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草原公路线形要素统计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调查统计方法,对内蒙古境内3条草原公路线形指标进行调查统计,并比较了现有公路线形设计规范中各指标的规范值,得出草原公路线形指标参数选取普遍较高.进一步总结出内蒙古境内草原公路总体平面直线多,平曲线少,平曲线半径大.纵断面变坡点多,坡度平缓,竖曲线数量频繁,半径指标高,平、纵线形指标不均匀的特征,为后续草原公路线形相关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曲线组合是一种常见又比较复杂的道路线形组合形式之一.符合设计标准的平、纵组合路段线形指标是驾驶员安全行驶的保障.因草原特殊的地形特点,其公路平、纵面线形的技术指标大小不均衡,影响了其线形的平顺性,使曲线组合成为草原道路行车的一个不舒适和不安全点.本文采用时、频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草原公路曲线组合段驾驶员心率变异特性进行研究.驾驶员在实验曲线组合路段行驶时,其心率变异指标也呈现不同变化规律.本文通过比较驾驶员在曲线组合路段时、频域指标得出:时域分析方法较频域分析方法更适于对驾驶员在曲线组合路段心率变异性的分析.本文初步探讨了不同曲线组合路段对驾驶员的疲劳影响,期望能为草原公路设计者提供有价值的理论依据,以提高草原公路的交通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3.
草原道路环境对驾驶员心率影响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路环境直接或间接影响驾驶员反应。经实地调查统计分析可知:草原道路线形以长直线为主,平曲线半径大。草原道路景观单一。交通流量小,实际运行车速均高于设计车速。基于此实验结果,后续实驾实验中深入研究草原道路环境与驾驶员心率变化关系。结果表明:随着驾驶时间增加,实验驾驶员警惕性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易出现疲劳。  相似文献   

4.
山区公路路线,在平面线形上由直线段和曲线段组成。选线时,应根据山区地形特征及运营情况,按照公路规范,合理地选择平面曲线半径及相邻曲线的衔接方式,以期达到使公路路形美观,节省工程造价,提高公路等级,改善汽车行驶条件,从而提高公路运输能力的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草原公路路况、线形、景观具有独特性,开展草原公路环境下的驾驶员动态视觉特性方面的研究对内蒙古地区的草原道路交通建设及避免草原公路恶性交通事故具有很强的指导性。本文选取不同驾驶水平的12名驾驶员作为实验样本,以省道S101锡林浩特赛汉塔拉至满都拉图公路为例,采用iView X HED眼动仪等设备采集驾驶员在典型草原公路以自由速度行车时的眼动参数,整理出驾驶员的眼动参数规律。本文研究结论对草原公路路域环境的绿化以及草原景观的规划与管理、草原道路的线形设计和安全行车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林区道路平曲线半径对驾驶员生理疲劳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人机工程学角度出发,运用时域分析方法,通过行车试验,分析林区道路平曲线半径大小对驾驶员各心率指标的影响.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得出,驾驶员在林区道路上驾驶时,平曲线半径越小其MRR值越小,心跳速度加快,容易紧张,其交感神经活性增加幅度越大,驾驶员越容易疲劳[1].  相似文献   

7.
基于不同公路景观环境的驾驶员生理反应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路环境直接或问接影响驾驶员反应.本文分析驾驶员不同景观路段心率、心率增长率变化特点并进行心率增长率与行驶时间、心率增长率与行驶速度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景观路段导致驾驶员在相同实验条件下的生理指标存在差异,即不能运用山区公路研究成果指导草原公路建设,应研究草原公路与驾驶员心理生理指标关系,从而完善适合草原公路设计的原则及方法.  相似文献   

8.
对于在过水土石坝上设置圆弧曲线堰后的过流能力进行了试验研究,根据几组圆弧曲线堰过流能力的比较,初步分析了圆弧曲线堰的流量系数变化规律及圆弧半径等对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圆弧曲线堰相对于梯形堰有着更大的流量系数。同时,圆弧曲线堰的流量系数随圆弧半径R值的减小而增大,上下游坡度较陡的圆弧曲线堰具有较大的流量系数。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农村现有的简易公路已不能满足农村人民的生活需求,为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浙江省全面实施“康庄”工程。笔者现就浙西南丘陵山区乡村的农村道路网混凝土水泥路面设计与施工技术简述如下:一、工程设计标准路线按山岭重丘准四级公路标准设计。设计行车速度15公里/小时,平曲线极限最小半径10米,一般最小半径20米,竖曲线最小半径80米,最大纵坡10%,小桥涵洞设计荷载汽——10,履带——50。路基宽度5米,路面宽3.5米。弯道路面加宽,最小值0.6米,最大值1.6米,弯道超高最小值2%,最大值6%。每隔200米设计一处…  相似文献   

10.
草原旅游公路等级划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公路技术等级主要是依据交通量和设计车速来划分,等级划分标准已趋于成熟,但现有公路等级确定对生态因素和安全因素考虑较少.草原旅游公路的修建主要是为促进草原旅游业的发展,为客运服务的,所以必须考虑到生态因素和游客的安全与舒适性.本文在现有公路等级划分方法的基础上,针对草原旅游地区的特点,分析了草原旅游公路与普通公路的不同之处,在此基础上,对草原旅游公路等级划分的影响因素展开分析,把交通量、安全与舒适性和生态因素作为草原旅游公路等级划分的影响因素进行考虑.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编制的BASIC程序,能承担线路中线测量各种曲线的计算工作,能进行多次快速拟定曲线半径,从而可以选择最合理的半径,能显示线路中线测量各曲线计算需要的数据和曲线里程桩号,并且可以重复显示有关数据,避免了重新输入变量的麻烦。使用该软件进行林区公路中线测量计算,其操作简便,运算速度快,计算精确,工效高。  相似文献   

12.
刘丽  魏跃远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1096-1098
对成南、成雅高速公路道路下凹段中央分隔带防眩植株的高度在不考虑车辆前照灯的影响时,通过数学方法进行推算,并与实地防眩高度观测值进行比较。通过不同凹曲线半径情况下所需防眩高度的观测值测定,推导凹曲线半径值与防眩高度之间的回归方程。结果表明,当不考虑前照灯照射角的影响时所得公式计算的防眩高度值偏小。在凹曲线段,为满足防眩要求,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增加防眩高度。凹曲线半径值与防眩高度之间的回归方程为Y=192.4—0.005X,表明在高速公路各种因素的极限情况下,中央分隔带的防眩高度最大不超过192cm,最低不低于109cm,并随着半径值的增加,其防眩高度降低.  相似文献   

13.
正一、概论1.公路几何设计对交通安全的重要性公路几何线形设计要考虑公路平面线形、纵断面线形两种线形以及横断面的组成相协调,还要注意视距的畅通等等。确定公路几何线形时,在考虑地形、地物、土地的合理利用及环境保护因素时,要充分利用公路几何组成部分的合理尺寸和线形组合,从施工、养护、经济、交通运行等角度出发,保证平面、纵断面、横断面的组成相协调。线形的好坏,对交通流的安全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如果公路线形不合理,则会降低公路通行能力,造成运输者时间和经济上的损失,而且更不能容忍的是会诱发大大小小、各种各样的交通  相似文献   

14.
在草原公路上,合理的驾驶时长、科学的休息时间是有效避免肌肉疲劳逐步加深的关键。选取12名驾驶员,在草原公路上进行2 h的长时程实驾试验。应用MP150多通道生理信号采集仪,采集连续驾驶过程中颈部胸锁乳突肌的表面肌电信号,选取评价表面肌电较具代表性的中位(值)频率(MF)与平均功率频率(MPF)作为本次试验研究的评价指标,通过数学方法研究在草原地区单调景观条件下驾驶员颈部肌电信号的变化规律,探讨在草原公路连续行车的男性与女性、年龄差异大的驾驶员的合理驾驶时长。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在草原公路行车时间的不断延长,女性和男性驾驶员颈部MPF、MF均出现不断下降的情形,这说明在草原公路长时程连续驾驶导致颈部肌肉出现明显疲劳。通过数据分析发现,驾驶员颈部MPF、MF大约45 min时达到极限,说明此时驾驶员颈部肌肉达到生理临界状态;通过对数据的对比分析,发现大龄驾驶员及女性驾驶员颈部肌肉更易且更迅速达到疲劳状态。因此在连续驾驶40 min至50 min时间段内应建议驾驶员通过休息来缓解颈部疲劳,且对于大龄驾驶员及女性驾驶员,应提早进入休息来缓解颈部疲劳,以保证行车安全。  相似文献   

15.
针对平面线形为圆曲线的弯箱梁桥,以《公路桥涵通用图》中(20+32+20)m连续箱梁桥为例,通过引入倾覆临界曲率半径这一参数,运用Midas进行计算机仿真计算,模拟分析桥梁孔径、曲率半径、支座间距及预偏心等多个因素对临界半径和抗倾覆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桥梁孔径、曲率半径、支座间距及预偏心等多个因素的改变能够对临界曲率半径有明显的影响;当桥梁的实际曲率半径接近或等于临界曲率半时,其抗倾覆稳定性最小;对各因素合理的取值可以有效避开临界曲率半径,提高桥梁的抗倾覆稳定性。临界曲率半径可以作为设计阶段初步判断连续箱梁发生整体翻转可能性的一个简单实用的量化指标。  相似文献   

16.
基于AHP的内蒙古S203公路景观评价指标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草原公路景观环境影响评价多为定性分析、评价内容庞杂无序的现状,通过对我国大量草原公路景观环境的研究、调查及分析,从小尺度方向上分析景观空间格局,提出选取反映出景观破碎度及景观多样化指数、公众关注度等指标体系对草原公路景观进行定量评价;并借助AHP层次分析法,为内蒙古自治区S203路阿拉坦额莫勒至阿木古郎段草原公路景观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计算分析,并经过工程实施验证后得出本条草原公路景观环境协调性评价结果为良好。此课题的研究成果大部分已成功应用于草原公路建设中,为该条公路的景观改善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了我国公路建设事业的发展现状及公路生态绿化用地类型分类在公路生态绿化与生态绿化评价工作中的意义,在公路等级确定的基础上,首先按照路域大地形、大地貌变化,将公路生态绿化用地类型划分为平原区公路绿化用地和山丘区公路绿化用地两大类,再根据公路用地范围路基横断面、平曲线、竖曲线结构形状,将公路生态绿化用地类型划分为16个小类型。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灌浆荷载对锦屏一级水电站左岸坝肩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并确定最终的硐室灌浆方案。【方法】推导了裂隙灌浆时浆液扩散的数学模型,得出不同水灰比及不同初始灌浆压力下,灌浆压力随浆液扩散半径变化的分布曲线;针对灌浆孔垂直或平行于煌斑岩脉2种最不利灌浆工况,采用二次积分的方法,计算多孔灌浆时叠加的灌浆压力值;选取左岸坝肩典型剖面,针对边坡内部硐室分布情况及实际灌浆制定的洞周灌浆次序,将多个灌浆孔同时灌浆时的浆液压力作为荷载,分析洞周及洞底多个灌浆孔同时灌浆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结果】随着水灰比的降低,浆液扩散半径逐渐减小;随着初始灌浆压力的增大,浆液扩散半径增加。灌浆孔垂直于岩脉时的多孔灌浆压力小于灌浆孔平行于岩脉时的灌浆压力值。在对煌斑岩脉有影响的区域,洞周灌浆时,▽1 885.0m高程固结灌浆平洞的灌浆孔数不超过2个,▽1 785.0m高程煌斑岩脉(X)混凝土置换平洞的灌浆孔数不超过12个;洞底灌浆时,▽1 885.0m高程固结灌浆平洞的灌浆孔数不超过2个,▽1 785.0m高程X混凝土置换平洞不受灌浆孔数限制。【结论】硐室多孔同时灌浆对边坡稳定性有较大影响,应对灌浆孔数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19.
由于草原道路直线长、纵坡小、景观单一的特点,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易引起视觉疲劳并影响到行车安全。本文选取瞳孔直径作为判断指标,对比驾驶员在长直线路段与平面线形组合路段行驶时的视觉特性指标值,分析驾驶员在不同路段驾驶时的瞳孔直径及车速变化情况。得出驾驶员在长直线路段行驶时,瞳孔直径随直线长度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在平面线形组合路段行驶时,驾驶员的瞳孔直径大小会围绕某一数值水平呈现小幅度的波动。两路段相比,速度趋势图差别较小。  相似文献   

20.
甘肃省的草原类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是用草原的综合顺序分类法对甘肃省的草原进行整体分类的初次尝试。在实际调查和文献整理的基础上,报告了全省27个(全国已知38个)类别的分布、自然特点和草原畜牧生产特性,并在应用草原类型理论指导草原畜牧生产实践方面作了举例性讨论。提出了1/400万的《甘肃省草原类型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