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管输剪切作用对加剂原油流动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在管输过程中,添加降凝剂的原油必然受到泵剪切和管流剪切作用。研究表明,在原油析蜡高峰区的温度范围内,泵剪切和管流剪切都会影响加剂原油的低温流动性。在缓慢降温过程中,管流剪切的影响可以超过泵剪切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一种新的降凝剂复配工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降凝剂复配的研究,提出并验证了降凝剂复配理论,得到了降凝剂复配规律。复配出的GY-3系列降凝剂通过室内作在管道上的应用,表明该降凝剂可改善魏荆线、中洛线、濮临线、花格经、塔里木、大庆和任丘等多种含蜡原油的低温流动性,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能。  相似文献   

3.
剪切作用对加剂大庆原油粘度和凝点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管流剪切、过泵剪切模拟试验以及管输模拟试验,研究了剪切作用对加剂大庆原油粘度和凝点的影响.研究表明,在测粘温度和析蜡点中间值附近35℃和37℃的剪切作用对粘度的影响较大,剪切温度趋近于测粘温度和析蜡点时剪切作用对粘度影响变小,而对于凝点,不存在一个使剪切作用影响明显减小的较低剪切温度.剪切后温度下降幅度越大,剪切作用对粘度的影响越大.快速降温条件下加剂原油受到的剪切作用较小,很可能会夸大降凝剂的实际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4.
张付生 《油气储运》2000,19(6):32-34
通过对管输原油降凝剂的研究和总结,阐述了重复加热和剪切对原油加剂改性效果的影响。提出降凝剂的研究应注意提高降凝剂对改性效果的抗重复加热性能和抗剪切性能。  相似文献   

5.
CE—H降凝剂在河石输油管道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炜  刘义敏 《油气储运》1997,16(2):9-11
河石输油管道自1993年投产以来一直在低输量下运行。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对管输原油添加CE-H降凝剂进行了室内和现场试验。结果表明,河石线管输原油添加50mg/L CE-H降凝上的并加热到70℃综合处理,具有较好的降凝,降粘效果。  相似文献   

6.
原油降凝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康万利  马一玫 《油气储运》2005,24(4):3-7,i001
介绍了国内外原油降凝剂的发展概况,重点阐述了原油降凝剂的作用机理、结构特征、降凝效果的影响因素(包括原油组成、热处理温度、冷却速度、降凝剂加入量、剪切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给出了国内现有降凝剂的种类和国内外降凝剂的现场应用实例.提出应加强原油降凝剂降凝机理、对用于原油降凝与降粘的不同化学剂间的相互影响作用以及原油降凝剂研究方向等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濮临输油管道随着中原油田原油产量的不断下降,其输油量也逐年降低,为解决输油量与输同泵不匹配问题,通常采用阀门节流方法,但节流会造成能源损失,为减少节流造成的能源损失,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濮临线提出了一泵到底的输油工作,并于1995年4月进行了运行。  相似文献   

8.
为了使加降凝剂的原油实现长距离的管输,就管流剪切速率进行了实验室模拟研究。把加降凝剂的原油降温过程中的剪切率称为降温剪切率,以加剂新疆原油为油样,通过试验发现,降温剪切率与降温速率有关,且存在着使粘度最小的最佳降浊剪切率,分析管道内加剂原油的流动情况,将流体沿管疲乏径向分为近壁底层区、过渡区和紊流核心区、分别测定各区内流体的剪切率,指出当管输量较低时,主要是过渡获近壁底层区内的管流剪切对加剂原同低  相似文献   

9.
降凝剂改善西峰原油流变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添加降凝剂改善西峰原油流变性研究的内容和方法,对试验结果和影响加剂效果的因素进行了分析.西峰原油添加10 mg/kg GY-3降凝剂后,其凝点、反常点和低温表观粘度大幅度降低,当重复加热温度低于50℃时,会恶化加剂原油的低温流变性.GY-3降凝剂的降凝效果具有较好的抗高速剪切能力.  相似文献   

10.
针对克拉玛依-独山子管道克独三管冬季安全运行的需要,考察了不同处理温度和加剂量下KD-1降凝剂对北疆0号油、陆石混油和车排子油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该剂降凝降粘效果良好,而且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和广谱性。在克独377管和克独三管进行了加剂输送的现场试验:陆石混油经过泵剪切或与车排子油掺混后,凝点反弹幅度较大,只能满足总站-四站管段的输送工艺要求,不能满足四站和六站同时停炉的输送工艺要求;克独三管添加KD-1降凝剂输送北疆0号油在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可节约费用200×104元/a以上。现场试验总结了简易计量泵标定经验,发现了取样和测试过程中油温回升对原油加剂降凝效果的影响,对现实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杨毅 《油气储运》2007,26(11):35-37
对加降凝剂原油管道的运行参数和泵站的运行特性进行了分析,建立了原油管道的运行优化模型。将遗传算法和模拟退火算法相结合,提出了混合遗传算法,并求解了原油管道的运行优化模型。实例计算结果表明,加剂后管道的最佳运行费用比加剂前减少了8.17%,认为最佳运行方案可以用于指导原油管道的实际生产运行。  相似文献   

12.
赵帆  毛婉茹 《油气储运》1996,15(8):10-13
在长输管道输送的原油中添加降凝剂并加热到一定温度,可以降低原油的凝点和粘度,从而改善原油的低温流变性。在管输原油中添加减阻剂,则可改变管中轴流的流态,减少沿程的摩损失,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添加降凝剂综合处理技术已成功地应用于低输量管道中,取得显著的效益。  相似文献   

13.
温室作为设施农业的主体,其温度调节尤为重要。通过地源热泵空调系统,对温室进行跨季节蓄热,高效节能,清洁环保。以北京某温室及其地源热泵空调系统为研究对象,分析跨季节蓄热系统在温室中的运行性能。采用DeST软件进行建模,分析负荷和室温变化规律,确定系统的运行特性,再结合工程实际数据,探究地源热泵空调系统的运行效果,分析系统运行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全年热、冷负荷总量比值为1.0:1.1,可实现温室能源跨季节的自供给利用;温室室温维持在20.0~25.0 ℃,能够满足高档花卉的生长温度需求;热泵源侧进水温度维持在11.4~23.7 ℃,可以满足相关规范要求;全年地埋管处土壤温度升高1.3 ℃,变化相对稳定。综上可知,地源热泵系统在温室中运行效果显著,稳定性较强,具有良好的经济和节能减排效益。  相似文献   

14.
常新科 《油气储运》1996,15(12):9-12
魏荆线输量逐年递减,输油泵“大马拉小车”现象日趋明显,为此,襄樊输油站与1989年以来,相继对3台输油泵机组进行更新改造,使3台泵机组实现了大中小合理搭配,基本消除了“大马拉小车”现象,设备改造完成后,优化运行输油泵机组,做到与输量的合理匹配,最大限度地提高输油泵机组的运行效率,对魏荆线节能工作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曲慎扬 《油气储运》1996,15(12):7-8
输油管道的工作压力决定着输油泵站的数量和管材的用量,同时影响管道建设的投资和经营管理,所以,工作压力是输油管道设计的重要参数。多年来有一种认识,应该把高压力、大站距做为输油管道向高水平发展的重要指标。输油泵机组具有高的输送压力和较大的功率,泵站和管道的管材能承受高的工作压力,是提高工作压力首先必须具备的前提。提高工作压力,可减少泵站数量,同时却增加了管材的用量,选择管道建设总投资最低时的工作压力,就是最佳工作压力。为此,分析了影响管道工作压力的诸因素,通过推导计算,确定输油管道的最佳工作压力。认为最佳工作压力值与所用管材的许用应力成正比,与管径值成反比,随着管道自动化程度的提高、输油机组功率的增大,泵站建设投资随之增大,这将促使最佳工作压力值进一步加大。  相似文献   

16.
朱玉芳 《油气储运》2004,23(6):57-58
探讨了泵机组的节能途径,提出了机泵能量利用率的概念,对机泵的设计制造、选型和运行操作条件等各项影响机泵能量利用率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给出了机泵节能的有效途径及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7.
离心泵调速节能工艺的理论分析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爱莲  杨纪云 《油气储运》2000,19(10):38-41
结合离心泵实际运行情况,在分析离心泵调速节能理论的基础上,对泵调速节能进行了数学分析,推算出了离心泵调速前后的功率关系式,并对变频调速进行了经济分析,以实例说明了离心泵调速节能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冯海东 《油气储运》1996,15(7):41-43
输油系统机泵效率测试是判断机泵性能的手段,也是输油系统节能降耗的基础性工作。机泵效率测试结果是否准确以及如何减少测量误差等。以往这方面的实验研究工作开展的不多,进行误差分析是提高测试结果精度的一项重要措施,为此,根据误差理论,分析了机泵效率测试的误差来源。  相似文献   

19.
在加剂输送管道中,油样为密闭带压输送。在非密闭状态下进行长时间加剂原油管输模拟试验时,轻组分会挥发,分析了轻组分挥发对加剂混合原油低温粘度及原油凝点的影响,轻组分的挥发加剧了中低速剪切作用的影响,即掺入适当轻质油可进一步改善加剂原油的耐剪切性能。因此,在进行慢速降温的管流剪切模拟试验时,应使用密闭耐压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