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苗丰德 《植物保护》1986,12(2):34-34
我镇地处沿海山区,有3000亩山地果园,每年中耕除草7—8次,但效果不佳,草荒连片,年需投工14000—16000个,按每个工日3元,共需42000—48000元。 自1984年以来,用江苏镇江江南化工厂生产的10%草甘膦除草剂进行大面积果园除草,每亩用药1斤,每人每天可喷15亩,能控制杂草发生发展1个月以上,全年喷1—2次就可起到理想的防除效果。3000亩果园约用草甘膦3000—6000斤(每斤2.20元)。全年喷1次用工200个,喷2次用工400个,总费用是7200元—14400元。  相似文献   

2.
从1986~1988年我们连续3年用铜氨合剂(自配),农用链霉素(750ppm),新植霉素(750ppm),1%石灰倍量式波尔多液4种药剂在柑桔苗木(椪柑苗2720株和锦橙苗1240株),成龄柑桔树(1987年,8年生雪柑成龄树36棵,1988年,4年生锦橙成龄树32棵)上进行药剂试验,试验时均设对照和重复。喷药时间和次数为:柑桔苗木在夏秋2次梢抽出时各喷3次药,每隔7~10天喷一次药;成龄树1987年于6月30日80%夏梢抽出时喷第一次药,8月11日80%秋梢抽出时喷第2次药,共喷2次;1988年于5月28日,6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由一些叶部真菌引起的早衰现象严重影响了杂交水稻的产量。为了明确防治杂交晚稻早衰的可行性,我们选用禾枯灵、多菌灵和粉锈宁杀菌剂作了防治对比试验。现将试验结果简报如下:一、试验材料与方法1.试验设计:试验设在杂交晚稻V优64田内。共五个处理:(1)亩用40%禾枯灵可湿性粉剂75g;(2)亩用40%禾枯灵可湿性分剂50g;(3)亩用50%多菌灵可湿性剂50g;(4)亩用20%粉锈宁乳剂40mL;(5)对照喷清水。试验处理分别在孕穗末期喷施第1次药液,隔15天喷施第2次药液。采用弥雾机低容量喷雾,每亩药液量25kg。每个处理小区为0.…  相似文献   

4.
蔬菜具有生产周期短、病虫种类多、用农药较频繁的特点,蔬菜上农药残留问题已引起人们极大的重视,我们对生物农药苏云金杆菌83-1菌剂经过4年研究试验,已在全市大面积推广。 用800-1000倍苏云金杆菌83-1菌剂防治菜青虫,以三龄前初龄幼虫期喷药最佳。为增加展着性,可加入1%洗农粉,药液随配随用,喷药均匀,防效可达95%以上,最高达100%。喷药后12小时内遇大雨需重喷。菜青虫中毒后立即停止为害,吐绿水,最后变黑死亡。在虫情盛发季节5至6天喷药一次,连喷2至3次即可控制危害。  相似文献   

5.
1、绵疫病:绵疫病危害下部老果较多。初期出现水浸状小斑,逐渐扩大产生白色棉絮状菌丝,果实内变黑,极易脱落。病果落地后,遇潮湿全果腐烂产生白霉,最后干缩,成为黑褐色僵果。发病初期,根据病情7-10d喷1次2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连喷2—3次。  相似文献   

6.
《湖北植保》2010,(3):47-47
1、防治黄瓜霜霉病,南瓜白粉病:在发病初期,每667m^2用27%高脂膜乳剂150倍液喷雾,间隔7~14d,共喷2-3次。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我县黄花菜受锈病危害严重,过去使用的敌锈钠不能控制。1984年试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试验方法是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加水配成300、500、600、800、1000倍液,每亩喷150斤,3次重复,喷清水为对照。分3次施药:第一次,锈病始见期(黄花初苔期);第二次,锈病流行盛期(初蕾期);第三次,锈病流行高峰期(黄花始摘期)。每次相距10天。每次施药后3、5、8天进行药效调查,主要观察记载夏孢子堆发展情况。 实地考察证明: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是防治黄花菜锈病的理想药剂,药后8天的防效为40—85%,平均73%,药后20天的防效为73—92%,平均85%;药后30天后防  相似文献   

8.
1965年,聊城地区黄地老虎大发生,为历年所罕见,由于及时防治,基本未造成灾害,主要经验如下: 在卵孵化盛期及幼虫一、二龄阶段: 1.喷粉:低龄期喷1%六六六粉和5%滴滴涕粉等量混合,每亩4—5斤。冠县孙町大队在4月下、5月上中旬喷粉二次,防治的危害株1.1%,未防治的30% 2.喷雾:用6%可湿性六六六和25%滴滴涕乳剂各1斤,兑水300—400斤,结合防治棉蚜,每亩用药水50—60斤,防治的受害株2.2%,不治的30%。 3.毒土:6%六六六粉1斤,兑土30斤,在下  相似文献   

9.
科技文摘     
喷特 4%乳油防除油菜田禾本科杂草试验初报 /吉林… (江苏省无锡市植保站, 214023)∥杂草科学 .- 2000, (4),- 25~ 28  用喷特 4%乳油防治移栽油菜田禾本科杂草,于 12月 10日施药,每 667 m2喷液量 40 kg,此时禾本科杂草为 3~ 5叶期。每 667 m2用喷特 40 ml、 50 ml、 60 ml,药后 120 d调查株防效,分别为 89.3%、 91.5%、 90.5%;用 35%稳杀得乳油 50 ml为 91.1%。用喷特防治直播油菜田禾本科杂草,于 11月 25日施药,每 667 m2用喷特 40 ml、 50 ml、 60 ml和 10.8%高效盖草能乳油 30 ml,药后 110 d调查鲜重防效,分…  相似文献   

10.
一些植物抽提液对西红柿花叶病毒(TMV-T)病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37科90种植物进行了番茄花叶病毒(TMV-T)病治疗物质的筛选,发现小藜(Chenopodium serotinum)和玉簪(Hosta plantaginea)两种植物抽提液对番茄花叶病毒(TMV-T)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中小藜抽提液效果较好。当番茄幼苗在接种前用此抽提液喷洒2—3次,接种后再喷1—2次,对病毒病治疗效果在60%以上。本文对8种植物抽提液进行了植物病毒的体外钝化试验,发现其中6种对病毒TMV-T有较强的体外钝化作用,而其中2种即萹蓄和芍药反而有协生作用。结果表明,小藜抽提液的治疗作用并非完全由于对病毒的体外抑制或钝化作用,而其中存在着诱导寄主产生抗耐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戊唑醇种子处理防治小麦纹枯病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种子处理是控制小麦纹枯病的有效措施,在小麦纹枯病的综合治理技术体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苏南宜兴和淮北徐州,2%戊唑醇湿拌剂和6%戊唑醇悬剂胺10kg麦种拌药0.3-0.4g有效成分,对小麦的出苗没有显著影响,对根系和冬前分蘖具有促进作用。对小麦纹枯病的控制效果较为理想,表现为冬前效果显著,病析率防效60%-100%,从而有效地抑制了冬前发病高峰。戊唑醇处理区拔节期的病情指仍然极显著地低于对照区,亦显著低于对照药剂纹霉净,侵茎高峰明显推迟,最终的枯白穗防效突出,0.3-0.4g ai/10kg种子拌种的枯白穗防效达到85%以上。由于控病和对小麦生长调控的双重作用,保穗、保产效果明显,最终产量较对照增加10%-15%。  相似文献   

12.
小麦条锈病药剂防治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62年和1963年,分别在信阳和郑州进行三次田间药剂防治小麦条銹病試驗結果表明:在叶面防治效果方面,超过0.5%对氨基苯磺酸10%以上的有0.5%与0.3%“閩农五号”、氟化鈉600倍、1000倍、氟矽酸鈉600倍、1%氨基苯磺酸鈉、1%氨基苯磺酸鋅、1%氨基苯磺酸鎳、0.1%与0.2%氮化鎳、0.2%氟化鎳及0.2%醋酸鎳等12种;超过1—10%或基本上相等的有1%常州氟鋇、1%氨基苯磺酸铁、0.1%与0.2%硫酸鎳四种;其中药效較好而又无药害、比对照增产10—35%的有1%氨基苯磺酸鈉、0.5—1%常州氟鋇、0.3—0.5%“閩农五号”、0.5%氨基苯磺酸铁及0.5%对氨基苯磺酸等;药效尚好而药害輕微、比对照增产10—20%的有1%氨基苯磺酸铁盐、0.5%鋅盐、0.5%鎳盐、0.1%醋酸鎳及氟矽酸鈉600倍等。田間药剂防治的适当时期和次数,根据病情动态和噴药效果分析,在河南省中南部地区建議以小麦的孕穗初、孕穗末或抽穗初、揚花期三次噴药为最好,灌浆以后噴药一般不起作用,如早春气温较高,病情上升迅速,則可在拔节期加噴一次。  相似文献   

13.
丙环唑防治小麦全蚀病应用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作者通过对11种杀菌剂室内外研究,从中筛选出丙环唑(Propiconazole)防治小麦全蚀病(Gaeumannomyces graminis var. tritici)效果显著;不同剂量试验结果,用25%丙环唑乳油按种重0.1%—0.2%拌种比较经济有效;不同施药方法中,丙环唑按种重0.1%—0.2%拌种或0.1%拌闷种防病效果优于浸种、茎叶喷雾;通过持效期、作用方式和药害试验证明,丙环唑用量低,持效期较长,以保护作用为主,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在上述用量范围内对小麦安全。大田防治示范结果,用25%丙环唑按种重0.2%拌种,控制白穗效果达90.70%以上,每ha平均增产1194.45kg,保产效果达32.35%,为小麦全蚀病综合防治提供了一项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小麦吸浆虫防治适期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不同杀虫剂、不同时期对小麦吸浆虫的防治效果试验表明,在秋季麦播前土壤处理,防效不理想;在吸浆虫蛹期、羽化高峰期防治虽能获得较好的防治效果,但需要专业技术人员掌握发育进度,不适合指导群防群治;而小麦抽穗露脸70%~80%时,正值吸浆虫产卵始盛期,此期防治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一物侯现象群众容易掌握。此前及此后羽化的成虫多为无效虫源。所以,把小麦抽穗露脸70%~80%作为吸浆虫的防治适期符合当前的生产现状。  相似文献   

15.
苯磺隆在冬麦田减量施用的试验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随机区组试验方法,选取阔叶杂草分布均匀的地块。苯磺隆设2个浓度,采取不同时间喷药和添加助剂2种方式用药,以不施药为对照,综合评价不同处理的防效及对小麦生长的影响,探讨苯磺隆在南疆地区冬麦田减量施用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同一施药时间,添加助剂处理对阔叶杂草的防效和小麦产量增幅与不添加助剂处理结果相当;苯磺隆12ga.i./hm2处理4月613施药对阔叶杂草的防效和小麦产量的增幅均优于3月24日施药2浓度处理的防效和产量增幅,与苯磺隆18ga.i./hm2处理的防效和小麦产量增幅相当,在试验条件下对小麦生长安全,无药害。  相似文献   

16.
1983—1986年通过室内毒力测定比较,在20种供试农药中筛选出杀螟松对麦蚜具有很高毒力,田间试验和示范表明,小麦不同部位农药沉积量同药效呈正相关,杀螟松对小麦各部位的蚜虫均有良好防效。1985—1986年在京、冀、甘、川、豫等省示范和推广10多万亩,每亩用50%乳油30毫升,无论用高容量、低容量、超低容量或吹雾法喷雾,防效均在90%以上。杀螟松是我国正在发展的大吨位农药品种,具有防效好、药源广、成本低、对人畜安全、无残毒等优点。作者认为是值得推荐的防治麦蚜的农药品种。  相似文献   

17.
新杀菌剂敌力脱防治小麦根腐病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新杀菌剂敌力脱对小麦根腐病防病保产效果显著,残效期长,用药量低,内吸向上传导性能强,以保护作用为主,且有一定治疗作用。施药后叶片免受为害,叶绿素得以保持,保证了光合效率和小麦产量。春小麦抽穗后,每公顷用敌力脱有效成分100克叶面喷雾,可控制整个成株期的为害,防病效果稳定在80%左右,增产10%以上。  相似文献   

18.
除草剂混配防除新疆南疆地区冬麦田杂草的药剂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0%苯磺隆WP 15 ~22.5 g a.i./hm2和5%唑啉草酯+炔草酸EC30 ~60 g a.i./hm2对冬小麦生长安全.其中,10%苯磺隆WP15 g a.i./hm2与5%唑啉草酯+炔草酸EC 45~ 60 g a.i./hm2对新疆南疆地区冬麦田阔叶杂草和禾本科杂草有较好的防除效果.采用二次稀释的方法,在冬小麦拔节前用药.  相似文献   

19.
1989—1990年在河南省8个县市对农抗120防治小麦白粉病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4月上中旬,小麦白粉病发生的病株率达15~20%,病叶率10%左右时,应用100ppm农抗120喷雾防治2次,防效达70~85%。防病效果与防治时间、喷药次数和发病程度关系密切。施药越晚,效果越差。农抗120的防治效果优于多菌灵等常用化学药剂,在发病初期喷药2次,防治效果与施用粉锈宁相近,可作为粉锈宁紧缺情况下的首选替补药物。但在病害大流行时施用,作用缓慢,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20.
特谱唑防治小麦白粉病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特谱唑对小麦白粉病效果优异,用药量低,持效期长,内吸传导性能强,使用安全,而且比目前常用的高效药剂粉锈宁效果更好,剂量更少。温室测定结果表明,特谱唑对白粉病菌的毒力和粉锈宁更强,其EC50的毒力指数(以粉锈宁为100),治疗作用的为573,保护作用的为2096;具有较强的内吸向上传导性能,采用喷雾法,在施药后长成的第1叶片(即第2叶)可保持很高的药效,而长成的第2叶片的效果则明显下降。田间试验和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