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氮磷钾肥对小麦产量及主茎维管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小麦高产调优栽培提供理论依据,以小麦品种农麦2号和永良4号为材料,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氮磷钾肥处理对小麦籽粒产量、蛋白质含量和主茎维管束数目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籽粒产量、蛋白质含量和主茎维管束数目对氮肥的反应一致;施氮显著提高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改善主茎维管束结构,且效果优于施磷、钾及不施肥处理;两个品种主茎的倒二节间维管束数均多于穗下节间维管束数,且主茎穗下节间维管束数均与籽粒产量、蛋白质含量呈正相关,其中农麦2号的维管束数与籽粒蛋白质含量相关显著(r=0.65,P<0.05)。  相似文献   

2.
灌水对不同春小麦品种产量形成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给宁夏引黄灌区春小麦节水栽培提供理论依据,以6个春小麦品种(宁春4号、宁春50号、宁春47号、宁春39号、H2038和H2127)为材料,研究了二棱水(W1)、二棱水十拔节水(W2)和二棱水十拔节水十开花水(W3)3种灌水条件下春小麦产量形成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差异.结果表明,灌水较少条件(W1、W2)下,宁春50号、宁春4号、H2038籽粒产量的主要物质来源于开花前营养器官贮藏同化物在花后的转运,而H2127、宁春47号、宁春39号则主要来源于开花后光合产物积累;增加灌水(W2、W3处理)有利于各春小麦品种开花前营养器官贮藏同化物向籽粒的转运,促进花后光合产物累积.增加灌水可明显增加H2038、宁春4号叶绿素含量,而后期适度灌水(W3处理)能增加宁春50号、宁春39号叶绿素含量;6个品种中,宁春47号、H2127受灌水影响较大.在生育中后期缺水条件(W1处理)下,宁春50号、宁春47号、H2127能保持较高叶面积系数;H2038、宁春4号叶面积系数随着生育后期灌水次数的增加而升高.在不同灌水条件下,籽粒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异系数为W1>W3>W2;同一灌水条件下H2038、宁春4号、宁春50号、宁春39号的籽粒产量、水分利用效率、灌水利用效率、抗旱指数均显著高于宁春47号和H2127,收获指数亦较高.综合考虑籽粒产量、水分利用效率、灌水利用效率,H2038、宁春4号、宁春50号、宁春39号是高产、高水分利用效率及节水品种,二棱水十拔节水是春小麦获得高产和高水分利用效率的最佳灌水模式.  相似文献   

3.
氮肥运筹对不同茬口强筋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为了探讨不同茬口下施氮对强筋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最佳效应,以强筋小麦品种烟农19号为材料,研究了施氮量和追氮时期对不同茬口小麦籽粒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和追氮时期对不同茬口下强筋小麦的籽粒产量和品质均有显著的影响.在0~240 kg/ha施氮量范围内烟农19号单位面积穗数、每穗粒数和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显著提高,且旱茬麦产量极显著高于稻茬麦,主要是提高了每穗粒数和千粒重.小麦籽粒蛋白质和面筋含量、沉淀值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旱茬麦的品质显著优于稻茬麦.在两种茬口下,烟农19号籽粒产量、蛋白质产量与施氮量均成二次曲线关系,稻茬麦在施氮量为251.26~280.24 kg/ha、旱茬麦在施氮量为281.03~303.02 kg/ha范围内籽粒产量和蛋白质产量可达到同步提高.拔节期和孕穗期追施氮肥可有效提高单位面积穗数、每穗粒数和产量,且籽粒蛋白质、湿面筋含量和沉淀值显著提高.本试验条件下,旱茬麦在拔节期至孕穗期、稻茬麦在孕穗期追施氮肥可同步提高强筋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不同茬口下施氮对强筋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最佳效应,以强筋小麦品种烟农19号为材料,研究了施氮量和追氮时期对不同茬口小麦籽粒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和追氮时期对不同茬口下强筋小麦的籽粒产量和品质均有显著的影响。在0~240kg/ha施氮量范围内烟农19号单位面积穗数、每穗粒数和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显著提高,且旱茬麦产量极显著高于稻茬麦,主要是提高了每穗粒数和千粒重。小麦籽粒蛋白质和面筋含量、沉淀值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旱茬麦的品质显著优于稻茬麦。在两种茬口下,烟农19号籽粒产量、蛋白质产量与施氮量均成二次曲线关系,稻茬麦在施氮量为251.26~280.24kg/ha、旱茬麦在施氮量为281.03~303.02kg/ha范围内籽粒产量和蛋白质产量可达到同步提高。拔节期和孕穗期追施氮肥可有效提高单位面积穗数、每穗粒数和产量,且籽粒蛋白质、湿面筋含量和沉淀值显著提高。本试验条件下,旱茬麦在拔节期至孕穗期、稻茬麦在孕穗期追施氮肥可同步提高强筋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5.
为筛选适宜的富硒鲜食玉米品种及确定适宜的硒施用量,以昊生糯1号、天成雪甜207和雪甜7401为供试材料,于2021年在广西崇左市农科所五塘试验地开展田间试验,分析不同质量浓度外源硒对不同品种鲜食玉米籽粒硒含量、蛋白质含量以及产量、叶面积等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用外源硒的对照相比,施硒处理3个品种玉米籽粒硒含量增幅为188.9%~5 700.0%,且均以喷施36.4 mg/L硒的玉米籽粒硒含量最高;施硒处理对鲜食玉米籽粒蛋白质含量、单苞鲜质量、产量、株高和单株叶面积均无显著影响;喷施36.4 mg/L硒时,雪甜7401玉米籽粒硒含量最高,且可达到广西地方富硒农产品的标准(DB45/T 1061—2014)。因此,广西富硒鲜食玉米生产中宜选择的玉米品种为雪甜7401,外源硒喷施的质量浓度以36.4 mg/L为宜。  相似文献   

6.
以临黑2号、临黑3号为试验材料,研究在大田生态模式下,花荚期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硒肥对夏播黑大豆产量构成因子和品质影响。结果表明:两个黑大豆品种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的绿维康有机富硒肥产量均有增加,但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产量构成因子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籽粒硒含量比对照显著增加。临黑2号在硒肥喷施浓度为0.1%时,产量最高,籽粒蛋白质含量和蛋脂总含量最高,籽粒硒含量随硒肥浓度增加而增加;临黑3号在硒肥喷施浓度为0.2%时,产量最高,籽粒蛋白质含量和蛋脂总含量最高,硒肥喷施浓度为0.3%时,籽粒硒含量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大豆DNA导入对春小麦农艺和品质性状的影响,在2012-2014年间,对宁春4号、宁春44号、高代品系J058号及其通过花粉管通道法分别导入大豆品种铁丰31号、承豆6号、汾豆78号和铁9808号基因组DNA的后代株系进行了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和沉降值及株高、穗长、穗粒数、穗粒重和千粒重等农艺性状分析,并利用RAPD标记对导入系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大豆基因组DNA导入系的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与导入受体相比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以宁春4号为受体、铁9808号为供体的导入系019的经济系数和千粒重分别高出亲本14.33%和14.84%,且与受体差异显著。以宁春4号为受体、承豆6号为供体的导入系013在2012年所有导入系中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降值均最大,两年试验的多重比较结果中仅导入系013的蛋白质含量与亲本宁春4号间差异显著,且较亲本高出13.33%。18个RAPD引物中有3个引物扩增出清晰带型,在受体小麦和供体大豆亲本间存在多态性,且部分导入系出现供体条带,如导入系013、015、019和020。试验最终获得了农艺性状优良、蛋白质含量增高的导入系013作为后续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8.
源库改变对小麦籽粒淀粉和蛋白质积累及面粉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选用不同蛋白质含量的小麦品种。通过去穗和去旗叶研究了源库改变对小麦籽粒淀粉和蛋白质积累以及面粉品质的影响,以期为小麦品质调优技术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去穗和去旗叶均使干物质积累和穗粒重减少,去穗处理增加单粒重,提高淀粉和蛋白质积累量,而去旗叶处理则相反。去穗和去旗叶处理降低了营养器官氮素和干物质积累量,但去旗叶处理促进了茎秆和穗壳中氮素和干物质转运量,而去穗处理则相反。籽粒氨基酸含量表现为去穗〉CK〉去旗叶,扬麦9号籽粒蛋白质含量与氨基酸趋势一致,而徐州26蛋白质含量为CK〉去穗〉去旗叶,表明氨基酸水平对蛋白质合成有重要作用。但不同品种反应有所不同。去旗叶处理显著降低面筋含量。但却提高了面筋指数和沉淀值,而去穗处理则相反。表明去旗叶处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面粉品质。  相似文献   

9.
叶面喷施不同营养元素对冬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给叶面施肥在小麦生产中的应用提供技术参考,以不同品质类型的2个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品种和叶面喷施不同营养元素(硼、锌、锰、铁、磷、钾、氮)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底肥和追肥相同的条件下,品种间产量和品质差异显著。喷施不同营养元素处理的千粒重均比对照有所提高,喷施营养元素处理间产量差异显著,其中叶面喷施硼肥产量最高。叶面喷施营养元素对面团吸水率、形成时间、稳定时间、面包体积、面包评分有显著影响,对籽粒蛋白质含量影响不显著,但对不同蛋白组分有显著影响。叶面喷施铁和锌分别提高了籽粒中铁和锌的含量,但喷锰并未增加籽粒中锰的含量。  相似文献   

10.
研究对不同春小麦新品种、不同收获期、温度、降落值对春小麦穗发芽和籽粒发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克春1号、克旱21号、克丰12号与克旱15号穗发芽率抗性差异较大,收获期对发芽率影响较大,收获越晚发芽越严重。各小麦品种在15℃条件下的籽粒平均发芽率比20℃条件下低,尤其是收获越晚时较高的温度对发芽更适宜。不同小麦品种降落值大小不同,与穗发芽率呈负相关。本研究可为选育抗穗发芽品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黄淮麦区TaGS2等位基因的分布状况及其与主要农艺性状的关系,对黄淮麦区2008年之前育成的种质材料、新育成的品种(系)及国外引进材料,用TaGS2-A1、TaGS2-B1和TaGS2-D1等功能标记鉴定对应的基因,并结合相关农艺性状发掘优势单倍型。结果表明,黄淮麦区2008年之前育成的种质材料和新育成品种(系)中TaGS2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存在一定的差异;TaGS2-A1b、TaGS2-B1b和TaGS2-D1a是优势TaGS2等位基因,TaGS2-A1b在小麦抽穗期、株高和小穗数的改良上是优势单倍型,但在新育成的品种(系)中有下降的趋势,TaGS2-D1a能够显著增加小穗数、穗粒数和穗粒重,在各类材料中的比例都较高;TaGS2-B1b是提高千粒重的优势单倍型。因此,在黄淮麦区小麦穗部性状改良中TaGS2-B1b和TaGS2-D1a的作用显著,尤其是TaGS2-D1a,同时黄淮麦区种植小麦遗传多样性在减少,一些优势单倍型未受到重视,应对地方品种和一些国外引进材料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2.
几个小麦材料根部性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用 6个小麦 -偃麦草的中间育种材料和 6个小麦品种 30d的幼苗来研究根部性状 ,包括根系长度、根系干重、根长与株高比、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干重比 ,成熟胚和未成熟胚接种在含PEG模拟抗旱剂的培养基上 ,分析它们对PEG的抗性。结果表明 ,小麦 -偃麦草的中间育种材料 ,尤其是无芒中 4、L1、临抗 1号和宁春 4号 ,具有比其它小麦品种发达的根系 ,它们的成熟胚对 15 %的PEG表现了完全抗性 ,未成熟胚对10 %的PEG表现了完全抗性。证明中间育种材料可能含有一些来自中间偃麦草的控制根部遗传性状的基因或与抗旱有关的基因。中间育种材料、临抗 1号和宁春 4号可以作为改良小麦根部性状和抗旱性的遗传资源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新疆小麦品种(系)籽粒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及TaSOD-A1位点等位变异的分布,用两个功能标记SODA1和SODA11对117份新疆小麦品种(系)的 TaSOD-A1位点(基因ID为TraesCS5A01G290800)进行等位变异检测,并结合SOD活性检测结果,分析 TaSOD-A1位点不同等位变异与SOD活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含有 TaSOD-A1a等位变异材料的籽粒SOD活性显著高于含有 TaSOD-A1b等位变异材料的籽粒,二者占比分别为50.4%和49.6%;新疆冬小麦品种(系)中, TaSOD-A1a等位变异的分布频率高低依次为引进品种(系)>自育品种(系)>地方品种;新疆春小麦品种(系)中,只有3份材料含有 TaSOD-A1a等位变异,早期品种(系)中未发现含有 TaSOD-A1a等位变异的材料。新疆冬小麦品种(系)的籽粒SOD活性平均值显著高于新疆春小麦品种(系),且新疆冬小麦引进品种(系)中含有 TaSOD-A1a等位变异材料的籽粒SOD活性平均值也显著高于含有 TaSOD-A1b等位变异材料的籽粒SOD活性。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甘肃省部分春小麦品种(系)苗期所含抗条锈基因,选用来自中国、印度等国家的24个具有不同毒性谱的条锈菌单孢菌系,分别接种于26个甘肃春小麦品种(系)及30个已知基因的载体品种上,进行苗期抗条锈病评价,并结合系谱分析推导苗期抗条锈基因.初步分析结果表明,银春8号等19个品种(系)含有Yr1及未知抗病基因,其余品种(系)含有未知抗病基因.成株期在甘肃陇南的田间抗条锈病评价结果显示,定西43可能具有成株抗病性,定E301、定9873、定鉴5、陇春26、陇春24、定西39、临麦30、宁9415具有慢条锈性.聚类分析与基因推导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5.
为给小麦品质改良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利用与面包加工品质基因(wbm)相关的分子标记,对来自中国新疆、甘肃、宁夏、四川以及黄淮流域的104个小麦品种(系)和来自巴基斯坦的92个春小麦品种(系)进行面包加工品质基因(wbm)检测。结果表明,在57个中国冬小麦品种(系)中均未检测到wbm基因,在47个中国春小麦品种(系)中,检测到2个品种含有wbm基因,104个中国小麦品种(系)携带wbm基因的比例仅为1.9%; 92个巴基斯坦春小麦品种(系)中,有8个品种含有wbm基因,比例为8.7%。初步分析认为,该基因可能来自于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YT)的春小麦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6.
为了明确水稻低磷胁迫转录因子OsPHR2对小麦酸性磷酸化酶活性、根系土壤有机酸含量和根系活力的影响,以转OsPHR2小麦纯合株系和受体对照为试验材料,在不施磷(低磷)、施易溶性磷(0.200 g·kg-1,KH2PO4为磷源)和施难溶性磷(0.200 g·kg-1,以AlPO4为磷源)3个处理下开展转OsPHR2小麦酸性磷酸化酶活性、根际土壤有机酸含量和根系活力的研究。结果表明,拔节期、抽穗期和灌浆期,在低磷和施AlPO4处理下2个转OsPHR2小麦株系旗叶和根部酸性磷酸化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受体对照;施KH2PO4处理下,2个转基因株系旗叶酸性磷酸化酶活性在抽穗期和灌浆期均显著高于对照,根部在抽穗期显著高于对照,其他时期差异均不显著。随着小麦生育进程,小麦根际土壤草酰乙酸、草酸、乙酸、丙二酸和柠檬酸等有机酸含量逐渐增加。拔节期和抽穗期,在低磷、施AlPO4和施KH2PO4处理下转基因系OsT5-28根际土壤五种有机酸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转基因小麦根际土壤有机酸含量较对照的提高幅度在拔节期或抽穗期较大。三种处理下转基因系OsT5-28根系TTC还原力在三个时期均显著高于对照。这说明低磷胁迫下OsPHR2可提高小麦酸性磷酸化酶活性和根系活力,促进根系有机酸的分泌,增加分泌量,从而提高小麦磷素吸收效率。  相似文献   

17.
In vitro availability of iron along with ascorbic acid, oxalic acid and phosphorus content of two varieties of spinach (Pusa Jyoti and Allgreen) cultivated in soil with different levels of added iron was determined. Addition of graded levels of iron to soil markedly increased the total iron and phosphorus contents and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the bio-availability of iron, ascorbic acid and oxalic acid contents of spinach. Ascorbic acid and oxalic acid contents markedly exerted a positive influence while phosphorus exerted a negative influence on the bio-availability of iron.  相似文献   

18.
为筛选出耐热性好的小麦种质材料,通过开花期至成熟期人工模拟高温胁迫环境,以千粒重热感指数为主要评价指标,评价了新疆近30年来审定的春小麦品种的相对耐热性,并分析了高温胁迫对小麦籽粒蛋白质、湿面筋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自然生长相比,高温胁迫条件下新疆春小麦育成品种的千粒重、籽粒宽度的变化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籽粒长度变化不显著(P>0.05),不同品种间耐热性存在很大差异。综合三年千粒重热感指数(HSI)分析,耐热性相对较好的品种有17个,连续三年HSI<1的品种有11个,其中新春37号、新春2号、新春38号在高温胁迫条下千粒重变化较小,产量较稳定,为强耐热品种;对高温敏感品种有26个,连续三年HSI≥1的品种有13个,其中新春13号、新春18号、新春33号耐热性相对较弱。高温胁迫影响小麦籽粒的品质,其中13.95%的品种蛋白质含量降低,6.98%的品种湿面筋含量降低,其他品种高温胁迫后籽粒蛋白质、湿面筋含量均较自然生长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9.
CO蛋白(CONSTANS)是光周期途径中重要的调控因子,为了从普通小麦中进一步挖掘COlike基因,利用同源克隆的方法得到与大麦HvCO9基因同源的小麦TaCO9基因。结果表明,在冬性品种西农889中,初步克隆得到TaCO9基因的三个同源序列,分别命名为TaCO9-1、TaCO9-2、TaCO9-3。其cDNA序列全长均为870bp,开放阅读框为1 977bp,编码289个氨基酸,含有CO-like蛋白家族典型的CCT结构域,但不含B-box结构域;而在春性品种中发现TaCO9-1序列的第二外显子区域有6个碱基的插入,利用中国春缺-四体材料将该序列定位于小麦的1A染色体,命名为TaCO9-1A。系统发育分析表明,TaCO9蛋白与水稻Ghd7及大麦HvCO9位于同一分支。空间结构分析表明,其CCT结构域的NF-YA2区域较为保守,而该区域与CCAAT box互作相关。本研究克隆得到的TaCO9基因可能是小麦CO-like基因家族的新成员,与大麦HvCO9基因的结构相似,可作为新的小麦光周期候选基因加以研究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