质KM302,株高、茎粗、节间距均显著高于主栽品种SC205;2矮化特异种质2份KM228和NA1,2个品系在节间距和株高上均显著低于SC205;3相对较抗叶螨种质1份HL23,螨害指数为1.6,中抗(MR)叶螨。  相似文献   

2.
为了给我省中部引进、推广应用CIMMYT育成的小黑麦品系提供一些初步的理论参考和依据,着重对引进小黑麦新品系的产量、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参加品比的23个小黑麦品系中,19个较甘啤4号和陇春23号增产,较陇春23号的增幅为1.281%~35.207%。对供试品系株高、穗长等8个性状的差异分析表明,差异极显著。小黑麦在穗长、总小穗数、结实小穗数、穗粒数、穗粒重、千粒重等性状上明显优于陇春23号,在穗粒数、穗粒重、容重等性状上也明显优于甘啤4号。对供试品系产量、株高等九个性状的相关分析表明,产量与株高、容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穗粒重呈显著正相关,产量与其它性状均相关不显著。通过多重线性回归分析表明,株高、穗长等与产量有真实的直线回归关系;表明产量与株高、穗长、穗粒重、容重有显著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3.
软香型品种滇屯502是云南特色优质米生产的当家品种,30余年生产应用种性退化严重,在无病虫害防治条件下,其稻瘟病发病率为100%,产量减少41.9%。为了对该品种进行复壮,采用单穗选择、株系比较、品系鉴定的方法,紧扣稻瘟病抗性、香味和软米几个重要而典型的性状,开展滇屯502复壮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在2.67万株滇屯502群体中筛选出3个复壮品系,入选率为0.01%。这3个品系表型和食味品质与滇屯502相似,但产量和稻瘟病抗性较滇屯502分别至少提高41.1%和58.3%。利用复壮品系混系繁殖形成的复壮滇屯502,较原种滇屯502的生产力得到明显提高。本研究结果可为云南软香常规稻品种复壮提供技术和经验指导。  相似文献   

4.
甘蓝型油菜苗期磷高效基因型的TOPSIS法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以8个经田问初步筛选的不同磷营养效率代表品系为材料,在缺磷和施磷条件下进行营养液培养试验,通过测定苗期与磷营养效率相关程度较高的根长、冠部和根部鲜重、单株干重、根冠比、磷含量、冠部和根部酸性磷酸酶活性8个指标,引入TOPSIS法进行综合排序,以筛选出真正的磷高效甘蓝型油菜品系.结果表明:缺磷和施磷条件下,甘蓝型油菜品系W17(第1)和W39(第8)的TOPSIS排名相同,与田间试验结果一致;缺磷处理的W23及施磷处理的W11和W31的TOPSIS排名与田问试验结果一致:缺磷处理的W31和W290及施磷处理的其他4个品系的TOPSIS排名与田间试验结果相差1位;缺磷处理的W11、W27和W288的TOPSIS排名与田问试验结果相差2~4位.可以看出,TOPSIS法准确地筛选出了磷高效基因型甘蓝型油菜W17和磷低效基因型甘蓝型油菜W39;其他品系排序结果也与田问试验比较吻合,表明TOPSIS法可增加材料筛选的准确性,尤其适宜于极端品系的筛选.  相似文献   

5.
对经抗性初筛的34个中二软占空间诱变4代(SP4)品系进行主要农艺性状分析及稻瘟病抗性评价,结果表明,诱变品系在株高、有效穗数、穗长、穗粒数等性状的变异都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其中变幅最大的是千粒重,其次是结实率,有效穗数的变异幅度最小。除Z34外,其余33个诱变品系的抗谱比原种均有明显拓宽,且田间均抗穗瘟,说明低世代进行抗性初筛是有效的。结合主要农艺性状考查和抗瘟性分析,可从这些诱变品系中选择既抗病又具备较好农艺性状的优良材料,实现抗病种质创新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以20个品系(种)草珊瑚套种于橡胶林,结果表明:不同品系(种)株高、地径、生物量、产量差异较大,产量以广西临桂品系最高,667 m~2达1 022 kg,异嗪皮啶含量以福建南平品系最高达0.956 mg·g~(-1);迷迭香酸的含量在夏秋季较高,异嗪皮啶的含量在秋冬季含量较高;筛选出适宜橡胶林下套种的2个优良品系,且秋季采收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7.
木薯是重要的粮食和工业加工作物,受不良天气、 运输及储藏条件的影响,在收获后至加工期间因块根不耐贮藏变质造成的损失巨大,因此耐贮性木薯品种的选育显得尤为重要.试验采用目测块根褐化程度评估法,通过对木薯种质圃的45个品系耐贮性进行观察比较,筛选出耐贮性强的品系,为木薯耐贮性育种提供试材.据观察结果,木薯品系W28、15-...  相似文献   

8.
利用空间诱变技术进行早籼稻新品种的改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卫星搭载2个早籼稻品系浙105和浙207干种子,进行空间诱变处理。回收后SP2~SP7逐代选择,以主要农艺经济性状改良为目标,结合稻瘟病和白叶枯病抗性筛选,获得一批突变品系;选用72对分布于水稻12条染色体上的SSR引物对5个变异株系与原种对照进行DNA分子检测。结果表明:空间诱变对水稻品种产生了不同程度的生理损伤,SP1表型不分离,SP2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异,SP3起逐代选择获得农艺经济性状、稻瘟病和白叶枯病抗性变异株,从中选出得到明显改良的新品系;5个变异株系与原种之间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SSR多态性差异。  相似文献   

9.
应用DTOPSIS法对2018年广西南亚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11个鲜食甘薯品系11个性状进行综合评价,以期筛选出适合在崇左地区推广种植的优良甘薯品种。结果表明:按照DTOPSIS分析结果 Ci排序,鲜1、鲜3、鲜4三个甘薯品系综合性状表现较差,不适合在崇左地区推广种植。鲜6、鲜10、鲜11三个优良鲜食甘薯品系综合性状优良,理想解的相对接近度(Ci)及单产排名均前三,值得进一步推广在崇左地区种植,并研究相应配套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10.
小麦新品系81(21)-0-11-4是中国科学院西北水土保持研究所小麦组于1981年以75-392作母本,陕早一号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该品系属弱冬性,幼苗匍伏,分蘖力较强,成穗率高,株高85cm,白壳、白粒.  相似文献   

11.
对3个不同品系红罗非鱼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对比养殖,以期探讨生长速度与体色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个体增质量方面,佛罗里达品系比珍珠白品系、关岛品系分别高出7.9%、38.5%;体色方面,粉红色的佛罗里达品系和珍珠白品系生长速度、起捕平均规格,单位面积净产量和肥满度,均高于橘红色的关岛品系。本试验结果为不同品系红罗非鱼进一步开展人工养殖和育种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2.
在环境释放条件下,比较了转基因青蒿及其野生型受体的基本农艺性状、抗逆性及耐常用除草剂等特性.在旱、盐胁迫下,通过测定3种转基因品系和其野生型受体的叶片相对含水量、过氧化物酶及脯氨酸等生理指标,比较了转基因青蒿和野生型的耐受性.结果显示,转基因青蒿品系ANF176、GFH13的株高、茎粗显著低于其野生型受体,转基因青蒿品...  相似文献   

13.
为更好地了解我国转基因棉花的转化品系,建立快速准确的品系鉴别方法,本研究采用长链PCR、Genome Walking的方法解析转基因抗虫棉(Gossypium hirsutum L.)新转化品系鄂杂棉1号的整合结构和外源DNA整合的基因组旁侧序列.以旁侧序列为靶标,设计引物,对引物的筛选优化、特异性和灵敏度测试结果显示,建立的鄂杂棉1号品系定性PCR检测方法具有特异性,检测灵敏度为40个拷贝,相当于100 ng模板的0.1%.对市场的21个样品棉花样品检测,有3个样品检测出具有与"鄂杂棉1号"相同转化品系来源,表明本研究建立的品系特异性检测方法可应用于我国转基因棉花育种材料的鉴别和筛选.  相似文献   

14.
应用甲基磺酸乙酯(EMS)对绥农14大豆种子进行诱变,并构建大豆突变体库.结果在M2分别获得120份茎、叶、花、种子等性状变异的材料,其中38份是株高突变体.用100个SSR分子标记分别对120株突变体进行遗传背景鉴定.结果表明:120份突变体中有5株与对照绥农14有超过9个标记的差异,10株与对照有少于3个标记的差异;另外利用前人定位的与株高相关的46个标记对其中38份株高突变体进行鉴定,发现只有高突变体E790在Sat_168位点有差异.本研究获得的突变体可以作为新的种质资源,同时构建的突变体库也有助于大豆功能基因组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广东地区副猪嗜血杆菌KRG血清分型及基因分型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对保存的2007~2008年广东地区发病猪群中分离的48株副猪嗜血杆菌(Haemophilus parasuis)进行了分析.用琼脂扩散进行血清分型,结果表明48株临床分离菌株鉴定出7个血清型,其中以5型为主,占总菌株的23.68%.采用肠杆菌基因间重复序列-PCR(Enterobacterial repetitive intergenic consensus-PCR)法进行基因分型分析,结果显示,48株不同来源副猪嗜血杆菌菌株基因型呈现多态性分布;分析得到31个基因型PHYLIP-3.68软件对31个基因型的电泳图谱进行基因分型及遗传关系的分析,结果得到8个群,其中B为优势群,占总菌株数的66.67%.表明广东地区的副猪嗜血杆菌的基因型和血清型十分丰富,ERIC-PCR技术可成为其分子流行病学研究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6.
为了鉴定筛选出适宜陇中半干旱区种植的高产抗病小豆新品系。以京农6号为对照品种,对引自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的7个小豆新品系的生育时期、农艺性状、籽粒产量、抗逆性和抗病性等进行试验观察。结果表明,参试品系生长习性均为直立型,生育期122~129 d;均为中晚熟品系;田间抗旱性、抗倒伏性强,高抗白粉病,中抗病毒病和叶斑病。其中ZKS小豆7株高85 cm、主茎分枝数4.6个、主茎节数14.2个、单株荚数61.7个、荚长17.7 cm、荚粒数9.8个、百粒重19.5 g,折合平均产量3 533.33 kg/hm2,较对照品种京农6号增产6.53%,田间抗旱性、抗倒伏性强,高抗白粉病、病毒病、叶斑病、适应性好。ZKS小豆4株高80 cm、主茎分枝数4.4个、主茎节数13.8个、单株荚数58.8个、荚长16.9 cm、荚粒数9.3个、百粒重18.3 g,折合平均产量 3 400.00 kg/ hm2,较对照品种京农6号增产2.51%,抗旱性、抗倒伏性强,高抗白粉病、叶斑病,中抗病毒病,适应性较好。ZKS小豆7和ZKS小豆4可以在陇中半干旱地区进一步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7.
桃果实品质评价因子的选择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为了给桃品质评价指标的确定提供理论依据,该文研究测定了北京市郊栽培的水蜜桃、蟠桃、油桃3个品系的19个品种桃的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固酸比等主要品质指标,并采用“主成份分析”和“聚类分析”法对各品质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桃多个品质指标变量之间存在着相对独立性和密切相关性,经主成份分析后将许多相关的随机变量压缩成几个综合指标,通过系统聚类分析把多个品质指标分成了5类,最终将品质指标简化为单果重、硬度、水分含量、固酸比和风味5个具代表性的指标;又通过“合理—满意度”和多维价值理论的合并规则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为,水蜜桃品系中晚蜜、绿化9号和北京38号的表现性较好;蟠桃品系中以瑞蟠1号和碧霞蟠桃品质较优;油桃品系中品质最佳的为瑞光19号。这一结果与感官评价所得结果有高度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小麦叶锈菌毒性及分子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来自河北、江苏两地的22株小麦叶锈菌作供试菌株,用27个小麦抗叶锈近等基因系品系作为鉴别寄主进行毒性测定。毒性多态性分析结果为:22个菌株通过聚类被分为两组,第一组17个菌株主醚自河北,第二组5个菌株全部来自江苏,表明毒性与地理来源密切相关;菌株间遗传相似系数较高并且差异不大,为0.6296-0.9259之间,说明两地的小麦叶锈菌所含的毒性基因差异不大,应用RAPD技术,从65个随机引物中筛选了12个扩增多态性较好的随机引物,用于分子多态性分析,共扩增出DNA条带102条,其中多态性条带54条,RAPD分析结果为:22个菌株被分为两组,第一组菌株主要来自河北,第二组菌株主要来自江苏,说明DNA多态性与地理来源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菌系间遗传相似系数相差较大,为0.3889-0.9074之间,说明两地小麦叶锈菌群体遗传结构丰富而复杂,比较22株小麦叶锈菌在27个鉴别品系上的毒性特征和54个RAPD标记建立的聚类分析树状图,发现以RAPD标记为基础的分子多态性与毒性多态性相关性不强。  相似文献   

19.
用花粉管通道法将新疆大赖草DNA导入普通小麦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用花粉管通道法将新疆大赖草DNA导入普通春小麦花培品系761,在导入后代D3代中筛选出一个大穗,晚熟变异株,经常规选育获得大穗、我粒的转化后代。以地高辛标记的4个大麦高度重复序列克隆为探针,对供体、受体和转化后进行Southern杂交分析。  相似文献   

20.
采用近等基因系法,通过随机区组设计的近等基因系两因素品系比较试验,研究了包括不同显性矮源及显性矮源衍生的半显性矮源在内的不同矮秆基因对小麦株粒重的影响效应.阐明了矮秆基因及轮回父本对小麦株粒重的主效应及互作效应,并对显性矮源及显性矮源突变衍生的半显性矮源开展了相应的遗传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