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海洋集群性经济鱼类的波动,刺网作业得到迅速发展,其产量与产值在整个海洋捕捞业中所占的比例日趋增加。锦纶6单丝是刺网的主要材料,其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刺网的渔获效果。近年来,人们不仅重视锦纶6单丝的物理机械性能的研究,而且对锦纶6单丝的色泽与渔获性能的关系越来越关注。鉴此,东海水产研究所已经多次试验,于1988年6月试制成原液着  相似文献   

2.
流刺网作业是我市海洋捕捞主要作业之一。由于流刺网作业主捕成鱼,渔获选择性强,有利于海洋渔业资源的保护,所以近年来得到迅速的发展。为了进一步提高捕捞效益,促进流刺网作业的发展,1993年又推广应用着色锦轮单丝制成的大型三重流刺网,增产显暑,现将其捕捞技术分述如下: 一、渔具结构 渔具主尺度:60.30米×13.44米 1.网衣(1)辅网衣:2片,规格相同。网线为着色锦纶单丝,直径0.40毫米,双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海洋集群性经济鱼类资源的波动,刺网作业得到迅速的发展,其产量与产值在整个海洋捕捞业中占有重要的位置。锦纶单丝是刺网的主要材料,其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刺网的捕捞效果。改革和推广网具新材料已成为提高流刺网渔获率的重要措施之一。鉴此,我们从1993年开始推广着色锦纶丝马跤鱼流刺网捕捞技术。经过3年认真的组织和实施,该项目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将其捕捞技术总结如下:一、网具结构网具规格:52.20米X3.92米1.网衣;用直径0.30毫米的着色锦纶丝网线双死结编织而成,网目尺寸87毫米,横向1200目,纵向45目,纵…  相似文献   

4.
<正> 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研制的原液着色锦纶6单丝取得成功,并于4月下旬在天津市通过了专家技术鉴定。原液着色锦纶6单丝是流刺网的主要网材料,其性能的优劣对流刺网的渔获率有直接影响。为了提高流刺网的捕获量,延长使用寿命,东海水产研究所接受了原农牧渔业部水产局下达该项研究任务。从1988年起,该  相似文献   

5.
流刺网作业是莆田市海洋捕捞主要作业之一。由于流刺网作业主捕成鱼,渔获选择性强,有利于海洋渔业资源的保护,近年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为了进一步提高捕捞效益,促进流刺作业的发展,1994年又推广应用了着色锦纶单丝制成的鲳鱼流刺网,增产显著,现将其捕捞技术简述如下: 一、网具规格 1.网衣 用直径0.25毫米的着色锦纶单丝网线双死结编织而成,网目尺寸140毫米,横向800目,纵向55.5目,纵目使用。 2.纲索(详见表) 着色鲳鱼流刺网纲索材料用量表  相似文献   

6.
<正> 流刺网是我国渔业生产的主要渔具之一,能捕捞不同水层的集散鱼类,渔获质量好,经济价值高,有利于资源保护,为近年来迅速发展的一种渔具。锦纶6单丝是流刺网的主要网材料,其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流刺网的渔获率。单丝的色泽对渔获率有较大的影响。近几年来,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近海渔业资源养护型捕捞与管理技术,促进《全国海洋捕捞渔具目录》的实施,2014年10—11月在辽东湾以口虾蛄为目标渔获,进行了网目尺寸为40、50、60mm的单片型刺网、双重型刺网、三重型刺网以及生产对照网的选择性对比试验,为确定渤海三重型刺网管理的过渡归属提供依据。结果显示,各试验网具的主要渔获种类基本相同,渔获优势种为口虾蛄和花鲈,随着网目尺寸的增大,各型刺网的口虾蛄相对重要性指数递减,而花鲈相对重要性指数则呈递增趋势。单片型刺网、双重型刺网和三重型刺网间的口虾蛄渔获量差异显著(P=0.04,P=0.66×10-6,P=0.029),口虾蛄渔获尾数占总渔获的比例呈现出按单片型刺网、双重型刺网、三重型刺网顺序增长的趋势。相同网目尺寸条件下,未达到可捕标准的口虾蛄渔获尾数呈现出按单片型刺网、双重型刺网、三重型刺网顺序递增的趋势,但其所占比例并无明显差别;相同型的刺网,随网目尺寸的增大未达到可捕标准口虾蛄的渔获比例递减。Gamma选择性模型曲线显示,当网目尺寸大于50mm时,单片型刺网、双重型刺网、三重型刺网的口虾蛄渔获优势体长均大于可捕标准,但是三重型刺网的渔获数量明显大于单片型刺网,且在渔业资源损害方面并无明显差别,因此,在目前渤海的口虾蛄渔业中,单片型刺网难以取代三重型刺网进行作业。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渤海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三重刺网的捕捞性能,以河北省昌黎县的口虾蛄三重刺网为基础,于2013年4、5、7月在河北省秦皇岛近海进行50 mm、55 mm、60 mm和65 mm 4种网目尺寸的三重刺网作业性能比较实验,并与60 mm网目单片刺网和底拖网进行渔获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三重刺网具有捕获渔场中绝大多数渔业种类的能力,选择能力较差。春季的渔获种类19种,为渤海近岸底层种类;夏季的渔获种类19种,除了小黄鱼(Pseudosciaena polyactis)和带鱼(Trichiurus lepturus)等底层鱼类外,还有日本鲭(Scomber japonicus)和蓝点马鲛(Scomberomorus niphonius)等中上层鱼类。春季的渔获结构单一,口虾蛄占渔获量的90%以上,主要兼捕种类鲜明鼓虾(Alpheus distinguendus)占4.1%,渔获选择性较好;夏季的渔获中,口虾蛄比例在75%左右,兼捕对象主要为小黄鱼、蓝点马鲛等经济鱼类的幼鱼,对渔业资源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但渔获选择性比底拖网好。单片刺网的选择性最好,但渔获量低,只有三重刺网渔获量的30%左右,无法满足生产要求。建议开展渤海口虾蛄的可捕产量和分区域捕捞管理研究,开发作业性能更优越的口虾蛄专业捕捞渔具。  相似文献   

9.
为确定三重刺网适用范围,促进《全国海洋捕捞渔具目录》的实施,于2015年在黄渤海区以三重刺网渔业为研究对象,调查了刺网渔船渔业动态和三重刺网渔具种类和作业参数,并追踪调查了代表性渔具的渔获结构、产量和产值,对三重刺网作业渔船的捕捞能力与经济效益加以分析。结果表明,三重刺网渔具对甲壳类和鲆鲽类的选择性较强,捕捞效果好,兼捕幼鱼比例相对较低,是目前近海捕捞渔具中选择性比拖网和张网相对较好的作业渔具。但鉴于目前生产中使用的三重刺网内网衣网线较细,缠绕力强,兼捕现象较为严重,在经济鱼类幼鱼较多的渔场作业,会对渔业资源造成较大的损害。同时从渔民收入角度出发,三重刺网过渡期以后的归属管理应开展进一步调查和研究。  相似文献   

10.
我县自1982年推广应用中深海刺钩作业技术以来,在渔具渔法改革方面,我们又试验成功既能捕海鳗又能刺捕其他经济鱼类的新式锦纶胶丝海鳗刺网,成为刺网作业中经济效益较高的一种渔具,已被各地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近海渔业资源养护型捕捞与管理技术,促进《全国海洋捕捞渔具目录》的实施,2014年9—10月在黄海进行了网目尺寸为40、50、60 mm的单片型刺网、双重型刺网和三重型刺网以及生产对照网的选择性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相同网目尺寸的各型试验网的渔获种类间呈中等相似或极相似;渔获优势种为高眼鲽、细纹狮子鱼、黄、小黄鱼和白姑鱼,不同试验网的渔获优势种不同。40、50、60 mm的三重型刺网的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分别为相同网目尺寸的单片型刺网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的187%、174%和146%,对应的经济效益分别为单片型刺网经济效益的133%、112%和184%,小黄鱼幼鱼比例分别为单片型刺网的162%、342%和122%,高眼鲽幼鱼比例分别为单片型刺网的108%、277%和100%。渔获结构显示,单片型刺网对小黄鱼、鲐鱼和白姑鱼等纺锤型鱼类的选择性优于三重型刺网,而三重型刺网对高眼鲽、黄鮟鱇的选择性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2.
锦纶胶丝变水层单层鲤刺网,是在单层鲤刺网和变水层鲤刺网的基础上,根据锦纶胶丝网线细,具有良好的缠刺性能等特点,增加附属渔具,设计而成的一种专捕鲤鱼并兼捕其它鱼类的刺网类渔具。 此网具主要渔法是依据水库鲤鱼变水层活动的生物特性,寻找它在不同季节的活动规律和中心渔场。  相似文献   

13.
上海市水产研究所、上海染化一厂、上海合成纤维研究所等单位遵照毛主席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教导,经三年多反复试验,终于使渔用锦纶6(通称尼龙)着色复丝纺丝成功。着色丝由上海网具制造厂并线、结网。经转网试用,效果良好。这对促进我国围网捕捞作业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正> 原液着色锦纶6单丝是近期用于流刺网作业的一种新材料,它是渔具材料一次新的突破。为了提高流刺网的渔获量和经济效益,原农牧渔业部水产局下达“原液着色6单丝的研制”科研项目。本试验是该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攻克锦纶6单丝上色难题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近海渔业资源养护型捕捞与管理技术,促进《全国海洋捕捞渔具目录》的实施,2014年10-11月在辽东湾进行了网目尺寸为40 mm、50 mm、60 mm的单片刺网、双重刺网和三重刺网以及生产对照网的选择性对比实验.结果显示,各种实验网的渔获种类数均在6-9种之间,优势种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的优势度随网目尺寸的增大而减小,但花鲈(Lateolabrax japonicas)的优势度随网目尺寸的增大而增大.同型试验网在不同网目尺寸条件下的渔获量有显著性差异,其中,60 mm试验网与40 mm同型试验网的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比较,单片刺网为800%,双重刺网为650%,三重刺网为500%;而异型试验网在网目尺寸相同条件下对渔获量的影响相对较小.试验网的组内渔获组成平均相似度分别为单片刺网59.24%,双重刺网62.63%,三重刺网66.51%;组间分别为71.44%、67.50%和70.58%;对组内和组间平均相似度贡献最高的种类均为口虾蛄和花鲈.随着网目尺寸的增大,各型试验网的渔获物幼鱼比例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6.
公鱼三层刺网分布于辽宁省桓仁县等地,网具长带形,作业时若干片网连成一列,敷设于鱼类经常栖息洄游的水域,依靠浮、沉子作用垂直张开,使鱼类刺入网目或缠裹在网衣兜中而达到捕捞目的。这种网具作业场所广泛,深水、浅水、静水、流水、冰下均可作业,是桓仁县浑江水库春季捕捞公鱼的主要网具之一。每片网日产20—50kg,最高160kg。一、网具结构公鱼三层刺网由不同网目的内、外网衣装配而成。网目尺寸依据捕捞对象的个体大小而定。浑江水库公鱼三层刺网的内网衣目大17—26mm。其中目大26mm 网用于捕捞早春首批上溯产卵的2龄公鱼;目大20—23mm 网捕捞体长9—12cm的公鱼。现以内网衣目大20mm 的三层刺网为例,介绍如下。1.网衣内网衣:用直径0.13mm 胶丝(锦纶单丝)双死结编织,纵目使用。长120m(6000目),  相似文献   

17.
根据1981-2003年福建省渔业统计及相关调查资料,应用DEA法,分析了全省海洋捕捞作业及五种主要作业捕捞“技术效率”的年间变化,结果表明:1981~2003年全省海洋捕捞作业综合“技术效率”的变化范围为61.8%~100%,平均为76.4%,综合“技术效率”的年间变化呈现先降后升的态势;1990年以来,全省灯光围网和张网作业捕捞能力的发挥比较好,其次为刺网和底拖网作业,钓具作业捕捞能力的发挥较差;渔获选择性低的底拖网和张网作业的捕捞“技术趋势”年间变化保持平稳上升,渔获选择性高或较高的刺网、钓具和灯光围网作业的捕捞“技术趋势”年间变化则呈波动式上升或处于波动状态;各种投入因子对不同作业类型的捕捞”技术效率”的约束力各不相同,主动性较大的底拖网和灯光围网作业对渔船功率的依赖程度相当大,而主动性较小的刺网、钓具作业和被动性的张网作业,对网(钓)具使用数量的依赖度较大;作业天数对五种作业类型的“技术效率”发挥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近海渔业资源状况发生了较大变化,传统的大型海洋鱼虾类资源由于遭到严重破坏而衰竭,小型鱼虾类资源却相对兴起。渤海沿岸以及黄海沿岸小型鱼虾类资源种类多,特别是虾站蕴藏量非常丰富,如果用拖网进行虾始生产,将会损害幼鱼虾。为了充分利用虾蛇资源,并且保护鱼虾幼体,笔者借鉴各类流刺网的优点,结合虾站的生态习性,设计并试验了虾姑刺网,取得了成功。现将虾站刺网捕捞技术介绍如下。一、网具结构主尺度:75.6米×7.18米(一)、网衣1.主网衣:锦纶6单丝,直径0.25毫米,目大用毫米,双死结,纵目使用,每片网衣…  相似文献   

19.
<正>河北省现有注册海洋捕捞渔船共5 682艘,在本省海域作业船只5 509艘。我省渔船注册作业方式绝大多数为刺网及杂渔具,实际作业方式多种多样。为便于调查,我们根据地域和捕捞传统,把其分为北部秦唐地区和沧州地区(含廊坊的文安和霸县)两个部分。1作业方式组成及其渔获品种1.1秦唐地区44kW以下的小船总船数2 787艘,其中定置网作业船只约50艘,主要捕杂鱼,作业天数约20d;泵吸作业船只约200艘,主要捕竹蛏、海肠;  相似文献   

20.
卢德裕 《齐鲁渔业》1998,15(4):16-17
选择浅绿色或海以较细的锦纶丝织成的三层流网进行捕捞试验,结果表明,着色网比本色网提高产量22.94%,增加产值22.98%,报道了着色锦纶三层流网的技术参数,网线直径,网具结构与装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