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为研究印楝素乳油对井上蛀果斑螟(Assara inouei Yamanaka)的致死效果及对后续虫态发育的影响,在室内条件下,采用饲喂法和浸渍法,研究了0.3%印楝素乳油对井上蛀果斑螟初孵幼虫和老熟幼虫发育、存活及存活幼虫化蛹、羽化和成虫生殖力的影响。结果表明,0.3%印楝素乳油对井上蛀果斑螟幼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不同浓度印楝素乳油处理初孵幼虫和老熟幼虫后,其幼虫存活率、化蛹率、羽化率均显著低于对照,且随处理浓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其蛹期、成虫产卵前期,寿命与对照无显著差异,而蛹重、产卵期与对照差异显著;成虫单雌产卵量及卵孵化率显著小于对照,产卵抑制率及卵孵化抑制率均随处理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大;印楝素对初孵幼虫的抑制作用明显大于老熟幼虫。  相似文献   

2.
测定了阿维菌素、藜芦碱、苦参碱、除虫菊素 苦参碱、印楝素、毒死蜱、吡虫啉等7种农药对大田南美斑潜蝇幼虫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0.3%印楝素、0.5%藜芦碱是防治南美斑潜蝇较好的生物农药。0.3%印楝乳油对南美斑潜蝇的卵孵化抑制率较好,其中施药5d后200mg/L的0.3%印楝素对卵的抑制率达到(80.12±2.8)%。药后1d对南美斑潜蝇成虫的拒产卵率影响较大,最高达(95.6±0.6)%。印楝素乳油抑制幼虫取食的效果不明显,仅浓度为200mg/L的印楝素乳油药后1d的处理效果较好,达到(94.2±1.1)%。  相似文献   

3.
测定了阿维茵素、藜芦碱、苦参碱、除虫菊素 苦参碱、印楝素、毒死蜱、吡虫啉等7种农药对大田南美斑潜蝇幼虫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0.3%印楝素、0.5%藜芦碱是防治南美斑潜蝇较好的生物农药.0.3%印楝乳油对南美斑潜蝇的卵孵化抑制率较好,其中施药5 d后200 mg/L 的0.3%印楝素对卵的抑制率达到(80.12±2.8)%.药后1 d对南美斑潜蝇成虫的拒产卵率影响较大,最高达(95.6±0.6)%.印楝素乳油抑制幼虫取食的效果不明显,仅浓度为200 mg/L的印楝素乳油药后1 d的处理效果较好,达到(94.2±1.1)%.  相似文献   

4.
以韭菜迟眼蕈蚊为试虫,采用药液定量滴加法及盆栽试验,研究了4种植物源药剂对韭蛆幼虫毒力及亚致死剂量效应。结果表明:印楝素、莨菪碱、烟碱和苦参碱对韭蛆幼虫毒力较高,其毒力与阿维菌素差异不大。苦参碱和印楝素亚致死剂量处理试虫的存活率均降低,并抑制成虫产卵,成虫产卵率下降;此外,苦参碱和印楝素处理的幼虫发育历期较对照和辛硫磷也显著延长。盆栽试验证明,植物源杀虫剂对韭蛆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并且半剂量噻虫胺与印楝素混用对韭蛆控制起到明显的增效作用,而噻虫胺与烟碱混用对韭蛆控制无明显的增效作用。因此,推荐生产中采用噻虫胺与印楝素混用,共同控制韭蛆。  相似文献   

5.
在南美斑潜蝇发生较重时期,利用阿维菌素、苦参碱、除虫菊素 苦参碱、印楝素、毒死蜱、吡虫啉等8种农药防治大田中的南美斑潜蝇。结果表明,0.3%印楝素、0.5%藜芦碱是防治南美斑潜蝇较好的生物农药。利用高脂膜、0.3%印楝乳油对美洲斑潜蝇的室内试验表明,其中施药5d后高脂膜60倍液抑制效果最好,卵的孵化率为13.45%。3种不同浓度的高脂膜对南美斑潜蝇的产卵量有不同的影响,其中40倍处理药后4d的拒产卵率最高,为72.4%,其中高脂膜40倍液处理拒食效果好,4d后成虫拒食率达70.2%;0.3%印楝对南美斑潜蝇卵孵化的抑制效果不明显,150mg/L药后5d拒产卵率为30.5%。  相似文献   

6.
在南美斑潜蝇发生较重时期,利用阿维菌素、苦参碱、除虫菊素 苦参碱、印楝素、毒死蜱、吡虫啉等8种农药防治大田中的南美斑潜蝇.结果表明,O.3%印楝素、0.5%藜芦碱是防治南美斑潜蝇较好的生物农药.利用高脂膜、0.3%印楝乳油时美洲斑潜蝇的室内试验表明,其中施药5 d后高脂膜60倍液抑制效果最好,卵的孵化率为13.45%.3种不同浓度的高脂膜时南美斑潜蝇的产卵量有不同的影响,其中40倍处理药后4 d的拒产卵率最高,为72.4%,其中高脂膜40倍液处理拒食效果好,4 d后成虫拒食率达70.2%;0.3%印楝对南美斑潜蝇卵孵化的抑制效果不明显,150 mg/药后5 d拒产卵率为30.5%.  相似文献   

7.
印楝素·苦参碱乳油对葡萄双棘长蠹成虫寄主选择有显著的忌避作用.试验结果表明,印楝素·苦参碱乳油处理对葡萄双棘长蠹成虫寄主选择产生的忌避作用随施药浓度的增加而增大,随施药后时间的延长而减弱.6.0 ml/L、3.0 ml/L、1.5 ml/L和0.75 ml/L 4个浓度处理中,叶面喷雾6.0 mg/L处理在处理后72 h仍表现出对葡萄双棘长蠹成虫较强的忌避作用,寄主选择忌避率达73.5%.印楝素·苦参碱乳油喷雾对葡萄双棘长蠹雌虫产卵也具有忌避作用,对产卵的忌避作用随施药浓度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8.
为筛选防治石榴蓟马的高效、低毒和无污染的生物杀虫剂,采用浸渍法测定了4种生物杀虫剂和1种化学杀虫剂(吡虫啉)对石榴蓟马不同虫态的毒力效应。结果表明,5种杀虫剂对两种石榴蓟马的毒力依次为:乙基多杀菌素印楝素苦参碱吡虫啉除虫菊素。其中乙基多杀菌素对黄胸蓟马3龄若虫和成虫的LC_(50)分别为8.550和12.078mg/L。对西花蓟马3龄若虫和成虫的LC_(50)分别为13.647和20.185mg/L。印楝素和苦参碱亚致死浓度均可引起两种石榴蓟马的化蛹率和羽化率显著下降。表明乙基多杀菌素、印楝素和苦参碱均能对两种石榴蓟马种群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李兆防 《中国蔬菜》2009,1(10):55-58
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印楝素对茄二十八星瓢虫的毒力随着龄期的增加而减弱。施药后24 h和48 h,0.3 %印楝素乳油(EC)对1~2龄期幼虫的LC50都小于0.2 mg·L-1,对3~4龄期幼虫的LC50都小于1.0 mg·L-1,成虫对印楝素的敏感性明显降低,施药后24 h LC50为2.122 7 mg·L-1。田间试验结果显示:0.3 %印楝素EC 400~800倍液对茄二十八星瓢虫幼虫药后7 d的防效达91.17 %以上,400~600倍液对茄二十八星瓢虫成虫药后7 d的防效达81.20 %以上,在生产上防治幼虫时建议使用浓度为600~800倍液,防治成虫时建议使用浓度为400~600倍液。  相似文献   

10.
采用48%乐斯本乳油、99%绿颖机油乳剂、久效磷羊毛脂、25%绿晶印楝素和25%敌敌畏乳油等药剂,运用3种施药方法防治柑桔吉丁虫.结果表明,采用幼虫初龄期树干刮皮后涂药剂防治方法最好,药剂采用久效磷羊毛脂和25%绿晶印楝素100倍液,尤其是印楝素100倍液防治省时、省力、降低成本,对植株、果实安全无公害,防治效果好.  相似文献   

11.
采用热敏电阻法对瓜实蝇1日龄幼虫、5日龄幼虫、1日龄蛹、3日龄蛹、5日龄蛹、1日龄雌成虫、1日龄雄成虫、5日龄雌成虫、5日龄雄成虫进行过冷却点和结冰点的测定。结果表明:各虫态以5日龄蛹的过冷却点和3日龄蛹的结冰点最低,分别为(-16.72±0.23)℃和(-13.14±0.55)℃;以5日龄幼虫的过冷却点和结冰点最高,分别为(-14.32±0.45)℃和(-5.52±0.47)℃;各虫态的过冷却点由低到高的顺序为:5日龄蛹<3日龄蛹<5日龄雄成虫<1日龄雄成虫<1日龄蛹<5日龄雌成虫<1日龄幼虫<1日龄雌成虫<5日龄幼虫。  相似文献   

12.
在莴苣上进行了5种不同杀虫剂对三叶草斑潜蝇的田间药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各药剂对三叶草斑潜蝇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其中50%灭蝇胺可湿性粉剂2500倍液的防治效果最好,药后10d防效达到79.45%,显著好于其他处理且持效期长;其次是2%甲维盐微乳剂3500倍液、1.8%阿维菌素乳油2500倍液、5%抑太保乳油1500倍液,药后10d防效均在50%以上;3%啶虫脒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处理防效较低,低于其他4种药剂。各个药剂在供试浓度下对莴苣生长均无不良影响,表现安全。  相似文献   

13.
在室温条件下对甘蔗红尾白螟蛹、雌雄成虫及卵的特性进行了观察研究,测定了雌雄蛹和成虫每头平均体重、体长和体宽(翅展),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成虫羽化雌雄比为1.36:1;蛹的平均发育历期为35.14±0.370d,雌雄成虫平均发育历期分别为6.10±0.220d和7.13±0.451d,卵的平均发育历期为11.58±0.267d;雄成虫的体重和翅展没有相关性,雌雄蛹和成虫的体重、体长及体宽(翅展)之间都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王华 《长江蔬菜》2013,(18):107-109
系统研究了菱角水螟ParapoynxeHsonalls(Walker,1859)各虫态的形态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菱角水螟卵圆球形,中间颜色较四周深;低龄幼虫淡绿色,老熟幼虫黄色,除1龄幼虫外,其他各龄幼虫第2-3胸节和腹节具气管鳃;蛹为被蛹,包裹于丝织避水的茧内i成虫触角丝状,额平斜向前突出,翅面具黑色和黄棕色斑纹。  相似文献   

15.
利用3 个Cry1Ac 蛋白表达量不同的青花菜株系,研究了其对抗性小菜蛾和敏感小菜蛾的抗
性和产卵选择行为的影响。实验室结果表明:在非Bt 青花菜对照上,抗性小菜蛾和敏感小菜蛾的存活率
差异不显著;在Cry1Ac 蛋白表达量为167 ng·g-1 的Bt 青花菜上,敏感小菜蛾的死亡率达到100%,而抗
性小菜蛾的死亡率仅为18%;在Cry1Ac 蛋白表达量为224 ng·g-1 和246 ng·g-1 的Bt 青花菜上,抗性小
菜蛾和敏感小菜蛾的死亡率均达到100%。抗性小菜蛾和敏感小菜蛾在不同Cry1Ac 蛋白表达量的Bt 青花
菜上的产卵量没有显著差异,表明Cry1Ac 蛋白表达量对小菜蛾的产卵行为没有影响。温室试验结果与实
验室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6.
邱波  唐雅丽 《长江蔬菜》2010,(18):16-18
研究了甜菜夜蛾和斜纹夜蛾不同龄期对马尼拉陡胸茧蜂繁殖力、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马尼拉陡胸茧蜂寄生甜菜夜蛾和斜纹夜蛾2龄幼虫时,繁殖力最高;当寄主虫龄大于2龄时,马尼拉陡胸茧蜂繁殖力随着虫龄的增大而降低。在寄生甜菜夜蛾和斜纹夜蛾的各个龄期中,马尼拉陡胸茧蜂的雌蜂寿命均长于雄蜂寿命。在寄生甜菜夜蛾和斜纹夜蛾2龄幼虫时,雌雄蜂寿命均最长;随着龄期的增长,雌雄蜂寿命逐渐缩短。  相似文献   

17.
选用2.5%吡虫啉乳油、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5%啶虫脒乳油、100g.L-1高效灭百可乳油、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对豇豆蚜虫进行田间防治试验;选用480g.L-1毒死蜱乳油、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80%敌敌畏乳油、75%灭蝇胺可湿性粉剂和0.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对豇豆美洲斑潜蝇进行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药后1~10d,2.5%吡虫啉乳油1500倍液、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5%啶虫脒乳油1000倍液和100g.L-1高效灭百可乳油2000倍液对豇豆蚜虫防治效果均在95.76%以上,防效优良;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对豇豆蚜虫的防治效果仅为29.79%~66.68%,防效很差。75%灭蝇胺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对美洲斑潜蝇防效最好,药后3、7和10d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9.63%、94.10%和93.28%;其次是480g.L-1毒死蜱乳油1000倍液,药后3、7和10d的防治效果分别为61.12%、69.15%和69.40%;其他几种药剂的防效均较差。  相似文献   

18.
在恒温条件下,测定海南甜菜夜蛾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研究结果表明,海南甜菜夜蛾卵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5.49℃,有效积温为39.72日度;幼虫的发育起点温度为9.80℃,有效积温为239.64日度;蛹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5.02℃,有效积温为61.87日度;产卵前期的发育起点温度为6.00℃,有效积温为39.63日度。推算出甜菜夜蛾在海南北部的海口市和南部的三亚市的年发生世代数分别为12代和13代,为其在海南的预测预报及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6种药剂防治美洲斑潜蝇药效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6种药剂进行美洲斑潜蝇防治效果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药后1,4,7d,2%阿维菌素乳油675 g/hm2对美洲斑潜蝇防效分别为85.10%,84.74%和94.04%,防治效果优于其他供试药剂,且对作物安全,说明其可以作为防治美洲斑潜蝇的有效药剂使用.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亚致死浓度甲氧虫酰肼处理的甜菜夜蛾2龄幼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结果表明:LC20处理组的幼虫平均历期为19.25d,短于LC50处理组(p〈0.05)和对照组(p〉0.05)。对于蛹期、蛹质量和羽化率,对照组和各处理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但随着甲氧虫酰肼浓度的增加,蛹期有延长、蛹质量和羽化率均有降低的趋势。LC50处理组在总产卵量和平均日产卵量上均低于对照组和LC20处理组,并且产卵前期有显著地延长,长达8d;而LC20处理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不显著。对照组的日平均产卵量和LC20处理组变化趋势相似,均在早期的日产卵量较多,随后逐渐递减;而LC50处理组的产卵高峰期后移。亚致死浓度甲氧虫酰肼对甜菜夜蛾幼虫的相对消化率和相对生长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对于食物利用率和转化率,2个处理组均大于对照组。甲氧虫酰肼处理后的甜菜夜蛾幼虫的近似消化率在各处理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