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附子原植物为乌头,别名五毒花、鹅儿花、铁花.毛茛科,多年生草本,以块根入药,主要含微量乌头碱,次乌头碱等.味辛,性温,有毒,温湿,具有温里回阳、止痛祛风、散寒燥湿之功效,治疗虚脱、四肢厥冷、胃腹冷痛、风寒湿痹、肾虚水肿等症.  相似文献   

2.
袁小红  杨婷  刘卓  徐春霞  索志荣  侯大斌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6):2385-2386,2390
[目的]探索生附子总生物碱及其水解产物中双酯型和单酯型二萜生物碱的含量与附子道地性的关系。[方法]采用HPLC分析方法,测定四川江油、云南和湖北等地生附子总生物碱及其水解产物中的乌头碱、中乌头碱、次乌头碱等双酯型二萜生物碱和苯甲酰乌头碱、苯甲酰中乌头碱、苯甲酰次乌头碱等单酯型二萜生物碱的含量。[结果]四川江油道地产地栽培的生附子总生物碱中双酯型二萜生物碱含量为0.556%,远高于云南和湖北附子,其中的乌头碱、中乌头碱和次乌头碱含量分别为0.081%、0.161%和0.314%;其总生物碱高温水解产物中的双酯型二萜生物碱含量为0.004%,单酯型二萜生物碱的含量为0.146%,其中苯甲酰乌头碱、苯甲酰中乌头碱、苯甲酰次乌头碱的含量分别为0.016%、0.080%和0.050%。[结论]四川江油生附子双酯型二萜生物碱的含量高,其总生物碱高温水解后双酯型二萜生物碱的含量低,单酯型二萜生物碱的含量高,符合2010版药典规定。  相似文献   

3.
<正>北乌头为毛茛科乌头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是民间常用中草药。块根含有乌头碱、中乌头碱、次乌头碱、3-脱氧乌头碱及北乌碱等20余种成分,其中双酯型生物碱有麻辣味,亲脂性强,毒性大,是主要毒性成分。块根提取液对昆虫有很好的毒杀和驱避作用,可以作为一种新型的植物性杀虫剂来进行开发,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作者从2005年开始对北乌头进行了人工栽培,现已初步了解了北乌头的人工栽培技术,为北乌头的大面积人工栽培和  相似文献   

4.
3,13-酯基中乌头碱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杀虫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乌头碱及其衍生物的结构和杀虫活性的关系。[方法]通过酸酐或酰氯酯化合成中乌头碱的衍生物3.乙酰中乌头碱、3-丙酰中乌头碱、3-乙酰-13-苯甲酰中鸟头碱和3-丙酰-13-苯甲酰中乌头碱,并对其进行杀虫活性测试。[结果]在浓度为500mg/L时,中乌头碱对稻褐飞虱和苜蓿蚜的杀虫活性分别为50%和30%;3-乙酰中乌头碱、3-丙酰中乌头碱、3.乙酰-13-苯甲酰中乌头碱和3.丙酰-13-苯甲酰中乌头碱对苜蓿蚜的杀虫活性分别为40%、30%、30%和20%。[结论]中乌头碱羟基酯化后杀虫活性下降。3位羟基的存在对中乌头碱的杀虫活性的影响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王佳  郑淑晶  李阳  胡德  冷向阳  王淑敏 《特产研究》2023,(1):142-146+151
本研究建立乌头汤有效成分含量测定的HPLC方法。检测条件如下,流动相10 mmol/L磷酸二氢铵,磷酸调pH为2.1-乙腈,色谱柱Waters XSelect C18(4.6 mm 250 mm,5μm),检测波长210 nm和235 nm,柱温35℃,流速1 mL/min。结果表明,该方法下,各物质间分离度良好,与阴性对照品相比较均无干扰,符合方法学考察中各项指标要求。HPLC方法可有效分离乌头汤中12种不同结构类型成分,稳定高效,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作为乌头汤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与此同时将乌头碱、次乌头碱和新乌头碱等毒性成分一并纳入检测范围,以确保用药安全,可为今后乌头汤新药开发及生产的质量标准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中药乌头中乌头碱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志远 《郑州牧专学报》1996,16(2):11-13,33
利用改良异羟肟酸铁法对郑州、洛阳等4地(市)市售乌头中双酯型乌头碱的含量进行定量分析,其含量在0.214% ̄0.388%之间。试验证明,本法灵敏,稳定,重现性好,回收率为99.71%,为兽医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以及复方中乌头碱含量测定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测定了乌头碱、次乌头碱、中乌头碱3种乌头生物碱对甜菜夜蛾的毒杀活性和作用方式.结果表明,乌头生物碱对甜菜夜蛾有较强的胃毒、拒食和生长抑制作用,基本没有触杀和熏蒸作用;3种乌头生物碱对甜菜夜蛾4龄幼虫的毒杀活性存在一定的差异,乌头碱和次乌头碱的毒杀致死中浓度LC50基本相当,分别为121.51 mg·L-1和146.27 mg·L-1,而中乌头碱为495.09 mg·L-1,与前二者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展毛多根乌头有效成分乌头碱的分离及定量测定技术,为展毛多根乌头的开发利用提供试验依据。[方法]以乙醚为提取溶剂,从展毛多根乌头中分离其主要生物碱成分乌头碱(aconitine);采用改良异羟肟酸法,在波长512.6 nm波长处测定展毛多根乌头中乌头碱的含量。[结果]展毛多根乌头中乌头碱的含量为0.360 6%,平均回收率为97.40%。[结论]该定量分析方法简便、实用,显色稳定性好,为展毛多根乌头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符华林  樊琴 《江苏农业科学》2007,(3):207-208,215
以乙醚为提取溶剂,从露蕊乌头中分离其主要生物碱成分乌头碱(aconitine)。并采用改良异羟肟酸法,在波长521 nm处测定露蕊乌头中双酯型生物碱乌头碱的含量。结果表明,露蕊乌头中乌头碱的含量为0.381 2%,回收率为97.63%。试验证明该定量分析方法简便、实用,显色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10.
为优化工布乌头中生物碱的测定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工布乌头中新乌头碱、塔拉萨敏和乌头碱的含量。结果表明:采用10%氨水1mL、乙醚20mL,浸泡24h后超声处理30min可有效地对工布乌头中生物碱进行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研究了栽培技术及年限对铁棒锤药材质量的影响。研究方法是以乌头碱为指标性成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比较不同栽培技术及年限的铁棒锤药材质量。结果表明:二年生铁棒锤药材乌头碱含量高于一年生,打顶处理可以提高铁棒锤药材乌头碱含量,秋季采收的铁棒锤药材乌头碱含量更高。  相似文献   

12.
为更好地控制化风丹药母质量,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化风丹药母中乌头碱、新乌头碱和次乌头碱含量。结果表明:同时测定化风丹中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的色谱条件为 Inertsil ODS-SP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四氢呋喃(25∶15)A,0.1 mol/L 乙酸铵溶液(每1000 mL加冰醋酸0.5 mL)B,梯度洗脱(0~22 min,20%~23% A,22~40 min,23%~25% A),流速1.0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35 nm。在该条件下,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分别在0.258~1.548μg、0.322~1.932μg、0.280~1.680μg 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8.64%(RSD 2.72%)、96.61%(RSD 1.15%)和98.80%(RSD 1.91%),该方法操作简便、准确、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13.
运用HPLC测定四川境内乌头中3种酯型生物碱-新乌头碱、乌头碱和次乌头碱的含量. 实验以C8色谱柱为固定相, 为乙腈-甲醇-缓冲液(8∶39∶53), 缓冲液为0.2%冰醋酸, 用二乙胺调pH值至5.41; 流速为1.0 mL/min; 紫外检测波长为231 nm. 所得新乌头碱、次乌头碱和乌头碱的标准曲线范围分别是11.968~299.2 μg/mL、 5.552~138.8 μg/mL和 7.168~179.2 μg/mL(r=0.999 52, 0.999 57, 0.999 56, n=7); 检测限分别是0.4787 μg/mL、 0.2776 μg/mL和0.7168 μg/mL; 加样回收率为 95.36%~101.77%, RSD均小于5%. 结论表明该方法准确、灵敏度高, 便于乌头类药材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4.
利用改良异羟肟酸铁法对郑州、洛阳等4地(市)市售乌头中双酯型乌头碱的含量进行定量分析,其含量在0.214%~0.388%之间.试验证明,本法灵敏、稳定、重现性好,回收率为99.71%.为兽医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以及复方中乌头碱含量测定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附子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会东县越来越多的山区开始规模化种植经济作物。附子作为一种药用经济作物,主要含有微乌头碱、次乌头碱等,能温里回阳、止痛祛风、散寒燥湿,可治疗虚脱、四肢厥冷、胃腹冷痛、风寒湿痹、肾虚水肿、跌打剧痛等病症。附子主要产于四川江油,其次为云南、湖北、重庆等省、市。近几年来,通过引种试验、示范,会东县的撒者邑、野租、雪山、柏杉、鲁南等乡(镇)已广泛种植附子,农户经济收入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6.
建立了附子中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的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检测方法,并用该方法测定不同秸杆覆盖处理的附于中3种生物碱成分.以PolarisC18-A(50 mm×2.0 mm,5.0 μm)为色谱柱;甲醇和水(体积比为80∶20)为流动相,流速为0.2 mL/min,检测波长为240 nm,柱温为30℃.结果表明,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分别在0.70~35.00 ng(r=0.999 6)、0.50~25.00 ng (r=0.999 6)、1.06~53.00 ng (r=0.9980)范围内线性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7%、99.2%和98.9%.该方法结果准确可靠,是一种快速灵敏、专属性强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7.
生附子中二萜生物碱化学成分及其杀虫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生附子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并研究其杀虫活性。[方法]从生附子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二萜生物碱,根据波谱学测试和与标准品对照的方法确定其结构,同时分别对生附子总二萜生物碱、中乌头碱、宋果灵和附子灵进行杀虫活性测试。[结果]生附子乙醇提取物获得5个晶体,分别为中乌头碱、乌头碱、次乌头碱、宋果灵和附子灵。杀虫活性测试表明,生附子总二萜生物碱、中乌头碱、宋果灵和附子灵对稻飞虱与苜蓿蚜均具有明显的杀灭活性。[结论]生附子乙醇提取物抗虫具有广谱性,其中的二萜生物碱成分可作为植物源杀虫剂进行开发。  相似文献   

18.
毛茛科植物活性多样,主要对毛茛科植物具有农药活性的6个属:乌头属(Aconitum)、铁线莲属(Clematis)、黄连属(Coptis)、翠雀属(Delphinium)、白头翁属(Pulsatilla)和黑种草属(Nigella)进行综述。这6个属均有杀虫和抑菌活性,其主要有效成分是去亚甲光飞燕草碱、硬飞燕草碱、多根乌头碱、塔拉乌头胺、牛扁碱、高乌甲素、β-木兰花碱、α-木兰花碱、小檗碱、巴马亭、黄连碱、翠雀胺和原白头翁素等;黄连属和白头翁属中部分种的提取物具有杀线虫活性;乌头属和黄连属中部分种的提取物具有除草活性;此外,白头翁总皂苷还具有杀螺活性。其他多个属的农药活性还没有被深入研究,在植物性农药领域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开发。  相似文献   

19.
中乌头碱结构中磺酰基的引入及其杀虫活性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化学方法向中乌头碱结构中引入磺酰基,对产物进行杀虫活性的测定.发现甲磺酰化与苯磺酰化中乌头碱对苜蓿蚜(Aphis medicagini)的杀虫活性72 h之内达到50%,较中乌头碱杀虫活性提高了20%.  相似文献   

20.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川产乌头中有效成分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HPLC测定四川境内乌头中3种酯型生物碱-新乌头碱、鸟头碱和次乌头碱的含量.实验以C8色谱柱为固定相,为乙腈-甲醇-缓冲液(8:39:53),缓冲液为0.2%冰醋酸,用二乙胺调pH值至5.41;流速为1.0mL/min;紫外检测波长为231nm.所得新乌头碱、次乌头碱和乌头碱的标准曲线范围分别是11.968-299.2μg/mL、5.552-138.8μg/mL和7.168~179.2μg/mL(r=0.999 52,0.999 57,0.999 56,n=7;检测限分别是0.4787μg/mL、0.2776μg/mL和0.7168μg/mL加样回收率为95.36%~101.77%,RSD均小于5%.结论表明该方法准确、灵敏度高,便于乌头类药材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