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毕节地区马铃薯产业发展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马铃薯产业化经营不仅依赖于毕节地区的资源条件,更是依赖于农业经营的体制和基础,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社会发展背景和产业发展能力等多种因素。这些因素对马铃薯产业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和深刻的影响。在全面深入调查毕节地区马铃薯生产现状,探索了马铃薯生产的基础条件和存在问题,对毕节地区今后发展马铃薯产业对策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2.
毕节地区地处黔北,农业生产以旱作为主,马铃薯是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种植面积和产量仅次于玉米,居第二位,提高其种植水平,对毕节地区粮食生产、食品加工等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我站在国家科技部下达的“专用马铃薯生产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项目实施后,用2005-2006年两年时间,对净作种植制度下马铃薯合理群体结构进行研究,以提供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的各项最佳质量指标,为指导毕节地区马铃薯生产提供理论依据,现将两年的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毕节地区耕地质量不高,中低产田土面积大,严重制约着耕地综合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绿肥综合利用能有效提高土壤肥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为了进一步加快毕节地区绿肥生产发展步伐,实现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针对当前毕节地区绿肥生产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促进该区绿肥发展措施及拓展绿肥综合利用的路径.  相似文献   

4.
邓培延  张丽君  吕海鹤  毛春霞 《农技服务》2011,28(6):735-737,747
为研究杂交玉米新品种贵单8号在不同生态区域、不同栽培模式下的优化配套技术、良种良法用于大面积生产,采用四因素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对贵单8号在毕节地区的高产配套栽培技术模式进行了研究,初步建立了毕节地区中上等肥力旱地玉米高产栽培的农艺措施数学模型。通过效应分析,得出了各试验因素对毕节地区中上等肥力旱地玉米产量的影响程度顺序为N>密度>K2O>P2O5,合理密植,增施氮、磷、钾肥是玉米高产的重要技术措施。经过模拟寻优提出了3种高产栽培技术模式,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推广。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杂交玉米新品种贵单8号在不同生态区域、不同栽培模式下的优化配套技术、良种良法用于大面积生产,采用四因素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对贵单8号在毕节地区的高产配套栽培技术模式进行了研究,初步建立了毕节地区中上等肥力旱地玉米高产栽培的农艺措施数学模型.通过效应分析,得出了各试验因素对毕节地区中上等肥力旱地玉米产量的影响程度顺序为N>密度>K2O>P2O5,合理密植,增施氮、磷、钾肥是玉米高产的重要技术措施.经过模拟寻优提出了3种高产栽培技术模式,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推广.  相似文献   

6.
介绍贵州高寒山区玉米综合配套增产技术,包括品种配套、肥料配套、管理措施配套、耕作制度配套等方面内容,以为毕节地区玉米生产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7.
毕单14号是毕节地区农科所于2000年组配的杂交玉米新组合。该品种早熟高产,品质好,抗逆性强,适应性广,于2005年6月23日经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5年-2008年连续4年在贵州省毕节地区、六盘水市以及云南省镇雄县等地共示范推广面积164.73万亩。平均每亩缩值增产玉米40.5kg,总产缩值新增玉米6671.6万蝇,新增总产值10007.35万元,取得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为贵州高海拔山区玉米生产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谢文  胡娟  翟均平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11):2203-2204
基于农业专家系统开发平台PAID 4.0,根据本地玉米生产实际,确定了影响玉米种植的主导因子,通过分析专家解决玉米生产问题的思路,采用模糊加权产生式规则的方法组织知识和建立知识库,以加权模糊推理为推理机制,开发了既能在单机下运行,又能在网络环境下运行的毕节地区玉米专家系统。能为玉米种植提供全程的决策服务,同时为基层农业技术人员和农户提供培训。  相似文献   

9.
杂交玉米新组合高产栽培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毕节地区属低纬度高海拔地区,玉米是我区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为了提高本区玉米种植水平,结合"玉米千亩连片超高产示范工程"的实施,拟开展杂交玉米新组合展示,其目的是筛选出适宜我区自然气候条件,抗逆性强的优良组合,为进一步挖掘杂交玉米增产潜力,提高玉米单产水平、促进本区粮食的持续稳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黔西北地区耕地后备资源潜力及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棣 《贵州农业科学》2005,33(4):105-106
耕地后备资源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地处黔西北的毕节地区,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农业大区,在现有生产条件下,依赖耕地数量来保证提高粮食产量的现状,近期难以改变;毕节地区耕地后备资源极为有限,且动态变化明显、区域分布不均匀、开发利用制约条件多,如何科学认识毕节地区耕地后备资源现状,保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基础上,不断改善和提高耕地质量、增加耕地生产能力,以此来保障毕节地区耕地的可持续利用,进而为全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成为毕节地区耕地后备资源开发的主体趋势。  相似文献   

11.
毕玉2号系毕节地区种子站用自选系苏110作母本,自选系毕106作父本育成的白粒紧凑型玉米杂交种,2000年11月通过贵州省毕节地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具有较强的耐旱耐瘠能力和品质优良等特点,适宜在毕节地区海拔1 800 m以下及其他气候相似地区的旱坡地及肥水条件好的坝地种植,目前正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毕节地区位于贵州省西北部,处于云贵高原台面与侧面的结合部,素有高寒山区之称。全区耕地面积43.3万hm2,其中,70%以上耕地分布在海拔1 400 m以上,旱地占86%,以旱地农业为主体。区内年均温12.8℃,降雨量1 000 mm左右,气候凉爽,雨量充沛,十分有利于马铃薯栽培。地区内马铃薯是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播种面积和产量仅次于玉米位居第二,是山区人民的主副食品和发展畜牧业的主要饲料来源。因而马铃薯在毕节地区农业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全区马铃薯播种面积1999年为14.3万hm2,占全省播种面积的1/3以上,是贵州马铃薯的主产区。就毕节地区得天独厚的地理、自然气候条件,将马铃薯产品生产开发建成一个大的产业是完全可能的。根据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需求的变化,如何加快全区马铃薯产业的形成和发展,是当前急需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课题。 1 调整马铃薯的产业方向,明确马铃薯产业的发展目标 马铃薯的营养成分齐全、含量丰富,马铃薯及其产品的市场潜力很大,就毕节地区自然条件和市场需求看,毕节地区马铃薯产业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可定位在三个方面。 1.1 种薯生产 毕节地区西部的赫章、威宁及中部大方的部分乡镇,气候冷凉,昼夜温差大,马铃薯生长茂盛、健壮,种薯质量好,历来都是本省和邻近省区的种源基地。但由于基地建设及栽培技术不规范,常以“大路货”作种薯调出,影响了市场的拓展。目前发展薯类已成为贵州省和南方许多省区种植业结构调整中的一个重点,抓住这个机遇,把毕节地区建成南方的一个种薯生产和供应基地是完全可能实现的。  相似文献   

13.
刘毅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5):20345-20347
分析了毕节地区马铃薯生产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要使马铃薯产业成为毕节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柱,必须因地制宜对马铃薯生产进行科学的规划布局,建立规范化良繁体系实行标准化生产,并创建品牌加大宣传力度,引进、建立加工企业提高马铃薯生产的附加值,使毕节地区的马铃薯生产、加工销售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实现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  相似文献   

14.
毕单 10号是毕节地区农科所于 1993年用自选玉米自交系W 2 6 0作母本、自选玉米自交系 4 11作父本杂交组配而成的杂交玉米新品种 ,2 0 0 0年 12月经毕节地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2 0 0 3年 7月 2 1日经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高产稳产 ,品质好 ,抗逆性强 ,适应性广。 1999~ 2 0 0 2年示范推广 2 5 733 3hm2 ,增产玉米 16 76 2 1万kg ,增值 16 0 9 16万元 ,社会经济效益极为显著  相似文献   

15.
毕单4号系毕节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针对黔西北山区自然生态特点和玉米生产实际,于1982年以墨白玉米种质自选系405为母本,以330天然杂株自选系411为父本组配而成的高产、优质、多抗、广适杂交玉米组合。该组合于1992年6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已在大面积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保护性耕作在毕节地区的推广应用前景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毕节地区农业生产发展现状,对毕节地区推广应用保护性耕作的条件进行了分析,并就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毕节地区自然生态环境概况,分析了发展反季节无公害蔬莱生产的优势条件,从生产基地选择、生产条件改善、栽培管理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采后处理技术等方面提出了毕节地区反季节无公害疏莱的规范化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18.
贵州省金沙县茶叶生产历史悠久、品质优良,素有"中国贡茶之乡"美誉;金沙县茶产业在毕节地区农业结构调整中具有较强的区域优势和经济优势,茶产业的发展对促进毕节地区区域经济、提高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金沙县近几年来茶产业发展情况进行总结,对下一步茶产业的发展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外来种质资源在毕节地区玉米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20世纪60年代以来毕节地区引进外来玉米种质资源的种类、特点、利用方式以及育成品种的推广利用情况,阐明加强外来种质的引进利用对毕节地区杂交玉米的选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今后利用外来种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毕节地区马铃薯玉米套作栽培技术模式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三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对毕节地区马铃薯玉米套作栽培技术模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试验因子复合产量的影响顺序为玉米种植密度>马铃薯种植密度>分带带距.建立了毕节地区马铃薯玉米套作复合产值在1070.64元的栽培技术措施分带带距1.7471~1.9100m,马铃薯种植密度3256~3863株/667m2,玉米种植密度3536~4050株/667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