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酸型含型乳饮料的开发生产,包括执行标准制定、3种表含乳具体配料表、工艺流程和生产技术要点。技术上有果汁要求与添、加加糖与酸甜比、均质的作用与条件、稳定剂使用、发酵奶制作与调酸、香精使用等。  相似文献   

2.
非酸型含乳饮料的开发生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酸型含乳饮料的开发和生产,包括絷行标准制定,9种代表含乳饮料的具体配料表、工艺流程和生产技术要点。技术上有杏仁花生仁脱皮衣与杏仁去毒,咖啡和可粉水煮,蛋液预处理与杀菌、甜味剂使用,稳定剂应用,包装与二次杀菌,以及保持期与保藏条件等。  相似文献   

3.
水对乳饮料质量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乳饮料是年轻人、儿童最为流行的早餐成分,乳饮料的消费市场在世界各地呈上升趋势.由于消费者对口感的需求不同,各种乳饮料乳的含量不同.如有含30%、40%、50%左右的不同口感的调酸性乳饮料、中性饮料、发酵乳饮料等多品种的产品.在加工过程中水是乳饮料生产必不可少的原料之一.直接饮用的其水的成分占70%、60%、50%左右,另一方面生产乳饮料原辅料配料用水,生产设备、贮灌与管路系统、容器等洗涤用水.由于这些用水或多或少会直接或间接地带入产品中,因此水对乳饮料质量有很大的影响.下面就水对乳饮料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由于乳饮料具有口感好、成本低、花色多、保质期长、能销往全国各地、食用方便等优势,而成为乳品企业乐于生产,商家乐意经销,消费者愿意接受的产品。但在乳饮料快速发展的同时,由于配方、加工工艺的不统一和使用了较多的添加剂,导致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经常出现安全问题,成为市场上安全隐患比较大的食品。本文针对此现象,对酸性含乳饮料的实际生产加工过程中经常出现的质量问题及控制方法作了系统而详细地介绍。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含乳饮料市场发展迅猛,形势喜人.目前,从市面上看,含乳饮料主要分为发酵型和配制型两大类.发酵型主要以乳酸菌发酵为主,配制型是辅以纯净水、白砂糖、果味汁、食用香精等添加成分生产加工而成.相比之下,配制型含乳饮料的品种较多,占据市场份额较大.从品牌结构看,含乳饮料市场品牌比较集中,一些名优主流品牌通过差异化概念的导入和强大的广告攻势很快便可切入市场,并一举成为单个品类的领头羊,如娃哈哈营养快线、小洋人妙念果乳、伊利优酸乳、银鹭花生牛奶等.另外,后起之秀香飘飘也是通过对含乳饮料市场的细分,成功实施了差异化切入.  相似文献   

6.
首先介绍了酸性乳饮料生产工艺中的技术关键,一是掌握酸奶稳定剂的使用技术;二是控制好酸性乳饮料的pH值为3.8~4.0;三是控制水质。其次分析了酸性乳饮料生产工艺中容易发生沉淀的原因,即在酸性乳饮料工艺的调酸过程中,中和了酪蛋白乳糜球粒的外层所带的负电荷,破坏了酪蛋白乳糜球粒的双电层结构,最终产生了沉淀。解决的措施主要有:选用带负电荷的复合胶体;选用合适的络合剂;合理调整酸化过程。掌握加酸的顺序、加酸的方式、酸化速度、加酸时的搅拌方式对酪蛋白球乳糜球粒的稳定性影响。  相似文献   

7.
企业巡礼     
六家含乳饲料企业被责令整改国家质检总局近日抽查了40种含乳饮料,合格29种,产品抽样合格率为72.5%。国家质检总局对6家质量问题比较严重的含乳饮料生产企业提出批评,限期整改。此次抽查发现的主要质量问题有:一、产品的蛋白质、脂肪等理化指标达不到标准要求;二、产品微生物指  相似文献   

8.
业界新闻     
国内乳饮料红黑榜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近期对含乳饮料产品质量进行了监督抽查。抽查结果显示,含乳饮料产品抽样合格率为85.7%,主要问题是标签不合格。5种含乳饮料产品质量较好进入红榜:蒙牛甜牛奶(甜味奶类饮品)、伊利优酸乳饮料(AD钙)、娃哈哈AD钙奶饮料、光明酸牛奶饮品(甜橙味)、维维天山雪原味酸牛奶饮品(发酵型)。6种不合格含乳饮料产品进入黑榜:无锡佳浓乳制品有限公司194毫升袋装的“蓉湖”加钙鲜甜牛奶、靖江市马洲乳  相似文献   

9.
主要介绍了酸奶果蜜乳饮料的生产工艺和技术要点,经过科学的配方与良好的生产工艺,生产出以乳酸菌酸牛奶为主加以果汁的复舍型活性菌乳饮料。  相似文献   

10.
昨从武汉市质监局获悉,月底前,武汉质检所将对全市乳粉、液体乳、含乳饮料生产企业所使用的原料奶及成品进行监督抽查,重点检查可能使用动物水解蛋白、麦糊精、植脂末等物质掺杂掺假违法行为。 据介绍,近期,由于原料奶供应紧张,价格上涨,部分地区原料奶收购秩序混乱,掺杂掺假、短斤缺两等现象有所抬头,一些乳制品生产企业放松原料奶收购标准,造成质量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11.
调酸型乳饮料稳定剂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调酸型乳饮料稳定剂进行了研究,采用部分因子、最陡爬坡和响应面试验设计对稳定剂添加量进行了优化。试验得出调酸型乳饮料稳定剂最佳添加量为:0.22%果胶,0.43%魔芋胶,0.06%CMC。以此配比制得的调酸乳饮料稳定性好,口感优良。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采用酸羊乳为主要原料,添加白砂糖、山茱萸汁、柠檬酸、香精、增稠剂、乳化剂、螯合剂等辅料,经均质、杀菌、冷却、灌装等加工工艺制成一种保健型含乳饮料。并对乳酸菌菌种,山茱萸汁添加量,稳定剂种类和添加量,缓冲和乳化用盐种类、添加量,发酵乳饮料最佳配方进行筛选。试验表明,采用菌种YO-MIX496发酵酸羊乳最好,料液混合比例为:酸羊乳37%、白砂糖10%、山茱萸汁10%、复合型稳定剂5.5%、复合螯合剂(柠檬酸钠0.02%、六偏磷酸钠0.03%)0.05%,另加柠檬酸0.1%~0.2%、香精0.08%及水;加工工艺参数为料液混合温度30~40℃、均质条件18~20MPa、杀菌条件120℃/20s、在2~6℃条件下存放。  相似文献   

13.
将银耳高温高压挤出处理后用于乳饮料的生产,以乳饮料稳定性及感官品质评分为考察指标,通过正交试验筛选银耳乳饮料最佳配方.结果表明:银耳乳饮料最佳配方为柠檬酸添加量0.10%、银耳浆料添加量15%、乳粉添加量2%、复合稳定剂添加量0.20%、绵白糖添加量8%,按此条件生产的银耳乳饮料组织稳定、营养丰富、风味纯正.  相似文献   

14.
周卫阳 《江苏蚕业》2007,29(1):20-22
蚕种的冷藏浸酸是目前生产上广泛使用的人工孵化方法,冷藏浸酸蚕种的质量与入库标准、冷藏方法、浸酸技术关系很大,本文主要对这些技术进行研究和讨论。  相似文献   

15.
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复合稳定剂中黄原胶、羧甲基纤维素(carboxy methyl cellulose,CMC)、海藻酸丙二醇酯(propylene glycol alginate,PGA)的复配比例为1∶1.5∶6.25。在乳饮料生产中添加绿豆蛋白,以感官评分和产品的乳化稳定性为考核指标,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产品的最佳配方,同时考察其热稳定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最佳配方为乳粉8.0%、绿豆蛋白1.0%、绵白糖10.0%、复合稳定剂0.4%及柠檬酸0.3%(以上均为质量分数),按此配方生产的绿豆蛋白乳饮料乳香浓郁、口感细腻、甜度适中,乳化稳定性为98.60%。饮料中乳蛋白含量为1.95%,符合GB/T21732-2008《含乳饮料》中的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6.
配·制·型·乳·酸·饮·料·的·防·沉○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奶牛基地(550025)王电简秀华程庭昌乳饮料是以鲜牛奶或乳制品为原料,加入糖、果汁(或水)、可可、咖啡、食用香精及着色剂等配制而得的制品。其中含奶在30%以上。产品营养丰富,风味独特,口感良好...  相似文献   

17.
建立含乳饮料中邻苯二甲酸酯的气质联用检测法及其不确定度评定的数学模型,分析测试过程中不确定度的主要来源,评估标准不确定度、合成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的数值,通过不确定度的分析结果来评定该方法的适用性。结果表明,气质联用法测定含乳饮料中邻苯二甲酸酯过程中扩展不确定度为0.038,分析表明仪器分析过程、前处理影响因子对引入不确定度贡献最大。  相似文献   

18.
将经过超临界CO2萃取脱脂的玉米胚芽应用于乳饮料的生产,以乳饮料的稳定性及感官品质评定作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与正交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确定玉米胚蛋白乳饮料最佳工艺,并研究其稳定性.结果表明:脱脂玉米胚蛋白乳饮料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各成分以质量分数计,脱脂玉米胚芽添加量3%、柠檬酸添加量0.2%、复合稳定剂添加量0.25%、乳粉添加量2.5%、绵白糖添加量10%.在此条件下,可得到组织状态均匀、风味独特、口感柔和细腻、酸甜可口且具有较好稳定性的脱脂玉米胚蛋白乳饮料.  相似文献   

19.
羧甲基纤维素钠的浓度、体系的pH值均会影响酸性乳饮料的稳定性.在浓度0%-0.6%、pH4.6-3.6范围内,体系的粘度随浓度增加、pH升高而增加;随CMC浓度增加,所能稳定的pH范围也增加,沉降量降低.在相同条件下,调酸型酸性乳饮料比发酵型易于稳定.  相似文献   

20.
日前,在北京航天城,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与中国著名乳品企业三鹿集团举行了新闻发布会,宣布三鹿集团成为中国航天员中心“航天乳饮料及乳粉”的唯一合作伙伴,全国唯一“航天乳饮料”专业生产企业。发布会上,三鹿集团董事长田文华与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主任陈善广代表双方签订了合作协议。三鹿饮品总经理刘山国接受了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食品与营养研究室主任陈斌提供的航天专用乳饮料配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