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井是目前油田开发过程中最为常规的油藏动态监测技术之一,理论研究和现场应用时间长,对常规砂岩油藏开发起到很好的指导和支持作用,形成了相对系统的技术体系.考虑井储等影响,研究注采井间探测半径变化,确定低渗油藏压力恢复试井合理测试周期.主要包括:①低渗储层探测半径与测试时间关系;②低渗储层渗透率与测试周期关系;③低渗储层井筒存储系数与测试周期关系.在试井解释理论和方法体系框架下,结合低渗透-特低渗透油藏地质特征,从渗流机理的角度,分析评价目前低渗透油藏试井及解释的可靠性和合理性,开展低渗透油藏压力恢复试井解释研究,提升低渗透油藏压力恢复试井测试及解释的可靠性,为低渗透油藏试井的推广使用提供技术和方法支撑,对目前投产的低渗透油藏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国低渗透油气资源丰富,具有很大的勘探开发潜力。近20年来,在低渗透砂岩、海相碳酸盐岩、火山岩勘探方面取得了很大发现,形成了国际一流的开发配套技术。低渗透油气田开发成熟技术有注水、压裂、注气等,储层精细描述和保护油气层是开发关键。多分支井技术、地震裂缝成像和裂缝诊断技术、新型压裂技术、注气提高采收率等新技术快速发展,发达国家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技术日趋成熟。本文主要介绍了当前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技术。  相似文献   

3.
针对现河采油厂低渗透油藏特点,优选井位层位创新开展了新型压裂液及多种方式监测裂缝方位等两项压裂配套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并对产生的效果进行分析,有效保障了压裂作业增油增效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4.
范肇卿  冉超 《山东饲料》2014,(18):127+223
酸化、压裂做为一项重要的油气层改造措施手段,在油气藏开发中应用广泛,通过酸化、压裂提高近井地带储层的孔隙度和渗透率,改善了渗滤条件,从而达到增产增注的目的。酸化、压裂增注效果分析评价方法有两种,一是动态分析方法,即通过分析酸化、压裂前后注水量来判断效果。二是试井分析法,即采用不稳定试井方法,通过对比分析酸化、压裂增注前后压力恢复曲线特征、表皮系数、流压、渗透率等参数的变化,来分析评价该区水井增注效果。  相似文献   

5.
针对ZSG低渗透小断块气顶油藏复杂的地质特征及衰竭式开发生产状况,对油藏开发生产动态特征进行分析,结合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提出在井网不完善区块部署调整井,提高储量动用程度;在已动用且地层亏空较大区块开展注采试验井组,实现油藏的分层注水开发,改善开发效果;对于储层物性较差区块实施压裂改造增产措施。该研究已取得较好的现场实施效果,对衰竭式开发复杂断块老油田的二次开发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油田在勘探开发过程中,油井试油产量与投入开发后的试采产量差别较大,影响开发决策。本研究大量统计低渗透油藏开发井的试油资料及开发生产数据,通过对试油产量与投入开发后产量的统计对比分析,开展油井试油产量与试采不同阶段产量之间的关系研究,为根据试油产量快速确定低渗透单元产能大小、新增探明储量评价以及新区方案编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卫北三叠属于典型的低渗、裂缝性油藏。结合裂缝性油藏水驱油机理、卫北三叠构造、储层、天然裂缝、人工裂缝展布规律,部署合理的注采井网,根据储层润湿性、水敏、酸敏实验结果确定合理注水强度,注采井距。在制订了科学合理的注水开发方案后,卫北三叠继续保持了稳定高效的开发。  相似文献   

8.
阳64-54井属于王盘山区学22井区,2009年投入规模开发,采用菱形反九点法井网,井距500m,排距120m,主要动用长4+5一套层系,建立超前注水区,该井在注水开发初期采取了强注措施,加之水井压裂排液后投注导致部份油井开始含水上升,油井见到注入水,甚至一些油井投产不久即水淹,从见水时间和速度上反映出储层有部分井存在着裂缝,油井见水窜流通道主要以裂缝型见水为主。因此,为了提高油井产量,控制油井含水上升,改善油藏非均质性,应对该水井进行调剖,封堵裂缝或高渗层,提高水驱动用储量。  相似文献   

9.
卫城油田卫360块为低渗复杂断块油藏,注采井网完善后经历8年稳产上产阶段。近年来,受水质因素影响,注水压力上升,欠注井注井逐年增多,整体压裂后水井单层突进严重,含水上升速度快,开发效果变差,自然递减加大开发效果变差,针对这种情况编制实施卫360块整体调整方案后,区块开发效果好转,水驱状况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0.
姚猛 《山东饲料》2014,(9):185+272
建立了同时考虑启动压力梯度和应力敏感的水平井数学模型,并推导了稳态条件下的致密砂岩油藏水平井产能公式,并分析了水平井产能参的数敏感性。结果表明启动压力梯度、介质变形系数、生产压差等都对水平井产能有影响。且启动压力梯度或介质变形系数越大,水平井产能越低;存在介质变形效应条件时,水平井生产压差的越大,水平井产能将不再直线上升,而是表现为非线性变化,且应力敏感效应越强,非线性变化越强。  相似文献   

11.
马恒涛 《山东饲料》2013,(12):280-281
随着开发的进行,低渗透复杂断块的自然递减控制难度越来越大。以商河油田为例,经过三十多年的注水开发,井网遭到破坏,水质不达标、水井欠注严重,开发效果差。针对这种情况,强化了油藏动态分析,实施了分阶段、分类型治理,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明显改善,自然递减率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12.
运用岩心及FMI测井资料、常规测井资料、声波时差分形分析、地震资料蚂蚁体追踪裂缝检测,对新疆克拉玛依三2+3区石炭系储集空间类型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研究区孔隙类型主要为粒内溶蚀孔隙,且在镜下可见半充填、未充填微裂缝。储层整体上属孔隙-裂缝双重介质的低孔、特低渗储层。识别了三区储层裂缝,研究其发育特征及其与油气分布的关系,对认识该油藏油气分布规律和增储上产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北31井区为一断块遮挡、边底水活跃的岩性构造油藏,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投入开发,目前共有油水井61口,采油速度0.42%,采出程度21.02%,综合含水83.5%。存在注水井井口压力过高导致注水困难、微裂缝发育窜层严重、压敏现象普遍、上部小层动用率低、采收率低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区块的高效经济开发。本文通过对影响该油田开发效果的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指出试验使用増注泵注水、平稳合理注水防止速敏体敏问题恶化、补开剩余油富集层完善注采井网等是该油田下步稳产上产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4.
卫城油田低渗油藏是复杂断块油藏,经历三十几年的高效开发,井况变差、事故井增多,注水调控效果变差,含水上升加快,连续四年递减居高不下,开发效果变差的问题,开展了精细构造解释研究、沉积微相研究、相控剩余油分布研究、控制递减挖潜模式研究及配套工艺适应性研究,明确了精细挖潜思路及挖潜对策。实施层间调控工作量116井次、平面调控工作量91井次及日常动态调配工作量186井次,油田开发效果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5.
我国稠油资源丰富,对于稠油的经济有效的开发可以减少资源紧缺对国家的压力,但是由于稠油具有的高粘度、低流动特点,造成在开采过程中,用常规方法很难将稠油开采出来,因此热力开采成为目前开采稠油的主要方法,热采技术通过探索改善流体流动性质来减少油层内部原油的渗流阻力,提高原油渗透能力,开展蒸汽吞吐采油实验研究,以进行生产规模的低渗稀油油藏的开发。  相似文献   

16.
压裂是油井增产注水井增注的重要措施。VES-SL粘弹性表面活性剂压裂液,粘度高且成本低,可以有效的降低压裂液对油藏和支撑裂缝的伤害,同时提高油井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7.
我国稠油资源丰富,对于稠油的经济有效的开发可以减少资源紧缺对国家的压力,但是由于稠油具有的高粘度、低流动特点,造成在开采过程中,用常规方法很难将稠油开采出来,因此热力开采成为目前开采稠油的主要方法,热采技术通过探索改善流体流动性质来减少油层内部原油的渗流阻力,提高原油渗透能力,开展蒸汽吞吐采油实验研究,以进行生产规模的低渗稀油油藏的开发.  相似文献   

18.
泥页岩裂缝性储层类型复杂,且物性差,孔隙度和渗透率低,孔喉细小,溶蚀孔和裂缝发育,敏感性强。考虑应力敏感和启动压力梯度,对二开一关测试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别模拟计算了15个压差情况下地层渗透率分布和井底压力曲线,根据井底压力与流入井筒流量之间关系,对流入井筒量进行了折算,得到了收集油量。给出合理测试压差范围,对同类储层开发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近年,国内投入开发的高压油藏、超深油藏愈来愈多,此类油藏由于气压高或埋藏深、温度高、储层流体压力高等原因,固井难度大,采用常规类固井材料完井后常出现固井质量不合格,表现为一、二界面固结质量差和存在管外窜槽等。研究开发出一种纳米固井新材料PC-GS13L,实验结果表明,其具有悬浮提切、防窜、增强和耐高温的特点。现场应用表明,纳米材料PC-GS13L的应用是有效解决高温高压气田固井水泥浆防气窜难题的一项新技术。  相似文献   

20.
0.基本概况 河74断块区位于现河庄油田东北部,构造上为东西和南北两条断层所夹持的反向屋脊式断块,为中高压、中孔、低渗、低饱和、稀油岩性油藏.历经天然能量开采、注水开发、滚动扩边.到2011年12月,油井开井29口,日液水平221t/d,日油水平76t/d,综合含水65.6%,水井总井19口,开井15口,日注水平428m3,注采比2.03,平均动液面1587m. 1.单元开发效果评价 1.1注采井网状况评价 河74断块区沙二下稳层及沙三中均设计采用250×300m五点法注采井网开发,注采井距与设计井距基本吻合,井网相对完善. 1.2储量动用状况评价 目前沙二下稳井网控制程度为89.2%,沙三中井网控制程度为86.7%,储量控制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