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棉花打顶作为棉花种植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对棉花产量与品质具有重要影响。针对我国棉花打顶机械的发展情况,分类总结近年来在棉花高度与顶端检测、打顶装置、控制系统等关键技术方面的研究现状,阐述各个关键技术的突破与创新。同时指出在棉花高度与顶端检测、打顶装置、控制系统等方面检测精度不足、切割可靠性与准确性差、打顶控制算法不完善等问题。提出未来打顶技术研究的发展方向,神经网络、5G通讯等技术可用于棉花打顶识别,创新优化打顶切割装置,先进智能控制算法应用解决棉花打顶控制问题,机器人等先进技术应用到打顶中,发展无人机打顶技术,结合水肥调控栽培技术,推进打顶机械与生产农艺相结合,最大限度减低棉花田间管理复杂度,提升棉花打顶效果,实现棉花机械打顶大规模应用。  相似文献   

2.
3MDZF-6型垂直升降式单体仿形棉花打顶机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3MDZK-12型棉花打顶机作业过程中动力直接传递到刀轴,高速旋转的刀轴与四杆机构仿形装置易产生共振导致打顶精度低和稳定性差这一问题,提出了刀轴动力传递与仿形装置仿形升降运动互不干涉的方案,设计研制了基于伸缩套管传动和垂直升降仿形平台的3MDZF-6型单体仿形棉花打顶机。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作业速度为3.02km/h、标准差在4.2时,打顶率达到93.7%,打顶前后棉株高度轨迹拟合度较好,打顶精度和稳定性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3.
设计了基于顶芽智能识别的棉花化学打顶系统,为实现精准作业,合理高效使用棉花化学打顶药剂,以减少因化学打顶剂的过度使用造成的环境污染。该系统主要由棉花顶芽识别系统、控制系统和喷施系统组成。采用YOLO v5s算法构建棉花顶芽识别模型。控制系统采用STM32F407单片机,负责接收识别系统的信号,并对各个棉花打顶剂管道进行控制。同时,显示界面能够实时显示机具行驶速度、药液流量、打顶剂液位等参数。试验结果表明,在田间全天光照试验中,上午和下午时间段识别效果最优;在速度0.4 m/s下,平均识别率约为94%;信号发送区间为100 mm时,成功向下位机发送信号的成功率达到92%;田间对靶喷施试验表明,有效喷施率为94%,满足作业要求。  相似文献   

4.
基于PLC伺服控制的棉花打顶机设计与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推动我国棉花打顶作业机械化发展进程,设计了基于PLC伺服控制的3MD-3型棉花打顶机,包括3套单体仿形的打顶机构及1套伺服控制系统。该棉花打顶机控制系统通过触控屏设定棉花打顶高度及打顶速度等参数,结合传感器获取的棉株顶端位置,通过PLC控制打顶刀动作实现自动打顶。通过试验,对比检验了双刀打顶方式的可靠性,验证了行驶速度与提升控制频率间的正相关性。结果表明:该棉花打顶作业效率0.36hm~2/h时,打顶的准确率可达到8 5%。  相似文献   

5.
基于UG的棉花打顶机的整体运动仿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一种棉花打顶机的整机结构、工作原理和仿形机构,利用Unigraphics软件对棉花打顶机的整机进行运动仿真分析.同时,详细阐述了整机运动仿真的方法和运动分析方案及连杆和运动副运动驱动的设置;介绍了工作部件距地面高度的调整方法,建立了机具前进速度、工作部件旋转速度与棉株间距之间的关系,为机具的设计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3MDZK-12型组控式单行仿形棉花打顶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就3MDZK-12型棉花打顶机田间作业性能以及机械打顶调控后对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表明:该机工作高效可靠,较好地解决了棉花机械打顶行内和行间棉花顶部的独立仿形这一技术难点,主要性能满足棉花机械打顶的农艺要求。  相似文献   

7.
打顶是棉花生产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农艺要求。针对人工打顶作业劳动强度大、效率低的情况,设计一种小型棉花打顶机。通过仿形控制装置及时反馈棉株高度,控制打顶高度,使打顶前后棉株高度轨迹趋于一致;设计防重复切割罩,解决了高棉株被重复切割的问题。该打顶机结构简单、质量轻、成本低,可满足棉花打顶农艺要求。  相似文献   

8.
3MDZK-12型组控式单行仿形棉花打顶机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就3MDZK-12型棉花打顶机田间作业性能以及机械打顶调控后对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表明:该机工作高效可靠,较好地解决了棉花机械打顶行内和行间棉花顶部的独立仿形这一技术难点,主要性能满足棉花机械打顶的农艺要求.  相似文献   

9.
针对目前棉花打顶机田间打顶效果不理想,打顶过程中出现漏打顶、过打顶和平切顶等问题,本研究设计结合滚筒式切割装置,提出一种平推式棉花打顶机。该机具利用长滚筒切割装置与前、后推禾板相互配合,将高低不齐的棉株顶尖斜推至同一水平高度进行切割打顶。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整机结构稳定,该机具作业速度在3.4 km/h左右时,打顶率达到92%,能够满足打顶作业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基于超声波技术棉株高度自动测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使用的棉花打顶机械经过大量的打顶作业和实验证明,存在着很多的缺点。尤其是在棉花打顶高度的控制与调节上有很大的问题,拖拉机驾驶员不能根据前方棉苗的长势适时、灵活地调节棉花打顶机打顶的高度。针对这些缺点和问题,结合自动识别技术,需要研究设计一套可适时调节棉花打顶高度的系统。为此,介绍了超声波的特性,超声波测距仪的设计原理和用途,超声波传感器的主要技术参数,棉花打顶机总体设计方案的选择,主要部件的设计、计算、结构及特点;研制了结构紧凑、简单、使用性能可靠、操纵方便的测量机构,将棉花打顶技术推向智能化。  相似文献   

11.
对一种电动烟草打顶抑芽机的控制系统进行了设计研究。该控制系统的主控芯片为PIC18F13K22,输入信号主要包括剪刀位置信号、喷药量调节信号、电池电压信号和工作开关信号。其中,剪刀位置检测采用霍尔传感器,输出控制信号主要控制电机、电磁阀、蜂鸣器及指示灯,电机采用控制芯片MC33886进行控制。对该机械喷药量的准确性进行了试验测试,验证了机械的精准性,其平均偏差为2.26%。该设计实现了电动烟草打顶抑芽机的半自动化,有效提高了烟草打顶抑芽的工作效率及质量,进一步推动了烟草农业机械化进程。  相似文献   

12.
棉花打顶机械是棉花高效生产急需配套解决的主要技术装备之一。应用三维参数化设计软件Solidworks设计一种基于超声波技术的棉花打顶装置,介绍该装置的总体结构和工作原理,阐述该装置的总体及关键部件的设计方案。使用该装置可实现棉花精确打顶。  相似文献   

13.
针对烟草现有打顶抑牙机难以实现烟花收集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夹持式智能打顶机,主要由高地隙作业底盘、夹持式智能打顶装置与收集装置组成。夹持式智能打顶与收集装置主要由烟草高度图像识别控制系统、升降机构、夹持输送机构、切割机构、刀片消毒系统、抑牙剂喷施系统和收集系统组成,可实现烟草高度识别、打顶高度调整、烟花收拢、夹持切割、刀片消毒、抑牙剂喷施与烟花收集等联合作业,具有结构紧凑、功能齐全和智能化程度高的优点。在打顶升降机构中采用配重来平衡打顶机构的质量,降低了起升电动机的驱动力矩,能够节约64%的能源。试验结果显示,该机打顶准确率为95%,收集率达到98%,能够满足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4.
为改进现有智能烟草打顶机数据传输和烟草打顶高度精准识别不足等问题,增强检测算法的实用性和鲁棒性,设计了烟草打顶抑芽机无线控制系统。首先利用无线路由系统进行图像采集;然后采用MSRCR算法对图像进行预处理,消除光照对烟草高度识别的影响;再通过同心圆摄像机标定算法对烟花进行定位,确定打顶高度;最后通过单片机控制步进电动机和电磁阀分别进行打顶作业和抑芽剂的喷施。试验结果表明:该高度检测算法在静态试验下烟花识别率达到98.5%,摄像机标定精确度达96%,打顶准确率达95%。打顶准确率高,抑芽剂喷施精准,系统运行稳定可靠,满足烟草打顶的农艺要求。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当前烟草田间人工打顶消毒作业存在效率低、强度大、时间紧的问题,设计了一种烟草打顶消毒联合作业装置;同时,介绍了其总体结构和工作原理,分析确定了该装置的打顶部件、动力传输部件、消毒部件等关键部件的结构以及参数,并进行了田间试验。田间实验结果表明:该机结构设计合理,作业时通过性能良好,割刀切割烟顶部位准确,打顶率为98%,漏打率2%,消毒液喷洒均匀,基本满足了烟草机械打顶消毒的农艺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6.
烟草打顶抑芽的机械化作业能实现节本增效,解决劳动力不足的难题。文中介绍了国内外烟草打顶机的现状和研究进展,分析了现有烟草打顶机的结构、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阐述了烟草打顶机存在的问题,指出烟草打顶机械化作业是大势所趋,总结了烟草打顶机总体的发展正朝着联合作业机械化、智能化和精准化方向发展,并就打顶机机型的研发、作业方式和种植经营模式等给出了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7.
气吸滚筒阵列式棉花精密排种器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针对气吸式棉花精密排种器输气管路结构复杂、能耗大以及排种单体只能实现单行播种等问题,采用阵列吸孔吸种、侧向气吹清种等方式,设计了一种气吸滚筒阵列式棉花精密排种器,确定了该排种器关键零部件的结构参数,建立了充种过程的力学模型。以棉花种子为播种对象,以滚筒转速、吸孔直径、气室负压为影响因子,以合格指数、漏播指数和重播指数为排种性能指标,进行二次旋转正交组合试验,建立各影响因子与排种性能指标之间的回归模型,分析了各因子对排种性能的影响规律。采用多目标优化方法,确定最佳参数组合:滚筒转速为15.5 r/min,吸孔直径为3.5 mm,气室负压为4.2 k Pa,此时排种器的合格指数为93.5%、漏播指数为2.0%、重播指数为4.5%。经试验验证,试验结果与优化结果基本一致,满足棉花精密播种的要求。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排种适应性试验,试验对象为几何特性存在一定差异的新陆早48号、新陆早52号、新陆早60号3种棉花种子,结果表明:合格指数均大于92%,漏播指数均小于3%,重播指数均小于5%,说明该排种器对不同品种的棉花种子具有一定的排种适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