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泥鳅人工养殖的苗种多来源于自然水域捕捞。野生泥鳅苗种来源不稳定,且质量较差,很难保证养殖的效果。采取人工繁育的办法获得泥鳅苗种可有效保证泥鳅苗种供应,确保养殖效果。[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正>泥鳅(Oriental weatherfish)因适应能力强、成活率高、繁殖力强、饵料易得,已成为我国主要的淡水养殖品种之一,养殖前景广阔。通常泥鳅都在秋季大批量上市,但此时,其售价并不高,而春节前后上市,售价则能提高20%~50%。泥鳅有冬眠的习性,要实现冬天顺利捕捞泥鳅并且不使其患病绝非易事。笔者结合近几年国内捕捞泥鳅的经验教训,将池塘养殖泥鳅冬季捕捞技术要点总结如下。1引地下井水,唤醒泥鳅  相似文献   

3.
泥鳅的捕捞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泥鳅(MisgurnusanguillicaudatusCan-tor)属鲤形目,鳅科。由于泥鳅身体圆滑,有喜钻入泥土中的习性,给捕捞带来较大困难,造成养殖泥鳅的回捕率不高,直接影响产量和经济效益。本文根据作者多年的实践经验介绍几种捕捞方法,供参考。1笼捕泥鳅笼捕泥鳅是根据泥鳅的生活习性,将笼设置在养殖泥鳅的池塘、稻田、浅水沟等水体中,在笼内放上泥鳅喜食的饵料,诱惑泥鳅进到箱内而被捕获。笼捕泥鳅的工具有须定和黄鳝笼,方法简单,效果好。须笼是一种专门用来捕捞泥鳅的工具。它与黄鳝笼很相似,用竹霞编成,长3Ocn。左右,直径约lOom。一…  相似文献   

4.
采取多级培育法,注意从生态环境、苗种放养密度、饵料营养、饵料适口性、水质和成鳅捕捞等方面入手,较好地解决了四倍体泥鳅成活率低、产量低等技术难关.根据2年的生产实践,总结出四倍体泥鳅池塘健康养殖技术操作规范要点,方便广大的养殖单位和养殖户掌握四倍体泥鳅池塘健康养殖技术,减少生产失误,提高四倍体泥鳅产量:成鳅品质和养殖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泥鳅有潜入水底淤泥中栖息的习性,因此给养殖带来很大困难:不但水体不能充分利用,而且捕捞也不方便。日本新泻县水产养殖场试验用一种新的养殖方法;将多孔水泥桩和塑料管片放置池内,使泥鳅钻入洞孔中栖息,这样可以扩大养殖面积,又便于捕捞。  相似文献   

6.
泥鳅鱼养殖试验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泥鳅属鲤形目、鲤亚目、鳅科、泥鳅属。它的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深受人们的喜爱。随着沼泽地的开发和捕捞量的加大,野生泥鳅已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但因其生长速度慢,捕捞困难等缺点,一直没有试养成功。如何大力发展泥鳅养殖是我们急待探讨的课题。今年我们水产技术推广站在县科委的大力支持下,在莲花乡勤俭村韩佩军养殖场做了成功的试验,利用15亩鱼池共产泥鳅鱼苗800kg,商品鱼1500kg,纯盈利1.5万元,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人工养殖泥鳅得到了快速发展,但由于泥鳅人工规模化繁殖技术不够成熟,导致现阶段养殖泥鳅苗种依然需要依赖野生捕捞,数量和质量没有保障,无法满足集约化养殖需求,严重影响了泥鳅养殖产业的正常发展。为此,探索泥鳅的规模化人工孵化技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笔者依托河南省黄河生态试验基地,对泥鳅的规模化人工孵化开展了长期的试验研究工作,已初步实现了关键技术的突破,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8.
泥鳅是生活在淡水中的小型经济鱼类,属鲤形目、鳅科、泥鳅属,泥鳅的学名为Misgurnus anguillicatus。泥鳅分布较为广泛,经济价值较高,是我国人民喜食水产品,因其味道鲜美,营养价值很高,并具有一定的药用保健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和关注。随着国内外市场需求量不断上升,各地纷纷开展了泥鳅养殖。在泥鳅养殖过程中捕捞与运输是末尾环节,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直接关系到当年产量、经济效益等。有关泥鳅的养殖、繁殖方面的报道很多,但是关于人工养殖泥鳅的捕捞和运输方面的报道却很少见,因此开展泥鳅的捕捞以及运输这一课题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前,泥鳅人工养殖的苗种多来源于自然水域捕捞。野生泥鳅苗种来源不稳定,且质量较差,很难保证养殖的效果。采取人工繁育的办法获得泥鳅苗种可有效保证泥鳅苗种供应,确保养殖效果。1、亲鳅来源与选择亲鳅既可从自然水域捕捞,也可人工养殖。亲鳅多采须笼捕捞。选择的亲鳅体长应在12cm以上,体重10g以上,体质健壮,体色鲜艳,无病无伤。2、雌雄亲鳅的鉴别方法雌鳅个体相对较大,在繁殖期腹部膨大。胸鳍短而圆近似扇形,第二鳍条基部无骨质薄片。背鳍正常,没有肉瘤。雄鳅个体相对较小,在繁殖期腹部不膨大,较平扁。胸鳍长而尖近刀形,第二鳍条基部有骨…  相似文献   

10.
泥鳅因其适应性强、疾病少、成活率高,且繁殖力强、运输方便、饵料易得,已成为重要的水产养殖品种.广丰县从2006年开始有养殖户进行规模的池塘养殖泥鳅,并取得了较好的收益.本文对泥鳅生物学特性,以及池塘养殖、病害防治、捕捞运输等方面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11.
<正>目前,由于泥鳅规模化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技术不够成熟,普遍存在转食阶段存活率偏低的"瓶颈"问题,鳅苗生产成本偏高,养殖的鳅种主要依赖野生捕捞,数量、质量和规格都无法得到保障,严重影响泥鳅养殖业的发展。本试验以鲤鱼配合饲料粉料匀浆上清液和捕捞的浮游动物为开口饲料进行大胆尝试,以探索鳅苗转食阶段低廉的开口饲料,为降低泥鳅苗种培育成本提供基础数据,对规模化泥鳅养殖及其发展具有重要的生产指导意义。一、材料与方法1.材料(1)鳅种来源。供试亲鱼全部由重  相似文献   

12.
泥鳅素有“水中人参”之美誉,因其不耐高温,近年来广西各地池塘养殖泥鳅的成功率不高,制约了泥鳅养殖业的发展.为探索池塘养殖泥鳅的新模式,提高其养殖成功率,2015年4月到11月笔者进行了池塘鳅-藕种养技术试验,取得了良好的养殖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正>台湾泥鳅是近年来台湾地区改良的泥鳅新品种。2012年,台湾泥鳅开始进入中国大陆;2013年,台湾泥鳅养殖在大陆特别是广东以燎原之势迅速发展。无论是鱼塘边,还是网络上,人们都在讨论这个新兴的养殖品种。业内人士预言,2014~2015年,台湾泥鳅养殖热潮将席卷广东并漫延到全国。个体最大的泥鳅品种台湾泥鳅具有生长快速、抗病力强、养殖密度高、容易捕捞等优势,其最大的特点是个体大。目前,台湾泥鳅是市面上个体最大的泥鳅品种。据了解,  相似文献   

14.
正台湾泥鳅属于大鳞副鳅的一种,四川、浙江、台湾,辽宁等地均有分布。台湾泥鳅与普通泥鳅相比,在生长速度方面有明显优势,且养殖规模相对较小,目前台湾泥鳅可作为水产养殖重要的参考养殖品种。近两年来,江阴市月城镇水产养殖园开展了台湾泥鳅养殖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现将2017年的台湾泥鳅养殖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正台湾泥鳅以其生长快、好饲养、周期短、易捕捞、收益高以及个体大、口感好等特点受到养殖户和消费者的青睐。尚志市苇河镇于5年前开始引进并推广台湾泥鳅养殖,积累了一定的养殖经验。笔者通过近几年对科技示范户进行台湾泥鳅池塘健康养殖技术指导实践,摸索总结出了适宜高寒地区健康养殖大规格台湾泥鳅的高效技术模式。该模式可达到平均亩产台湾泥鳅825.6千克、规格42.5克/尾、平均亩利润8 364元的良好养殖效果。现将技术经验介绍如下,供大家参考。一、材料与方法1.池塘条件池塘面积4~5亩,长方形,东西走向,光照充足。池深2.5米,池埂坚固,池底平坦,底质为黏土,淤泥厚20厘米。  相似文献   

16.
向冰 《河北渔业》2008,(7):58-60
泥鳅是我国常见的经济淡水养殖品种。由于泥鳅身体圆滑。有喜欢钻泥的习性。给捕捞带来较大的困难。造成养殖泥鳅的回捕率不高。直接影响养殖的产量和经济效益。为此。本文总结出实践中捕捉泥鳅的若干方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正泥鳅素有"水中人参"之美誉,因其不耐高温,近年来广西各地池塘养殖泥鳅的成功率不高,制约了泥鳅养殖业的发展。为探索池塘养殖泥鳅的新模式,提高其养殖成功率,2015年4月到11月笔者进行了池塘鳅-藕种养技术试验,取得了良好的养殖效果。现介绍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试验池塘试验池塘1口,位于北流市新圩镇  相似文献   

18.
赵青松  金珊 《淡水渔业》1999,29(8):42-44
目前全国各地纷纷兴起养殖泥鳅的热潮,但是由于泥鳅身体圆滑,有喜欢钻入泥土中的习性,给捕捞带来较大的困难,造成养殖泥鳅的回捕率不高,直接影响养殖的产量和经济效益。本文根据作者多年的实践经验,总结出如何捕捞养殖泥鳅的几种方法,供大家参考。1 笼捕捕泥鳅较为有效的方法是用须笼或黄鳝笼捕。须笼是一种专门用来捕捞泥鳅的工具,它与黄鳝笼很相似,是用竹篾编成的,长30cm左右,直径约10cm。一端为锥形的漏斗部,占全长的1/3,漏斗部的口径2~3cm。须笼的里面用聚乙烯布做成同样形状的袋子,袋口穿有带子。鳝笼…  相似文献   

19.
2016年黑龙江省穆棱市鱼种场选选择5亩地进行了养殖试养,现就泥鳅的无公害池塘养殖、病害防治以及捕捞、运输等技术要点做出总结,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20.
正泥鳅俗名真泥鳅。为探索在池塘专养泥鳅的效果,在总结前两年养殖情况的基础上,2015年又进行试验示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试验示范总结如下。一、池塘条件1.试验池选择与准备试验池选自单位租用的吉安市井冈山农业科技示范园养殖基地,1号池面积3亩,2号池面积5亩,长宽比为3∶1,东西走向。池深1.5米,池底留有淤泥23厘米,池壁夯实无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