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位朋友参观过福建泉州市盆景艺术家陈汉农家中精致的屋顶盆景园后,兴致勃勃地告诉笔者:“平时我在市场上所看到的盆景,大多注重对形式的追求而忽略对意境的营造,陈汉农的作品与众不同,他打破传统的盆景束缚,将人工培育成的树种造型与奇石、怪石经过艺术加工,巧妙地穿插为一体,创作出属于自己独特风格的附石式盆景。”近日,笔者也来到他的家中,  相似文献   

2.
盆景创作中(主要指树木盆景)枯荣对比的艺术形式,是中国盆景艺术的传统表现形式之一。这种形式及创作技法,也是从中国古代绘画中汲取借鉴而来的,它与盆景艺术的发展几乎是同步的,也是比较早的一种表现形式,现在人们在盆景创作中仍普遍在用。其艺术特点是利用素材已有的受自然风霜雨雪磨砺和兽虫践踏而形成的枯干枝部分,巧妙雕刻修饰;也可利用造型中必须去掉的部分活的枝干,依据作品整体构图布局的需要,用作点缀,以枯衬荣,与树木的枝繁叶茂、鲜花硕果  相似文献   

3.
赤楠盆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木生是江西九江市杰出的盆景作者,现为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理事、江西盆景艺术专业委员会理事。他的作品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利用江西地域的优秀树种——赤楠,来进行创作。通过几十年的培育造型,顺应赤楠的生理特性,保护和发掘出赤楠材质的天然美态。这里选发的作品,展示了江西的地域风采。作品既有传统苏派的外貌,又有岭南技法的内在线条;既苍古雄伟又清新自然;既动势飘洒又和谐自然;既体势奇异又配景配盆得体……赤楠虽四季长青,枝繁叶茂,但枝条不易长粗,不同于一般杂木类可修剪得粗壮曲折。如何快速培育造型,杜先生尚在不断实践和钻研,并衷心希望同好交流指教。  相似文献   

4.
盆景艺术要表现自然,展示自然的风貌,体现大自然的博大、精深、恬静、清秀等等。这就要求我们的盆景艺术家不但要去“行里万路”,而且还要有极为精湛的造型技艺。熟谙的自然知识和精湛的造型技艺,是盆景艺术家的先决条件。要想在小小盆盎之中,将大自然的神韵溶铸于盆景艺术之中,使人赏心悦目,若置身自然之中,使欣赏者从中去获得精神上的慰藉和完美的艺术享受。这就是我们的盆景艺术家在制作中如何表现  相似文献   

5.
中国画和中国盆景都是源于自然,源于生活的,它们都是造型艺术。中国画是以毛笔、墨汁,根据作者构思在宣纸上任意挥洒,比较自由。而盆景则以盆为纸,以树石为绘,经过培育、剪、扎等,制作出“有生命的艺术”。中国画的许多理论、创作实践都可以作为盆景创作的理论指导和借鉴。 盆景与中国画的关系,试从三个方面阐述。 生境(写意): 中国画和盆景艺术是追求对象  相似文献   

6.
正盆景源于中国,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精粹,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将花卉色彩与盆景造型完美融合,既赏花又观景,中国花卉协会杜鹃花分会副会长、丹东杜鹃花培育发展中心总经理李相君做到了这一点。他创作的色彩造型杜鹃盆景风格简单、幽雅、空灵、大气,先后获得广州首届中国盆栽花卉交易会"金花奖",2005年-2014年连续10年获得国际香港花卉展览最具特色奖。作品也远销东南亚、美国、德国、法国等20多个国家和我国的港澳  相似文献   

7.
当代著名艺术教育家陈之佛有句艺术实践名言;“感物而动,情既生焉。”盆景艺术的创作,其无限生命力之所在,亦必严格遵循“尊重自然,超乎自然”的创作法则,才能激励人生,陶冶情操,净化灵魂,同时起到美化生存环境的使命。盆景艺术是情感意志的体现,虽与文学、诗歌、绘画,书法的表现形式不同,创作手段各异,却凝聚着民族的文化特色,诗情画意、书法格局、音乐节奏无不充分体现。一些文化素养极高的政治家和著名文学艺术大师们所以十分喜爱盆景艺术,就是因为他们能从盆景中找到艺术共鸣和生活中美好的情趣。盆景是属于文化艺术范畴,也属于园艺的一部分。这是因为所有树木盆景的成长、造型都离不开园艺手段,育种、矮化、修剪、蟠虬、施肥、调温、浇水,这一切都必须进行科学的技术管理措施。二者缺  相似文献   

8.
盆景风格的产生与演变由盆栽演变成为盆景。由早期盆景初具艺术情趣的原始自然状态,通过人们的不断探索,逐渐走向精工细作,并在长期实践的经验积累中,陆续整理出一整套的造型规律。这种规律的总结与推广,又因各个区域间植物种类、气候条件等地理因素和文化传统等历史因素的差异,在父子相承、师徒相传的口授身敦中陈陈相因,又形成了各具地方特色的特殊造型程式。  相似文献   

9.
盆景是活生生的东西。原树胚不会自然形成适合自己情趣的树型,也不是任何人所种同样的品种都能形成一定的形态;而是不同的树,不同的人、不同的技艺、不同的喜好、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域种出不同的千变万化盆景姿势。截干蓄枝是创作岭南盆景的主要艺术手法。一盆成功的盆景,随便剪下一支枝托(有的略修剪)都符合独立的盆景造型标准,甚至把整株树桩“脱衣换锦”(摘去叶片)后仍保持树型的优美和自然风貌,毫无矫揉造作,并且更能显示出盆树的骨干苍劲与枝桠线条的自然流畅。我栽培的这  相似文献   

10.
盆景艺术的创作,其追求的最高境界,应该是"返璞归真,美得自然"这样的美,才是极致的美。福建石狮企业家蔡宗琪先生创作的细叶榕盆景《把根留住》,就一定程度地表现了这一境界。该作品属自然大树型,原树坯系野生老树桩。在近二十载创作与培育的漫长  相似文献   

11.
悬崖式是盆景艺术造型中最为难得也是创作难度较高的一种造型形式,深受人们喜爱。山松悬崖造型,能显现出大自然名山大川中的松树不屈不挠、有顽强生命力的姿态。  相似文献   

12.
近20年来中国盆景的发展,在艺术的造型、风格方面有优势。但在技术尤其在树木盆景的培育上也存在许多不足,与日本、美国等国家相比,尚有较大差距。韩国盆景艺术家范成永在参观我国几个主要盆景园后,向赵庆泉先生恳切建议:中国盆景在用土、施肥、栽种方面必须进行改革,不能再沿袭传统的方法。盆景权威论培育先辈耐翁在23年前所著的《盆景技艺》  相似文献   

13.
盆里功夫与盆外功夫是盆艺爱好者必修的两门基本功,两者互相作为,不可或缺。盆里功夫是盆景造型的基本保障,如果缺乏扎实的造型功底(包括树木的培植和盆景的造型布局、蟠扎裁剪等技法),难以创作出精美的盆艺佳作。倘若不具备丰富的学识和较高的艺术修养,所作的盆景必定欠缺深刻的意蕴内涵和艺术感染力,成为虚有其表的“呆美人”。  相似文献   

14.
"强行艺术化"是盆景界一句批评性用语。表意显而易见,真实地说出了有些盆景造型所存在的问题:"不自然"、"不合理"、"过度"、"严重偏差"……盆景艺术造型虽然具有"主观性"、"强行性",却是受制约的、有限度的,不是随心所欲的。盆景艺术造型重在自然合理,不在人工多少或强弱,不管是"三分人工,七分天成",还是"七分人工,三分天成",都必须因材施艺,顺其自然,表现自然韵味。对于适宜适度的盆景艺术化造型,人们常夸赞为"巧夺  相似文献   

15.
广东老一辈的盆景艺术家们,在长期实践中,吸取了国画的艺术精华,以师法自然为前提力求自然,不拘格律,不受任何程式所限,摹拟自然界各类古树的形态特征,创造了独特的“截干蓄枝”的造型枝法,充分发拙树桩头的优势,扬长弃短,因势利导,进行艺术加工创作成各种形态的盆景,而不留或小留痕迹、伤疤,保其自然神韵。  相似文献   

16.
《中国花卉园艺》2018,(23):16-16
江苏省盆景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崇尚自然为本,造型千姿百态。经各地历代盆艺匠师的持续传承与创新,利用各地域、文化及材料选择上的差异,各地盆景制作艺术独具风格。除传统的苏派、扬派、通派外,还涌现出南京的金陵盆景、连云港的苍捂树木盆景、徐州的果树盆景、靖江的山水盆景、扬州的水旱盆景和南通的微型盆景等现代艺术流派。  相似文献   

17.
空白造型     
盆景艺术的空白造型,可以借鉴绘画、书法的空白造型及其理论,但不能机械地照搬。书画的空白造型是平面的二度空间造型,盆景的空白造型是立体的三度空间造型,二者各有异同。因而在盆景创作中就应当考虑到前后、左右、上下、内外、穿插、延伸、视感及心理平衡等关系。仲济南的山水盆景《故乡情》  相似文献   

18.
<正>二、树根雀梅盆景栽培与管理方法树根盆景造型的关键是选择根形符合制作意图的树根。生长在荒山野岭的各种树木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形状各异,姿态不一,因而我们对根桩的根形、枝要全面鉴别,只有选择形态好的根和枝,才能创作出构图精巧、寓意深刻、古雅如画、趣味无穷的艺术盆景。盆景是自然和人工合作的成果,通过人工的创造来表现其无限的变化。选定后,修改树根桩头是栽培盆景最基本的一步。要截去哪节树干,剪掉  相似文献   

19.
赵庆泉先生在本文中指出“不少盆景爱好者往往重造型而忽视培育”的问题,确实普遍存在。本刊在编发稿件时,对成功的盆景培育经验的介绍、推广很不够。这方面的来稿也少。我们愿与广大盆景爱好者和业内人士一起,重视盆景培育技术这个问题,在总结传统经验的基础上,如何在用土、施肥、栽种、养护等方面进行改革,欢迎大家结合自己的实践,不断总结,共同探讨,踊跃来稿。  相似文献   

20.
中国盆景素以诗情画意见长,优秀的作品耐人寻味,发人遐思。要使作品产生这种艺术魅力,就必须遵循一定的艺术创作原则,灵活地运用艺术辩证法,处理好景物造型中的各种矛盾,达到既多样又统一的效果。“师法造化”是盆景创作的重要原则。它是指观察、学习自然,掌握其规律,从中吸取创作原料,使作品真实地表现出自然景物。在师法造化的基础上,还须对表现对象进行分析、研究,抓住景物特点,“繁中求简”,使作品更加集中和典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