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红菜薹(又名紫菜薹)、白菜薹是我国的特产蔬菜,对春化低温要求不严,不需低温就能春化起薹,花薹肥嫩,为食用部分。其风味独特,营养丰富,是长江流域秋冬季节的佳蔬。湖南是红菜薹、白菜薹起源地之一,栽培历史悠久,但历史上湖南菜薹栽培主要局限于长株潭地区.(长沙、株洲、湘潭),面积有限。  相似文献   

2.
吴朝林 《中国蔬菜》2001,1(3):59-59
红菜薹别名紫菜薹、红油菜薹、红菜、属十字花科芸薹属。红菜薹以紫红色肥嫩花薹为食用部分 ,色泽鲜艳 ,风味独特 ,营养丰富 ,是长江流域秋冬季节的佳蔬。隆平高科湘研蔬菜种苗分公司从 1990年开始红菜薹地方品种的搜集、整理、研究和杂种优势利用工作 ,经过十多年的努力 ,选育出一系列适宜不同季节、不同消费习惯的抗逆性强、丰产、优质品种或组合 ,是种植红菜薹生产者的理想选择。隆平高科湘研蔬菜分公司红菜薹资源丰富、品种齐全 ,现将其中 4个品种介绍给大家。早熟优质红菜薹 :湘红一号又名湘红菜薹一号 ,是隆平高科湘研蔬菜种苗分公司…  相似文献   

3.
紫菜薹雄性不育系的选育和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紫菜薹 (Brassicacampestrisssp .Chinensesvar.PurpurcaHort.)又名红菜薹 ,以其柔嫩的花薹为食用器官 ,其色泽诱人、味道鲜美 ,深受广大消费者和生产者的青睐。随着栽培面积的日益扩大 ,对其种子数量的需求越来越大 ,对其质量的要求亦越来越高。近年来笔者将波里马油菜核胞质雄性不育转育到紫菜薹上 ,以期选育出紫菜薹雄性不育系 ,提高紫菜薹的杂交育种技术水平 ,更好地为科研和生产服务。1 紫菜薹雄性不育系的选育1988年用紫菜薹品种大股子作轮回亲本 ,将波里马油菜核胞质雄性不育特征向紫…  相似文献   

4.
无公害紫菜薹种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紫菜薹,别名红菜薹、红油菜薹、红油菜柳等,属十字花科芸薹属芸薹种白菜亚种的变种,一、二年生草本植物。紫菜薹以其花薹供食,柔软脆嫩、营养丰富。食用方法很多,有素炒、荤爆,或用开水  相似文献   

5.
陈辉  宁斌 《长江蔬菜》2015,(12):37-38
红菜薹,别名紫菜薹,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一带,在湖北、湖南、四川都有栽培,尤以武汉栽培历史悠久。其茎薹紫红,开黄花,古诗云:“紫干经霜脆,黄花带雪骄”,剥去茎薹外表皮,露出清白如玉的肉质。红菜薹色泽艳丽、质地脆嫩、味甘爽口、风味独特,清炒菜薹和菜薹炒腊肉是武汉人的席上珍馐,待客佳肴。历代为皇室贡品,有“金殿御菜”之称。近年来,对红菜薹的研究不断加深,推出了许多优质的早、中、晚熟杂交品种,加之推广力度加大,红菜薹种植面积不断上升。红菜薹采收期长,可从国庆节开始上市,一直供应到次年3月。  相似文献   

6.
红菜薹,别名紫菜薹、红油菜薹,它与广东菜心是属于同一变种,为十字花科芸薹属芸薹种白菜亚种的变种,一二年生草本植物,富含钙、磷、铁、胡萝卜素、抗坏血酸等成分,多种维生素比大白菜、小白菜都高.红菜薹是原产我国的特产蔬菜,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一带,以湖北武昌和四川省的成都栽培最为著名.红菜薹色紫红、花金黄,在唐代是著名的蔬菜,历来是湖北地方向皇帝进贡的土特产,曾被封为"金殿玉菜",与武昌鱼齐名.  相似文献   

7.
红菜薹又名紫菜薹,叶和薹色紫红、花金黄,是十字花科芸薹属芸薹种白菜亚种的一个变种,为武汉地区的特产,目前已经广泛种植。
  软腐病是红菜薹常发病害之一,露地和设施栽培均可发生,特别是高温多雨季节发生严重,常造成植株大量毁苗、断垄,一般情况下减产20%~30%。  相似文献   

8.
三个特菜新品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冬菜薹冬菜薹是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所由地方品种中选出的适合长江以北地区秋冬露地或保护地栽培的紫菜薹品种。特征特性浅根系,再生力强。基生叶椭圆至卵圆形,绿色,叶脉叶柄均为紫色。花薹近圆形,紫色,长30~40cm,横径1~1.5cm。腋芽萌发力强,每株有侧薹7~8条,薹色鲜艳,无腊粉;管理得当时,还可以产生许多孙薹。花薹叶少,叶细小,倒卵形或披针形,绕薹而生。花薹品质好,植株抗病,较耐寒。667m2产2000kg左右。栽培要点于8月中下旬至9月上旬播种。阳畦育苗移栽,9月上中旬定植,每667m2苗床播…  相似文献   

9.
湘红二号(湘红菜薹二号)是湖南省蔬菜研究所选育的杂交红菜薹新品种,1998年2月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栽培。特征特性:植株生长势强,株高45cm,开展度70cm,叶长45cm,宽15.5cm,莲座叶披针形,10片左右,红绿色,基部少叶翼,叶面有少量蜡粉,薹皮紫红色,有少量蜡粉,薹长30~35cm,横径2.0~2.5cm,薹生叶3~5片,叶长22cm,宽6.68cm,紫色。单薹重50~80g。菜薹肥嫩,味甜,粗纤维少,风味浓,品质好。较耐热,耐寒,莲座叶生长适温20…  相似文献   

10.
紫菜薹在北京的栽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饶璐璐  王岩 《蔬菜》1991,(4):10-11
紫菜薹(Red tsai-tai)又叫红薹菜,红油菜薹等,其学名Brassica oampestrsi L. var. purpurea Bailey,是十字花科芸薹属芸薹种白菜亚种的一个变种,以采收柔嫩的花薹为商品。紫菜薹原产我国,主要分布在中国长江流域,以湖北武汉和四川成都栽培较多,是武汉市的特色蔬菜,北京有少  相似文献   

11.
湘红菜薹一号的选育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湘红菜薹一号是以自交不亲和系9415-2和孤雌生殖系J-7-2配制的紫菜薹一代杂种,极早熟,从播种到始收45天左右,早期产量高,菜薹亮紫色,无蜡粉,味甜,品质好,耐热,抗软腐病能力强,适应性广,适用于长江流域夏秋栽培和早熟秋冬栽培。  相似文献   

12.
简述金针菜     
简述金针菜魏瑛董秀珍李登飞金针菜(Hemero-calisspp),别名黄花菜、萱草、安神菜、忘忧草、川草、丹辣、鹿葱等。百合科(Liliaceae)萱属(HemerocalisL.)的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染色体2n=2x=22。主要食用部分是花蕾,...  相似文献   

13.
正红菜薹,别名紫菜薹、红油菜薹,红菜薹色紫红、花金黄,是武汉地区的特产。红菜薹营养丰富,含有钙、磷、铁及胡萝卜素、抗坏血酸等成分,多种维生素含量均比大白菜、小白菜高,且色泽艳丽,质地脆嫩,是佐餐之佳品。冬天的时候,武汉人都爱吃红菜薹,下面简单介绍红菜薹炒腊肉的做法。  相似文献   

14.
红菜薹又名紫菜薹、红油菜薹,是我国特产蔬菜。在湖南长沙和湘潭、湖北武汉、四川成都等地栽培历史悠久,面积较大。它以花薹为食用部分,营养丰富、品质柔嫩、风味独特而深受人们喜爱;近年来红菜薹作为高品质蔬菜,生产面积愈来愈大。 合理施肥是红菜基高产、高效益栽培的重要措施。1991年笔者应用放射性32P标记,研究了红菜薹植株对基施磷和叶面施磷的吸收利用特点,旨在为红菜薹栽培中合理施用磷肥提供依据。 材料和方法 一、供试材料和土壤 试材为‘十月红2号’红菜薹,于1991年9月3日播种,29日移栽,试验在湖南省原子能农用研究所同室内进行,…  相似文献   

15.
薹菜(BrasicacampestrisL.sp.chinensisMakinovar.tai-tsaiHort)作为一种绿叶蔬菜,是十字花科芸薹属芸薹种白菜亚种的一个变种,其叶、薹、根均可食用,在鲁中南地区有较广泛的栽培,为群众所喜食。若将其假植软...  相似文献   

16.
中国白菜各类群的分支分析和演化关系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运用最大同步法对中国白菜及其相邻类群(2n=20)的57个品种35个性状进行了分支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它们的演化关系。结果表明,普通白菜、塌菜、菜心、紫菜薹和分蘖菜合为一个分支类群,薹菜和结球白菜为介于前者和芜菁之间的分支类群,被认为是杂交演化形成而归为前一分支类群,日本水菜被认为是受外来种质渗入影响而脱离于分蘖菜的分支类群,以分支图和研究结果建立了中国白菜的演化关系图  相似文献   

17.
作者以普通绿叶紫菜薹和紫色不结球白菜为亲本进行杂交,6代自交分离后得到紫叶紫菜薹新种质,并将其与亲本在生理生长特性上进行了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紫叶紫菜薹新种质为中晚熟,从播种到始收需93 d;叶片深紫色有光泽,薹叶为披针形紫色;花薹紫色略有蜡粉,薹质嫩,平均单薹重约30 g,薹长22~33 cm。该新种质的创制为进一步选育富含花青素的紫叶紫菜薹新品种提供了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18.
薹用不结球白菜(薹菜)以菜心、红菜薹为代表,起源于中国,在岭南和长江流域有悠久的栽培历史,近年来以迟菜心、秋香828、中薹1号为代表的专业薹菜的选育及推广带动了新型薹菜品种的发展,未来丰产、优质和抗性仍然是新品种选育的3大主题,但能够满足周年供应、满足规模化种植、适应机械化种植采收的品种将更受欢迎.薹菜将向专业化、优质...  相似文献   

19.
刘涛 《蔬菜》2008,(2):41-41
洪山菜薹是驰名中外的湖北名菜,与“武昌鱼”齐名,原仅产于武汉洪山宝通寺一带,因此得名。洪山菜薹乃紫菜薹之珍稀品种,俗称“大股子”,十字花科芸薹属,因其茎叶呈紫红色,故又名紫菜薹、红菜薹或芸菜薹。据可靠史料记载,洪山菜薹已有1700余年栽培历史。现在,仅剩的5.3hm^2洪山菜薹原产基地已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在不远的将来,这里将成为一座集旅游、休闲、观光、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探讨了不同播种期对红菜薹品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薹色随播期的延迟逐渐加深:薹叶/薹重量百分比以9月4日和9月14日播种的最低;薹皮/薹肉重量百分比随播期的延迟逐渐降低.9月4日和9月14日播种的菜薹硫氰酸盐含量显著低于其它各期;可溶性糖以9月4日播种的含量最高;9月14日播种的Vc含量极显著高于其它各期;9月以后播种的各期总游离氨基酸及相应的必需氨基酸含量明显高于以前各期;粗蛋白质含量随播期的延迟逐渐增加。同一播期不同层次菜薹的各项品质均有较大差异。采样当候的日均温对各项品质有影响。权衡各播期的产量及各项品质指标,早熟红菜薹的适宜播期为9月上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