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1试验目的 本试验旨在寻求乌苏1号无芒雀麦良种繁育的最佳灌水量、灌水时间等,寻找出行之有效的灌水制度和最佳水肥偶合比,为该品种的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新雀号无芒雀麦根尖细胞染色体数2n=56,核型是2n=56=46m+10sm,属2B型,为比较对称核型,根据无芒雀麦染色体组基数是7,确定新雀1号无芒雀麦为八倍体。  相似文献   

3.
采用3因素饱和D-最优设计方法,研究高寒牧区无芒雀麦和扁蓿豆的混播技术.结果表明, 混播中扁蓿豆比例是影响牧草产量的主要因子,牧草产量与混播中扁蓿豆比例呈显著正相关(r=0.930 04); 播种行距是影响牧草产量的次要因子,牧草产量与播种行距也呈显著正相关(r=0.910 27 ).无芒雀麦和扁蓿豆混播人工草地的最佳扁蓿豆混播比例、EM微肥拌种浓度和播种行距分别为18%~22%、0.8%~1%和30~34cm.  相似文献   

4.
试验以草原3号杂花苜蓿和无芒雀麦为试验材料,对2年生混播牧草进行刈割处理,通过对两种牧草产量及翌年头茬牧草净光合速率测定结果表明:首次刈割时间推后,无芒雀麦的竞争力下降,产量降低.年刈割频率降低无芒雀麦竞争力增大,而抑制苜蓿的竞争力;刈后翌年头茬苜蓿叶片的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随上一年刈割频率升高逐渐下降,而无芒雀麦随刈割频率的升高呈逐渐增加的趋势,说明低频刈割翌年苜蓿地上部分具有竞争优势,而高频刈割增强了无芒雀麦的种群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苜蓿与无芒雀麦混播草地苜蓿越冬率及抗寒效应,选用龙牧806、公农1号、WL319HQ和敖汉4个苜蓿品种与草地羊茅同行3∶7混播,分析整个越冬期间单、混播根系形态学指标及生理生化指标动态变化情况,并通过隶属函数评价各混播组合的抗寒性能。结果表明,苜蓿与无芒雀麦混播处理越冬率均高于其单播处理;随着外界环境低温的胁迫,同一苜蓿品种混播处理根颈直径、主根直径及侧根数均高于单播处理,但根颈入土深度、主根长度,单播处理高于混播处理;越冬前随自然温度的下降,苜蓿根颈直径呈现先增加后降低趋势,11月15日—4月30日整个越冬期根颈直径变化不明显;抗寒性高的品种根颈分枝较多。4个苜蓿品种单播及与无芒雀麦混播苜蓿根系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及游离脯氨酸均随着气温下降其含量增加,翌年春随着气温回升而降低,其中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及游离脯氨酸含量在11月中旬达到最大值;过氧化物酶(POD)则是随着温度变化在整个越冬期呈现先升后降再上升的变化趋势。通过越冬率调查和运用隶属函数法进行抗寒性综合评判,得出供试材料抗寒性大小依次为公农1号+无芒雀麦公农1号WL319HQ+无芒雀麦WL319HQ龙牧806+无芒雀麦龙牧806敖汉+无芒雀麦敖汉。  相似文献   

6.
施肥及播种行距对无芒雀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解决我区牧草品种单一、蛋白质含量低、品质差的需求,以适应多元化人工草地建设,采用正交试验,对影响无芒雀麦施肥、行距等综合因素及不同水平搭配组合增产效果的比较,选择出增产的最优搭配组合,为提高无芒雀麦产草量提供有效、经济、实用的综合丰产栽培技术,促进人工多年生禾本科牧草草地产草量的迅速提高。种植第二年结果表明,N3P2K1A3处理鲜草产量37 085.25 kg/hm2为最高,比其它组合增产0.72%-68.9%。说明纯施氮105 kg/hm2、磷45 kg/hm2、不施钾肥、行距28.6 cm的搭配组合为最优组合。  相似文献   

7.
69份无芒雀麦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鉴定来自国内外69份无芒雀麦材料的种质遗传多样性。19个ISSR引物共扩增出109条谱带,其中104条是多态条带,多态性位点比率为95.41%。用POPEGEN32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69份无芒雀麦材料总的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255 0,Shannon信息指数为0.396 9,无芒雀麦总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用SLT-NTsys2.1e软件对69份无芒雀麦进行UPGMA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发现69份无芒雀麦遗传关系复杂,69份无芒雀麦聚类分析在相似系数为0.51处分为8个类群;二维主成分分析将69份无芒雀麦分为9个类群。比较二维、三维主成分分析和UPGMA聚类分析结果,最终将69份无芒雀麦划分成9个遗传类群。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无芒雀麦种子和幼苗的耐盐碱能力,在无芒雀麦种子萌发过程中,用浓度为0、20、40、60、80、100、120mmol.L-1的NaCl、Na2SO4、NaHCO3和Na2CO3混合液进行胁迫,研究了胁迫对3个无芒雀麦品种的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的混合胁迫处理促进无芒雀麦mancher的萌发和幼苗生长,其它2个品种均表现为抑制作用。当混合盐碱胁迫浓度小于60mmol.L-1时3个无芒雀麦品种的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和幼苗生长差异不明显(P>0.05);当浓度高于60mmol.L-1后各个指标都急剧下降,且与对照差异极显著(P<0.01)。混合盐碱浓度大于20mmol.L-1时抑制无芒雀麦幼苗的生长,对根的抑制作用强于对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以无芒雀麦种群为研究对象,用1种新的固定样方法和常用随机取样法,比较两种取样方法对同一研究对象——无芒雀麦的株高、密度、地上生物量及相应的动态变化的差异。结果表明:2种取样方法获得的数据有差异;方法1(固定样方法)在反映无芒雀麦的地上生物量动态变化时,能在株高和密度的背景值一致的基础上进行,是准确研究无芒雀麦的地上生物量变化规律的取样方法。  相似文献   

10.
几种加拿大多年生牧草在甘肃景泰的引种试验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引种试验结果表明:蒙古冰草的越冬率为50 %,百脉根不能越冬,其余品种越冬率均在75 % 以上(多年生禾本科牧草中以苇状羊茅鲜草产量最高,其次为吉农无芒雀麦、无芒雀麦、草地雀麦、草地羊茅和细茎冰草;多年生豆科牧草中,公农1号苜蓿和紫花苜蓿Algonguin、Rangelaneler、AC longview、Podus产量较高生长状况良好,在本地有很重要的推广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锌对无芒雀麦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研究重金属锌胁迫对无芒雀麦种子的影响,在实验室中模拟土壤锌积状况,对无芒雀麦种子在浓度为0(对照) 、50、100、150、200、250、300 mg/L 的ZnSO_4胁迫下进行种子萌发试验.结果表明,ZnSO_4浓度小于150 mg/L时,锌胁迫对于无芒雀麦生长可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当ZnSO_4浓度大于150 mg/L时,对无芒雀麦生长起到抑制作用.ZnSO_4浓度为150 mg/L是影响无芒雀麦种子萌发的关键值.  相似文献   

12.
奇台无芒雀麦原原种制备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奇台无芒雀麦是国家注册的地方品种,本义阐述了建立奇台无芒雀麦地方品种原原种田的方法和原原种的制备技术,对今后多年生异花授粉、具有无性繁殖能力的禾本科牧草的地方品种和野生栽培种的原原种制备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骆秀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3):16432-16434
以1981~2011年《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作为数据来源,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 Leyss.)研究文献的数量、年份分布、文献作者与作者地域分布、载文期刊的分布、研究领域等进行了统计分析,旨在揭示我国无芒雀麦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结果表明:近30年国内无芒雀麦相关研究文献总量157篇,第一作者102人,载文期刊56种;有11位核心作者和4种核心期刊,研究领域集中在栽培技术、生理生态、品种选育与引种、种质资源、抗性鉴定和加工利用等6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几种小麦族亲缘植物麦谷蛋白和醇溶蛋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技术,对近年收集到的几种小麦亲缘植物的麦谷蛋白和醇溶蛋白进行了研究。麦谷蛋白的SDS-PAGE电泳结果表明:在高分子量区,2种披碱草、旱麦草、华山新麦草、大赖草、簇毛麦、节节麦、黑麦都有HMW-GS条带存在;拟鹅观草、纤毛鹅观草、无芒雀麦、二棱大麦和燕麦没有HMW-GS条带。在低分子量区,除无芒雀麦、纤毛鹅观草和黑麦没有LMW-GS条带以外,其它亲缘植物都有1~7条LMW-GS条带;醇溶蛋白的A-PAGE电泳结果表明:20份材料共分离出28条醇溶蛋白带纹,其醇溶蛋白多态性达100%,表明所分析的材料间具有丰富的醇溶蛋白遗传多样性。对20份材料的遗传距离进行聚类分析,其遗传距离在0.27~0.72之间,在遗传距离为0.61时,所有材料被聚为6类,其中普通小麦品种中国春、纤毛鹅观草和黑麦分别单独成类,纤毛鹅观草和黑麦与其它小麦及其亲缘植物具有较远的亲缘关系,无芒雀麦与簇毛麦之间、拟鹅观草和披碱草之间、旱麦草与大麦之间具有相对较近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5.
高等级公路边坡牧草绿化混播试验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测定13种引种牧草及6种混播组合的密度、高度、产量、盖度、颜色、青绿期、地下生物量等不同生物性状指标,用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法对其进行的综合评判,对6种混播组种方案的各项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后得出,混播组合方案1的综合性状表现最好,综合评价值为0.74;其次是混播组合方案4,综合评价值为0.60;再次是混播组合方案5,综合评价值为0.53;而以混播组合方案3的综合性状表现最差,综合评价值仅为0.58;混播组合方案2的次差,综合评价值为0.59。同时还得出,在春旱比较严重,夏季干热风危害比较厉害的西安地区,水热条件是影响高等级公路边坡牧草绿化成败与否的关键。结合这一气候特点以及陕西省高等级公路边坡的特殊性,提出了一套适合陕西省高等级公路边坡绿化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6.
1988~1990年在乌鲁木齐市老满城进行了奇台无芒雀麦、昭苏无芒雀麦、八农无芒雀麦、林肯无芒雀麦和老芒麦(CK)的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奇台无芒雀麦产草量很高,极显著地高于对照老芒麦,与林肯无芒雀麦和八农无芒雀麦均属于丰产型品种,其生长速度和再生速度快,饲草品质好,种子产量表现最高,并且抗病虫害能力较好,是新疆优良的禾本科牧草品种,在生产中可以取代老芒麦。奇台无芒雀麦是地方品种,个体间在许多性状上一致性较差,提高该品种的一致性和生长,再生的整齐度是今后育种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17.
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不同时期施肥对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种子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时期施肥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以返青期和抽穗期施肥的种子产量最高(平均达到906.6 kg.hm-2)。因此,在返青期或抽穗期施肥是提高无芒雀麦种子产量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8.
施肥期对4种禾本科牧草生长特性及种子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不同施肥期4种多年生禾本科牧草生长特性和种子产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施肥期4种牧草生育期变化不大;羊草和扁穗冰草在抽穗期施肥株高最高,无芒雀麦拔节期施肥株高最高,比对照高14.9 cm,施肥处理降低垂穗鹅观草的生长速度;返青期施肥羊草、垂穗鹅观草和扁穗冰草的产量最高,无芒雀麦在抽穗期施肥后牧草产量和质量最高,茎叶比为0.62;羊草在拔节期施肥种子产量、发芽率显著高于对照,垂穗鹅观草和扁穗冰草在返青期施肥种子产量、质量均高于对照和其它施肥期。  相似文献   

19.
1983年开始以天山北坡乌鲁木齐市南山谢家沟野生无芒雀麦为育种原始材料,以提高产量及开发利用野生牧草种质资源为目的,采用混合选择和单株选择方法,历时12a育成新雀1号无芒雀麦。该品种产量高,草质好,干叶率高,再生快,植株高,叶片宽大,抗寒、抗旱、耐盐性强。体细胞染色体56条,即2n=56条,属8倍体,与伊犁昭苏野生无芒雀麦4倍体(2n=28条)完全不同。  相似文献   

20.
为青海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 L.cv.Qinghai)高产优质栽培和大面积栽培推广提供科学依据,在青海省祁连山试验田中采用正交设计,研究不同行距(A)、播种量(B)及施肥量(C)对青海草地早熟禾产量和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对青海草地早熟禾的地上植物量和光合特性均有一定影响。对地上植物量、种子产量、净光合速率影响的主次因素大小分别为:施肥量行距播种量,行距施肥量播种量,行距施肥量播种量;行距对地上植物量、种子产量、Pn影响极显著,对种子千粒质量、Tr影响显著;播种量对地上植物量影响极显著,对Tr影响显著;施肥量对地上植物量、种子产量、Ci影响极显著,对Pn、Tr影响显著。经分析得出青海草地早熟禾地上植物量丰产栽培最佳方案为30cm行距+4.5kg·hm~(-2)播种量+750kg·hm~(-2)施肥量;种子最佳方案为30cm行距+3kg·hm~(-2)播种量+450kg·hm~(-2)施肥量;施肥对青海草地早熟禾光合特性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