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春油菜幼苗的强弱决定着后期的生长与发育,培育壮苗是春油菜丰产的基础。壮苗的标准是幼苗根茎短粗,叶片肥厚,根系发达.无病虫害。栽培上通过早播稀植,合理施用种肥,提高播种质量,以种衣剂拌种控制苗期病虫害,适当延长幼苗生育期,保证幼苗健壮。在此基础上利用多效唑能显著调控油菜幼苗生育,有效地增强幼苗的抗逆能力,达到培育壮苗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采用不同颜色聚乙烯薄膜(无色膜、紫色膜、蓝色膜和红色膜)覆盖拱棚,分析探讨不同光环境对茄子幼苗品质的影响,以期为茄子育苗专用膜的研究及开发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红色膜处理下茄子幼苗茎粗、全株干物质量及根系活力均较高,蓝色膜下最低。除小红袍(XP)幼苗株高以紫色膜处理高于红色膜外,其余品种均以红色膜下较高,蓝色膜下各品种幼苗株高均最低。不同颜色棚膜处理下,各品种茄子幼苗叶片中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均以蓝色膜下较高,红色膜下较低。从壮苗指数来看,红色膜处理的茄子幼苗较健壮,蓝色膜下长势较弱。综上可知,红色膜处理有利于培育壮苗,故可作为茄子育苗专用膜。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介绍了黑膜覆盖栽培条件下,播期对春油菜的生育期、经济性状、产量的变化及影响。试验结果显示:黑膜栽培模式下,与露地同期播种的春油菜在生育期、经济性状、产量均优于推迟播种,推迟播种不利于黑膜春油菜的产量提高。  相似文献   

4.
菜籽油是我国居民主要食用的优质植物油之一,而黄淮及其以北冬油菜区也是我国重要油菜产区之一,但该区冬春干旱和冷冻制约着油菜的高产稳产,加上种管粗放,产量低而效益不高,影响农民种植的积极性。对此我们通过多年的试验调查研究,总结出北方油菜安全越冬的主要栽培措施:以抗旱保墒为中心,早耕整地,选好抗旱耐寒品种;9月中旬至10月上旬播种,667 m~2留苗3万~4万株;纯氮10~12 kg,五氧化二磷5~6 kg,氧化钾5 kg,硼砂约0.5 kg;在6叶期喷施多效唑,防止缩颈延伸,培育壮苗。采用沟播、培土、灌越冬水、防治病虫害、实施全程机械化种植等,以减轻冻害、稳定产量、提高效益。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青海省农林科学院春油菜研究开发中心最新培育的甘蓝型春油菜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种青杂2号的品种特性,并提出了标准化栽培技术,包括:选地整地、选种及种子处理、播种、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以期为该品种在北方春油菜区规模化种植和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幼苗徒长问题严重影响幼苗质量,因此,有效防止幼苗徒长对花椰菜育苗意义重大。该研究以花椰菜为试验对象,共设有9个处理,在不同时期喷施不同浓度的调环酸钙(Pro-Ca),研究对花椰菜苗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合适时间喷施一定浓度调环酸钙可有效抑制花椰菜幼苗株高,提高茎粗、生长函数(G值)、根冠比和壮苗指数,提升壮苗质量;此外还会提高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细胞间隙CO2浓度、气孔导度,促进光合作用;但对花椰菜幼苗的根系形态特性没有显著影响(P>0.05)。综合分析表明,A1B2组即幼苗齐苗时(播种后1周)施用150 mg·L-1调环酸钙效果最好。因此,合理施用调环酸钙可有效调控幼苗株型,提高幼苗素质,利于壮苗培育。  相似文献   

7.
壳聚糖对黄瓜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研究了水溶性壳聚糖对黄瓜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不同浓度的水溶性壳聚糖后,幼苗株高、茎粗、叶面积均比对照增加约30%,干物重增加约20%;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以及光合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壮苗指数以喷施1.5‰的处理为最好,1.0‰处理次之。说明在苗期喷施水溶性壳聚糖能够促进黄瓜幼苗的生长,有利于培育壮苗。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芸薹根肿菌的致病作用、采用水培法研究根肿菌毒素对油菜胚根和胚芽生长尧幼苗致萎性尧细胞 膜透性尧叶绿素含量尧根系活力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院根肿菌毒素具有明显的生物活性、能够抑制油菜胚根 和胚芽的生长、且随处理时间的延长和处理浓度的增加、幼苗萎蔫级数逐渐增加。毒素的作用可使油菜细胞膜透性 增加、叶绿素含量和根系活力下降、其中叶绿素b 的含量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但仍低于 对照。油菜幼苗的株高和主根长随毒素浓度的提高均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在85%和100%毒素浓度胁迫下、油菜幼苗 株高及主根长均显著低于对照、说明植株的生长受到明显抑制。  相似文献   

9.
铝胁迫对油菜根系及叶片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油菜幼苗对铝胁迫的反应,采用沙培法培养油菜粗壮幼苗,再用水培法进行不同浓度的铝胁迫处理,测定油菜幼苗叶片中可溶性糖、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过氧化氢酶、游离脯氨酸含量、油菜根系脱氢酶活力、氧化力等指标,并用SPSS软件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铝胁迫下,油菜相对株高处理间差异不显著;相对根长逐渐减小,处理间差异极显著,表明铝首先对根系产生毒害作用;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含量均下降,铝处理浓度越大叶绿素含量下降越明显;叶片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含量均上升,表明铝胁迫影响叶片中有机物的运输,产生毒害;叶片过氧化氢酶的含量先上升后下降,表明铝胁迫达到一定浓度时才会对油菜幼苗叶片产生毒害;根系脱氢酶活性和氧化力均下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不同钙浓度对白枪杆Fraxinus malacophylla幼苗的叶片形态指标、叶绿素质量分数及酶活性的影响,了解白枪杆幼苗在不同钙浓度下的生长发育情况,以进一步探究白枪杆对不同钙浓度的环境适应性。  方法  以1年生白枪杆实生苗为材料,研究0 (对照)、25、50、75 mmol·L?1钙浓度处理对白枪杆幼苗的叶片形态指标、叶绿素质量分数和酶活性的影响。  结果  不同钙浓度处理对白枪杆幼苗的叶片形态结构、叶绿素质量分数和酶活性有不同的影响。不同钙浓度处理间,白枪杆幼苗的叶片形态结构除比叶长和比叶面积随钙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外,其余相关指标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叶片数、叶生物量、比叶长、比叶面积、叶绿素质量分数、过氧化氢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与对照差异显著(P<0.05)。在钙浓度≥50 mmol·L?1时,对白枪杆幼苗无抑制作用,说明白枪杆幼苗对中、低钙浓度具喜适性;钙浓度为75 mmol·L?1时,对白枪杆幼苗生长发育有抑制作用,说明钙浓度过高会抑制白枪杆幼苗的生长。当钙浓度为50 mmol·L?1时,白枪杆幼苗叶片形态指标及叶片相关指标、叶绿素质量分数及酶活性均达到最大值,白枪杆幼苗生长发育最好。  结论  白枪杆幼苗适宜生长的钙浓度为50 mmol·L?1,钙浓度过高会抑制白枪杆幼苗的生长、叶片叶绿素质量分数和叶片酶活性。图1表2参28  相似文献   

11.
为油菜抗寒育种提供参考,采用盆栽试验研究4℃低温胁迫不同类型油菜幼苗2h、6h、12h和24h后的生理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随着低温胁迫时间的延长,不同类型油菜幼苗的相对电导率存在一定差异,白菜型油菜和芥菜型油菜的相对电导率随胁迫时间的延长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甘蓝型油菜呈升高-降低-再升高变化趋势。不同类型油菜品种(系)的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叶绿素a/b含量的变化趋势一致,即脯氨酸含量随低温胁迫时间延长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可溶性糖含量和叶绿素a/b含量随低温胁迫时间延长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不同类型油菜幼苗在早期低温胁迫下均会快速响应,即油菜的抗寒性越强其生理响应越迅速,对低温的适应性也越快,不同类型油菜品种(系)的抗寒性强弱依次为陇油7号陇油6号9393521012。  相似文献   

12.
为进一步探究种植密度对油菜光合作用和角果抗裂角能力的影响,本研究挑选3个甘蓝型油菜品种,在3个密度(45万hm-2、60万hm-2和75万hm-2)梯度下直播种植。收获后采用随机碰撞法对角果抗裂角指数进行测定,对其植株性状及角果性状进行调查统计,利用LI-6400XT光合测定仪测定油菜盛花期叶片及结实中期角果的光合速率。结果表明,种植密度与油菜品种的角果抗裂角指数、植株性状及角果性状均显著相关,并显著影响盛花期叶片和结实中期角果净光合速率。进一步增加油菜种植密度后,杂油158的抗裂角指数、果皮厚度显著增加,而予10和秦油7号的抗裂角指数、果皮厚度反而显著降低。说明不同甘蓝型油菜品种在各自适宜种植密度下,具有更好的抗裂角能力。  相似文献   

13.
多效唑处理后油菜苗在低温胁迫下的光合及生理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多效唑提高油菜抗寒性的生理机制,以2个甘蓝型油菜品种秦优7号和秦优33为材料,研究多效唑处理油菜苗在低温胁迫下的光合生理特性。结果表明:油菜5~6叶期时在叶面喷施150 mg·L-1多效唑可以显著减缓受低温胁迫的油菜叶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气孔限制值(Ls)的下降幅度;多效唑处理的秦优7号和秦优33的叶绿素含量、PnGsTrLs分别比对照高22.90%和24.20%、18.13%和20.71%、29.16%和50.00%、13.00%和29.19%、48.00%和27.59%。多效唑还可以降低油菜在低温胁迫下叶片的相对电导率,并提高叶片可溶性糖含量,从而维持叶片质膜的稳定性,增强油菜的抗寒性。总之,在油菜苗期喷施多效唑能缓解低温胁迫对油菜的抑制影响,促进低温胁迫下油菜幼苗的生长,减缓低温对其伤害。  相似文献   

14.
安徽省马铃薯稻草覆盖栽培模式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廖华俊  董玲  江芹  陈静娴  汪本忠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5):17599-17601
[目的]为获得安徽地区最佳马铃薯稻草覆盖栽培模式和播种期,提高马铃薯种植效益、促进稻草秸秆还田。[方法]2009年以品种费乌瑞它为材料开展春马铃薯不同稻草覆盖模式和播种期对比试验,对出苗期、成苗率、产量、大中薯率和稻草还田率等综合性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在各个小区中,出苗最早的均是稻草+地膜覆盖模式的处理。4月1日测量时处理2马铃薯植株高度仅为9.25cm.而处理1稻草覆盖植株高度为13.25cm,稻草+地膜覆盖植株高度为16.50cm。4个不同播种时期,均以稻草+地膜覆盖模式马铃薯产量和大中薯率最高。稻草+土覆盖模式稻草秸秆还田效果最好。[结论]江淮地区在2月2日前后采用稻草+土覆盖进行马铃薯栽培较为合适,具有高产、省工节本、稻草还田效果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探索机械播种条件下,旱地小麦最佳的播种方式。[方法]采用常规条播(对照)、宽幅匀播、苗带播种、免耕沟播4种播种模式。研究播种方式对不同土层深度播前墒情、小麦出苗质量、越冬期小麦生长、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生产成本、种植效益的影响。[结果]常规条播产量最高;免耕沟播省事省工、出苗齐全、产量高、收益最好。[结论]该研究为促进农机、农艺融合,高质量、规范化播种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
以3年生齿叶铁线莲和褐毛铁线莲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遮阴条件(全光照CK,遮阴40%±3%、70%±3%和90%±3%)对2种铁线莲的生长发育和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遮阴度的增加,褐毛铁线莲的光饱和点、光补偿点、净光合速率、暗呼吸速率、表观量子效率随之降低,相对含水量逐渐升高,叶绿素质量分数和叶面积先升高后降低;齿叶铁线莲净光合速率逐渐降低,暗呼吸速率逐渐降低、光量子效率先升高后降低,相对含水量和叶面积逐渐增加,叶绿素质量分数先增加后降低。随着遮阴度的增加,齿叶铁线莲受影响较小,褐毛铁线莲受影响显著,齿叶铁线莲较褐毛铁线莲具更强的耐阴性。褐毛铁线莲适合在全光下栽植,齿叶铁线莲可作为林下种植材料。  相似文献   

17.
旱地籽瓜降水高效利用覆膜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分析比较了旱地籽瓜不同覆膜模式的水分利用机理。结果表明,全膜覆盖垄上沟播技术特别是秋季全膜覆盖垄上沟播和顶凌全膜覆盖垄上沟播,能显著增加播前和籽瓜生长前期土壤水分含量。籽瓜播前至伸蔓期,秋季全膜垄上沟播、顶凌全膜垄上沟播、播前全膜垄上沟播0~20 cm土壤含水量较对照播前半膜平铺分别提高4.1~5.4、3.1~4.4和0~2.8个百分点;1 m土壤贮水量较播前半膜平铺分别增加40.0~50.8、30.2~40.1和0~26.3 mm。全膜覆盖垄上沟播技术特别是秋季全膜覆盖垄上沟播技术和顶凌全膜覆盖垄上沟播技术,大幅度提高了农田降水利用率和籽瓜水分利用效率,秋季全膜垄上沟播、顶凌全膜垄上沟播和播前全膜垄上沟播降水利用率分别较播前半膜平铺提高18.9、14.2和6.2个百分点,籽瓜水分利用效率分别较播前半膜平铺增加2.51、1.66和1.42 kg/(mm.hm2),在旱地籽瓜农田降水高效利用方面取得了明显突破。与全膜双垄沟播、全膜平铺穴播、半膜平铺穴播相比,全膜覆盖垄上沟播技术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旱地籽瓜全膜覆盖垄上沟播技术土壤温度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旱地籽瓜不同覆膜模式的土壤温度效应,结果表明,与其他覆膜模式相比,全膜覆盖垄上沟播技术特别是秋季和顶凌全膜覆盖垄上沟播技术能显著增加籽瓜生育前期土壤温度。籽瓜播种前至开花期,秋季全膜垄上沟播、顶凌全膜垄上沟播和播前全膜垄上沟播较播前半膜平铺0~20cm土壤平均温度分别增加2.8~5.4、2.4~4.5和0~2.7℃。全膜覆盖垄上沟播技术特别是秋季和顶凌全膜覆盖垄上沟播技术能显著增加籽瓜生育期总积温和平均积温,为籽瓜的增产和扩大种植区域创造了温度条件。秋季全膜垄上沟播、顶凌全膜垄上沟播和播前全膜垄上沟播籽瓜生育期总积温分别较播前半膜平铺增加527.1、454.1和258.0℃,平均积温分别较播前半膜平铺增加4.2、3.6、和2.0℃。与全膜平铺穴播和半膜平铺穴播相比,全膜覆盖垄上沟播籽瓜栽培技术具有显著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9.
覆膜时期对油菜生长与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膜侧沟播种植技术是一项有效的旱作增产技术,可显著改善土壤水温生态条件。以油菜品种“川油36号”为研究材料,在大田试验条件下,分析了不同时期(播种期、苗期、抽薹期、初花期、花末期) 覆膜对膜侧沟播栽培油菜农艺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膜侧沟播栽培可以有效提高油菜叶绿素和干物质积累量,改善油菜群体茎枝配置,但随覆膜时间的减少,油菜分枝部位、主花序长度和千粒重升高,株高、有效分枝数、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和单株产量降低。与不覆膜相比,覆膜栽培油菜增产4.40%~26.18%,油菜籽粒中含油量和蛋白质含量增加0.18%~2.48%,芥酸和硫甙含量降低0.21%~12.65%。膜侧沟播栽培不仅能提高油菜产量,改善油菜籽粒品质,而且在生育前期覆膜更有利于形成高产、高品质的油菜植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