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玉米杂交种苗期耐盐碱筛选与大田鉴定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基于所确定的玉米苗期耐盐碱筛选最宜浓度和适宜的生理生化指标,对14个吉林省主推玉米杂交种进行苗期盐碱耐性分析和大田鉴定。结果表明:大田鉴定结果与苗期耐盐碱能力综合评价分级基本吻合;苗期盐碱耐性弱的杂交种其大田减产明显,其减产率最高为44.12%,最低为17.39%,证明鉴定方法与评价指标科学有效,并可以初步筛选剔除一些苗期胁迫表现弱的材料;对于苗期胁迫耐盐碱能力综合评价表现较强的杂交种,其大田减产率变化幅度不大,变化范围在9.33%~11.76%,具体品种是否适宜盐碱地种植需经进一步的大田鉴定。  相似文献   

2.
刘爱国  张成和 《玉米科学》1995,3(Z1):012-015
1992~1993年从河北省6个地区采集玉米大斑病标样123分,分离出玉米大斑病菌株109份,经玉米大斑病菌生理小种鉴别寄主鉴定,1号生理小种出现频率最高为65.1%,2号生理小种出现频率为28.4%。2号生理小种在河北省已经普遍存在,其中唐山、承德、保定出现频率较高,分别为36.4%、31.6%和30.4%.鉴定结果还可看出,从带Ht’单基因的玉米杂交种所采集的标样上2号小种出现频率较高为58.7%。2号生理小种的出现,已对带Ht’单基因玉米杂交种造成了严重威胁,应加强抗2号小种玉米自交系的鉴定筛选及杂交种选育工作。  相似文献   

3.
以玉米杂交种四单19及其双亲444和Mo17为试材,在Na2CO3溶液(25 mmol/L)和NaCl溶液(100 mmol/L)胁迫下,进行种子萌发和苗期胁迫试验,测定发芽率、相对电导率、脯氨酸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丙二醛含量等生理生化指标,比较杂交种与双亲自交系之间的耐盐碱差异。结果表明,Na_2CO_3对于质膜透性的伤害程度大于NaCl,发芽率(GP)、相对电导率(RC)、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SOD)、丙二醛含量(MDA)、脯氨酸含量(Pro)等指标均可用于玉米耐盐碱筛选鉴定。玉米杂交种四单19及其双亲自交系的耐盐碱性强弱依次为四单19444Mo17,杂交种的耐盐碱性优于自交系。  相似文献   

4.
试验以32份转BcWRKY1转录因子基因的玉米株系为材料,针对不同受体材料筛选出耐盐性鉴定浓度,通过苗情观察和生理生化指标对转基因株系进行耐盐性鉴定,建立转基因玉米苗期耐盐性鉴定的方法,同时筛选耐盐性强的玉米新种质,为玉米抗逆性育种提供种质资源。结果表明,耐盐性筛选及鉴定的NaCl适宜浓度为300mmol/L。依据苗情观察评价方法,23份转基因材料耐盐性比受体对照提高了一个级别;依据苗期生理生化指标变化情况,建立了转基因后代株系耐盐性比对照提高程度的评定方法。32份试材中耐盐性比对照提高3级的株系有3份。  相似文献   

5.
种子纯度是种子质量检测重要指标,也是玉米生产中利用玉米杂种优势,获得高产稳产的重要保证。开发建立一套高效、高通量和低成本的玉米杂交种纯度鉴定方法,是我国玉米生产应用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选用郑单958、京科968、农大108等10个玉米杂交品种为材料,利用20个InDel分子标记,建立了一套玉米杂交种纯度筛检分离的鉴定方法。该方法利用荧光毛细管电泳平台组建的多重PCR及多重电泳,结合KASP平台鉴定玉米杂交种纯度,实现高效、高通量和低成本的目标,经验证KASP平台纯度鉴定结果与预期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6.
利用SSR标记技术检测玉米杂交种纯度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玉米子粒DNA提取、SSR扩增片段检测方法等进行了研究,并以4个利用常规种子贮藏蛋白质电泳技术难以鉴定纯度的玉米杂交种及相应自交系和9对玉米SSR位点引物为材料,分别筛选出适合这些不同杂交种纯度鉴定的SSR位点引物,建立了一套利用SSR标记进行玉米杂交种纯度鉴定的技术规程.该程序包括从粉碎干种子提取DNA和利用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SSR扩增片段,对仪器设备要求较低、简单、快速,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7.
白元俊  付波 《杂粮作物》1999,19(4):41-43
通过人工接种的方法对辽宁省常用的30个玉米自交系及26个杂交种进行了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的抗性鉴定。结果表明:所鉴定的自交系及杂交种中,绝大部分感病,仅有个别的表现抗病。  相似文献   

8.
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杂交玉米育种技术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番兴明  陈洪梅 《玉米科学》1999,7(4):008-010
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YT) 于1984 年开始进行杂交玉米研究,其研究表明热带、亚热带玉米的耐自交能力可以通过轮回选择的方法加以改良,并通过组建综合种来培育以选育自交系为目的的基础群体;用双列杂交或NC2杂交的方法鉴定测验种。CTMMYT 用轮回选择的方法把杂交种的选育和群体改良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目前已选育出许多产量超过现有生产上用的品种的杂交种。  相似文献   

9.
玉米抗旱性与生理生化指标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7  
白向历  齐华  刘明  张振平 《玉米科学》2007,15(5):079-083
以目前我国主栽的14个玉米品种为试材,研究了玉米耐旱指数与生理生化指标的关系。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玉米耐旱指数与叶片相对含水量、脯氨酸含量及可溶性蛋白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叶片相对电导率和可溶性糖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叶片中丙二醛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上述生理生化指标均可作为玉米抗旱性鉴定指标的参数,用于玉米品种抗旱性的评定。  相似文献   

10.
焦仁海  王玺 《玉米科学》1998,6(3):039-040
本文着重研究了玉米杂交种铁单4号和本育9号的幼苗特征,掌握了快速鉴定两杂交种的方法,为在生产中快速鉴定两品种纯度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焦仁海  王玺 《玉米科学》1998,6(3):39-41
本文着重研究了玉米杂交种铁单4号和本育9号的幼苗特征,掌握了快速鉴定两杂交种的方法,为在生产中快速鉴定两品种纯度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对目前国内各玉米产区应用的191份玉米杂交种,应用人工注射接种的方法进行抗灰斑病(Cercospora zeae-maydis Tehon & Daiels)鉴定与评价,筛选出对灰斑病表现1级高抗(HR)的杂交种3份、3级抗病(R)的杂交种43份和5级中抗(MR)的杂交种68份。在玉米产区多数杂交种表现为中等抗病或感病,表现高抗的玉米杂交种较少。  相似文献   

13.
InDel作为重要的遗传标记已被广泛用于作物连锁图谱的构建及多样性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从玉米全基因组水平进行InDel标记的挖掘并对其在玉米杂交种纯度鉴定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根据B73全基因组序列(第二版)及Mo17的二代电子拼接序列发现了40 000多个InDel位点,其中约有11 400个含有InDel位点的序列可用于特异性引物的开发。新发展的143个代表基因(<1 kb)或基因内部的功能性InDel标记在B73及Mo17间得到了验证并用于玉米杂交种纯度的鉴定。经过分析,共有13个共显性InDel标记在6个杂交种亲本间表现出明显的长度多态(>50 bp)。结合玉米子粒DNA快速提取方法,利用这些共显性InDel标记对6个杂交种1 400多个样本纯度进行鉴定,结果显示该方法可以快速、准确、经济地鉴定玉米杂交种纯度。  相似文献   

14.
玉米耐旱鉴定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干旱是影响玉米产量最主要的非生物胁迫因子。综述玉米耐旱性评价研究进展,对目前耐旱鉴定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提出玉米耐旱鉴定应采取以产量性状为评价指标的直接评价和以生理生化或形态性状为评价指标的间接评价相结合策略。  相似文献   

15.
1991~1997年对1201份玉米杂交种(组合)和自交系,经田间人工接种进行抗玉米大斑病、丝黑穗病、茎腐病及玉米螟心叶期抗性鉴定,结果综合评选出多抗、兼抗性杂交种(组合)348份,占鉴定的28.9%,其中多抗玉米杂交种242份,占鉴定的21.1%,抗源自交系106份,占鉴定的8.8%;单抗大斑病的玉米材料629份,占鉴定的52.4%;单抗丝黑穗病的玉米材料623份,占鉴定的51.9%;  相似文献   

16.
杨秀英 《杂粮作物》2001,21(1):51-52
玉米种子的纯度一直是种子生产者和经营者关注的问题,种子纯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玉米的产量。而其纯度的鉴定尤为重要。笔者根据多年工作中的实践经验和学习积累,摸索出室内利用幼苗芽鞘和第一叶缘颜色鉴定玉米杂交种子纯度的方法,以供生产用种和种子调运时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7.
品种纯度检验是玉米新品种保护及种子生产的技术依据.本文综述了玉米杂交种纯度室内鉴定的方法与技术,利用种子的形态鉴定、幼苗鉴定、电泳测定方法测定玉米纯度.经多年试验证明这些鉴定方法准确度高、检验周期短,是室内检验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8.
玉米对烟嘧磺隆敏感性差异的相关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烟嘧磺隆是世界上使用量最大的一种磺酰脲类内吸性除草剂。本文介绍玉米对烟嘧磺隆敏感性反应差异的表现、作用机理和生理生化机制,分析对玉米烟嘧磺隆敏感性遗传分析与基因定位方面所做研究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对玉米抗烟嘧磺隆育种研究提出展望,为在玉米耐烟嘧磺隆种质创新、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杂交种选育以及烟嘧磺隆的推广使用等研究领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玉米抗旱基因型鉴定方法和指标的探讨   总被引:35,自引:10,他引:35  
在土壤干旱和大气干旱两种条件下,在玉米开花期,利用玉米叶片的保水能力、脯氨酸累积量、相对电导率及丙二醇含量4项指标,以抗旱系数为对照,对6个不同基因型玉米的抗旱性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依据某一个指标对不同玉米基因型进行抗旱性鉴定的结果可靠性较低;依据上述4个指标进行综合性鉴定的结果可靠性很高.因此,在利用生理生化指标对玉米抗旱基因型进行鉴定时,需要同时利用多个性状的综合值进行评价,以提高抗旱性鉴定的准确率,用简而易行的大气干旱法可以取代繁琐的土壤干旱处理。  相似文献   

20.
AtGA2ox1基因是调控赤霉素代谢的关键基因。以3个AtGA2ox1基因转化体回交转育玉米自交系和配制的杂交组合为研究材料,系统开展玉米自交系和杂交种的耐旱性分析。结果表明,3个转化体在回交转育过程中,多世代间遗传稳定。苗期不同转化体玉米在干旱胁迫24 d后复水仍能正常生长;对照材料胁迫后叶片卷曲至萎蔫,复水后无法恢复生长。通过对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等生理生化指标的跟踪监测发现,干旱胁迫条件下转基因玉米的MDA含量低于对照约20%;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高于对照20%,降低玉米细胞膜氧化损伤来增强转基因玉米耐旱胁迫能力,与玉米耐旱表型一致。成熟期干旱条件下,对照玉米果穗变小,穗长变短,穗重减轻。转基因杂交种的粒重和百粒重显著高于对照,其中杂交种NKYGA09*X923-1百粒重高于对照杂交种21.21%,表现出潜在的育种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