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主要介绍了RFLP、RAPD、SSR、AFLP等四种分子标记技术的原理、方法、特点及其在花生上的应用现状:①RAPD、SSR、AFLP都可以分析花生品种的多样性;②RAPD技术可以对杂交后代进行鉴定;③利用RFLP、RAPD技术绘制花生指纹图谱;④利用分子标记技术研究花生根瘤菌;⑤基于花生的RFLP、RAPD技术的改进。同时,展望了分子标记技术在花生上的应用前景,以期对花生的分子标记育种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
分子标记技术不受季节与发育期的限制,对纯合体或杂合体均可进行鉴定,该技术所得的遗传标记具有诸多优越性。运用分子标记技术构建指纹图谱,进而鉴定品种的纯度,可为育种工作提供可靠保障。目前,分子标记技术在花生品种鉴定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文中介绍了几种常用的分子标记技术及其在花生品种鉴定中的应用,同时展望了分子标记技术在花生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我国花生抗病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近年来我国在花生抗病性分子标记、抗病性遗传规律、抗病机理、抗病种质发掘等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展望了分子标记技术在花生上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分子标记技术被广泛应用在现代作物遗传育种研究的各个方面,大大加快了花生育种工作的进程,体现出很大的优越性。文章逐一介绍RFLP、RAPD、AFLP、SSR、SNP等分子标记技术的原理、特点及其在花生上的应用研究,并展望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AFLP是检测DNA多态性的一种分子标记技术.综述了该技术原理、方法、特点及其在花生遗传多样性、抗性相关分子标记、根瘤菌、指纹图谱等方面应用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杨子拓  刘丽 《广东农业科学》2014,41(22):135-140
分子标记技术的使用在分子层面上对水产动物进行深度剖析,推动了水产行业的发展和创新.对线粒体分子标记技术的种类、构造和它们在水产行业中各个方面的应用方式进行了综述,探讨了线粒体分子标记技术在起源演化、亲缘和亲权关系、遗传距离和遗传多样性等方面的研究,并比较了不同线粒体分子标记技术的区别,讨论了该分子标记技术在未来水产行业中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
杨姗姗  吴大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5):17022-17025
文中综述了分子标记技术的产生、特点、基本原理及目前RFLP和RAPD等技术在甜菜研究上所取得的成就,并对今后分子标记技术在甜菜上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RAPD分子标记技术在植物研究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云  李忠海  黎继烈  贾媛 《安徽农业科学》2013,(25):10236-10238
RAPD分子标记技术是利用随机引物,通过PCR扩增来检测DNA多态性的技术.文中主要介绍了RAPD分子标记技术的概念、基本原理以及优缺点,总结了RAPD分子标记技术在植物研究上的应用现状,并对RAPD分子标记技术在植物遗传多样性分析、基因指纹图谱构建、亲缘关系分析、品种鉴定以及药用植物和珍稀植物等方面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DNA 分子标记技术在茶树研究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多,ISSR 分子标记技术以 其高效、快速、稳定、可靠等诸多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介绍了ISSR 分子标记在构建植物DNA 指纹图谱上的应用,综 述了ISSR 分子标记技术在茶树亲缘关系研究、遗传多样性分析、品种鉴定、遗传图谱构建等领域中的应用研究进 展,探讨了ISSR 分子标记在茶树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为更好地应用ISSR 技术开展构建茶树DNA 指纹图谱等 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几种常用的分子标记技术,综述了分子标记技术在动植物、食品等检验检疫与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外源基因检测中的应用,展望了分子标记技术在检验检疫中应用的信息化、网络化前景.  相似文献   

11.
花生抗黄曲霉遗传改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曲霉毒素污染是影响我国花生食用卫生安全性和限制花生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培育和应用抗黄曲霉花生品种是降低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最经济有效的途径。综述了近些年来国内外花生黄曲霉抗性类型及抗性评价体系、抗性育种和抗性分子标记的研究现状,并探讨了花生黄曲霉抗性育种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研究方向,为深化花生抗黄曲霉的遗传改良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综述了近年来SSR技术在花生遗传图谱构建、遗传多样性分析、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亲缘关系鉴定等方面的应用情况,从而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Fourteen wild species of different sections in the genus Arachis and 24 accessions of the AABB allotetraploid A. hypogaea (cultivated peanut) from several countries which belong to different botanical varieties, were analyzed by SSR and AFLP marker systems. The assay-units per system needed to distinguish among all the tested accessions were at least five for SSR or two for AFLP. The genetic distance detected by the SSR markers ranged from 0.09 to 0.95, and the mean was 0.73; and the genetic distance detected by the AFLP markers ranged from 0.01 to 0.79 with an average of 0.42. All the tested peanut SSR primer pairs were multilocus ones, and the amplified fragments per SSR marker in each peanut genome ranged from 2 to 15 with the mean of 4.77. The peanut cultivars were closely related to each other, and shared a large numbers of SSR and AFLP fragments. In contrast, the species in the genus Arachis shared few fragment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cultivated peanut (A. hypogaea L.) varieties could be partitioned into two main groups and four subgroups at the molecular level, and that A. duranensis is one of the wild ancestors of A. hypogaea. The lowest genetic variation was detected between A. cardenasii and A. batizocoi, and the highest was detected between A. pintoi and the species in the section Arachis.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the botanical varieties in the cultivated peanut (A. hypogaea L.) and among wild species accessions in section Arachis and those in other sections in the genus Arachis we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花生属异源多倍化过程中基因组变化行为,揭示花生属多倍体进化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SCoT标记对四倍体栽培种仲恺花4号和二倍体野生种A. chacoensis的种间杂种F1及早期多倍体世代(S0—S3)基因组变化时间、类型和频率进行分析。【结果】18条SCoT引物共扩增出126个位点, 其中多态性位点117个,多态性比率达92.86%,在供试材料中检测出了丰富的DNA多态性;与扩增出的109条亲本条带比较,F1—S3分别丢失亲本条带28、30、10、11和10条,其中,来自父本特异性条带为16、12、7、9和9条,各自新增条带9、3、10、14和8条,说明SCoT产物早在Fl即开始发生变化,变化类型包括亲本条带的丢失、跳跃式继承和新条带的产生,在丢失的亲本条带中以父本条带为主。【结论】ATG翻译起始位点及其侧翼区域在花生种间杂交异源多倍化早期迅速发生广泛而剧烈的变化,其生物学功能可能与多倍体的进化和稳定有关;SCoT标记作为一种简单、有效和实用的新型功能型分子标记技术,可以为花生属及其它物种多倍体进化中基因组遗传变化研究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5.
特异分子标记匮乏是制约从分子水平上研究食用豆类种质资源的关键因素。AFLP(扩增性片段长度多态性)作为一种物种间通用的DNA分子标记,近年来广泛应用于食用豆类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中。对AFLP技术在食用豆类作物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全面总结,并展望了AFLP技术在食用豆类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SSR分子标记技术有丰富的多态性、重复性好和操作简便等优点,它已经成为植物遗传育研究中不可缺少的分子标记技术。对SSR技术的原理和特点作了介绍,分析了如何获得SSR引物,着重介绍了SSR技术在果树种质资源和构建果树遗传图谱的研究现状,指出了SSR技术将在果树科研上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