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自治区地方和兵团玉米种植面积已扩大到100万hm^2,而机械收获玉米面积只占3%,成为制约我区玉米种植规模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为此,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机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机局及中国收获机械总公司于2005年12月17日至18日在乌鲁木齐联合召开“2005年新疆玉米收获机械应用技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2.
简要回顾了玉米收获机械化的发展过程,从我国种植玉米的地域,种植面积以及玉米收获机械保有量等方面,系统分析了玉米收获机的潜在市场和潜在效益;通过对影响玉米收获机械化发展因素和生产企业发展动向的讨论,米展望新世纪玉米收获机械化市场的前景。  相似文献   

3.
玉米是辽宁省的主要粮食作物。全省玉米种植面积160万hm^2,占粮食作物面积50%,产量占60%。经过多年的试验,目前玉米全程生产机械化技术体系基本构建,初步形成了一系列完整的机械作业工艺流程,为辽宁省推广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打下了良好的技术基础。辽宁省玉米生产机械化现状是:机械整地98%以上,其中机械灭茬72.6万hm^2;机械播种134万hm^2;药剂除草免中耕63.1万hm^2;机械深施化肥160.6万hm^2;秸秆还田14.6万hm^2;机械收获1.9万hm^2;机械脱粒达98%以上。在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中,机收程度只有1.19%,收获是薄弱环节,是玉米生产机械化亟待攻克的瓶颈问题。  相似文献   

4.
玉米是山东省第二大农作物,常年种植面积3600万亩左右,占全国的九分之一,居全国首位。农业部把首批全国农业科技跨越计划玉米联合收获机中试项目和“十五”重点攻关玉米秸穗兼收项目交给山东省,希望山东先行一步,在全国率先突破。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省财政拨出专款。各级政府也分别制定了规划和相关扶持政策,两年来全省各级财政累计投资近千万元,鼓励和补贴玉米收获及秸秆综合利用机械。我们把玉米收获和秸秆综合利用机械化列为全省七大农机化创新示范  相似文献   

5.
由于新疆玉米种植面积相对较小、比较效益明显偏低,加之玉米收获机械种类少、价格高,缺少必要的政策扶持,严重制约了玉米收获机械化的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6.
玉米是我国三大粮食作物之一,年种植面积将近2666.7万hm^2,占全国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21.1%,但将近50%的玉米生产工序(主要是玉米收获)仍以手工作业为主,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严重制约了玉米生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海涛 《山西农机》2006,(3):16-17
玉米是我国主要的农作物之一,全国的种植面积近2500万hm^2。长期以来,各地区的玉米种植行距不统一,收获工艺不同.以及玉米价格偏低、机收成本高、机器可靠性和适应性差等诸多因素,严重影响了玉米收获机械在我国的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进入21世纪,经济发达国家的玉米机械化收获已经实现,玉米收获机械的研究与生产技术已经成熟。法国、德国、乌克兰、俄罗斯等国家,玉米的收获(包括籽粒和秸秆青贮)已基本实现了全部机械化作业。美国、加拿大等国家由于其种植地块大、且多为一年一季种植,收获时玉米籽粒的含水率很低,一般是在谷物联合收获机上换装玉米割台,采用直接脱粒的收获方式。对于大部分国家,玉米的种植行距是统一的,例如,美国玉米的种植行距为760mm,玉米割台设计基本不用考虑不对行收获问题。统一的行距不仅有利于收获机性能的充分发挥,更有利于收获机的定型和通用化,…  相似文献   

9.
我国玉米机械收获发展的制约因素及道路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我国玉米收获机处理秸秆现状,以及未来畜牧业和能源的发展趋势,得出玉米机械收获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是玉米收获机械不具备整秆收获功能的结论。最后指出,要实现玉米机械收获,还需因地制宜、分阶段地进行。  相似文献   

10.
大同县位于山西省北部大同盆地,是个传统的农业县,以种植业为主,玉米是第一大粮食作物,年均种植面积2.33万hm^2左右,占全县耕地面积的60%。目前,玉米生产耕、播基本实现了机械化,但玉米收获机械总量少,机械收获水平低。玉米收获是玉米生产中最繁重的作业环节,劳动强度大,作业环境差。  相似文献   

11.
国内外玉米收获机械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玉米是我国主要的农作物之一,全国种植面积近2500万hm2,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和西北等地区。长期以来,由于各地区玉米种植行距不统一,收获工艺不同,以及玉米价格偏低,机收成本高,机器可靠性和适应性差等诸多因素,严重影响了玉米收获机械在我国的推广应用。国内玉米收获机械产品  相似文献   

12.
随着玉米品种的不断改良和品质质量的不断提高,以及用途的增加和深加工水平的提高,玉米价格逐渐提升,促进了玉米种植面积稳步增加。黑龙江省2006年玉米种植面积达到了200多万亩,占粮食种植面积的40%左右。但目前玉米收获劳动强度较大,加之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使大部分地区农民只能望地兴叹。玉米机械收获成为制约玉米生产机械化发展和产业化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正>青饲玉米机械化收获技术就是利用青饲收获机械将青饲玉米切碎、挤压和揉搓后装入密闭的容器内,在厌氧条件下,靠乳酸发酵而制成可长期保存的饲料。在发达国家,玉米秸秆青饲收获机械已经有将近100年的发展历史,种类齐全,配套性能高,可实现玉米秸秆青贮饲料收获的全程机械化。由于机械化水平较高,发达国家的玉米秸秆几乎达到100%的再利用(秸秆还田部分除外),玉米青贮饲料早已成为饲养奶牛、肉牛的强化饲料。我国玉米秸秆青饲收获机械的真正  相似文献   

14.
一年一度的秋收又要到了,正当我国不少数玉米产地机械化收获还处于很低水平的时候,山东省诸城市已率先实现了玉米种植和收获机械化。目前,该市玉米免耕播种机械保有量达5700多台,玉米收获机械保有量达1250台,玉米机械化直播实现了全覆盖,预计今年将完成玉米机收面积80万亩  相似文献   

15.
秋季是农民最繁忙的季节。收割、脱粒、清理秸秆和根茬、秋翻、秋汇等一系列农活须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近年来,由于乡镇企业的发展,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的扩大,外出打工人员的增多,劳力明显短缺。由于秋季收获作业劳动强度大,时间短,强壮劳力少,很多农户不能按时完成收获212作,导致上冻前倒不出地而不能进行秋翻秋汇,影响下年的农业生产。玉米收获是一项劳动强度大,单位面积用工多的农活,如果能在玉米收获方面实现机械化,可以节省大量的劳力投入。同时可培肥地力,减少化肥施用量,提高单位面积产量,降低玉米生产成本,达到增收节支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玉米联合收获机常见故障排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促进了我市农业机械化的飞速发展。随着近几年国家购机补贴优惠政策的出台,农民购机积极性大大提高,使得玉米联合收获机处于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五常市2008年玉米种植面积136万亩,玉米联合收获机24台,年作业量可达6.4万亩,大约占全市玉米种植面积4.7%,机械化收获程度极低,所以近年我市加大玉米机械收获技术的推广力度。但由于玉米收获机械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收获机械,有些新产品仍处于不断改进阶段。大多数用户对此机型还缺乏足够了解,因此,有必要对玉米收获机的种类和故障排除方法加以介绍,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7.
玉米机收与人工收获的效益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林省梨树县是农业产粮大县,农作物种植以玉米为主,玉米面积占80%以上。近年来,在玉米收获环节上,我县越来越注重使用机械收获。2012年,梨树县玉米收获机新增加了241台,其中自走式玉米收获机54台、背负式玉米收获机187台。根据目前统计,  相似文献   

18.
玉米联合收获机械的选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我国玉米种植形式及农艺要求、玉米收获机的分类进行了介绍。同时根据玉米收获目前的状况,提出了在玉米联合收获机械选购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玉米营养丰富,应用范围广泛,应用价值不断上升,是安阳市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达194万公顷,继小麦跨区机收基本实现收获机械化以后,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观念的逐步转变,外出务工人员逐年增加,玉米种植呈增长之势,玉米收获难的问题上升为制约提高玉米生产能力的主要因素,实现玉米收获机械化的呼声日益高涨,2007年在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和国家优质粮产业工程现代农机装备推进项目的推动下,全市增加玉米收获机械67台,是前三年增加总量之和,达到181台,其中汤阴县47台,安阳县15台,占全市增加量的92.5%,成为河南省玉米收获机械保有量较多的区域之一。玉米机收面积达到6.5万公顷,占全市玉米种植面积的3.45%,玉米秸秆还田150.6万公顷,还田率达到80.69%。为进一步探索玉米收获机械化工作,推动玉米收获机械化健康快速发展,我们组织对全市发展玉米收获机械比较集中的汤阴县、安阳县进行跟踪调查,召开农机手和用户座谈会,对玉米机收市场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玉米是忻州市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仅忻定盆地年种植面积在100万亩以上。多年来,经过忻州市农机部门坚持不懈地引进,推广一系列玉米生产机械化配套技术和机具,使玉米生产过程中的播种、施肥、植保、中耕和秸秆还田等作业基本实现了机械化。唯独在玉米收获问题上一直处于徘徊状态,从无“机”可推,到有“机”难推,即存在可靠性差、适应性差和收获效果不理想等诸多因素。玉米收获机械已成为该区域玉米生产实现机械化的瓶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