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国家“863”科研成果转化产品──挑战植酸酶挑战植酸酶干粉是国家“863”科技攻关课题中第一个对饲料行业资助项目的科研成果,由中国农科院饲料研究所承担研制,北京挑战饲料科技集团和江酉民星企业集团共同开发转化的高科技产品。挑战植酸酶是通过基因工程方法,将筛选得到的适合于在饲料中使用的植酸酶天然菌株中植酸酶编码基因进行克隆和改造,然后利用生物反应器──毕翅酵母高效表达而生产的酶制剂。其活性成分为植酸酶(Phytase),含量不低于2500单位/g。挑战植酸酶使用功效:1.1可以降解植酸盐,提高饲料…  相似文献   

2.
植酸酶的基因工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酸酶是一种新型的、可作为动物饲料添加剂的重要酶制剂,它对提高饲料中磷的利用率,提高动物生产性能,以及减轻因动物高磷粪便所导致的磷污染有着重要意义。目前植酸酶在工业化生产上还存在着多方面的问题,主要是植酸酶在自然界中的含量太低,难以大量生产,生产成本昂贵;植酸酶的抗逆性,尤其是热稳定性不能完全满足饲料加工的要求。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为这些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条有效的新途径。综述了植酸酶基因工程研究的最新进展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植酸酶是一种水解酶 ,能降解植酸 ,生成无机磷和肌醇 ,并释放与植酸结合的蛋白质、微量元素等。主要添加于猪、鸡、鸭等单胃动物和水产类动物的饲料中 ,能 有效提高饲料中磷的利用率 ,减少环境污染 ,降低饲料成本。饲用植酸酶 ,目前仅有少数一二个发达国家生产。我国使用的植酸酶 ,主要依赖进口。为加速国内植酸酶的研制开发 ,国家科委于1996年将《饲料用植酸酶的研制》列入国家高技术研究“863”计划项目 ,由中国农科院饲料所承担 ,通过基因工程方法 ,该项目研制已获成功 ,并于1998 -01 -21 ,实验室小试已通过国家农业部组…  相似文献   

4.
根据国内外报道,利用微生物发酵技术生产植酸酶,是获得大量稳定高效植酸酶的主要途径,大量高浓度的植酸酶主要存在于真菌中,但是由于黑曲霉天然菌株产植酸酶酶量低,并且直接使用成本也较高。构建基因工程菌以提高产酶量,进而进行大规模的发酵生产,已成为全球对植酸酶的研究重点。因此,有必要建立直接对植酸酶基因片段有效扩增的相关技术,优化反应条件。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用于扩增位于两端已知序列之间的DNA区段,自Mullis在1983年建立以来,已成为分子生物学及相关领域的经典试验方法,技术本身也获得长足进步,可靠性不断提高。对PCR扩增…  相似文献   

5.
中国农科院的科学家日前研制出饲料用基因工程酵母。中国农科院饲料研究所和生物技术研究中心,从1996年开始合作进行利用生物反应器大规模、低成本的生产饲料添加剂植酸酶的研究,从黑曲酶中克隆了适合在饲料中使用的植酸酶基因。我国饲料资源缺乏,饲料添加剂品种少,该项研究成果可用来大规模廉价生产新型饲料添加剂———植酸酶。植酸酶是一种能将饲料中的植酸水解成无机磷和肌醇的新型动物饲料添加剂。这种饲料添加剂可提高动物对磷的利用率,使畜禽粪便中磷的排出量减少40%~75%,能减轻江河等环境的磷污染,减少饲料用磷消…  相似文献   

6.
植酸酶对于有效释放饲料中的植酸磷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国内外对植酸酶的研究已经从基础的理论研究向应用研究发展,从天然获取向基因工程发展,通过对目前市面上销售的6个品牌的耐高温植酸酶进行实验室湿热试验和饲料制粒试验,研究这6个经过高温处理后植酸酶的湿热酶活存留率和制粒酶活存留率。结果表明:国外品牌F耐温效果最优,国内品牌A可与之媲美,85℃饲料制粒仍可保留85.92%,显著高于除国外品牌F的其他各品牌植酸酶;另外,实验室湿热法对于饲料实际制粒耐热结果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饲用植酸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酸是畜禽植物性饲料中磷的主要存在形式,也是一种广谱性的抗营养因子。植酸酶是催化植酸及植酸盐水解成肌醇与磷酸(盐)的一类酶的总称,可改善磷酸盐的利用率,减轻动物排泄物中的磷对环境的污染,提高营养成分的吸收利用。目前植酸酶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着多方面的问题,如表达量低、热稳定性不能满足饲料制粒的要求、作用条件与畜禽体内pH值环境存在差异、对消化酶的抗性差等。基因工程等生物学上游技术的发展,为这些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有效途径。文章综述了植酸酶基因工程研究的最新进展,并讨论其进一步的研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李洪 《饲料世界》2004,(2):48-49
近年来,将植酸酶开发为新型饲料添加剂已成为世界各国研究热点。目前,植酸酶在畜禽生产中已被广泛应用,但在水产养殖上的应用却不多。水产养殖在给人类带来大量优质蛋白质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其中最严重的是残留与污染问题。残饵,鱼虾蟹排泄物中的氮、磷、铜、锌等矿物质元素,以及药物饲料添加剂严重地污染了水体,导致水质恶化。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通过营养调控的方法来降低氮、磷及微量元素的排泄量。本文就植酸酶在这一方面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植酸酶研究成果、现状及前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植酸酶是一类酸性水解酶,作为一种优良的饲料添加剂,在畜牧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近年来,有关植酸酶的研究日趋活跃,从来源选择到性质测定,从分子生物学的工作到应用领域的拓展,人们对植酸酶的认识正在不断深入之中。  相似文献   

10.
糖及硫酸铵对植酸酶热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惠  王红宁 《中国饲料》2004,(18):22-23
植酸酶可作为单胃动物的饲料添加剂,其饲喂效果已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肯定。但目前植酸酶在饲料中的推广和应用还相当有限,主要原因在于:1)植酸酶在天然原料中含量太低,难以大量生产;2)植酸酶的热不稳定性使其不能完全满足饲料加工、贮藏和使用的要求。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植酸酶在天然原料中含量太低的问题已基本得到解决,但植酸酶的热稳定性问题仍然存在。饲料加工制粒中有一个短暂的高温阶段,温度一般在75~93℃,植酸酶的活性在此高温下,将大幅度不可逆丧失。为提高植酸酶的热稳定性,我们探讨了海藻糖、葡萄糖、甘露醇、硫酸铵对植酸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